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读历史就等于读小说吗?——波普尔和押沙龙的谬论
avatar
读历史就等于读小说吗?——波普尔和押沙龙的谬论#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C*3
1
押沙龙是天涯网站煮酒论史版的版主,知名网络历史写手。
他在自己所写的《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
了哲学家波普尔。
他极度推崇和阐发了波普尔的这个观点:“用科学的手段也好,或用任何其他的理性手
段也好,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可预言的”(见《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第1页)。
并还把这种未来不可知论推到了极致:“人们从历史中读不出自己的命运,但却能从那
里找到启发与温暖”。
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如果读历史只能得到“启发与温暖”的作用,那和读小说还有什
么区别?
大伙儿看小说还想从中增加对现实的认识呢,如果读历史连鉴往知来的作用都起不到,
那历史还有啥用?这书封面上写着的什么“历史教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现实,更理智地走
向未来”不成了骗人的摸?
有人可能要说:你真是老土呀,还坚持读史明智那一套哪,打有狗那年我们就知道啦。
人家好歹还有个波普尔~
问题是连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都把握不住的创新,也肯定上不了档次呀。不信大家可以
看看阎崇年,可能说得没他这么花哨,但经过专业训练合格的,不会说出这种外行话。
我说得这么热闹,最后总要告诉大家,读历史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那就是历史可能
不会告诉你,未来发展会出现的具体情节,但你从中可以发现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比如说,历史可能不会告诉你,还要盒鞋到具体哪年哪日才是个头儿,但你从中肯定可
以看出,如此的盒鞋,肯定是兔子的尾巴。。
咳咳,最后的最后,我要是不来个“反高潮”的话,你们肯定以为我土到家了。本来想
一土到底的用“梅开二度”这个词来嗲,又怕你们怀疑我说那个。。问题就是波普尔真
的是未来不可知论者吗?如果不能对未来进行把握和预测,那哲学不也完乐?还是各位
聊聊吧,我和波普尔不熟哇!
avatar
c*g
2
我极其赞同未来不可知论。读书有限,还不知道文中两位大佬的名头。
所谓以史为鉴,最多有一个启发的作用,不可能读完历史就有了水晶球。
抱着能知道未来的态度读历史就和为求平安幸福拜观音拜基督一样,狭隘的实用主
义之上。就非专业人士而言,愚见该以兴趣爱好的态度读历史,就像平时涂两笔为
了愉悦心情而不是为了成书法家。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押沙龙是天涯网站煮酒论史版的版主,知名网络历史写手。
: 他在自己所写的《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
: 了哲学家波普尔。
: 他极度推崇和阐发了波普尔的这个观点:“用科学的手段也好,或用任何其他的理性手
: 段也好,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可预言的”(见《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
: 版社,第1页)。
: 并还把这种未来不可知论推到了极致:“人们从历史中读不出自己的命运,但却能从那
: 里找到启发与温暖”。
: 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如果读历史只能得到“启发与温暖”的作用,那和读小说还有什
: 么区别?

avatar
C*3
3
波普尔是奥地利人吧?狠有名呐!可能因为译名的关系,你没看出来。。。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极其赞同未来不可知论。读书有限,还不知道文中两位大佬的名头。
: 所谓以史为鉴,最多有一个启发的作用,不可能读完历史就有了水晶球。
: 抱着能知道未来的态度读历史就和为求平安幸福拜观音拜基督一样,狭隘的实用主
: 义之上。就非专业人士而言,愚见该以兴趣爱好的态度读历史,就像平时涂两笔为
: 了愉悦心情而不是为了成书法家。

avatar
X*y
4
这个不可知看怎么定义了。必须限定时间或、和范围。我同意哲学上绝对的不可知,但
相对范围内历史肯定有指导意义。要不也不会有短期天气预报,不会有花街矿工。虽然
超过一定范围就不灵了,但历史数据的指导意义不可能被否认。历史对人文领域虽然很
难量化预测,但我相信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押沙龙是天涯网站煮酒论史版的版主,知名网络历史写手。
: 他在自己所写的《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到
: 了哲学家波普尔。
: 他极度推崇和阐发了波普尔的这个观点:“用科学的手段也好,或用任何其他的理性手
: 段也好,人类历史的进程都是不可预言的”(见《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
: 版社,第1页)。
: 并还把这种未来不可知论推到了极致:“人们从历史中读不出自己的命运,但却能从那
: 里找到启发与温暖”。
: 这就有点耸人听闻了,如果读历史只能得到“启发与温暖”的作用,那和读小说还有什
: 么区别?

