Redian新闻
>
郑念著/程乃珊译:《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
avatar
郑念著/程乃珊译:《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s
1
沪港小生:【程乃珊:翻译上海名媛郑念传记】@程乃珊 上海出生,香港长大,一度定
居香港,亦活跃于上海文坛 她曾翻译郑念传记《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几年前我在美国买到此书,看到一半就实在不敢亦不忍心看完,那个年代
上海真太残忍 此书好像已在内地停售,若你找到,一定买下!
---------------------------------------------
中英文版都有电子版,sina ishare可下。
原来郑念是韩素音的同学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7%B4%A0%E9%9F%B3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一本值得尊敬的书
2009-12-04 06:20:13   来自: waking王小心 (c'est la vie)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的评论 4
我是在11月份某一期上的TIME看到郑念的死讯的。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这本书,
也不知道这个人。封面上那个优雅美丽的老太太打动了我,对她的介绍让我更加好奇。
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厚厚的一本,讲的是她自己,一个旧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
级女性在1966-1980年间在上海的遭遇。我这才知道,这本书20年之前在美国出版,震
动了当时的英文世界,成为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中国文革掀起的竹帘。
郑念原籍湖北,1915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
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获硕士学位。1957年到1966年在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任职。
1966年到1973年被关押在上海看守所。她的丈夫郑康琪是郑观应的后代,曾任国民政府
外交部派驻澳大利亚官员。后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上海办事处的总经理,直到1957年死于癌症。她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导致家
破人亡。独生女儿郑梅平遭红卫兵活活打死。她被抄家,不久又被关进上海第一看管所
,等待审判。在名不正言不顺的监狱里,她呆了六年,经受了无数的折磨,精神的,肉
体的,但是她相信自己的无辜,发愤要与关押她的人斗争到底。这六年里,她与女儿毫
无联系,1972年出狱后才得知女儿早已死了。1980年她从上海经由香港到了西方,定居
华盛顿,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祖国。TIME对此的评述是,because she knew the
home land she loved so deeply had disappeared long ago。
奇怪的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反复思索,发现我从未看过哪怕一本,对文革描述
如此生动的书。我看过中文出版的报告文学,看过小说,看过历史资料,但没有看过第
一人称的,对那期间的回忆和社会风情的白描。我才知道在当时的红色中国是可以有外
企的;知道当时还有那样的中产式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房子,仆人,有各种各样的古
董和首饰;说英文,可以经常出国;更加才知道文革时每日的细致生活,如何开批斗会
,红卫兵如何吵架,监狱和看守所的所谓审讯,街道居委会,邻居,开始兴起的“走后
门”和一去不回的对知识分子的尊敬和人性中起码的诚信良心。
郑念的文笔是我们这代人不可企及的:对于这场暴风骤雨式的灾难,即使在最愤怒
和不可理喻的情景下,她也避免了最冲动和浮躁的描述,她的文字和故事是那样娓娓道
来,充满了老式知识分子的克制与真诚。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许多地方看得我泪流
满面。当她讲到六年监狱之后,她终于回到外面的世界,一个人去买菜的时候,在熙熙
攘攘的市场中,有人叫她“太太”。她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文革前的厨师——她在预
知红卫兵来抄家之前,就已经散尽了大部分的家产给自己的佣人——两人泪眼相看,都
不知道此生竟然还能见面,这种感情虽然是所谓“主仆”之间的情谊,但比今天的大部
分朋友都要深厚吧。
虽然如此,但我觉得在她的笔下,描写的生活似乎不在中国,而是一个与我拉开距
离的世界里。也许因为在英文中,许多对话都被翻译得过于书面,也许因为她所受的教
育和修养已经不是我们能够企及,但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她的生活,即使在当时,也与
我们拉得太远。一个女人和她的女儿,在60年代的上海能有单独的房子,三四个仆人,
这在我看来本来就是差距过大,过于阳春白雪的阶级。郑念自己在书中也写道,当她出
狱后请几个朋友——也是我们所说的工人阶级或老百姓的朋友,帮她建了一面墙,她要
付给他们钱的时候,被朋友们大笑着拒绝了,说她是“a foreigner who did not
understand China”。在我看来,她的出身,她的财富确实让她与中国社会拉开了距离
,她应该属于中国“最后的贵族”那一阶层,而不是阶级被打碎之后的中国社会。
这使她的书中有些观点,确实被局限和束缚。但是,书中流露的那些普世的价值—
—诚信,良心,善良,人道,平等,是没有时代局限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罪却在监狱
中呆了六年的公民,一个女儿被人打死的母亲,她的流畅,动人描述和她美丽、优雅、
有教养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时期以及这个时期的始作俑者的最好指控。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她年轻的照片有点像章子怡。她的女儿也是个美人,但那种气
质却已经千差万别了。
这本书在1988年左右在中国出版过,叫《上海生死劫》,是程乃珊翻译的。当然,
这样的书也只能在那时出版,在今天再也不可能找到。
---------------------------------------------------------------
女作家程乃珊去世
【程乃珊资料简介】
程乃珊, 1946年出生于上海。农工党成员。1965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任
上海惠民中学英语教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
基督教女青年会董事,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上海市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主要作品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2000年开始涉
足与老上海有关的纪实文体,代表作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
》、《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上海女人》等。她书写的旧上海,还原这
个城市贵族的尊严,高雅而温馨。
作品特点:
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
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avatar
S*s
2
写得很好。旧时代高知女性,难得一见; 如今的大环境造不出来。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沪港小生:【程乃珊:翻译上海名媛郑念传记】@程乃珊 上海出生,香港长大,一度定
: 居香港,亦活跃于上海文坛 她曾翻译郑念传记《上海生死劫 Life and Death in
: Shanghai》。几年前我在美国买到此书,看到一半就实在不敢亦不忍心看完,那个年代
: 上海真太残忍 此书好像已在内地停售,若你找到,一定买下!
: ---------------------------------------------
: 中英文版都有电子版,sina ishare可下。
: 原来郑念是韩素音的同学呀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F%A9%E7%B4%A0%E9%9F%B3
: -------------------------------------------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一本值得尊敬的书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