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合肥包公园包公陵#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j*p
1 楼
合肥包公园游记
正好去合肥访友,空出半天时间去包公园看看。包公是合肥市肥东县人,老家离合肥城
只有几十里,所以包公是合肥人,包公祠自古就建在合肥城。今天的包公园从原合肥城
东南角的一段护城河改造而来,这段河叫包河。从地图上看,合肥护城河遗迹尚在,古
城墙已经在1951年彻底拆毁了。
地图上的包公园分清风阁,包公陵,浮庄和包公祠四个景点。清风阁是纪念包公诞辰
1000年新建的仿古建筑,高42米的5层塔,内部布置着廉政教育展厅,不值一看;外面
可以远眺合肥老城半个城,整个包公园正在眼底。阁的背后(西侧)放着几十盆荷花,
约摸有十几个品种,甚美。看了半天觉得与睡莲比,荷花有种东方美,又说不出在何处。
包公陵就在清风阁的对面,包河的东南案上。陵入口的说明板言明这里有真正的包公遗
骨: 1973年安徽文博考古部门对包公家族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包公夫妇,儿
子儿媳的遗骨和墓志铭,1986年在现址重建。关键处语嫣不详。拜过陵后,走到左侧是
包公家族成员的墓地,再走几步就看到地下通道入口,里面直通包公陵的地宫。地宫湿
冷,阴森森的,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楠木棺材(现代制品)。棺材里只有包公的35块残余
小骨头,墙上有张照片示意。记得说明版的文字中暗示包公遗骨似乎是比较完整的,为
什么这里只有这么一点?
回来以后找到陈桂棣和春桃写的《包公遗骨记》,才知道来龙去脉。原址在合肥东郊的
包公陵文革一开始就遭到严重破坏,因为姚文元批海瑞,说清官比贪官更坏。1973年合
肥二钢厂征用原包公陵土地建石灰窑,所以安徽的文博部门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原包
公陵的主墓经查是包公原配董氏的墓,包公真正的墓在公路下面,而包公和董氏的尸骨
,墓志石都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墓里。宋南渡后,包公陵就已经遭到金人的故意破坏,被
包氏后人迁葬在小墓里。所以文革早期破坏的是董氏的空墓,要不然包公也逃不了挫骨
扬灰的下场。考古发掘小组取了35块小骨头寄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经鉴定年龄性别
与包公符合。发掘完成后,其他主要的遗骨原定安葬在包氏后人聚居的小包村,结果当
地公社党委书记强烈反对在本公社埋封建官僚的骨头,村中包氏后人瞒着书记晚上偷偷
埋了。等到1986年,合肥省决定重建包公陵,想起骨头来,到小包村却再也没有找到,
埋骨的当事人已经去世。所以这个包公陵里只有当年寄往中科院鉴定的35块小骨头。包
大人的大部分遗骨,和儿孙的遗骨都长眠于小包村不知何处。
从包公陵出来向北,过桥就到了浮庄,包河中的一个岛。入口处竖有包玉刚之父包兆龙
的铜像。包玉刚多金,而且确实是包氏后人。浮庄是园林式的公园,走廊上装饰有包公
园的历史照片,早至民国,这点很赞赏。浮庄上本来有餐馆,近两年在反腐运动中才关
闭,以前合肥本地官员经常在此吃喝,与包大人坟隔水相望。
包公祠在包河中偏西的小岛香花墩之上。相传包公青少年时在香花墩读书,所以宋代始
建包公祠就在香花墩。目前的建筑主体是李鸿章出钱修的,在文革中塑像牌匾等基本都
被损毁。现在的塑像还是按照清代像塑的,有包公,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没有展
昭。金身看起来有点怪。塑像左侧有龙头,虎头,狗头铡,一边解说的导游提醒说这个
只是传说。包公祠有展板,浮雕等等介绍包公生平,皆以史实为准。有幅包公像(原物
已经在文革中烧毁)显示包公面白有须,额头上无月牙。包公生平履历也很有意思,29
岁中进士,为尽孝辞官回家陪父母,39岁才重新出来当知县,64岁枢密副使任上病死,
赠正二品礼部尚书。包大人没有做到宰相,原因是仕途开始得太晚了。包大人的名声基
本都是作为谏官挣来的,其实未铡一人。作为文臣,包公谥号“孝肃”,没有“文”,
如欧阳修的评价“公少文采。”
包公祠附属有个蜡像馆,里面都是戏曲场景,有铡美案,打龙袍等场景,装扮像庐剧。
从香花墩水边看包河,荷叶接天,直至包河中间的一座桥。据说包河中的红花藕无丝,
