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
avatar
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惠斯勒 zt#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j*n
1
老钱:美国往事——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艾比•马克奈尔•
惠斯勒
“自然以其色彩和形式包含着一切绘画的要素,正如钢琴键盘包含着一切的音符一样。
艺术家生来就是去挑选、组织这些要素的人,其结果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辉煌的。但
自然常常犯错误,很少能成功地产生一幅图画。”
——詹姆斯•惠斯勒,《十点钟》,一八八五年二月二十日晚上十点。
十九世纪后半叶,只有短暂历史的美国,出现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此人不但是印
象派(Impressionism)绘画的创始人,还是最早的现代主义画家。他是
美国的骄傲;他曾在巴黎学艺,法国艺术史上他占有重要一席,他和印象派画家一起反
对过学院派,属于一八六三年那一代人的中坚;英国无法回避他,因为此人后来定居伦
敦,为英国引进了印象派,又因其口无遮拦,与当时英国最有名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
罗斯金(John Ruskin)打过一场有名的官司。这位美国画家,在法国和英
国人眼里,是生活放荡、衣著入时、招摇过市的花花公子。他嗓音尖厉,语速极快尤如
炒豆;一双小眼睛时常射出讥讽和嘲弄的冷光;还不知疲倦地对人指手划脚。这位被当
时欧洲艺术家称为“举止轻浮”的美国画家摒弃了艺术中的“意义”、“思想”和“内
涵”,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唯美主
义艺术原则;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他是欧美现代主义的先驱,是后来欧美各种现代主
义艺术思潮的发端。他就是本文的主角,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
;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一八三四年七月十七日,惠斯勒生于美国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州
的洛威尔(Lowell)。其先祖是英国贵族的爱尔兰旁支,祖父早年移民北美。父
亲乔治•华盛顿•惠斯勒(George Washington Whi
stler)毕业业于西点(West Point),曾任联邦军队少校,是一位出
色的铁路工程师。母亲安娜•玛帖尔达•麦克尼尔(Anna Matil
da McNeill)祖籍苏格兰。詹姆斯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母亲偏爱他。
母亲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宠爱的这个小东西,长大后竟成了一位艺术大师,还为她画了
一幅传世肖像。
惠斯勒九岁时,父亲被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使者选中,到俄国主持圣彼得堡到莫斯科
的铁路工程。俄罗斯壮丽的雪景、士兵们的整齐的军容,给未来的画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留住这些美好印象,小惠斯勒拿起了画笔,用绘画记录下他在俄国的最初印象。
两年后,小惠斯勒进入了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Imperial Academy
of Fine Arts)正式学画。四年后(一八四九年)的结业考试中,小惠
斯勒得了全班第一。同年四月,惠斯勒父亲病故,给全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办完丧