avatar
c*g
5
呵呵,确实是读书少。从前我对各路名人专家哲学家还颇崇敬。后来觉得我又不要
成为文科专业人士,如果单因人生感悟之类的读他们,他们未必比我高明多少,白
浪费时间,还不如打牌睡觉来得实在。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波普尔是奥地利人吧?狠有名呐!可能因为译名的关系,你没看出来。。。
avatar
S*e
6
历史一直在预言着未来。不过历史是那个算命先生竖起的一根指头,只有等事情过去之
后,人们才明白它到底预言的是什么。
avatar
b*n
7
煮酒论史好久没去了呢,几年前版上好一阵腥风血雨啊~~~~好像天涯的版块凡是经
过一番大动作,平息以后都不能再看了~~~
avatar
C*3
8
摸飞你是学理滴?押沙龙也是学工滴。。。

【在 c********g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确实是读书少。从前我对各路名人专家哲学家还颇崇敬。后来觉得我又不要
: 成为文科专业人士,如果单因人生感悟之类的读他们,他们未必比我高明多少,白
: 浪费时间,还不如打牌睡觉来得实在。

avatar
C*3
9
基本上我反正是认为你这个就是比较公允的论断乐。有的常识是不好“颠覆”的。哈~

【在 X***y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不可知看怎么定义了。必须限定时间或、和范围。我同意哲学上绝对的不可知,但
: 相对范围内历史肯定有指导意义。要不也不会有短期天气预报,不会有花街矿工。虽然
: 超过一定范围就不灵了,但历史数据的指导意义不可能被否认。历史对人文领域虽然很
: 难量化预测,但我相信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avatar
b*n
10
我觉得历史的进程是否能预测不好说,但是人是可以预测的。或者说,历史会发展,但
是人的本性真的有发展么?历史也罢,小说也罢,不过谈的就是人。史记货殖篇里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
绣文不如倚市门。千年来哪里有变。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我不相信他是为了启发和温暖
,也不相信他是为了过去和未来,但是论其人,那一代人无人可出其右。
avatar
C*3
11
8对,你把历史研究和巫术算命混起来辣!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历史一直在预言着未来。不过历史是那个算命先生竖起的一根指头,只有等事情过去之
: 后,人们才明白它到底预言的是什么。

avatar
b*s
12
盖个大帽子,叫做历史虚无主义……

去之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8对,你把历史研究和巫术算命混起来辣!
avatar
C*3
13
人性真滴狠男改变,通过“读”史去“读”人方为高手!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历史的进程是否能预测不好说,但是人是可以预测的。或者说,历史会发展,但
: 是人的本性真的有发展么?历史也罢,小说也罢,不过谈的就是人。史记货殖篇里说,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
: 绣文不如倚市门。千年来哪里有变。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我不相信他是为了启发和温暖
: ,也不相信他是为了过去和未来,但是论其人,那一代人无人可出其右。

avatar
C*3
14
除了百家讲坛,网上在他年明月之后,也出了不少“说”历史的,还有杨白劳、子金山
、雾满拦江、魏风华、夜狼啸西风等等,也都不错,都出了书。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煮酒论史好久没去了呢,几年前版上好一阵腥风血雨啊~~~~好像天涯的版块凡是经
: 过一番大动作,平息以后都不能再看了~~~

