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炒个冷饭:虎妈的启发 (原创,长,慎入)
avatar
炒个冷饭:虎妈的启发 (原创,长,慎入)#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t*n
1
记得去年刚看到虎妈的论调的时候,我记得我也是莫名惊诧的,觉得在美国这样开放自
由、崇尚天性、活泼放任的教育环境里,怎么还会有这么坚定专制的母亲。后来对事情
的原委以及原书的内容了解得多了,渐渐对虎妈的态度宽容多了,甚至有一些些感激,
因为她竟然使我有了一些释然。不过最重要的是,她让我明白做父母最要紧的,就是要
能把握好push(推)和let go(放)之间的度。
先说说虎妈为什么让我感到些释然。回想前面一两年,我和很多新作父母的人一样非常
之小心翼翼,总是告诫自己,要多鼓励、正面引导,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伤害她的自尊
心。渐渐,我家老大过了三岁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导和管束;同时我
也越来越觉得,不能只一味的鼓励、表扬和赞美,那只会让孩子变得宠溺而自负。现在
有了两个孩子,压力和责任自然都多了很多,耐心变得少了,脾气也变得大了些。而三
岁多的孩子已经学会不断挑衅来碰触父母的底线了,正是设立规矩、培养习惯的关键时
期,所以经常的训斥和责罚都在所难免。当然还是常常会自我检讨的,毕竟常常发脾气
对小孩子会树立不好的榜样。
不好还是没曾想,虎妈竟然让我在发脾气的时候开始变得理直气壮些了:人家虎妈还骂
自己的孩子“垃圾”呢,还骂着把孩子自做的卡片打回去重做呢——这一点上,我是完
全同意虎妈的观点的,小孩子没有好好用心、敷衍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去肯定?在美
国呆久了,对美国人的妄自菲薄、狂妄自大印象深刻,觉得就是他们的教育过于偏向鼓
励和表扬的最突出的副作用。虎妈在这一点上是对的,小孩子要懂得,要获得肯定和认
可一定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能够突破人本身的惰性和对于轻松享乐的贪图,则是成为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所必需的。小孩子缺乏约束力和判断力,管教少不得,很多时候责骂
和惩罚是管教的必要手段。另外也算是一种自我开脱吧,总是说作父母的要以身作则,
可是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父母也都做不来完人,本身性情比较急躁或者感情外
露的人,你要他/她为了孩子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不现实的。当然也有些人生性温
和,从来不发脾气,那自然比较有优势,也许可以比较容易言传身教的调教出性情好的
孩子。
我恰巧前些日子看了一点大家很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虽然我也是作心理辅导
工作的,也很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是觉得作者有点言过其实。当然父母亲仔细观
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在孩子受到心理伤害的时候采取积极的手段帮助孩子学会承受生活
中种种挫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写书的妈妈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可是她自己也
屡次说了,她的女儿天性温和而敏感,所以需要妈妈格外注意去体会孩子的心思和考虑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措辞来保护孩子敏感的小心灵。换个角度看,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
都要学会如何面对和承受困难、痛苦、挫败、嘲讽、打击等等。孩子越大,大人需要给
的庇护越少。其实很多人长大以后摆脱不掉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障碍和包袱,在一定程
度上是因为父母的经历、个性、交流方式在孩子身上的映射。这一方面,正说明要父母
小心翼翼,为孩子改变自我,甚至说收敛个性,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反倒来说,多留意
体会孩子的心思,帮助孩子及时地“解套”,抵消一些负面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
,还比较可行。至于父母对小孩子发发脾气不一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很大程度上还要
看小孩子的个性和反应。何况我们自己有几个不是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是不是都
留下了心理阴影呢?应该说,父母对我们的批评和责罚其实是孩子需要学会面对的挫折
之一。所谓你最爱最在意的人,就是最能伤害你的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互相理
解是双方都要上一辈子的功课。
继续回来说虎妈。我注意到,虎妈后来的访谈都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在她严厉的管教
之下,是强大的爱,并且是充分交流让孩子能理解领会到的父母深深的爱。我想就是因
为这强大的爱以及充分的表达,使得她的责骂和惩罚能够有效,使得因为“小提琴危机
”母女鏖战一天之后,她的小女儿在晚上仍会钻进妈妈的被窝、亲昵的和妈妈搂在一起
,使得虎妈被无数人痛批的时候,她的大女儿会站出来说,你们只看到了妈妈严酷的一
面,可是你们没看到我们一家四口挤在床上争论看哪部电影那有趣和谐的一面。爱,强
大的爱,充分交流的爱,是为什么她的孩子仍然把这个严苛得要命的妈妈当作朋友,始
终能和父母保持信任与交流,而最终会遵守和实践母亲几乎是不尽人情的各种严格要求
的最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很多人,特别是中国人、亚洲人,都跳出来说,对呀,我们的家
庭传统如此,我们这么严格要求孩子,这样重视教育,甚至舍弃自我为孩子全身心地付
出,不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是因为什么?可是我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亚洲人的爱有没有充
分的表达出来?一个是我们重视教育是不是还有很多有机可循的功利目的?首先,亚洲
人都不善表达感情,不像西方家庭,拥抱亲吻是家常便饭。我记得我到美国的第一天住
