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by 郁达夫
avatar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by 郁达夫#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R*k
1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
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
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
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
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
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
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
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北方
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
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
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
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
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
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
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
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
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
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
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
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
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
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
,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
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
之一的零头。
avatar
j*n
2
确实不错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r*y
3
好文!喜欢秋天的文人真不少。lol
avatar
wh
4
老舍那篇济南的冬天好像比它差一点?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c*d
5
各有各的味道吧。这篇读起来厚重些,就有点湘云所谓“嘴里含着个几千斤的橄榄”的
感觉。老舍那篇没这种味道。一篇是高中课文,一篇是小学课文,可能也是这个缘故?
我也喜欢秋天,但是对这文里的秋天却无共鸣。唯一喜欢的是那句“很高很高碧绿的天
”,最爱秋天的明朗,有着温暖阳光的晴天姑且不论;秋日的阴天是四季里最好的天气
,薄薄的云,整个天空淡淡的灰色,均匀且明亮,不晒,不阴沉,不闷,不冷,天空下
再有彩色的树林,那就妙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老舍那篇济南的冬天好像比它差一点?
avatar
r*y
6
我眼里的秋天和他也不太一样,不过看到不同人眼里不同的秋天,感觉很不错。lol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各有各的味道吧。这篇读起来厚重些,就有点湘云所谓“嘴里含着个几千斤的橄榄”的
: 感觉。老舍那篇没这种味道。一篇是高中课文,一篇是小学课文,可能也是这个缘故?
: 我也喜欢秋天,但是对这文里的秋天却无共鸣。唯一喜欢的是那句“很高很高碧绿的天
: ”,最爱秋天的明朗,有着温暖阳光的晴天姑且不论;秋日的阴天是四季里最好的天气
: ,薄薄的云,整个天空淡淡的灰色,均匀且明亮,不晒,不阴沉,不闷,不冷,天空下
: 再有彩色的树林,那就妙绝。

avatar
wh
7
几千斤橄榄怎么含嘴里……那篇短,感情没这篇渲染得厉害。郁达夫写江南故乡很传神
,这篇写北方的对我来说反而有江南味,比如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丝纹既细腻又
清闲且落寞。一层秋雨一层凉这句也记得很牢。同感北方秋天高,你是北方的?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各有各的味道吧。这篇读起来厚重些,就有点湘云所谓“嘴里含着个几千斤的橄榄”的
: 感觉。老舍那篇没这种味道。一篇是高中课文,一篇是小学课文,可能也是这个缘故?
: 我也喜欢秋天,但是对这文里的秋天却无共鸣。唯一喜欢的是那句“很高很高碧绿的天
: ”,最爱秋天的明朗,有着温暖阳光的晴天姑且不论;秋日的阴天是四季里最好的天气
: ,薄薄的云,整个天空淡淡的灰色,均匀且明亮,不晒,不阴沉,不闷,不冷,天空下
: 再有彩色的树林,那就妙绝。

avatar
c*d
8
首先为啥世上会有几千斤的橄榄XD 一层秋雨一层凉这句我现在也有很深刻的体会了,
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深秋里是有几天特别暖和晴朗的日子的。
我不是北方的,家乡恰好在秦岭-淮河分界线靠南一点点。到了美国之后纬度稍微北了
点吧。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几千斤橄榄怎么含嘴里……那篇短,感情没这篇渲染得厉害。郁达夫写江南故乡很传神
: ,这篇写北方的对我来说反而有江南味,比如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丝纹既细腻又
: 清闲且落寞。一层秋雨一层凉这句也记得很牢。同感北方秋天高,你是北方的?

avatar
wh
9
对啊这比喻一看就别扭,哈哈。南方也是一层秋雨一层凉,以前一直错觉这篇是写江南
的。

【在 c********d 的大作中提到】
: 首先为啥世上会有几千斤的橄榄XD 一层秋雨一层凉这句我现在也有很深刻的体会了,
: 但是与此同时又有十月小阳春的说法,深秋里是有几天特别暖和晴朗的日子的。
: 我不是北方的,家乡恰好在秦岭-淮河分界线靠南一点点。到了美国之后纬度稍微北了
: 点吧。

avatar
r*9
10
sigh,这样的北京,没有了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P*e
11
恩,故都的秋的确是好文字,捕捉细节那么微妙,中学读过之后一直印象很深。但是我
前段时间读一本叫《十六城记》的散文集,收录了民国许多文人对北京、上海、苏杭等
十六个城市的印象,里面节选了一篇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把我吓到了。。。。
没读过的童鞋可以去google上搜一搜。文章里他对英美文化的看法非常偏激,在男女问
题、种族问题上都流露出一种既无赖、又狭隘的恨意。甚而说自己在留学期间放浪形骸
,其实是带了中报复的快感——因为中国嬴弱,中国女子多崇洋媚外,所以他出国之后
觉得要找补回来。更有甚者,“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
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拉!”这调调几乎让我以为在读MIT军版或者美国新闻版的大作
呢。。。。跟那个写故都的秋的细腻诗人相比,让我大跌眼镜。同时也发现,原来wsn
师承于此。
据说梁实秋对郁达夫的人品非常鄙夷,曾讽刺他收入不多时便爱邀人同逛北京的四等窑
子(不由好奇,这又是在报复谁呢?),把钱花光了,写出《沉沦》来以贫骄人,有如
无赖。如果没有郁达夫自己这篇《苏州烟雨记》佐证,如果我只读过《故都的秋》的话
,上面这番话我大约是不会信的。
有没有对郁达夫生平了解的多一些的童鞋来说说对他的看法?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L*s
12
我看沉沦也有这种感觉 不过我没看完 有点烦他就扔下了

