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D*6
1
小说中的日本(儒家?)文化体现得很好,大家说话都特别彬彬有礼,尤其尊重男性,
两个姐姐提到妹妹的亲事,都说要请教自己的夫君——虽然她们两个的夫君都是入赘姓
了莳刚的姓。即使大姐鹤子那么能干的人,话里话外都是要听丈夫的感觉。但是,礼节
归礼节,实质上2个小姨子不怎么看得起她们的大姐夫辰雄。辰雄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入赘当了女婿据说就受几个妹妹的气。文弱的雪子和现代化的细姑娘都不怕他,心里觉
得无论在信中怎样,见了面,这个姐夫的腰杆子就硬不起来!我看到这里好生可怜这个
辰雄。入赘来给莳刚家当儿子,竟然被小姨子们这样看待。
二姐夫贞之助就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了,看事情看人沉着稳重有深度,全无大男子主
义,头脑开放但是也遵守传统,经济情况比较好,所以对待两个小姨子的事情出手也都
非常大方,大事关头,多方努力维护,谁有这样的哥哥姐夫也都是幸福。贞之助尤其疼
爱太太幸子,夫妇和谐美满。
还有就是书中的雪子和细姑娘的姐妹情也是耐人寻味,亲切朴实。这两个女孩性格价值
观完全不同,甚至利益时有冲突。比如细姑娘年轻时想要私奔就是觉得雪子迟迟不嫁,
她和恋人等不及了。但是这个未遂的私奔上了当地的小报的时候成了
avatar
l*r
2
这大半夜的。。。你在啥时区啊
avatar
wh
3
我觉得她是回来了吧?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大半夜的。。。你在啥时区啊
avatar
l*r
4
哦。。。是回来了
avatar
wh
5
姐妹情是很深,而且这几个姐妹都挺心宽不计较,很不错。相亲的背景调查真让人头皮
发麻,那么复杂。
倾城之恋只讲一个女人,不像细雪讲四个女人,感觉好像涉及社会的东西多一点。说起
革命时代不写革命,另一个典型是jane austen,也是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作品一
点不涉及革命。也有人批评,不过不如中国批张爱玲那么厉害。西方好像宽容很多,就
像上次我说peter ackroyd的london biography说那些围观死刑的麻木观众,用的是调
侃的语气,完全不像鲁迅对围观死刑的麻木观众那么痛心疾首深恶痛绝,痛斥中国人的
劣根。当然除了民族性差异,时代也有差异,鲁迅是革命时代,就激进、政治很多。

【在 D******6 的大作中提到】
: 小说中的日本(儒家?)文化体现得很好,大家说话都特别彬彬有礼,尤其尊重男性,
: 两个姐姐提到妹妹的亲事,都说要请教自己的夫君——虽然她们两个的夫君都是入赘姓
: 了莳刚的姓。即使大姐鹤子那么能干的人,话里话外都是要听丈夫的感觉。但是,礼节
: 归礼节,实质上2个小姨子不怎么看得起她们的大姐夫辰雄。辰雄是个谨小慎微的人,
: 入赘当了女婿据说就受几个妹妹的气。文弱的雪子和现代化的细姑娘都不怕他,心里觉
: 得无论在信中怎样,见了面,这个姐夫的腰杆子就硬不起来!我看到这里好生可怜这个
: 辰雄。入赘来给莳刚家当儿子,竟然被小姨子们这样看待。
: 二姐夫贞之助就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了,看事情看人沉着稳重有深度,全无大男子主
: 义,头脑开放但是也遵守传统,经济情况比较好,所以对待两个小姨子的事情出手也都
: 非常大方,大事关头,多方努力维护,谁有这样的哥哥姐夫也都是幸福。贞之助尤其疼