事后,惠斯勒一家回到美国,定居在康乃狄格(Connecticut)的邦弗里特
(Pomfret)。
一八五一年七月,惠斯勒尊母命,考进了西点,以承父业。但军校生活和他的性格格格
不入,除了素描课,其他课目的成绩他都很差。一八五四年,惠斯勒因化学不及格被勒
令退学。但他满不在乎地说:“如果硅是气体的话,我就能任少将。”因为硅不是气体
,联邦军队少了一名少将,但世界多了一位世界级艺术大师。
一八五五年,惠斯勒决定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在弟弟的财力支援和母亲的支持下,他来
到了巴黎。这一去,惠斯勒再也没回过美国,但是,他带去了荣耀。在巴黎,惠斯勒和
一群生活在拉丁区的放浪不羁的流浪艺术家们生活在一起,过起了流浪艺术家的生活。
这群人被称为“波希米亚人”(Bohemian),他们的生活混乱、贫困又不安定
。“波希米亚人”是人造的新词,泛指放浪不羁的艺术家,他们要将艺术从日常生活剥
离,并使其超越生活与社会,这些人用胡闹与轻狂表达对物质社会和现有体制的鄙夷与
不妥协。这群被边缘化了的流浪艺术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有学者这样界定“波希米
亚人”的性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境遇。它顽固地拒绝抛弃浪漫主义目标,它
是狂热的、自我毁灭的个人主义,是一种对复合感觉的崇拜……它处于无产者和知识阶
级之间。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波希米亚人又不属于这两个阶层的任何一个。”“波希
米艺术家”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正是对这种边缘感的向往。这些“波希米艺术家”有种
缺乏归宿感的焦虑,他们不断地变换着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出生于新英格兰、
成长于俄罗斯、受教于巴黎的惠斯勒和这种边缘化生活一拍既合。
惠斯勒在绘画学习上毫不含糊。一八五五年,他进入了皇家素描专科学校。第二年又来
到了查尔斯•格莱尔(Charles Gleyre)门下。格莱尔的画风属
于学院派,但他授课灵活,学生有很多自我发展空间,莫奈(Claude Mone
t)、雷诺阿(Pierre-August Renoir)等后来的印象派大家,
当时都在其门下。惠斯勒对格莱尔的一切色彩都基于黑色的理论不以为然。他经常旷课
去卢浮宫(Louvre)临摹大师们的原作,历代大师中,惠斯勒最欣赏西班牙的委
拉斯贵支(Diedo Velazquez),他临摹了大量委拉斯贵支的原作,再
把这些临摹画作卖给美国游客,以赚取生活费。
《法国组画》,一八五七年
一八五七年夏,惠斯勒画出了到欧洲后的最初的重要作品版画《法国组画》(The
French Set)。作品描绘了他眼里的法国,也反映了惠斯勒与那个时代的特
定生活场景的联系,即艺术家自己的生活。作品的主题与波特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诗歌主题很相似。作为《法国组画》的封面画,惠斯勒描绘
的是他在街头作画,一群人在身边观看。这样的场景多次出现在惠斯勒的画作。作品中
,惠斯勒表现的不是创作本身的孤独行为,而是创作的“孤独”的社会环境,即画家的
生活。这种孤独是《法国组画》的基调。《法国组画》的《莎维尔内大街》中,阴暗的
街道上,那个背影和波特莱尔诗中的罪犯、妓女、乞丐、文人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
惠斯勒和波特莱尔本人就是其中一员。他们的共性是:处于对抗社会的状态,一种身份
含混的状态,并且都没有确定的未来。
格莱尔的英国学生杜•摩里埃(Du Maurier)的小说《软帽子》(T
rilby)中,描绘了这群巴黎拉丁区的波希米亚人。其中主人公乔•西比莱
(Joe Sibley)以惠斯勒为原形:“他是波希米亚人之王……债台高筑……
傲视一切,机智过人,衣着古怪……只要他还跟你保持友谊,他就是最令人推不开的朋
友。但他对旧友毫不留情,揍上几拳还不算什么,他的舌头更厉害”。惠斯勒对“波希
米亚人之王”的称号,感到骄傲。但惠斯勒并不潦倒,他有三百五十美元的年金,在伦
敦有富裕的姐姐,他依然按有教养的法国人方式吃饭。学业结束后,他来到伦敦,投奔