avatar
X*y
15
我是说您的论断“读历史”能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要说明您认为的“知来”应该
到什么程度和精度。
就拿你这个例子说吧:
比如说,历史可能不会告诉你,还要盒鞋到具体哪年哪日才是个头儿,但你从中肯定可
以看出,如此的盒鞋,肯定是兔子的尾巴。。
这个,这次的兔子尾巴有多长,您读史也没法回答的话,那么读史就不是达到这种精确
程度的“知来”的唯一条件。
比如我不读史,但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物极必反的基本哲学道理也能把趋势预测到您这个
程度。
甚至不是必然条件。您怎么就知道您读的那段儿不是戏说,野史,谬史?不是某位喊冤
自述的古人当小说一样写的文学创作呢?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基本上我反正是认为你这个就是比较公允的论断乐。有的常识是不好“颠覆”的。哈~
avatar
C*3
16
我理解您的意思啊,读史只能在一定的程度和精度内知来,或者说只是对知来增添了一
些帮助而已。
我最近还越来越感觉到,和学理的同学就算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会有狠深滴“代沟”
呀,对于历史研究,他们可能觉得你这个东东又不能从一加一推断出等于二来,所以是
不能知来的。

【在 X***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说您的论断“读历史”能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要说明您认为的“知来”应该
: 到什么程度和精度。
: 就拿你这个例子说吧:
: 比如说,历史可能不会告诉你,还要盒鞋到具体哪年哪日才是个头儿,但你从中肯定可
: 以看出,如此的盒鞋,肯定是兔子的尾巴。。
: 这个,这次的兔子尾巴有多长,您读史也没法回答的话,那么读史就不是达到这种精确
: 程度的“知来”的唯一条件。
: 比如我不读史,但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物极必反的基本哲学道理也能把趋势预测到您这个
: 程度。
: 甚至不是必然条件。您怎么就知道您读的那段儿不是戏说,野史,谬史?不是某位喊冤

avatar
X*y
17
您还是没知我心。我明摆着赞同您的读史有知来的意思,只是兴冲冲看见您说的“最后
总要告诉大家,读历史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后面有点儿虎头蛇尾比较失望而已。代
沟可能来自于我多数历史知识都来自于小人儿书。一套一套地还都起名为《历史故事》
什么的。所以我对历史基本上和小说的态度相仿。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理解您的意思啊,读史只能在一定的程度和精度内知来,或者说只是对知来增添了一
: 些帮助而已。
: 我最近还越来越感觉到,和学理的同学就算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会有狠深滴“代沟”
: 呀,对于历史研究,他们可能觉得你这个东东又不能从一加一推断出等于二来,所以是
: 不能知来的。