avatar
D*6
6
Jane Austin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可是她是英国作家,也要被批评呀。
嗯,中国对作家不革命更严厉一些大概也是抗日时期,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大概激烈程
度上比英国国内自己的革命和改革要轻微一些?还有,我觉得似乎中国传统的关系,中
国文人总是以有政治理想而自居,以政治抱负为己任似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官僚是科举
出来的吧,文人的目标似乎就是政治。欧洲的政治都是些贵族和教会掌握的,文人似乎
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当然了,我没有研究过历史,也没有研究过政治,更没有研究过文
学,就是这么一瞎想,呵呵。
是,倾城之恋是短篇,人物少,故事也不很深厚,虽然文笔是那么好。我记得小时候看
报纸,说萧乾和文洁若说特别喜欢倾城之恋,我才去找来看的。张爱玲的笔下多是苍凉
和尖利,少有平常人家和普通生活。细雪琐碎,但是也写了很多日本的风俗民情,看樱
花,捉萤火虫,艺伎表演,不过,因为背景知识不够多,很多书中提到的日本文化我还
没有很理解,等有时间找个日本朋友聊聊问问。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姐妹情是很深,而且这几个姐妹都挺心宽不计较,很不错。相亲的背景调查真让人头皮
: 发麻,那么复杂。
: 倾城之恋只讲一个女人,不像细雪讲四个女人,感觉好像涉及社会的东西多一点。说起
: 革命时代不写革命,另一个典型是jane austen,也是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作品一
: 点不涉及革命。也有人批评,不过不如中国批张爱玲那么厉害。西方好像宽容很多,就
: 像上次我说peter ackroyd的london biography说那些围观死刑的麻木观众,用的是调
: 侃的语气,完全不像鲁迅对围观死刑的麻木观众那么痛心疾首深恶痛绝,痛斥中国人的
: 劣根。当然除了民族性差异,时代也有差异,鲁迅是革命时代,就激进、政治很多。

avatar
wh
7
Jane Austen (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英国也在革命,就是温和一点,而且密切注意彼岸的革命。狄更斯的双城记就是伦敦和
巴黎。英国浪漫派几个诗人都革命,雪莱、雪莱的老婆和丈母娘都革命,他丈母娘写过
法国大革命,又是女权主义者。
是,中国士大夫更讲入仕从政,上次reader版转贴的一个帖子里用了句古文,说古代文
人从政,犹如农民种粮食一样理所当然。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没有结合得那么紧密,相对
自由很多。
你能看得进就不错了,我好像还没看过什么日本文学,川端康成我都看不下去。

【在 D******6 的大作中提到】
: Jane Austin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可是她是英国作家,也要被批评呀。
: 嗯,中国对作家不革命更严厉一些大概也是抗日时期,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大概激烈程
: 度上比英国国内自己的革命和改革要轻微一些?还有,我觉得似乎中国传统的关系,中
: 国文人总是以有政治理想而自居,以政治抱负为己任似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官僚是科举
: 出来的吧,文人的目标似乎就是政治。欧洲的政治都是些贵族和教会掌握的,文人似乎
: 没有那么大的责任。当然了,我没有研究过历史,也没有研究过政治,更没有研究过文
: 学,就是这么一瞎想,呵呵。
: 是,倾城之恋是短篇,人物少,故事也不很深厚,虽然文笔是那么好。我记得小时候看
: 报纸,说萧乾和文洁若说特别喜欢倾城之恋,我才去找来看的。张爱玲的笔下多是苍凉
: 和尖利,少有平常人家和普通生活。细雪琐碎,但是也写了很多日本的风俗民情,看樱

avatar
D*6
8
奥,是这样。是,我就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说法国革命者欧洲是最彻底的,欧洲各个国家
都关注它。
我看细雪开始也是看得很不耐烦,心想日本人真是罗嗦,但是,到后来就开始喜欢那种
彬彬有礼的慢条斯理的罗嗦劲了,而且后来波峰迭起,越看越觉得这人物和故事都是这
么朴实而又真实。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Jane Austen (16 December 1775 – 18 July 1817)
: 英国也在革命,就是温和一点,而且密切注意彼岸的革命。狄更斯的双城记就是伦敦和
: 巴黎。英国浪漫派几个诗人都革命,雪莱、雪莱的老婆和丈母娘都革命,他丈母娘写过
: 法国大革命,又是女权主义者。
: 是,中国士大夫更讲入仕从政,上次reader版转贴的一个帖子里用了句古文,说古代文
: 人从政,犹如农民种粮食一样理所当然。西方的文学和政治没有结合得那么紧密,相对
: 自由很多。
: 你能看得进就不错了,我好像还没看过什么日本文学,川端康成我都看不下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