富裕的姐夫。“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不过是惠斯勒的一段经历,但“波希米亚人”
的精神从未离开过他。
惠斯勒的好友和艺术同道,芳丹——拉杜尔(Henri Fantin——Lato
ur)在一幅肖像群画《向德拉克洛瓦致敬》(Homage to Delacro
ix,一八六四年)中,画了一八六三年一代中的主要成员:芳丹——拉杜尔、惠斯勒
、累格卢斯(Zacharie Astruc)、马奈(Edouard Mane
t)、莫奈等先锋画家,小说家尚朴•富雷热和诗人波特莱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惠斯勒在画中被安排在最前面
。他的位置即突出又不同,因为他是团体中唯一的外国人。作为生活在欧洲的美国画家
,惠斯勒有种强烈的外来者的感觉,即使置身于艺术同道中也如此。朋友们对他的古怪
已经习以为常。但在本质上,惠斯勒的古怪不仅是性格,也是“身份”的产物。终其一
生,惠斯勒都感到自己是外来人,并为自己即不能在英国也不能在法国真正安身而沮丧。
《弹钢琴》,一八五八年
一八五八年秋,惠斯勒和好友芳丹——拉杜尔一起接受库尔贝(Gustave Co
urbet)的指导。库尔贝很喜欢这个对色彩异常敏感的年轻人,惠斯勒也很敬重这
位敢于同学院分庭抗礼的艺术大师。一八五九年,惠斯勒第一幅重要作品《弹钢琴》(
At the Piano)诞生了,作品宣告了惠斯勒完成了他的学习阶段。尽管画
作深受库尔贝的影响,但他的个人风格在这幅画中显露无疑。画家对色彩的运用、对色
块间的平衡、及对色调的和谐极为讲究。画中一位黑衣妇人端坐弹琴,对面一位白裙女
孩,依琴倾听。画面宁静、飘逸、尤如一首流畅优美的乐曲。尽管很美,但因没有特定
的主题和内涵,《弹钢琴》被巴黎沙龙(Salon)拒绝,但受到了大批青年画家的
推崇。具有反抗精神的年轻人,在邦樊的画室里展出了他们的沙龙落选画作。库尔贝亲
赴画展,以示支持。库尔贝对《弹钢琴》评价很高。一八六零年,《弹钢琴》被英国皇
家学院接受。
《白衣少女》,一八六三年
一八六三年,绘画史上有名的“落选沙龙画展”开展,惠斯勒送去了年前落选巴黎沙龙
大展和英国学院(Royal Academy)画展的作品《白衣少女》(The
White Girl,National Gallery of Art,Was
hington)。作品被放在画展的入口迎接观众。作品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白色的
长裙,白色的窗帘,白色的鲜花……一片白色中,只有少女的一头红发格外醒目。这决
不是传统的肖像画,也没有明显的主题。评论家想从细节中找出内涵,但这一切都是徒
劳的,惠斯勒从未想表达什么。同时代的先锋画家们对此画的评价很高,白色是最难以
运用的颜色,此画准确地表现了各种白色,区别出了不同层次和色阶,体现了画家在色
彩上的惊人天赋。只是人物构型稍弱。惠斯勒后来将此画更名为《白色交响曲一号:白
衣少女》》(Symphony No1:The White Girl)。因为,
在“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中,音乐之美是美的最高层次。
《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巴特西老桥》,一八六五年
《白衣少女》遭到冷落,没有动摇惠斯勒走新路的决心。惠斯勒更认真地研究色调的关
系,他要用色彩制作视觉交响曲。惠斯勒开始同库尔贝的写实传统决裂,转而向马奈学
习。在看到了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之后,惠斯勒对东方艺术着了迷,自称是“日本主义者
”。一八六五年,惠斯勒画了《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巴特西老桥》(Nocturne
in Blue and Gold: Battersea Bridge, T
ate Gallery),画面上弥漫着浓稠的雾霭。画中突现的是桥的高度和宽度
,桥下一艘露出半个船身的小船,船上恍惚着的身影是站着的船家。远处是模糊的岸,
几点灯光和水中倒影与空中的烟火在构图上遥相呼应。惠斯勒喜欢画烟火,这是日本浮
世绘的影响,而烟火又能体现他偏爱的抽象图案。但是,当时伦敦的艺术评论家们的眼
