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城门话旧(zz)#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g
1 楼
转这个主要是因为里面描写的江乡风貌颇为别致,不是要给本县打广告。
合川古称垫江,早在殷周时期,蜀巴两国分别在川西和川东建立政权,垫江属巴国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巴蜀,四川遂归秦的版图。据《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
》载:垫江郡冶在今合阳镇。后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约八百年,是一否
筑有城墙,无史料可稽。直到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大诗人杜甫避难入蜀曾来到合川,
出川时写有《送祁录安归合州寄苏使君》一诗,诗日:“君今起拖春江流,余亦江边具
小舟,幸为达书贤府尹,江花未尽会江楼”。楼,即城门上的城楼。由此推断,唐时,
合川可能有城墙了,但其规模、结构、并无记载。南宋淳佑三年(1243),为了抵御蒙古
贵族的侵略,将合州州治迁往钓鱼山,在山上筑城固守,南宋灭亡后,钓鱼城被毁,州
治迁回原地,但无筑城记载。直到明天顺七年(1463),知州唐珣奉旨筑城,合州城才有
后来的规模。据万历《合州志》记载:“城墙周围二干九百二十四丈三尺,高一丈七尺
,上阔一丈三尺,下阔二丈五尺。城门十一,皆以石卷。东日迎晖、日广济、日望江;
西曰落阳、日演武、日观德;南日阜民、日文明、日会江,北日迎恩、日瑞应。后又增
小南、通济二门。”清嘉庆年间。四川白莲教起义,合州为抵御义军,又在今“七一”
水库筑保安门,在藕塘湾筑威宁门,在登云街筑太平门。民国时期,为了推行新政,大
搞城市建设,各道城门及城墙,逐年毁弃,现在仅存瑞应门及少段城墙了。
民国时期,各道城门内外的交通、商业、民俗及其他情况,就笔者个人见闻,追述
如下。
一、会江门。民国七年重修会江楼,石碑上刻大诗人杜甫及今人张森楷等诗词于上
,供后人吟诵及凭吊。城外向南名康同街,向东名外药市街,沿石梯直下到达江边码头
鸭嘴,即两江汇合之处。渠江在上游15华里与嘉陵江汇合,流至此,又与涪江汇合。涪
江江岸有揽载码头,装货物到重庆沿途,后民生公司客运轮船航行后,揽载船只到盐井
、草街。鸭嘴码头每天主要起下棉纱、药材,搬运工人在会江门茶馆聚会,有货物上下
,随叫随到。站在会江门城楼上,三江两岸的景色,一览无余。过去每年端午节划龙船
,参赛的龙舟,以涪江乌木滩为起点,鸭嘴为终点,会江门和小南门一带,是看龙舟竞
赛最好的地方。届时人山人海,颇极一时之盛。会江门外嘉陵江河心是金沙脊,每年秋
后,河水退落以后,露出沙脊,一群群归雁,在脊坝上起落,景象别致,“金沙落雁”
,列为“合川八景”之一。会江门城门外,有一家卖抄手的小食店。该店包的抄手,皮
薄、馅嫩,味道鲜美。“会江门抄手”编入了许多文艺唱词之内,远近闻名。嘉陵江江
岸有姜帮码头,因每年生姜收获季节,大批姜船,在此集散,故此得名。这一带又是四
乡来城收粪的粪船码头,合川人有句口头禅:“粪船各自靠姜帮”。鸭嘴沿河至溪子口
,有一条河街,名打铁街,专门打造农具、炊具及船钉等小铁器。为了适应河水涨落,
沿河的房屋都是易拆易建的埋叉屋。外药市街,大多是药材、桐油、菜油、红糖等堆栈
和库房。
二、广济门,又叫东水门。城内名药市街,多是中药材收购、批发和加工的药材商
号。正码头下而是观音坝,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都要唱几天戏,有时要
唱十多天。届时城乡戏迷,蜂拥而来,各种商贩及专门前来赶会的行商,都在戏坝附近
摆摊设点,热闹非常。东水门向东的一条街名五显庙,是以庙名为街名。街的头一家是