在一个很传统的德裔美国人教授家,她那读高中的儿子一进门,家人一通拥抱和问询让
我以为他刚度了长假回来呢,其实他不过去参加了个夏令营活动。我又想起很久以前读
三毛,她浪迹天涯,可是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最后父亲终于在信里写
了,却都只能用英文写出来。这简单的三个字,包括家人、朋友之间“亲爱的”、“宝
贝”、“甜心”之类的称呼,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多到发腻。可是在中国人家庭中
,却用之谨慎。没有办法,这是我们的含蓄文化所致。而我感叹,很多年幼的孩子无法
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把爱表达出来,更甚而,父母一味的严厉要求
和责罚令孩子将对父母威权的顺从和实现父母的期望当作是获得父母爱与认同的唯一途
径。在这一点上,虎妈也有类似的倾向,不过她毕竟是美国化的,并且是一个很善于表
达自己的人(从她的职业和电视访谈中可以看出来)。而且不得不提及她那个很低调的
白人老公,一方面不多干预虎妈的管教——父母之间形成统一战线是非常重要的,另一
方面他比较缓和柔性一些的态度也能缓冲虎妈“暴政”可能导致的叛逆和极端反抗,让
孩子意识到父母爱的初衷。
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根基在于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要出人头地,要“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要光宗耀祖,要父母在别人面前脸上有光。所以教育关乎孩子将来的地
位,关乎父母的面子;有了地位,就衣食无忧,还有人供着、奉着、捧着。当然社会在
进步,很多新一代的父母都开始放低望子成龙的期望,而是把孩子的“快乐”放在最高
的位置。可是这“快乐”的定义有待商榷。要天得天、要地得地是快乐吗?锦衣玉食会
不会快乐?有一份有地位又能赚钱的好工作(象大多数亚裔父母亲期望的孩子成为律师
、医生)是不是就是快乐?虎妈说,未来的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她希望孩子能充分准
备足够的技能迎接挑战,而她教给孩子的快乐定义,是经过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克服
困难与挑战所能获得的那种成就感与自信。我只能说部分的认同虎妈的观点。我认同她
让孩子意识到要有付出才有收获,并且努力争取来的成就是可以大大提升一个人的自信
,并带来难以言喻的快乐。可是我们也同样看到很多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过得并不快乐。
快乐是什么?什么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我想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
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答案也不一样。
我的supervisor的孩子在一个以白人孩子为主、亚裔孩子有一小部分的很好学区。曾经
老师让这些小学生们写一篇习作,就叫快乐是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去哪里哪里玩是快乐
,有的说得到什么什么礼物或成就是快乐,有的说参加什么活动是快乐。有一个亚裔孩
子却写道:快乐就是不用弹琴,快乐就是周末不用上辅导课,快乐就是可以什么也不用
做!这件事给我的印象深刻。
我忍不住想到,也许虎妈式的中国妈妈做得不够好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快乐的源
泉和寻找快乐的动力。我听我的年轻同事们说,她们知道很多亚裔的年轻人顺从父母做
了律师、医生,却很不乐意、很不开心,最终有勇气去打破常规的往往会尽弃前功,在
自立以后转而去追寻其它的理想。虎妈虽然强调了push(推)的必要性,也让孩子了解
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人生真谛,但她像很多“中国妈妈”一样混淆了快乐与成功的
定义。成功也许能带来一部分快乐,可是要获得真正的快乐最根本还在于了解你自己;
而假如一个人能找到自己内心真正喜爱的事业,成功也许往往只是一个副产品。在这场
关于教育的讨论中,朗朗也常常被提到,部分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曾经非常高调的宣扬
他非常残酷、甚至以死相胁的教育手段。以至于很多人(主要是听到过他父亲论调的中
国人)都不大喜欢朗朗,觉得他的弹奏里技巧太多,感情太单薄,听不出他是用心弹的。
无数的例子说明,push(推)是可以很有成果的,用心作父母的也一定是要push(推)
的,可就是这个push(推)的力度和方向才是最难掌握的。其实这也是虎妈自己总结出
来的一个教训。很多人不了解,她的书结尾正是在反思为什么自己在老大身上实施的高
压会在非常叛逆的老二身上大受挫败,而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并妥协下来。很多时候
选择什么样的手段真的要看小孩子的个性和自身的特点,也就是follow the child’s
lead。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一个孩子适用,换到一个个性不同的孩子身上就可能是个灾难
。这最后成了我在旁观这场关于虎妈的中西教育大辩论得到的一个最大经验。
avatar
c*3
2
写的真好, 我也有同样想法, 谢谢
avatar
l*i
3
你们家的也叫恬妞啊...
如果孩子不听话,批评得耳朵已经起茧了 能不能揍一顿啊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去年刚看到虎妈的论调的时候,我记得我也是莫名惊诧的,觉得在美国这样开放自
: 由、崇尚天性、活泼放任的教育环境里,怎么还会有这么坚定专制的母亲。后来对事情
: 的原委以及原书的内容了解得多了,渐渐对虎妈的态度宽容多了,甚至有一些些感激,
: 因为她竟然使我有了一些释然。不过最重要的是,她让我明白做父母最要紧的,就是要
: 能把握好push(推)和let go(放)之间的度。
: 先说说虎妈为什么让我感到些释然。回想前面一两年,我和很多新作父母的人一样非常
: 之小心翼翼,总是告诫自己,要多鼓励、正面引导,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伤害她的自尊
: 心。渐渐,我家老大过了三岁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导和管束;同时我
: 也越来越觉得,不能只一味的鼓励、表扬和赞美,那只会让孩子变得宠溺而自负。现在
: 有了两个孩子,压力和责任自然都多了很多,耐心变得少了,脾气也变得大了些。而三