睛还没有习惯这种标新立异的作品,还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他们认为这
幅画是对艺术的亵渎。惠斯勒对此不以为然。惠斯勒非常自信,他知道他的艺术迟早是
会被世人承认的。对他来说,拿出好的作品,要比争论更重要。
《灰与黑的组合一号:画家的母亲》,一八七一年
一八七零年前后,是惠斯勒埋头作画、大见成效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国公主》(一
八六四年),《金色屏风》(一八六五年),《阳台》(一八七零年)都是他的传世之
作。惠斯勒的艺术成熟了。从委拉斯贵支、库尔贝那里的师承,从马奈和其他印象派画
家那里受到的影响,从日本版画那里的借鉴,全都融入了惠斯勒自己的特色中去了。此
后,惠斯勒很多绘画作品都以音乐的曲式命名。最有名的是他为母亲所绘的《灰与黑的
组合一号:画家的母亲》(Arrangement in Grey and Bl
ack No1:Whistler‘s Mother)。面中人物和构图的重要性
隐去了,色彩、色调及色块的安排成了第一位的。画面以黑灰两色为主,母亲侧身端坐
,黑裙是画面的中心,黑裙的轮廓与左边的黑窗帘形成了构图上的呼应。画中的空气凝
结在母亲黑色的长裙周围,观众的视线被黑色压抑着,在母亲双脚的浅色踏板处,有一
舒坦的空间。延伸到地板上的浅色调,使画家的母亲显得很高贵。画面富有装饰性和现
代感。画作彻底颠覆了肖像画的传统,引发的争议可想而知。这是一幅出色的肖像画。
它被英国皇家学院勉强接受了。一八七六年的巴黎沙龙也展出了它。印象派画家们给以
了极高的评价。惠斯勒因这幅肖像首次获得了一枚奖章,他的名声从此得到改善。但仍
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幅画。出于对故乡的思念,惠斯勒决定将此画献给祖国,但是,美
国还不能接受他。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见到画后,公开称惠斯勒算不上画家,并将它
退了回去。后来,因为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呼吁,卢浮
宫收藏了这幅名作。一八八三年,巴黎奥塞美术馆(Musee dOrsay)开馆
时,《画家的母亲》从卢浮宫阴暗的楼道,移到了宽敞的奥塞美术馆。人们终于认识到
,绝大多数歌颂母亲的名画,都无法和惠斯勒营造的诗与音乐的优美意境相媲美。
在伦敦,惠斯勒的作品常常引起争议,但也有人开始收藏他的画作了。其中白手起家的
英国航运大王弗里德立克•雷兰(Friderick R Leyland)
,收藏了惠斯勒“夜曲”(Nocturne)系列中的一些作品。“夜曲”系列是惠
斯勒的艺术臻于成熟后画的一系列风景画。惠斯勒和印象派画家们长期保持着密切联系
,是他们中很多人的密友。只是惠斯勒始终不属于任何派别,他在各种主义之间,创出
了自己的风格。“夜曲”中,他摆脱了线条的束缚,但没有象印象派画家那样,用细碎
笔触按色谱理论画出光影效果。惠斯勒在画面中用色调营造出雾气朦胧的气氛,他从不
在现场作画,他常在泰晤士(Thames)河上泛舟或在河边漫步,把雾气中的景象
印在头脑中,再回画室创作。他的作品不是写实,而是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抽象处理。
惠斯勒和雷兰的关系到一八七七年破裂了。一天,雷兰听见惠斯勒和朋友高谈阔论时说
:“从一个暴发户那里,你能指望得到什么呢?”这种毫无理由的刻薄让雷兰很恼火。
更让雷兰无法忍受的是,雷兰曾专辟有一间房间陈列惠斯勒的《玫瑰红和银白色的组合
:瓷国公主》(Rose and Silver: The Princess f
rom the Land of Porcelain)。当惠斯勒受雇装修雷兰的
宅院时,他擅自在房间墙上用昂贵的金箔绘成华丽的孔雀图样,这就是有名的孔雀房。
不仅如此,他还邀请了朋友和记者参观。雷兰大怒,只支付了惠斯勒一半的酬劳,并再
也不准他踏进家门半步。
更大的争议是那幅一八七七年的新作《黑色与金色下的夜曲:烟火》(Nocturn
e in Black and Gold:The Falling Rocket
,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在英国格洛斯威侬画展(
Grosvenor Gallery)上的展出,凌乱的笔触和难以解读的细节,是