avatar
C*3
18
不过有的人的历史写得还真像小说,比如说我真是不瞭这个人的自传为啥要写这成这样
——
慈禧太后英伦情人曝自传 书中大量描写性事(网上转载)
慈禧的英国情人巴恪思自传推出,中英文版同步发行。书中有大量性事描写,巴恪思坦
言自己是同性恋,慈禧是他唯一的异性情人。他也是英国文豪王尔德的同性情人,曾为
被判刑的王尔德奔走呼号。
四月下旬的周日,香港荃湾一家咖啡馆。与台湾作家骆以军面聚,闲聊品咖啡,随后,
香港出版人鲍朴也相约而至。甫坐下,鲍朴从包里‘搬’出两本寸厚的新书,书名《太
后与我》(原作拟名《秽乱清宫》)。鲍朴说,刚出版的,你们翻翻。此书中文香港版
由鲍朴主持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推出(台湾版由印刻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书的封
面印有两行黄色字:清朝末年寓居中国的‘北京隐士’;巴恪思爵士回忆录六十八载首
见天日。骆以军接过书,随即翻阅,至少十分钟没有再说话,读得津津有味。
翌日,见北京来的作家阎连科,递给他这部《太后与我》。阎连科的小说,时有狂想特
征,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类似故事、类似情节,变形、夸张、怪诞、极端,是他小说
最直接的美学风格,这部《太后与我》竟如出一辙:扭曲、夸诧、诡奇、极限,读了几
段,便令人震撼。阎连科翻阅书,突然抛出一句:奇书,奇书。随即说,要多买两本,
带回北京,于是给铜锣湾‘内部书店’打电话。
性的描写,北京宫廷,慈禧太后,洋人男爵,全书男男同爱,男女风流,以晚清末期的
慈禧太后为主线。慈禧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几个颇具争议的女性之一。她是满清咸丰帝
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心胸狭窄、卖国求荣
的娇奢太后,她的残暴、刻雹无情,闻名于世,令后人争论不休。《太后与我》却描述
了慈禧不为人知的一面。
自传体《太后与我》的作者埃蒙德·巴恪思男爵(Sir Edmund Backhouse),男同性恋
者,又被视为慈禧太后的‘情人’。他生于一八七三年英国约克郡列治文市(Richmond
),祖上是曾经显赫的奎克 (Quaker)家族。巴恪思是长子,承袭男爵爵位,就读牛
津大学。一八九八年巴恪思来到北京,他精通汉语、满语和蒙语(官话),很快成为《
泰晤士报》以及英国外交部的翻译。一九零三年,满清政府擢升他为京师大学堂(后为
北京大学)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成为英国外务处专员。
一九一零年巴恪思与《泰晤士报》记者布兰德(J. O. P. Bland)合着《太后统治下的
中国》(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一书,出版后旋即风靡世界。该书首次
以独特视野,向读者展示中国帝制史上最后一位强权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摇摇欲坠的清朝
形象,此书文笔平易,引人入胜,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内幕,被传为旷世之作。翌年清朝
灭亡,作者声名如日中天。今人对慈禧皇太后的间接印象,或多或少都与巴恪思的介绍
有关。巴恪思与布兰德又合着《北京宫廷回忆录》(Annals & Memoirs of the
Court of Peking),在学术界颇受称颂。接着,他与悉尼·巴顿爵士(Sir Sydney
Barton)合作,完成《汉英口语辞典》修订。
巴恪思的朋友描述他性格古怪,我行为素,言语阴柔,彬彬有礼,待人接物,谦恭平和
,风度迷人,大凡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健谈风趣。但他却又是隐士。他在北京生活了四
十五年,远离使馆区保护,摒弃早年衣冠楚楚的做派,穿衣打扮和生活习惯完全中式,
竭力避免与西方人接触,前往某地之前,总遣仆人先行打探,确保没有洋人在,他才起
步。
一九四四年一月,七十一岁的巴恪思于北京病逝。临终前一年,在好友瑞士人贺普利(
R. Hoeppli)医生资助下,他以回忆录写就在欧洲的年轻时代的《往日已逝》和晚清寓
居中国经历的《太后与我》。贺普利是两部书的编辑,并写了后记,但他不愿在自己还
活着时出版两书。他于一九七三年去世。贺普利的友人将手稿留给巴恪思生前喜爱的牛
津大学博德莱安图书馆。贺普利生前也将手稿复印多份,分转伦敦英国博物馆、巴黎国
立图书馆、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哈佛学院图书馆。尘封六十八年之后,手稿才首见
天日,以中英文同步发行。
巴恪思,一个同性恋者,却与慈禧保持四年之久的性关系。他称自己见过许多赫赫有名
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与他们同床共枕,书中的男男性交,蔚为大观,描写细致入微,
他亲历的皇亲国戚足有几十个,宫中众位太监,如名噪一时的李莲英,都乐于此道。他
的性对象有奥斯卡·王尔德、奥布里·比奥兹利、保罗·魏尔伦,以及索尔兹伯里首相
,几乎都是同性恋,仅一人例外,此人就是中国一代专制统治者、一九零八年去世的慈
禧太后。令人讶异的是,书中还有宫中人兽行事的描述。《太后与我》的女主角当是慈
禧太后,她的性生活的描写占了书中情色内容的大半,她的性搭档是林林总总的男性,