avatar
s*y
4
可以,七妹得到过很多真传,你可以跟她讨论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家的也叫恬妞啊...
: 如果孩子不听话,批评得耳朵已经起茧了 能不能揍一顿啊

avatar
t*n
5
多谢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写的真好, 我也有同样想法, 谢谢
avatar
t*n
6
我家两个恬妞,都不叫恬妞,呵呵。
我是专业人士,其实一直想澄清一下中国人中的一个误解。在美国也是可以打小孩的,
不过记住一定不要留下线索,比如打打手板屁股什么的很正常,不过要留下了手指印、
疤痕、血迹,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啦。另外,有旁人在千万不要打孩子,不只是因为
老美好管闲事,还因为一个成人如果在公众场合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人家容易认为
你在家对孩子的折磨更多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家的也叫恬妞啊...
: 如果孩子不听话,批评得耳朵已经起茧了 能不能揍一顿啊

avatar
l*i
7
原来是发考题啊~~景仰ing
如果小孩子无意中透露出挨揍了呢 会不会有麻烦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两个恬妞,都不叫恬妞,呵呵。
: 我是专业人士,其实一直想澄清一下中国人中的一个误解。在美国也是可以打小孩的,
: 不过记住一定不要留下线索,比如打打手板屁股什么的很正常,不过要留下了手指印、
: 疤痕、血迹,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啦。另外,有旁人在千万不要打孩子,不只是因为
: 老美好管闲事,还因为一个成人如果在公众场合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人家容易认为
: 你在家对孩子的折磨更多了。

avatar
s*y
8
前怕狼后怕虎的还是别打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是发考题啊~~景仰ing
: 如果小孩子无意中透露出挨揍了呢 会不会有麻烦

avatar
g*n
9
记账, 每年暑假带回国内按账本揍, 嗯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前怕狼后怕虎的还是别打了
avatar
t*n
10
景仰错了,是专管虐待小孩的。我的supervisor(白人)说,吵架以后她女儿说我要告你
虐待我,她回说:go ahead, 1800xxxxxx,这个号码我比你记得还清楚。
只要没有确实的凭证,孩子说我挨揍了是没人管的。当然如果造成了明显的精神伤害,
麻烦更是大大的了。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是发考题啊~~景仰ing
: 如果小孩子无意中透露出挨揍了呢 会不会有麻烦