暗合“无私”。如果属实,可能是个维管束比较脆容易断的荷花品种。
正好去合肥访友,空出半天时间去包公园看看。包公是合肥市肥东县人,老家离合肥城
只有几十里,所以包公是合肥人,包公祠自古就建在合肥城。今天的包公园从原合肥城
东南角的一段护城河改造而来,这段河叫包河。从地图上看,合肥护城河遗迹尚在,古
城墙已经在1951年彻底拆毁了。
地图上的包公园分清风阁,包公陵,浮庄和包公祠四个景点。清风阁是纪念包公诞辰
1000年新建的仿古建筑,高42米的5层塔,内部布置着廉政教育展厅,不值一看;外面
可以远眺合肥老城半个城,整个包公园正在眼底。阁的背后(西侧)放着几十盆荷花,
约摸有十几个品种,甚美。看了半天觉得与睡莲比,荷花有种东方美,又说不出在何处。
包公陵就在清风阁的对面,包河的东南案上。陵入口的说明板言明这里有真正的包公遗
骨: 1973年安徽文博考古部门对包公家族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包公夫妇,儿
子儿媳的遗骨和墓志铭,1986年在现址重建。关键处语嫣不详。拜过陵后,走到左侧是
包公家族成员的墓地,再走几步就看到地下通道入口,里面直通包公陵的地宫。地宫湿
冷,阴森森的,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楠木棺材(现代制品)。棺材里只有包公的35块残余
小骨头,墙上有张照片示意。记得说明版的文字中暗示包公遗骨似乎是比较完整的,为
什么这里只有这么一点?
回来以后找到陈桂棣和春桃写的《包公遗骨记》,才知道来龙去脉。原址在合肥东郊的
包公陵文革一开始就遭到严重破坏,因为姚文元批海瑞,说清官比贪官更坏。1973年合
肥二钢厂征用原包公陵土地建石灰窑,所以安徽的文博部门才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原包
公陵的主墓经查是包公原配董氏的墓,包公真正的墓在公路下面,而包公和董氏的尸骨
,墓志石都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墓里。宋南渡后,包公陵就已经遭到金人的故意破坏,被
包氏后人迁葬在小墓里。所以文革早期破坏的是董氏的空墓,要不然包公也逃不了挫骨
扬灰的下场。考古发掘小组取了35块小骨头寄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经鉴定年龄性别
与包公符合。发掘完成后,其他主要的遗骨原定安葬在包氏后人聚居的小包村,结果当
地公社党委书记强烈反对在本公社埋封建官僚的骨头,村中包氏后人瞒着书记晚上偷偷
埋了。等到1986年,合肥省决定重建包公陵,想起骨头来,到小包村却再也没有找到,
埋骨的当事人已经去世。所以这个包公陵里只有当年寄往中科院鉴定的35块小骨头。包
大人的大部分遗骨,和儿孙的遗骨都长眠于小包村不知何处。
从包公陵出来向北,过桥就到了浮庄,包河中的一个岛。入口处竖有包玉刚之父包兆龙
的铜像。包玉刚多金,而且确实是包氏后人。浮庄是园林式的公园,走廊上装饰有包公
园的历史照片,早至民国,这点很赞赏。浮庄上本来有餐馆,近两年在反腐运动中才关
闭,以前合肥本地官员经常在此吃喝,与包大人坟隔水相望。
包公祠在包河中偏西的小岛香花墩之上。相传包公青少年时在香花墩读书,所以宋代始
建包公祠就在香花墩。目前的建筑主体是李鸿章出钱修的,在文革中塑像牌匾等基本都
被损毁。现在的塑像还是按照清代像塑的,有包公,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没有展
昭。金身看起来有点怪。塑像左侧有龙头,虎头,狗头铡,一边解说的导游提醒说这个
只是传说。包公祠有展板,浮雕等等介绍包公生平,皆以史实为准。有幅包公像(原物
已经在文革中烧毁)显示包公面白有须,额头上无月牙。包公生平履历也很有意思,29
岁中进士,为尽孝辞官回家陪父母,39岁才重新出来当知县,64岁枢密副使任上病死,
赠正二品礼部尚书。包大人没有做到宰相,原因是仕途开始得太晚了。包大人的名声基
本都是作为谏官挣来的,其实未铡一人。作为文臣,包公谥号“孝肃”,没有“文”,
如欧阳修的评价“公少文采。”
包公祠附属有个蜡像馆,里面都是戏曲场景,有铡美案,打龙袍等场景,装扮像庐剧。
从香花墩水边看包河,荷叶接天,直至包河中间的一座桥。据说包河中的红花藕无丝,
暗合“无私”。如果属实,可能是个维管束比较脆容易断的荷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