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准风月谈】泰山颓乎,不比男人更坏的女人,及其他
avatar
【准风月谈】泰山颓乎,不比男人更坏的女人,及其他#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n
1
今天一时手痒从文件夹『泰山其颓乎』里拎出《Selections from the writings of
Kierkegaard》翻。克尔凯郭尔,我如果记的不错,2005左右开始汉译作品在国内纷纷
出现,我也是在那时读过一些他的书,虽然常心怀戚戚,但不求甚解,这么多年之后尽
管又翻过他更多作品的英译,也谈不上了解。此番终于预备认真看看,却先被扉页译者
语娱乐到,自觉应时应情,于是记录一些想法留念。
首先,译者L.M.Hollander先生Dedication页说:
To my Father-in-Law
The reverend George Fisher,
A Christian
这个Father-in-Law教好事者如我返回去看title page和copyright notice,原来是UT
Austin University press 1923年刊行的University of Texas Bulletin,看年份可以
理解;接着看到作者下面的『题记』,又不禁莞尔:
『The benefits of education and of useful knowledge, generally diffused
through a community, are essential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 free government
-- Sam Houston』
『Cultivated mind is the guardian genius of democracy ... It is the only
dictator that freemen acknowledge and the only security that freemen desire.
-- Mirabeau B. Lamar』
Kierkegaard生当丹麦黄金50年,身处丹麦或许有史以来(也是以后)对人类文化历史
最有影响力的时期,事实上他本人或许会成为丹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父亲虽然出
身边远贫困,但到Kierkegaard出生已经累积可观资产跻身上流,兄长也将盘踞要职(
bishop of Aalborg),Kierkegaard本人虽然偏离父兄理想,也与世俗政府少有直接关
联或冲突。更相关的还是宗教,Kierkegaard在一个世纪后虽会被存在主义学者追奉为
圭臬,生时讨论语境毕竟往往在基督教框架内。如此说来,Kierkegaard本人和译者先
生dedication中强调A Christian的关联还较容易理解些。那么译者关注ditatorship和
democracy究竟所为为何?
或许还是要回到译者引用两段话的1923年,此时一战结束不久,但(大西洋)东西两面
都潜伏积聚巨大矛盾。英国将很快抛弃Adam Smith的classical liberalism下的free
market,而进入modern liberalism下的国家宏观调控。这要感谢了不起的力挽狂澜的
Keynes,使英(美)政治在上世纪30年代平安过渡;英吉利海峡另一面,德语世界虽然
会产出日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之前)重新拯救世界和取代Keynes的neo liberalism,
社会政治却陷入Totalitarianism和个人权利的丧失。对比二战期间两位德语作者Hayek
和Popper的反思,前者如the road to serfdom,后者如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都在我to read list上),觉得美国人的想法,比如这里译者引言十分美好,
可贵,又天真可爱。
可贵在于the free diffusion of knowledge,尤其对照今日关卡重重之吾国;天真可
爱在于上世纪德国的精英和智识阶层似乎证实了cultivated mind并不足以preserving
democracy,事实上dictatorship by rational mind 是否正是导致有识之士选择集权
社会和压制个人自由的种子呢?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否应当赋予理性凌驾个人自由的权
利?个人自由的界限是什么,理性的界限是什么?
理性本身足够做出正确判断吗?我(们)有足够的力量使用理性,看清事实吗?在巨大
压力面前,当我的理性做出有悖我的情感的判断(比如我对妻子与丈夫『我不卿卿,谁
当卿卿』的亲卿爱卿之情,又如我对子女的舐犊之情)时,是否听从那些更基本的声音
反而更明智呢?在某些情况下,情感是否比理性更能约束那些巨大的社会力量,比如残
暴呢?
对此,neo-liberalism巨擎比如Hayek/Popper都有精彩讨论;今日之经济学表明宏观经
济行为无法从完全理性只从利益出发的个体行为之aggregation解释;今日之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也发现个体之人脑行为远非简单理性可笼阔;再回顾
Hayek,Popper诸人的前辈Adam Smith,虽然首唱free market,鼓吹rational
decision making,并不认为个体行为能完全被理性计算解释。
好吧,那么看来理性真是个了不得的话题,它和其他了不得的话题,比如说自由、感情
云云真是一笔一笔讲不完的烂帐。今次就用两则笑话匆匆结尾吧。
第一个笑话取自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小说中一幕:
“你第一次跟女人睡觉以后,有什么感受?”。。。
陈拧拧手指头。
“感到骄傲”
“为是个男人而感到骄傲吗?”
“为不是个女人而感到骄傲”。
第二则来自了不起的导演法斯宾德(Fassbinder),法斯宾德是同性恋者,某次澄清对
女性的看法时说:
不,我当然不憎恶女人,在我看来,她们不比男人更坏。
avatar
x*a
2
读了两遍,有大学的时候膜拜《读书》杂志的感觉。
不懂帮顶。
avatar
M*c
3
和divergent有一拼。
avatar
M*c
4
其实这些经济学和教育方面的思想理念在美国大部分实现了。却没有出现集权。只能说
,时也,命也。社会是很复杂的,除了经济和国民教育外,还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影响。
生搬硬套某种经验注定要失败。就如那些Chicago boys,和Washington Consensus。不
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出于阴谋。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到目前来说还是
很成功的,非常不容易。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