书中描写最多的正是作者自己。
中文本译者是小说家王笑歌,这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认为:清代末季既
是多欲之秋,也是多事之秋。《太后与我》所叙述的,慈禧一身所系,从义和团之乱、
八国联军入京、珍妃之死、西行逃难,到宫廷起居、光绪幽禁、光绪和慈禧之死、东陵
被盗,无一不引人注目,这些不仅是当事者的存殁悲喜,更是中国亿万小民命运改变的
源头,‘作者以接近政治最高层之利,在书中或直接白描,或透过相关人物口述,为诸
事提供了真切的细节、独特的视角’。
多难的岁月,宫廷的性乱。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那条哲理:越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越
需要性的安慰。性是抵抗恐惧、高压和无法捉摸的命运的最好一剂良药,但谁又说那不
是毒药呢?
拿起这本书,任何一个读者都会立即浮现一个大问号:是真实的,还是胡编的?作为私
人写作的历史,书中颇多记载与官方历史所记录的大相径庭,读者疑窦丛生,可以理解
。此书译者王笑歌说:‘以我所见,重大的不同有三:京师的同性恋盛况;慈禧的性生
活,慈禧与光绪的死因。’
一九七六年,英国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出版了《隐藏的一生:埃蒙德·巴恪思爵士
之谜》(后改名《北京隐士》),书中描述了一个完全不同而相当阴暗的巴恪思形象,
指责他‘有计划、有步骤地伪造证据,欺世盗名’,犯下‘一系列欺骗行为’,指他的
自传体书‘根本是伤风败俗的淫秽之作’。特雷弗罗珀在书中罗列了巴恪思一系列罪名
后,还加了一条:叛国亲敌。随着《北京隐士》出版,巴恪思以及他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一时被扔进垃圾堆。他成了历史上一段野史丑闻,一段色情笑话。人们提起他,也就是
‘色情狂’、‘大骗子’而已。
不过,那位瑞士籍医生贺普利在书的后记写道,他相信巴恪思的回忆录‘是基本上建立
在事实基础上的’,但‘这些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因记忆混淆而歪曲,在多大程度上加入
了想象成分,只能留待以后判断,在研究完所有资料之后再作评论’。本书的英文版主
编Derek Sandhaus认为,巴恪思写此书的目的似乎并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或自夸自大,而
是作为回忆,告诉读者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两段时间,一在英国,一在中国,‘他可以暂
时无须顾忌羞耻地爱男人,同时被他们爱,但他的作品的确耸人听闻,他想挑战读者的
接受力,尤其在性方面’。
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人鲍朴接受采访时说,在领悟了巴恪思的写作目的以后,那些让
人目瞪口呆的‘伤风败俗’之笔原来竟有深刻而合理的原因:作者意在描述满清社会中
对同性恋,特别是男子之间的同性关系宽容的伦理环境。这种环境在当时的西方是不可
思议的,与一八九五年爱尔兰诗人王尔德(Oscar Wilde)被控曾‘与其它男性发生有
伤风化的行为’而被判刑,形成鲜明对比。巴恪思在离开英国之前,曾为王尔德奔走呼
号,征集资金;到中国之后,在满清统治的北京,他居然找到了宽松的乐土,从此定居
斯邦,而对西方人则避而远之,甘愿充当一位‘北京隐士’。
北京当时曾有一个叫‘新净’的澡堂,其实是一个男妓馆。由于馆内伺者个个年轻讨人
喜爱,因此是当时满清王公们常去之地。有一次常自称被满清化了的巴恪思爵士也在那
家澡堂和其他男人云雨,(巴爵士是同性恋,属阴性一方,因此每次去慈禧处之前,李
莲英负责给他吃一种宫中自制的春药,为他提高性能力。)女扮男装的慈禧和随从突然
驾到,把里面一众光着身子的男人吓个半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结果是慈禧希望看看同性是怎么性交的。她对着那些跪在她面前的老少爷们儿说:‘我
到这儿可不是执行礼法来啦,我想开开眼。你们这同性调情是如何做法?你们都该当去
阉了,或者将屁眼儿堵了,断其迎送之路;不过这既无可能,你们,至少是你们其中几
人,须得给我好好演示一番。’结果,这些大男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太后表演,慈禧也看
得‘性’致勃勃,之后还赐给每位‘三级片演员’一百两银子的奖赏,而且即刻要求巴
爵士当晚进宫和她交欢。这一章节有名有姓,没身临其境的人想编也没可能。
鲍朴认为,至少可以认定,《太后与我》不是出于‘妄想狂’之手笔,其内容亦非‘压
抑扭曲性欲的最后发泄’。它的价值,需从多方发掘。它所目击的光绪、诸大臣与慈禧
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史书的记载有颇大距离。但作品的人文价值则浮出水面。他说
:‘跃然纸上的沧海桑田人间变幻无常的苍凉悲伤之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它大量使用俚俗的京腔习语,为研究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盛行于宫廷或市井的北京话,
提供了一批活化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多层面的人文价值要由读者去发现,去
考证了。