wsn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故都的秋的确是好文字,捕捉细节那么微妙,中学读过之后一直印象很深。但是我
: 前段时间读一本叫《十六城记》的散文集,收录了民国许多文人对北京、上海、苏杭等
: 十六个城市的印象,里面节选了一篇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把我吓到了。。。。
: 没读过的童鞋可以去google上搜一搜。文章里他对英美文化的看法非常偏激,在男女问
: 题、种族问题上都流露出一种既无赖、又狭隘的恨意。甚而说自己在留学期间放浪形骸
: ,其实是带了中报复的快感——因为中国嬴弱,中国女子多崇洋媚外,所以他出国之后
: 觉得要找补回来。更有甚者,“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
: 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拉!”这调调几乎让我以为在读MIT军版或者美国新闻版的大作
: 呢。。。。跟那个写故都的秋的细腻诗人相比,让我大跌眼镜。同时也发现,原来wsn
: 师承于此。

avatar
x*n
13
只听过他和王映霞的八卦,好像也是各种猥琐…

wsn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故都的秋的确是好文字,捕捉细节那么微妙,中学读过之后一直印象很深。但是我
: 前段时间读一本叫《十六城记》的散文集,收录了民国许多文人对北京、上海、苏杭等
: 十六个城市的印象,里面节选了一篇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把我吓到了。。。。
: 没读过的童鞋可以去google上搜一搜。文章里他对英美文化的看法非常偏激,在男女问
: 题、种族问题上都流露出一种既无赖、又狭隘的恨意。甚而说自己在留学期间放浪形骸
: ,其实是带了中报复的快感——因为中国嬴弱,中国女子多崇洋媚外,所以他出国之后
: 觉得要找补回来。更有甚者,“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
: 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拉!”这调调几乎让我以为在读MIT军版或者美国新闻版的大作
: 呢。。。。跟那个写故都的秋的细腻诗人相比,让我大跌眼镜。同时也发现,原来wsn
: 师承于此。

avatar
r*y
14
风流才子+革命青年?
avatar
i*a
15
国内似乎没看过红叶,美国到处都是秋意阑珊,赞!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R*k
16
LOL

wsn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故都的秋的确是好文字,捕捉细节那么微妙,中学读过之后一直印象很深。但是我
: 前段时间读一本叫《十六城记》的散文集,收录了民国许多文人对北京、上海、苏杭等
: 十六个城市的印象,里面节选了一篇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把我吓到了。。。。
: 没读过的童鞋可以去google上搜一搜。文章里他对英美文化的看法非常偏激,在男女问
: 题、种族问题上都流露出一种既无赖、又狭隘的恨意。甚而说自己在留学期间放浪形骸
: ,其实是带了中报复的快感——因为中国嬴弱,中国女子多崇洋媚外,所以他出国之后
: 觉得要找补回来。更有甚者,“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
: 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拉!”这调调几乎让我以为在读MIT军版或者美国新闻版的大作
: 呢。。。。跟那个写故都的秋的细腻诗人相比,让我大跌眼镜。同时也发现,原来wsn
: 师承于此。

avatar
b*n
17
喀喀,你也是八卦派么~~

【在 x***n 的大作中提到】
: 只听过他和王映霞的八卦,好像也是各种猥琐…
:
: wsn

avatar
g*y
18
真幻灭啊,我高中课文里可能最喜欢就是‘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丝纹既细腻又清
闲且落寞。’
“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那些话,太恶心了。

wsn

【在 P****e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故都的秋的确是好文字,捕捉细节那么微妙,中学读过之后一直印象很深。但是我
: 前段时间读一本叫《十六城记》的散文集,收录了民国许多文人对北京、上海、苏杭等
: 十六个城市的印象,里面节选了一篇郁达夫的《苏州烟雨记》,把我吓到了。。。。
: 没读过的童鞋可以去google上搜一搜。文章里他对英美文化的看法非常偏激,在男女问
: 题、种族问题上都流露出一种既无赖、又狭隘的恨意。甚而说自己在留学期间放浪形骸
: ,其实是带了中报复的快感——因为中国嬴弱,中国女子多崇洋媚外,所以他出国之后
: 觉得要找补回来。更有甚者,“我现在若有黄金千万,还想去买些白奴来,供我们中国
: 的黄包车夫苦力小工享乐拉!”这调调几乎让我以为在读MIT军版或者美国新闻版的大作
: 呢。。。。跟那个写故都的秋的细腻诗人相比,让我大跌眼镜。同时也发现,原来wsn
: 师承于此。

avatar
x*n
19
我是围观八卦派…昨天还去搜了下王映霞,她的故事很果汁哈~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喀喀,你也是八卦派么~~
avatar
T*e
20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本大概是"郁达夫散文集"之类,人品不论,当时觉得他写景写得
非常好,细致、忧伤、想象力丰富。当然,他的世界观可能真不匝地,当时看他写的下
层沦落的女子、日本人铁蹄下的悲惨,印象中写得毫无逻辑、怜悯。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NzQ5MjM0Mg%3D%
: 传世散文:故都的秋
: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 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 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
: 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
: ,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
: 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avatar
j*x
21
不许她抢你的专业//run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喀喀,你也是八卦派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