白家洋房子(合川人当时称楼房为洋房子),主人白治安(又名白炳轩)。辛亥革命反正时
,起义新军将领夏之时(后为重庆蜀军政府副都督)路过合川,口头委白治安为“合州司
令官”,白受宠若惊,以此炫耀一时。后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夏之时未向蜀军政府交办
这一委任之事,故白的司令官,未被承认。
三、迎晖门,又叫朝阳门。此门正对日出,故名朝阳。城内名溪子口,近处有一饭
馆名“塆馆”,因该馆位于转塆处,故以“塆”字命名。塆馆以卖“砣砣肉”驰名,据
有关资料记载,“砣砣肉”已有八十多年厉史,长盛不衰。原是该馆创办人王春普做的
一道菜,是用保肋肉(肥瘦兼半)做原料,加上米粉子,佐料,放在蒸笼内,盖严捂实,
烧一小时左右出笼,其味鲜美,肥而不腻,粑香爽口。当时评书艺人为此编了几句顺口
溜:“陈罗汉的瘟猪肉,要吃果子文星阁,塆馆卖的砣砣肉,又嫩又香又粑合”。溪子
口外是打铜街,制作各种铜器。
迎晖门城外为打铁街。打铁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打铁,制作船上用的铁抓子、铁钉、
火钩、火铲等铁器。河下有搬运工百余人,每天聚集在观音阁茶馆,起下油、糖、胆巴
、粮食、杂货等。迎晖门城楼上经常驻有东北镇自卫队一个排的士兵,维待地方治安。
四、望江门,又名管驿门。城内白花街有前清武官衙门,过往官员也驻节于此。此
地旧时还设有驿站,传递官家文书的人,在驿站更换马匹或住宿。民国时期,白花街多
是煤炭、炭圆、木柴等店铺。河边的煤炭堆集如山,供应城乡民众。管驿门河边设有渡
口,对岸是安家溪,由此可到风景区八角亭。管驿门往北是新堤,再往上是老堤,这两
个堤牢固地保护着沿江一带河坎。老堤约两百多平方米,新堤较老堤约大,每年秋后河
水退落,堤上就成了.游乐场所。沿边搭有棚房、经营茶馆、饭馆、杂货,还有测字、
算命、看相的小摊,耍猴、卖艺、卖药等江瑚流浪者。茶馆内还有民间艺人说评书、打
道情、菏叶、清唱……。在此进出的多是船民。因当时没有公路、铁路,货物运输全靠
水上木船。合川地处二江汇合,货物集散之地,沿江两岸(特别是北岸)停靠的木船一支
挨一支,好象一座“水上长城”。常因江岸一线地势有限,于是船后又靠船,一层、两
层、甚至三、四层。后面船上的人上岸、都要过档。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水上运输兴盛
繁忙景象。老堤往北是羊鼓石,对岸是东渡口,由此往合川名胜钓鱼城,只有几华里。
羊鼓石是一个大石滩,石头质地坚硬、纯净。七十年代修襄渝铁路,指明要这里石头去
修建涵洞和隧道。据说从这里开了有几万立方米的石料,支援铁路建设。
五、迎恩门,一又名北门。城外顺城墙到管驿门之间是草花街,家家户户都是卖妇
女所用的胭脂花粉、头饰及假花,深受一般城乡妇女欢迎。用手摇机编织的棉袜,在市
场上销路也很好。街南大河王爷庙,斗载帮在此办了一所小学,取名民达小学,方便了
附近儿童入学。城内名内孝义街,现合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名“寿福宫”,又名“广西
会馆”。二、三十年代,“寿福宫”前半部是菜市场,名北市场,后半部是“览江天”
高级餐旅馆,馆内设有赌场、妓院。一般达官贵人,经常在此摆晏、取乐。1940年7月
22日日机大轰炸,“寿福宫”全部被毁。北门城门于1927年修马路时拆除,马路一直修
到东岳庙桥头(现合川丝厂门前)。北门是陆路交通孔道,经云门、龙市,是去岳池、广
安的大道;经钱塘可到武胜;出瓦子口经利泽、燕窝直达南充,水路溯江而上到达渠县
。每天旅客流量极多,故北门一带专业抬滑杆、桥子的力夫,约有两三百人。这一带的
商业、旅馆业也极兴盛。值得一提的是,大巷子张豆花卖的“荷叶豆花”,既嫩且绵,
佐料讲究,味道鲜美;小碗粉蒸肉,粉蒸肥肠,价廉物美,是下酒佐食佳肴。成天吸引