【在 X***y 的大作中提到】
: 您还是没知我心。我明摆着赞同您的读史有知来的意思,只是兴冲冲看见您说的“最后
: 总要告诉大家,读历史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后面有点儿虎头蛇尾比较失望而已。代
: 沟可能来自于我多数历史知识都来自于小人儿书。一套一套地还都起名为《历史故事》
: 什么的。所以我对历史基本上和小说的态度相仿。

avatar
j*n
19
看看李银河老师怎么说的:
围绕《太后与我》这本书的主要争论集中在它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的这一问题上。
如果说它是作者的亲历,其史料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如果说它只是作者的虚构,那就毫
无史料价值,只能把它当小说来看。
由于作者是一位混迹于清末贵族生活中的英国爵士,即使我们把他的文字只当文学
虚构来看,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清末贵族生活氛围应当说还是很传神、很有趣的。尤其因
为作者特殊的性取向(同性恋和虐恋),对他生活的那个时期社会的性氛围、性活动和
性规范除了常规的性关系之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观察和描写,显得更加丰富、多元。
书中所写的关于同性恋的内容,既有世俗社会中同性恋男妓的活动,又有宫中太监
的同性恋类性活动,写得相当翔实可信,比如当时同性恋类买春活动的嫖资细节,以及
对活动的详尽描写。史家有一种说法,解释清末同性恋类性交易的兴盛:由于当时政府
禁止官员嫖娼,所以不少官员转向少年,大城市中出现了很多相公堂子,以及被叫做“
相公”、“像姑”的男妓。社会学界的老前辈潘光旦先生在相关著作中亦有提及。由此
可见,作者对同性恋嫖娼行为的描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由于作者有虐恋倾向,书中对于当时性服务行业中的虐恋类服务也有详尽描述。比
如性鞭笞及其价格等等。
书中有一章专门写兽交,其中涉及多种动物,包括狗、鸭、鹅、猴、牛、羊、狐狸
等等。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对兽交的态度和规范。从书中的描述看,当时的人们对此
类活动视为寻常事,并无任何焦虑感或负疚感。
全书笔墨最重的当然还是作者与太后的性关系。这种关系涉及多种行为规范:
首先是君臣关系。男性皇帝有三宫六院,名正言顺地享用一夫多妻制赋予他的权利
,得到的全都是正面评价。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女性,性行为规范又该如何呢?显然
要尴尬扭曲得多。民间对武则天早有种种负面议论,比如关于她的面首的传闻,更有驴
头太子之类的丑恶传闻,暗指女皇与动物通奸。这是男权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双重标准所
致。从书中看,既然皇帝能有很多女人,太后也可以有很多男人。在历史真实中,慈禧
恐怕真的并不是守身如玉的。
其次是年龄规范。作者与太后交往时是30多岁,太后已是70岁上下。在这种年纪还
保持旺盛性欲,应当说是比较惊人的,但是从性学角度看,并非全无可能。按照两性交
往的一般年龄规范,年轻的作者是相当屈辱的。正是从这点上看,书中所写可能是真事
。换言之,仅从年龄规范上看,作者把这些写出来,并没有给自己贴金增色,反而是自
爆其丑,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何苦来呢。
再次是性行为规范。从书中所涉及的各种细节,可以看出,太后的性观念是百无禁
忌的,绝不会把某类性行为归为正确,某类归为错误。对于身体的各种部位、性交的各
种方式全都视为“快感的享用”,毫无褒贬。她虽然是个异性恋者,可是对于宫人太监
的同性恋、虐恋、兽恋之类的行为,均采取一种好奇的旁观态度,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恰恰像福柯有次所说,东方国家都有各自的性爱艺术,唯独我们西方有的是事事要分
出对错的性科学。
总之,在我看来,《太后与我》这本书即使不是记录历史真实,而只不过是虚构的
作品,它对于想了解彼时彼地的性风俗、性观念以及一般百姓和社会上层人士的性活动
状况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这就是这本书除史料价值、文学价值之外的性学价
值。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不过有的人的历史写得还真像小说,比如说我真是不瞭这个人的自传为啥要写这成这样
: ——
: 慈禧太后英伦情人曝自传 书中大量描写性事(网上转载)
: 慈禧的英国情人巴恪思自传推出,中英文版同步发行。书中有大量性事描写,巴恪思坦
: 言自己是同性恋,慈禧是他唯一的异性情人。他也是英国文豪王尔德的同性情人,曾为
: 被判刑的王尔德奔走呼号。
: 四月下旬的周日,香港荃湾一家咖啡馆。与台湾作家骆以军面聚,闲聊品咖啡,随后,
: 香港出版人鲍朴也相约而至。甫坐下,鲍朴从包里‘搬’出两本寸厚的新书,书名《太
: 后与我》(原作拟名《秽乱清宫》)。鲍朴说,刚出版的,你们翻翻。此书中文香港版
: 由鲍朴主持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推出(台湾版由印刻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书的封

