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zt
avatar
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zt#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w
1
人生的两极--张爱玲与张中行
安芃
张爱玲与张中行,虽说都姓张,但却是两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物,五百年前两人有没
有在一口锅里捞饭吃,我不知道,但最近一百年里,以本人的孤陋寡闻,没有发现这两
人之间有着任何联系。把这二张放在一块说事是有点牵强,但细究起来,把他俩放在一
块比一比还真有点意思。
初看起来,张爱玲与张中行似乎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
对当代读者而言,张爱玲早已是个愈行愈远的历史背影,张中行则是前些年才刚刚当红
的国学大师。但事实上这两人却完全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而且张中行比张爱玲还年长
好些年。
张中行生于1909年,死于2006年,享年97岁。张爱玲则生于1920年,死于1995年,享年
75岁,这样张中行比张爱玲早出生11年,又恰好比张爱玲晚去世11年,这之间两人平行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是张爱玲整整一生的75年。
张爱玲与张中行
知道张中行的人都会知道他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女士的前夫,《青春之
歌》里面的反面人物余永泽的原型就是张中行。现在,张杨之间的这段往日恋情已经差
不多与张爱玲胡兰成之间的那段红尘旧事一样有名了。1936年,张中行与杨沫相恋五年
之后分手时,16岁的张爱玲还在上海圣玛丽女校上中学。
比较张爱玲与张中行,如果针对两人的特征分别将两人用一个字概括,那么很明显,这
个字应该分别是“早”和“晚”。
张爱玲的特征是早,都会记得张爱玲的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早慧的张爱玲在中
学时就以文才著名,在上海发表第一篇中篇小说时才23岁,从此以后,张爱玲用一只笔
细腻地诉说人生的荒凉,极短时间便声名鹊起,赢得大批读者,成为四十年代中国最出
名的作家之一。
相形之下,张中行的出道则要晚得多,要晚到半个世纪以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也就是在张中行75岁以后,他才开始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一些随笔,起初很有些厚积
薄发的意思,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散文随笔集出了一本又一本,一跃而成当代中国
著名的国学大师。这个世界上大器晚成者不少,但晚成张中行这样,大概也是只此一家
,别无分店了。
与张中行辉煌的晚年相比,张爱玲的后半生是寂寞的。
自从离开上海旅居海外以后,张爱玲值得称道的作品便不太多了,象《赤地之恋》这样
的反共政治小说只是应景之作,算不得数的。张爱玲的晚年甚至可以用“凄凉”两个字
来形容,但这种凄凉,却是她自己的选择。晚年的张爱玲选择了隐居生活,就象余秋雨
在《霜冷长河》中描述的:“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到她,连
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1995年中秋节前夕,张爱玲孤独地死在美国洛杉矶的寓所里,
几天以后才被人发现,与张中行身后的备极哀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与张爱玲晚年的寂寞相似的,是张中行早年的落寞。
其实张中行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相当落寞,如果说张爱玲晚年的寂寞是她自己的选择
,那么张中行早年的落寞则有些身不由己。因为是杨沫小说《青春之歌》中落后分子的
原型,他因此挨过别人很多冷眼和嘲讽。令人称道的是,张中行毕竟还有着文人的操守
,尽管自己因为杨沫的小说吃过很多苦头,但他在人前却从没有说过杨沫一句坏话,即
使在杨沫倒霉的时候也没有过,杨沫的儿子老鬼也因此赞叹说“这老头还挺好的,有骨
气”。
张爱玲与张中行,各有半生辉煌,半生寂寞,不过早晚不同,倒也相映成趣。
究竟是出名要趁早,还是出名要赶晚,到底哪个好,还真不好说。
出名早有出名早的好,象张爱玲,早早地辉煌过,风光过,便看透了人生,看淡了功名
,不再孜孜以求,精精计较,可以躲在一边冷眼旁观人世的繁华与热闹,这是人生的一
种境界。
出名晚也有出名晚的好,象张中行,一辈子就象爬楼梯,总往高处走,到晚年才登上生
命的顶峰,便避免了人生从高处跌落的苦痛与寂寞,这,却是人生的一种幸运。
张爱玲是令人钦佩的,她文学方面的天赋与才华,并非寻常人能比,说早出名就早出名
,非有大才情不能为。而她晚年的沉静,淡定,自甘寂寞,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非
有大智慧不能为。
我个人以为,相比之下,还是张中行更让人觉得亲近,这里面的原因有二。
其一,张中行本人并没有想到要出名,他的成就,只是他的学养积累到一定厚度之后水
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才华平凡如我辈,即使做不了张爱玲,只要努
力,或许还有希望做张中行,这是张中行给我的至大安慰。其二,张中行生平最喜欢的
三件事,读书,写作,听京戏,却碰巧也是本人的最爱,这一点上,我可以奉张中行为
同好知音。
如果能有机会早点结识张先生,没准可以结成一对忘年交。
但现在已经太晚了。
avatar
M*c
2
少年成名要面对盛极而衰的悲凉,那大器晚成的还需要面对怀才不遇的凄苦。
不是出名早晚的问题,而是出名前/后应该怎样做的问题。。。
大多数人风光只有一段时间,风光时做好名人,不风光时做好普通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