对大众审美的一次挑战。罗斯金公开说它是“把一桶颜料直接泼到观众脸上,还要向人
索要二百几尼的金币”。惠斯勒的脾气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羞辱,何况罗斯金此言一出
,向惠斯勒订画的客户也大大减少了。于是,惠斯勒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官司打得很热
闹,它涉及的是艺术这种无法捉摸的事,原告和被告又都是艺术界的风云人物,如何判
决是对法官的考验。最后,法庭裁决惠斯勒胜诉,但指出:这场诉讼是无事生非,纯粹
是艺术圈子里的纷争。惠斯勒得到了四分之一便士的赔偿,但他为这场官司支付了大笔
费用,使他于一八七九年五月申请破产。惠斯勒的住宅、收藏和大量作品被迫廉价拍卖
。这是对惠斯勒的重大打击,拍卖的结果是:惠斯勒所看重的艺术价值被买家们忽视了
。这场官司两败俱伤,罗斯金输了道义,动摇了权威;惠斯勒则输掉了钱财。惠斯勒于
一八七九年发表了小册子《惠斯勒对罗斯金——艺术家对艺术评论家》。文中,惠斯勒
阐述了自己的新艺术观,这倒使他名声大振,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黑色与金色下的夜曲:烟火》,一八七七年
一八七九年秋至一八八零年十月,惠斯勒来到了阳光明媚的意大利。一到威尼斯,他的
身边就聚集了一群青年画家。但是,惠斯勒已经习惯了伦敦的雾气,他又回到了伦敦,
同时带去了十四幅描绘威尼斯的版画和一些水彩及少量油画。
在他离开伦敦的一年中,一个新的、更“现代”的画家集团取代了英国皇家学院老一代
的位置。年轻一代画家把惠斯勒奉为一代宗师。但他的处境并没有明显好转,直到在一
系列画展上取得了成功之后,他手头才宽裕了一些。把以前居住的那幢房子又买了回来。
惠斯勒的艺术观点引起了一位剧院老板太太的兴趣。在她的一手安排下,惠斯勒于一八
八五年二月二十日晚上十点在伦敦的王子大厅(Prince Hall)发表了阐述
自己艺术观点的著名演讲《十点钟》(Ten O‘Clock Lecture)演
讲以发表的时间为题。只见惠斯勒身穿礼服,潇洒地来到台上,一声高喊:“听着!世
上从未有过一个爱好艺术的国家。……只有艺术家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才有权确定什么
是艺术。”除了一些青年艺术家赞同他的观点,大多数人都反对他。但是,这篇演讲在
法国大受欢迎。象征派大诗人马拉美决定亲自把《十点钟》译成法文。为此,一八八八
年,莫奈把惠斯勒引见给了马拉美,专门讨论翻译的事情。此前的一八八六年,惠斯勒
有五十多件作品参加了巴黎的国际画展。参加展出的还有莫奈、毕沙罗(Pissar
ro)、西斯莱、雷诺阿、莫里索、罗丹等人的作品。二十年前一起对学院派宣战的老
友重逢了。今天世风已变,他们不再是洪水猛兽了。惠斯勒于当年被选为不列颠艺术家
协会主席。
一八八八年,年过五十的惠斯勒与老友的遗孀比特丽斯•戈德温(Beatri
ce Godwin)结婚了。此后,惠斯勒的火性平和了许多。他的作品在伦墩、巴
黎、慕尼黑、阿姆斯特丹等地展出,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一八九零年,威廉•海
涅曼出版了他的论文集《树敌雅艺》(The Gentle Art of Mak
ing Enemies),收入了他和罗斯金的论战文章和其他著述。他的名声蒸蒸
日上,不但英法等国对他另眼相看,美国也开始接受他的作品了。惠斯勒在芝加哥画展
上荣获大奖,他的祖国第一次给了他荣誉。
一八九二年,惠斯勒迁居巴黎。因为夫人患病,他们于一八九四年迁回伦敦。惠斯勒夫
人最终不治,于一八九六年五月去世。一八九八年,惠斯勒这位孤独的老人重返巴黎,
同年被选为世界雕刻家、画家协会第一任主席,并在该协会组织的首届画展中成为中心
人物。这次参展的还有罗丹(Auguste Rodin)、马奈、莫奈、图鲁兹
172;—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维尔亚
等人。此外,他还在巴黎办过一所短命的美术学校。一八九九年到一九零一年这三年中
,他到过很多欧洲国家,画了很多水彩和油画。但是,他的心脏病已经不轻了。一九零
三年七月十七日清晨,惠斯勒挣扎着起来去画室浏览自己的作品,当天晚上,家人发现
惠斯勒已死在那里了。