着各阶层人士来此就餐,尽管摆有几十张餐桌,经常坐无虚席,生意十分兴旺。大巷子
河边,经常停靠着从上游放下来的木筏子,并有到云门、小河的揽载船。每天人来人往
,行旅繁忙。
六、瑞应门,又叫瑞映门。此门在瑞应山上,清咸丰十年置铜炮一门,名“保合威
武火将军”。现炮不知下落。瑞应门是合川仅存的一道城门,此处是合川的制高点,站
在城
楼上,合川全景,尽收眼底。因地势高,常年凉风习习,故有“瑞应清风”的雅喻,是
“合川八景”之一。城内总神庙,三十年代卢作孚先生,借此庙兴办电灯厂、自来水厂
,使合川人第一次用上电灯及第一次喝上自来水。总神庙附近有瑞山书院(现改名瑞山
中学),本世纪初,卢作孚先生在此读书,前后六年。该校至今,毕业学生已逾万人,
分布国内外,其中不少知名之士。出城经接龙街可上纯阳山,山上有三皇店,建于唐代
,清康熙二十年,重修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名上重九)和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全城
男女老少来此“登高”、进香,因此,这一天的庙会十分热闹。可惜三皇殿在,“文革
”中被拆毁,现存秃山一座。过去乘船回合川时,绕过东津沱最先看见的,就是纯阳山
的庙宇,这样一个美的风景点,毁于一旦,实在可惜!从接龙街西下体育场,东下朱牙
巷,巷头一带。解放前有几家巫婆在各自家中摆设香案,利用打卦、走阴、观花、问仙
、烧蛋等方式,替人卜吉凶祸福,甚至叫人喝“神水”治病,一些愚殊(多是妇女)的老
百姓,很多都受骗上当。接龙街下面是体育场,场侧是白云观(解放后改为监狱),观内
有“放生池”,有的民众笃信佛教放生积德的教义,把捉来或买来的鱼、龟、鳖等水产
动物放入池内,名叫“放生”。同时人们在池边将小块糕饼投入池内,欣赏鱼类鲜起争
食的景观,以此自乐。特别是一般少年儿童,乐得手舞足蹈。从瑞应门到塔耳门这段城
墙基本完好,城墙内(现县委、县府所在)解放前是瑞山公园。园内有图书馆,民众教育
馆,篮球场,还有一个大厅叫“讲演厅,(现县委第一会议室),讲演厅内,一般小型群
众集会、音几乐会、歌咏会或画展,书法展览等,多在此举行。
七、塔耳门又叫演武门。此门位于营盘街北头,城门于修马路时拆毁。城外不远是
“落魂桥”,桥侧有一块平地,前清及民国时,处决犯人就在此执行。因犯人出了塔耳
门,吓得失魂落魄,所以把这座桥取名“落魂桥”。现在的“落魂桥”已经完全改观,
这里是合川交通枢纽,共有五个车站,有几十条汽车客运线,每天有约200个班次发往
成都、重庆、南充等市区及本县区乡。流动旅客每天在万人以上。过“落魂桥”进入交
通街,街北是合川体育场,这个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在本省县级还不多见。抗
战时期,国立二中女生部就住在体育场北面纯阳山下,国立二中水产部住场西蟠龙山(
现商业中学地址),国立二中高中部则住濮岩寺(现合川师范学校)。
八、落阳门。此门位于正西,站在城楼上,目送夕阳徐徐沉落,故名。城内营盘街
是居民住宅区。街东头有合川县立女子中学校,抗战时期,为避免日机出袭,女中迁方
溪寺,校地由中央军校特训班驰进。.营盘街北头与黑龙池(今文华街)交口处,1933年7
月合川县教育局科长昊黎责因结怨于驻军旅长王泽濬,被其枪杀于此。落阳门出城过桥
是凉亭子,约有几百户人家,大部份是种菜园地的菜农。从此往西,赵家渡过河后,直
走铜梁。民国时期,落阳门城门口,常有一些抬桥子和滑竿的力伕,他们一部份是职业
轿夫,一部份是附近农民和菜农利用农闲时期从事这种副业。解放前,劳动人民生活清
苦,这些力夫要是抬到一个长路客人,路上客人还要招待吃饭,剩下的钱,就拿回去养
家活口。
九、学昌门,又叫文明门。进门正对孔庙,红砖绿瓦,气势雄伟,唯自民初以来,
经常驻兵,多有毁损。解放以后改建为人民大会堂及招待所,人大、政协等大型会议在
