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香火#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y
1 楼
香火
清明节,曾经是祖父母的村上最热闹的日子。那些年,数座环村的山丘还在的,
上面墓园错落林立。扫墓的人群,在绵绵雨幕中络绎而来。村里年长的男子抗着锄头,
去帮忙锄草,整理坟头的活,賺些力气钱。这墓地里的活,我家却从来都是父亲一手
一脚打理的,从不假手于人。
这个二百多人的村子,大部分是姓张和姓李的。只有祖父和少数几家因着建造
水库缘故,从几里远的山谷底搬过来,在村尾上被安置下来的。祖父带着当时
年老的太祖母搬家,把太祖父和大叔公的遗骨也起出,一同迁到了村前的山上。祖父从
前干的活就是修墓的,当地人称山佬。好的山佬,要懂一点风水堪舆的道理,胆子大,
力气也是要有的。他们唤客人“东家”,当年修墓往往不是那种一次性买卖生意的。落
棺,执骨和安墓都是根据不同时间做的;有时候挑上日子,就要拖个一两年。安墓后,
雨水季节还要上去帮东家检查墓穴有没有入水塌方的问题。因此,东家对修墓人都是非
常客气的。据说,祖父的东家有不少是举家迁徙国外,只留下祖坟托管他照看。祖父这
个行当,吃饭没有问题,但是一般女人是不愿意嫁给山佬的。他一直到三十多岁都没有
成婚;直到寡居的祖母带着儿子逃难跑到村子里,有人就给他们撮合在一起。祖母是那
种精明的女人,大概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以后跟着祖父做修墓的,在村头开了个小摊卖
零碎杂货。祖母的儿子十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在水塘里玩,就这样没了。对于当
时的人来看,祖父大概是没有香火子孙缘。
几年后,有村邻介绍,有一家人的孩子两周岁了,不能养在父母跟前;问祖父母
想不想收个养子。两人商量后,就礼了这家人一个红包,把孩子抱了回来。
这个养子便是我父亲。祖父十分喜欢父亲,出工前上茶楼会偷偷塞个包子给他;也时常
带着他上山,教他认草药,辨山势。到了入学堂的年纪,不管祖母的反对,让他早早上
学。祖父叮嘱父亲:“我的身体不好,你到年纪就早点成家了。”那些大概是父亲寄养
在祖父家最快乐的时光。
祖父过世后,祖母性情更加严厉易怒。父亲回忆,少年时淘气闯祸不敢回家了,就会
跑到和祖父常去的义庄,躲在棺材板下睡觉,等着祖母怒气过了才回去。
祖母身体硬朗,在八十多岁还与人打麻将抢牌。可是那些活着的日子,她不曾一
次与我们去给太祖母,太祖父和祖父上坟扫墓。她极害怕火葬,六十岁时就买好了上等
的棺木材,囤放自己的睡房里,一直陪她到九十四岁去世。当然,这些棺木最后还是用
不上的。村边的山陵因城市发展,已经挖去大半,山上陵园搬迁。我们的家的陵墓,
也曾迁徙数次;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搬回太祖父的老家。
每次迁墓,父亲都会描述祖父修墓的故事。给人开棺执骨时,祖父总会恭敬地插一根
上香,道声:“官人,干扰您清幽了。希望贵体早日安墓入土为安。”
多年后,我蹲在土堆旁,看着父亲做同样的动作,墨绿色高瓦缸在黄泥中慢慢地露出来。
他喊一句:“阿妹,过来看看阿爷的骨头保持得多好,多干爽金黄的。”
我瞄一眼,还好,没有最讨厌的百足虫。
清明节,曾经是祖父母的村上最热闹的日子。那些年,数座环村的山丘还在的,
上面墓园错落林立。扫墓的人群,在绵绵雨幕中络绎而来。村里年长的男子抗着锄头,
去帮忙锄草,整理坟头的活,賺些力气钱。这墓地里的活,我家却从来都是父亲一手
一脚打理的,从不假手于人。
这个二百多人的村子,大部分是姓张和姓李的。只有祖父和少数几家因着建造
水库缘故,从几里远的山谷底搬过来,在村尾上被安置下来的。祖父带着当时
年老的太祖母搬家,把太祖父和大叔公的遗骨也起出,一同迁到了村前的山上。祖父从
前干的活就是修墓的,当地人称山佬。好的山佬,要懂一点风水堪舆的道理,胆子大,
力气也是要有的。他们唤客人“东家”,当年修墓往往不是那种一次性买卖生意的。落
棺,执骨和安墓都是根据不同时间做的;有时候挑上日子,就要拖个一两年。安墓后,
雨水季节还要上去帮东家检查墓穴有没有入水塌方的问题。因此,东家对修墓人都是非
常客气的。据说,祖父的东家有不少是举家迁徙国外,只留下祖坟托管他照看。祖父这
个行当,吃饭没有问题,但是一般女人是不愿意嫁给山佬的。他一直到三十多岁都没有
成婚;直到寡居的祖母带着儿子逃难跑到村子里,有人就给他们撮合在一起。祖母是那
种精明的女人,大概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以后跟着祖父做修墓的,在村头开了个小摊卖
零碎杂货。祖母的儿子十岁的时候,和同村的孩子在水塘里玩,就这样没了。对于当
时的人来看,祖父大概是没有香火子孙缘。
几年后,有村邻介绍,有一家人的孩子两周岁了,不能养在父母跟前;问祖父母
想不想收个养子。两人商量后,就礼了这家人一个红包,把孩子抱了回来。
这个养子便是我父亲。祖父十分喜欢父亲,出工前上茶楼会偷偷塞个包子给他;也时常
带着他上山,教他认草药,辨山势。到了入学堂的年纪,不管祖母的反对,让他早早上
学。祖父叮嘱父亲:“我的身体不好,你到年纪就早点成家了。”那些大概是父亲寄养
在祖父家最快乐的时光。
祖父过世后,祖母性情更加严厉易怒。父亲回忆,少年时淘气闯祸不敢回家了,就会
跑到和祖父常去的义庄,躲在棺材板下睡觉,等着祖母怒气过了才回去。
祖母身体硬朗,在八十多岁还与人打麻将抢牌。可是那些活着的日子,她不曾一
次与我们去给太祖母,太祖父和祖父上坟扫墓。她极害怕火葬,六十岁时就买好了上等
的棺木材,囤放自己的睡房里,一直陪她到九十四岁去世。当然,这些棺木最后还是用
不上的。村边的山陵因城市发展,已经挖去大半,山上陵园搬迁。我们的家的陵墓,
也曾迁徙数次;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搬回太祖父的老家。
每次迁墓,父亲都会描述祖父修墓的故事。给人开棺执骨时,祖父总会恭敬地插一根
上香,道声:“官人,干扰您清幽了。希望贵体早日安墓入土为安。”
多年后,我蹲在土堆旁,看着父亲做同样的动作,墨绿色高瓦缸在黄泥中慢慢地露出来。
他喊一句:“阿妹,过来看看阿爷的骨头保持得多好,多干爽金黄的。”
我瞄一眼,还好,没有最讨厌的百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