惠斯勒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最具独创性也是最受争议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美国,以美国
人自傲,但他长年居住欧洲。他永远和传统及主流格格不入,但在先锋艺术运动中他的
名声响亮。他一生都在用画笔和文字与大众审美观斗争。他的那些风格独特的作品和尖
刻的“俏皮话”让他树敌无数。他的朋友和敌人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说过,对于惠斯勒:“朋友所谓,敌人才重要。”惠斯勒通过不停的争执
、反驳,来坚持自己鲜明的艺术立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艺术家打开了新的视
野。艺术思想上,惠斯勒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旗手。在这一点上,他在他的时代并不
孤独。戈蒂埃(Pierre Jules Theophile Gautier)
、波特莱尔、马拉美在法国,王尔德在英国都在各自领域里表达了这一信念。“为艺术
而艺术”作为美学理论历史悠久,但在十九世纪中,才形成了一个艺术运动。它是“波
西尼亚艺术家”的唯一财富。有人说:“波西尼亚人”只有一条律令,一种道德准则,
一个追求目标,那就是艺术。“波西尼亚人”只对艺术负责。但是,惠斯勒的“为艺术
而艺术”的观点在公众中,甚至在他的朋友和同道中都引起了更为强烈的批评。他并不
把它看的那么神圣,他率先揭开了它的迷底。“为艺术而艺术”有两重性:一是为了反
对艺术向市场投降,而聚集在“为艺术而艺术”的旗下;另一方面,作为进入市场的知
识阶层,他们在寻求新的买主。惠斯勒对此毫不隐瞒。惠斯勒的《十点钟》是创造性的
、也许是第一次关于“纯艺术”的诗意表达。他告诉我们:“自然以其色彩和形式包含
着一切绘画的要素,正如钢琴键盘包含着一切的音符一样。艺术家生来就是去挑选、组
织这些要素的人,其结果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辉煌的。但自然常常犯错误,很少能成
功地产生一幅图画。”一八六五年,惠斯勒就使用“纯画”来称呼自己的画了。其主张
和马拉美的“纯诗”很象。“纯画”在惠斯勒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艺术思想的表
达,“纯画”就是一种色彩和构图的科学体现。
十九世纪的欧洲,很多艺术家对东方艺术很着迷。这当中有印象派画家和诗人,也有拉
菲尔前派(Pre-Raphaelites)和罗斯金等人。但是对惠斯勒而言,东
方艺术有特殊含义,就是通过对东方艺术的赞赏,来表达对欧洲学院派,甚至整个欧洲
艺术传统的独立。他把日本和中国的艺术上升到和古希腊艺术同等的地位。与大多数欧
洲先锋艺术家不同,他们只愿回到欧洲去寻找新艺术理念。而惠斯勒的眼界更为开阔,
更敢于创新,他从东方艺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甚至基于东西方艺术的综合创出了
自己的全新的艺术理念。这使惠斯勒更能超越传统、流派、和文化的桎梏,而“为艺术
而艺术”地从事创作。在他的时代,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像惠斯勒那样自觉地同西方艺术
传统分离,最后,他成了与所有派别都不同的一个独行者。
惠斯勒孤独地穿越各种流派和运动以获得独立完美的自我。他和那些走在时代前面的先
知一样,有着孤独的心灵,他始终处在其置身其中的文化边缘。他无法离开也无法真正
融入他的时代。文化价值的确认在时间上总是滞后的,大众与文化精英不可能生活在同
一时代。但历史是由这些孤独者的名字组成的,惠斯勒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
avatar
A*2
2
我很喜欢最后一张画里的星光与灯光。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老钱:美国往事——现代主义艺术大师:詹姆斯•艾比•马克奈尔•
: 惠斯勒
: “自然以其色彩和形式包含着一切绘画的要素,正如钢琴键盘包含着一切的音符一样。
: 艺术家生来就是去挑选、组织这些要素的人,其结果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辉煌的。但