此举行,平时则放映电影。城内叫文通街,因这条街妓院很多,一般人都不愿撅到这条
街来与妓女为邻。城外是青龙街,是合川最热闹的一条河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船民们三三两两,相率而来,喝酒、赌博、漂妓、吸鸦片,一直闹到深夜。解放以后
,严禁烟赌娼,青龙街只剩下少数茶馆和饭馆,特别是涪江大桥通车后,陆上运输代替
了水运,青龙街及其他河街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青龙街下面是青龙桥,此桥直通
较场坝。过去较场坝建有营房,抗战开始后,营房改驻第九陆军医院,现在是社会福利
院,有近百名孤寡老人,在人民政府照顾下在此安度晚年。
十、仁和门,古为通济门。城内靛市街,解放前,一般民众迷信鬼神,于是专为鬼
神服务的行业就应运而生,如扎冥屋(俗叫冥屋房子)、扎纸人、做金银锭、做纸钱,甚
至仿照当时货币的样子,大量印出“中华冥国”各种面额的钞票。过去,人死以后,相
隔半年最多一年,要给死者做“道场”,念经,按照迷信者的说法,是给死者赎罪和超
度,让他早日转世投生。“道场”结束哪天,就把纸扎的东西烧掉,说是供死者在阴间
享受。冥屋有简单的和复杂的,简单的只有一米见方象征似的小房子,复杂的是现代化
的几层楼房,并配以汽车、黄包车、仆人、各种用具以及大量冥币,o解放后这些纸扎
匠人都改了业,现仅存一两家扎花圈。仁和门外是别凡溪,城内污水由此溪流入涪江。
仁和向和学昌门之间是纤藤街。这条河街有多家工棚制作船篷、篙竿、纤藤等。
十一、大南门,又叫阜民门。城内是大南街,解放前,大南上街多是乾菜铺,经营
各种海味,下街多是居民住宅,其中有王姓经营的肉汤元〔又叫把把汤元)别具风格,
深受一般民众欢迎。大南门城门洞有义务熬药所,替贫苦民众熬药,不取分文,是当时
慈善机关办的。大南门城门内叫大土地,此处土地菩萨明洪武八年修建,其塑像比别处
土地要大,所以叫它大土地,并以此作地名。平时一般善男信女,在此烧香许愿者甚多
。下面有一条半边街,住户多经营猪、羊、牛肉、面食和烧腊,人们叫它“好吃街”。
大南门下河,有整齐宽阔的石梯,两侧多为窑堆场。河边停靠的多是水果和盐巴船。
十二、小南门又叫永清门。城门崩坍后,改为木棚门,约在民国二十多年折除。小
南门与对岸南津码头遥遥相望,设有义渡,每天过渡民众络绎不绝。晚上,义渡封渡后
,由小船渡江。此时船上的灯光在江心闪闪烁烁,忽明忽暗,景观很美,时人赞叹之余
,描其景日“涪江晚渡”,并列入“合川八景”之一。小南门城内名小南街,是合川商
业和金融中心。抗战时期,小南街及比邻药市街,最多时有公私银行十九家。商业交易
多是米、粮、油、烟。生产“合川桃片”的同德福和生产“五香豆腐干”的祥云斋,也
在这条街上。出小南门往左有一条河街,大都是花生炒房。小南门位于涪江北岸,每年
农历五、六月间,涪江都要发沙水。沙水来时,平静的江面,波涛翻滚,水流湍急,水
中含有大量泥沙,是上游山洪暴发所致。听说由于山洪来得突然,使沿河船支及沿岸居
民猝不及防,致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发沙水时,站在小南门岸上,可以看见上游冲乍
来的木料、家俱、人畜尸体等。合川渡口,为了保障过渡乘客安全,发沙水时立即封渡
。但此时常有个别乘客,急于渡江,冒着生命危险,不惜重金,雇用小船强渡。岸上人
们目赌一叶小舟,在险水恶浪中,起伏颠簸,奋力拚搏,故船翻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十三、观德门。此门早已封闭不通,1981年人民医院修宿舍时拆除。
合川古称垫江,早在殷周时期,蜀巴两国分别在川西和川东建立政权,垫江属巴国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巴蜀,四川遂归秦的版图。据《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