avatar
d*e
20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看看李银河老师怎么说的:
: 围绕《太后与我》这本书的主要争论集中在它究竟是真实还是虚构的这一问题上。
: 如果说它是作者的亲历,其史料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如果说它只是作者的虚构,那就毫
: 无史料价值,只能把它当小说来看。
: 由于作者是一位混迹于清末贵族生活中的英国爵士,即使我们把他的文字只当文学
: 虚构来看,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清末贵族生活氛围应当说还是很传神、很有趣的。尤其因
: 为作者特殊的性取向(同性恋和虐恋),对他生活的那个时期社会的性氛围、性活动和
: 性规范除了常规的性关系之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观察和描写,显得更加丰富、多元。
: 书中所写的关于同性恋的内容,既有世俗社会中同性恋男妓的活动,又有宫中太监
: 的同性恋类性活动,写得相当翔实可信,比如当时同性恋类买春活动的嫖资细节,以及

avatar
b*n
21
原来那是一篇绿文啊~~~
我明明记得书里写那时候英国风气很保守的,同性恋是件要偷偷藏藏的事情带到不得了
,怎么这作者这么大胆~~~
avatar
j*n
22
这个李也说到了啊
女王情结
所以我说英国那个雷利将军还是很厉害的,非常柳下惠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avatar
d*e
23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李也说到了啊
: 女王情结
: 所以我说英国那个雷利将军还是很厉害的,非常柳下惠

avatar
C*3
24
可能他就是要转换风气把,小说家的志向。。哈~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原来那是一篇绿文啊~~~
: 我明明记得书里写那时候英国风气很保守的,同性恋是件要偷偷藏藏的事情带到不得了
: ,怎么这作者这么大胆~~~

avatar
C*3
25
dede老师真是一针见血啊啊啊!李老师用“仅从年龄规范上看,作者把这些写出来,并
没有给自己贴金增色,反而是自爆其丑,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何苦来呢。”的年龄差
别证据来论证书的真实性狠不“性学”哟~

自爆其丑,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何苦来呢。”这明显是用两人年龄差别来论证书的真
实性。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avatar
d*e
26
###此帖已应当事人要求删除###

【在 C***3 的大作中提到】
: dede老师真是一针见血啊啊啊!李老师用“仅从年龄规范上看,作者把这些写出来,并
: 没有给自己贴金增色,反而是自爆其丑,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何苦来呢。”的年龄差
: 别证据来论证书的真实性狠不“性学”哟~
:
: 自爆其丑,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何苦来呢。”这明显是用两人年龄差别来论证书的真
: 实性。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