: 自然常常犯错误,很少能成功地产生一幅图画。”
: ——詹姆斯•惠斯勒,《十点钟》,一八八五年二月二十日晚上十点。
: 十九世纪后半叶,只有短暂历史的美国,出现了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此人不但是印
: 象派(Impressionism)绘画的创始人,还是最早的现代主义画家。他是
: 美国的骄傲;他曾在巴黎学艺,法国艺术史上他占有重要一席,他和印象派画家一起反
: 对过学院派,属于一八六三年那一代人的中坚;英国无法回避他,因为此人后来定居伦

avatar
j*n
3
《黑色与金色下的夜曲:烟火》,一八七七年
looks more fantastic, I did not post

【在 A********2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很喜欢最后一张画里的星光与灯光。
avatar
g*y
4
他的画好看 但是成就不高 其实他不能算印象派的 他自己本人并不喜欢印象派
我尤其喜欢他的色粉画 意境深远 感觉比他的油画成就要高
他的作品基本上跟英国拉斐尔前派一个路数,就是比较讨人喜欢
他其实算是个俩头摇摆的人,在英国人面前有点印象派的神秘
在法国人面前又有点英国人的古典和传统
他跟英国当时的那批玻璃琼斯等 画家应该私交都不错
这些东西最后注定了他不是个纯粹的人 有点艺术贩子的味道
我老公说他喜欢拉斐尔前派,觉得很有美感
还说我因为画画失去了最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
因为我太注重色彩和构型等等东西,所以不懂俗人的审美
我看画面首先是完整,其次是和谐,然后是比例色彩等这些细致末梢
难道这么看有什么不对嘛?你们怎么看啊?你贴这篇什么意思,你喜欢他的画嘛?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黑色与金色下的夜曲:烟火》,一八七七年
: looks more fantastic, I did not post

avatar
j*n
5
你等着,我说要给你系统上课的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画好看 但是成就不高 其实他不能算印象派的 他自己本人并不喜欢印象派
: 我尤其喜欢他的色粉画 意境深远 感觉比他的油画成就要高
: 他的作品基本上跟英国拉斐尔前派一个路数,就是比较讨人喜欢
: 他其实算是个俩头摇摆的人,在英国人面前有点印象派的神秘
: 在法国人面前又有点英国人的古典和传统
: 他跟英国当时的那批玻璃琼斯等 画家应该私交都不错
: 这些东西最后注定了他不是个纯粹的人 有点艺术贩子的味道
: 我老公说他喜欢拉斐尔前派,觉得很有美感
: 还说我因为画画失去了最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
: 因为我太注重色彩和构型等等东西,所以不懂俗人的审美

avatar
g*y
6
哈哈哈,好吧,我慢慢等着。终于守的云开见天日,有人愿意给我上课了。。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等着,我说要给你系统上课的
avatar
l*r
7
风行说了很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哈,好吧,我慢慢等着。终于守的云开见天日,有人愿意给我上课了。。
avatar
g*y
8
嗯,咱俩一块儿等 不闷~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风行说了很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
avatar
g*y
9
美国人还是比较看重他的吧,到底是自己人。Cole Porter歌词里也提到他的‘母亲’。
第一次看出他的魅力是在Fogg Museum 里看到这幅,http://www.harvardartmuseums.org/collection/detail.dot?objectid=1943.176 ,照片远不比实物,东方味道很浓。
不过其实我主要是想说我对拉斐尔前派也不怎么感冒,虽然一般来讲我口味很大众。。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他的画好看 但是成就不高 其实他不能算印象派的 他自己本人并不喜欢印象派
