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绿皮书》:不是肤色和解而是跟心的隔离和解
avatar
《绿皮书》:不是肤色和解而是跟心的隔离和解#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f*n
1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前,《罗马》是很多人押注的最佳影片,在所有提名的作品中,《
绿皮书》是《罗马》的强劲对手。最终《绿皮书》拿下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当然,之
前《罗马》成为大家心中的最佳选手并不能说明这两部影片孰强孰弱,只是大家猜测它
更符合这几年奥斯卡评委的口味。
《绿皮书》把故事讲述给了我们,一个白人给一个黑人做司机,车与麦田也暗示了这是
一部公路片。如果再加上美国五、六十年代“白人至上”、南北战争的时代背景,这部
电影的内容几乎呼之欲出。
如果我们再把海报的内容完善一下,你会发现这部影片的信息更加清晰:
男主角,托尼,白人。像所有的托尼老师一样谙熟如何让顾客为一张可能用不上的会员
卡买单,托尼将托尼老师的技能运用到了夜总会里,再加上强健的体魄,成为了这个夜
总会里处理“不友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员工(也就是打手),和大多数白人一样讨厌黑
人。
托尼身上的气质,用最接我们中国地气的话来说,就是江湖气。
男配角,唐,黑人。和托尼相比,唐似乎更像一个“白人”。他优雅,有学识,在白宫
演出过两次,却依然无法得到尊重。虽然唐并不是意见领袖,但他不甘于黑人受此待遇
,于是他决定去美国南方巡演(因为历史原因南方歧视黑人更严重),哪怕拿更低的报
酬。用接地气一点话形容唐,他有点穷讲究。
一个江湖气的美国白人老炮儿为了赚钱给一个穷讲究的黑人做司机(或者说一个像黑人
的白人给一个像白人的黑人当司机),开往歧视黑人的南方。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故
事的全部。
《绿皮书》是一个美国故事,然而在中国的电影院也收获了接连不断的笑声,这是剧本
成功的最好证明。
这并不是说《绿皮书》是一个简单的故事,黑人和白人跨越社会的种族歧视成为朋友的
故事并不少见,但在这部电影中依然有一些属于它的亮点。
唐是一个孤独的艺术家,当托尼问起他有没有家人的时候,唐说“算有吧”,这个模棱
两可的答案背后是唐与家族的疏离,他有一个不知道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的弟弟,他们很
久不联系了。
唐是一个不一样的黑人,他穿着燕尾服,有白人司机,而他的大多数同胞们,是服务员
,甚至是奴隶。因此,唐在黑人眼中是白人化的黑人,他拥有更高的阶级地位,有钱,
西装革履。电影中有几处暗示:比如,当托尼放黑人音乐的时候,唐表示并没有听过。
比如,车抛锚了,停在路边,托尼和唐下车查看,背后的田野上,黑人奴隶停下挥着的
锄头看着他们。两人都感觉到了不自在。
当然,这两个例子背后的原因并不只是唐与大多数的黑人之间的阶级差异,甚至与真正
的原因相比,这个原因都是非常外化的。
唐的内心是很复杂的,他对于黑人的感情一方面是悲痛,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提醒自己
,我要像一个白人一样要求自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有修养,唐甚至是修了礼仪的博
士学位。这其中有自卑,有要为黑人争口气的决心,但在无意识中都成为了对黑人的歧
视。
所以,这部电影中更吸引我的并不是白人与黑人的和解,而是黑人与黑人的和解。
在开往南方的路途中,托尼发现了一家炸鸡店,通过台词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这个炸
鸡店是他们在开往南方的路途中难得遇到的。托尼一边开车一边大快朵颐地吃着炸鸡,
并邀请唐和他一起吃,唐一开始却拒绝了。
以前美国南方的奴隶是被禁止养牛和猪的,他们可以养鸡。因此,吃炸鸡变成了种族主
义的某种标志。
所以唐一开始非常抗拒炸鸡,并且对托尼“黑人不都喜欢吃炸鸡吗”的言论表达了不满
。在托尼的强推硬塞下,唐终于别扭的接受了炸鸡。
在电影中,这一幕的呈现是非常有喜剧效果的。但从人物的内心出发,这对于唐来说,
这是与自我和解的第一步。
最后一场演出,因为受到了歧视,唐罢演了。托尼和唐一起来到一家黑人酒吧决定喝一
杯。
这里有一个需要一个前情介绍,唐在旅途中曾独自去往一家白人酒吧,被一顿暴打。在
歧视黑人这么严重的美国南方,唐选择了一家白人酒吧,与其心理状态也是某种暗示。
在这家黑人酒吧里,唐被托尼和酒吧老板怂恿上了台,用一台破旧的钢琴为所有黑人演
奏了一段钢琴曲,以及之前被他排斥的黑人音乐。那天晚上,唐从酒吧出来非常开心。
尽管吃了炸鸡,尽管钢琴是架破旧的钢琴,尽管演奏了黑人的音乐。
这是影片的高光时刻。
一直到电影结束,我们也不知道唐会不会给他那个不知在哪的弟弟重新建立的联系,但
我们都能获得一种满足感,虽然唐依然孤独,可我们都知道,他开始与自己和解了。
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可爱的地方。
唐和托尼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我在一些资料中看到,唐与电影中的形象并不
太一样,我最喜欢的唐与同种族人的隔离感与和解,似乎在真正的唐身上是没有的,据
说他与自己的兄弟来往密切,也积极地参与黑人的民权运动。另外,据唐的家人说,唐
和托尼并没有成为朋友,只是普通的雇佣关系。
可这些也并不重要,恰恰正因如此,才体现了电影独有的魅力。
在《绿皮书》拿奖之后,美国的评论界出现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声音:《为什么奥斯卡持
续沉迷于种族和谐的幻想之作?》,也有人吐槽《绿皮书》是“白皮书”。当然我认同
一些评论:“《绿皮书》工整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力量”,但我并不认为《绿皮书》将白
人塑造成了拯救黑人的上帝之手,我所能感受的是,马丁路德金非常著名的演讲: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I have a dream that my four little children will
one day live in a nation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 of their character.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