avatar
t*n
11
哈哈,好主意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记账, 每年暑假带回国内按账本揍, 嗯
avatar
s*i
12
写的很好。我要好好向专业人士学习~~我以前写过一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能不能听听你的看法呢?在我的博客里可以找到,http://www.mitbbs.com/pc/index/spaceniuzai_2。谢谢
avatar
R*K
13
Good points!
avatar
c*3
14
我也觉得别打了, 与其打的心惊肉跳的不如换个管用的
我目前是一通乱吼, 然后不理了, 等她自己认错。。。
等不到自己认错就学鹦鹉把想说的多念几遍, 直到她松口说是错了。。。
然后赶紧给个台阶让她下来。。。赫赫
当妈真不容易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前怕狼后怕虎的还是别打了
avatar
M*N
15
关键是,打,有用么?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觉得别打了, 与其打的心惊肉跳的不如换个管用的
: 我目前是一通乱吼, 然后不理了, 等她自己认错。。。
: 等不到自己认错就学鹦鹉把想说的多念几遍, 直到她松口说是错了。。。
: 然后赶紧给个台阶让她下来。。。赫赫
: 当妈真不容易

avatar
a*4
16
快乐很难定义。对于我来说,家人的快乐对我的快乐很重要,可是家人快乐是需要建立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已。所以确实对于很多
人来说,成功能带来快乐的感觉。毕竟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着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
爱好)的工作?
avatar
M*N
17
不可能十全十美,能达到一个balance就好

【在 a*****4 的大作中提到】
: 快乐很难定义。对于我来说,家人的快乐对我的快乐很重要,可是家人快乐是需要建立
: 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已。所以确实对于很多
: 人来说,成功能带来快乐的感觉。毕竟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着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
: 爱好)的工作?

avatar
s*y
18

我们TL说他当年之所以没有成为混混就是天主教学校里的嬷嬷们打出来的

【在 M****N 的大作中提到】
: 关键是,打,有用么?
avatar
g*e
19
原来是你,哈哈
avatar
L*e
20
mark
avatar
s*5
21
support...
有个Dr. White曾经见过快乐的小孩是有时间做白日梦的。放暑假了我就给两个儿子很
多unstructure play time。基本上就是他们只要不看电视,不玩电玩,想怎么玩就怎
么玩。
管教孩子真是要爱在先,严厉在后才比较好的。
avatar
t*n
22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正面暗示、自立自主”,总结得很好啊。我看着觉得很多就是
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在里头。
用心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在 s*********i 的大作中提到】
: 写的很好。我要好好向专业人士学习~~我以前写过一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读后感
: ,能不能听听你的看法呢?在我的博客里可以找到,http://www.mitbbs.com/pc/index/spaceniuzai_2。谢谢

avatar
b*o
23
活到这么大,回忆童年,从来没有觉得一次被家人打骂是对的,倒是让我觉得:只有自
己强大了,才能不挨打。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去年刚看到虎妈的论调的时候,我记得我也是莫名惊诧的,觉得在美国这样开放自
: 由、崇尚天性、活泼放任的教育环境里,怎么还会有这么坚定专制的母亲。后来对事情
: 的原委以及原书的内容了解得多了,渐渐对虎妈的态度宽容多了,甚至有一些些感激,
: 因为她竟然使我有了一些释然。不过最重要的是,她让我明白做父母最要紧的,就是要
: 能把握好push(推)和let go(放)之间的度。
: 先说说虎妈为什么让我感到些释然。回想前面一两年,我和很多新作父母的人一样非常
: 之小心翼翼,总是告诫自己,要多鼓励、正面引导,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伤害她的自尊
: 心。渐渐,我家老大过了三岁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导和管束;同时我
: 也越来越觉得,不能只一味的鼓励、表扬和赞美,那只会让孩子变得宠溺而自负。现在
: 有了两个孩子,压力和责任自然都多了很多,耐心变得少了,脾气也变得大了些。而三

avatar
s*i
24
啊,多谢了,得到专家人士的认可了 :D

【在 t******n 的大作中提到】
: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正面暗示、自立自主”,总结得很好啊。我看着觉得很多就是
: 儿童心理学的原理在里头。
: 用心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