: 我尤其喜欢他的色粉画 意境深远 感觉比他的油画成就要高
: 他的作品基本上跟英国拉斐尔前派一个路数,就是比较讨人喜欢
: 他其实算是个俩头摇摆的人,在英国人面前有点印象派的神秘
: 在法国人面前又有点英国人的古典和传统
: 他跟英国当时的那批玻璃琼斯等 画家应该私交都不错
: 这些东西最后注定了他不是个纯粹的人 有点艺术贩子的味道
: 我老公说他喜欢拉斐尔前派,觉得很有美感
: 还说我因为画画失去了最基本的欣赏美的能力
: 因为我太注重色彩和构型等等东西,所以不懂俗人的审美

avatar
g*y
10
嗯,美国一共也数不出来几个知名画家嘛,所以逮着一个是一个了。
其实英国也差不多,英国我觉得就三个画家可以看看,康斯坦博,特纳和莱顿。
剩下在英国旅居的画家几乎都不算是本地人。比如弗洛伊德啊,荷尔拜因之类的。
拉斐尔前派几乎要啥没哈的,英国人一样顶礼膜拜的,实在找不出其他人啊。
真正的艺术家还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出的多一些。
惠斯勒也一样,搁法国没她多少事儿。离开法国就到哪儿都是一朵花。

’。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人还是比较看重他的吧,到底是自己人。Cole Porter歌词里也提到他的‘母亲’。
: 第一次看出他的魅力是在Fogg Museum 里看到这幅,http://www.harvardartmuseums.org/collection/detail.dot?objectid=1943.176 ,照片远不比实物,东方味道很浓。
: 不过其实我主要是想说我对拉斐尔前派也不怎么感冒,虽然一般来讲我口味很大众。。
: 。

avatar
g*y
11
美国画家里我最爱Sargent,不过他差不多是欧洲培养的。
英国我只能加个Gainsborough,因为我喜欢他画的树。。。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美国一共也数不出来几个知名画家嘛,所以逮着一个是一个了。
: 其实英国也差不多,英国我觉得就三个画家可以看看,康斯坦博,特纳和莱顿。
: 剩下在英国旅居的画家几乎都不算是本地人。比如弗洛伊德啊,荷尔拜因之类的。
: 拉斐尔前派几乎要啥没哈的,英国人一样顶礼膜拜的,实在找不出其他人啊。
: 真正的艺术家还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出的多一些。
: 惠斯勒也一样,搁法国没她多少事儿。离开法国就到哪儿都是一朵花。
:
: ’。

avatar
g*y
12
呵呵,这俩也都是一个水准。不在我的喜欢范围内。当然他们画的还是很漂亮的。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画家里我最爱Sargent,不过他差不多是欧洲培养的。
: 英国我只能加个Gainsborough,因为我喜欢他画的树。。。

avatar
g*y
13
嗯,我偏爱charming的肖像画。。。 看Velasquez 什么的也是老看人裙摆,汗。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这俩也都是一个水准。不在我的喜欢范围内。当然他们画的还是很漂亮的。
avatar
g*y
14
呵呵,那也好啊,至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嘛,这就难怪你喜欢庚斯博罗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我偏爱charming的肖像画。。。 看Velasquez 什么的也是老看人裙摆,汗。
avatar
g*y
15
呵呵,早几年我肯定不会这么承认,现在对自己的口味坦然许多。。。 或者就是玄幻
的,象Bosch,哈。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那也好啊,至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嘛,这就难怪你喜欢庚斯博罗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