》载:垫江郡冶在今合阳镇。后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约八百年,是一否
筑有城墙,无史料可稽。直到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大诗人杜甫避难入蜀曾来到合川,
出川时写有《送祁录安归合州寄苏使君》一诗,诗日:“君今起拖春江流,余亦江边具
小舟,幸为达书贤府尹,江花未尽会江楼”。楼,即城门上的城楼。由此推断,唐时,
合川可能有城墙了,但其规模、结构、并无记载。南宋淳佑三年(1243),为了抵御蒙古
贵族的侵略,将合州州治迁往钓鱼山,在山上筑城固守,南宋灭亡后,钓鱼城被毁,州
治迁回原地,但无筑城记载。直到明天顺七年(1463),知州唐珣奉旨筑城,合州城才有
后来的规模。据万历《合州志》记载:“城墙周围二干九百二十四丈三尺,高一丈七尺
,上阔一丈三尺,下阔二丈五尺。城门十一,皆以石卷。东日迎晖、日广济、日望江;
西曰落阳、日演武、日观德;南日阜民、日文明、日会江,北日迎恩、日瑞应。后又增
小南、通济二门。”清嘉庆年间。四川白莲教起义,合州为抵御义军,又在今“七一”
水库筑保安门,在藕塘湾筑威宁门,在登云街筑太平门。民国时期,为了推行新政,大
搞城市建设,各道城门及城墙,逐年毁弃,现在仅存瑞应门及少段城墙了。
民国时期,各道城门内外的交通、商业、民俗及其他情况,就笔者个人见闻,追述
如下。
一、会江门。民国七年重修会江楼,石碑上刻大诗人杜甫及今人张森楷等诗词于上
,供后人吟诵及凭吊。城外向南名康同街,向东名外药市街,沿石梯直下到达江边码头
鸭嘴,即两江汇合之处。渠江在上游15华里与嘉陵江汇合,流至此,又与涪江汇合。涪
江江岸有揽载码头,装货物到重庆沿途,后民生公司客运轮船航行后,揽载船只到盐井
、草街。鸭嘴码头每天主要起下棉纱、药材,搬运工人在会江门茶馆聚会,有货物上下
,随叫随到。站在会江门城楼上,三江两岸的景色,一览无余。过去每年端午节划龙船
,参赛的龙舟,以涪江乌木滩为起点,鸭嘴为终点,会江门和小南门一带,是看龙舟竞
赛最好的地方。届时人山人海,颇极一时之盛。会江门外嘉陵江河心是金沙脊,每年秋
后,河水退落以后,露出沙脊,一群群归雁,在脊坝上起落,景象别致,“金沙落雁”
,列为“合川八景”之一。会江门城门外,有一家卖抄手的小食店。该店包的抄手,皮
薄、馅嫩,味道鲜美。“会江门抄手”编入了许多文艺唱词之内,远近闻名。嘉陵江江
岸有姜帮码头,因每年生姜收获季节,大批姜船,在此集散,故此得名。这一带又是四
乡来城收粪的粪船码头,合川人有句口头禅:“粪船各自靠姜帮”。鸭嘴沿河至溪子口
,有一条河街,名打铁街,专门打造农具、炊具及船钉等小铁器。为了适应河水涨落,
沿河的房屋都是易拆易建的埋叉屋。外药市街,大多是药材、桐油、菜油、红糖等堆栈
和库房。
二、广济门,又叫东水门。城内名药市街,多是中药材收购、批发和加工的药材商
号。正码头下而是观音坝,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都要唱几天戏,有时要
唱十多天。届时城乡戏迷,蜂拥而来,各种商贩及专门前来赶会的行商,都在戏坝附近
摆摊设点,热闹非常。东水门向东的一条街名五显庙,是以庙名为街名。街的头一家是
白家洋房子(合川人当时称楼房为洋房子),主人白治安(又名白炳轩)。辛亥革命反正时
,起义新军将领夏之时(后为重庆蜀军政府副都督)路过合川,口头委白治安为“合州司
令官”,白受宠若惊,以此炫耀一时。后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夏之时未向蜀军政府交办
这一委任之事,故白的司令官,未被承认。
三、迎晖门,又叫朝阳门。此门正对日出,故名朝阳。城内名溪子口,近处有一饭
馆名“塆馆”,因该馆位于转塆处,故以“塆”字命名。塆馆以卖“砣砣肉”驰名,据
有关资料记载,“砣砣肉”已有八十多年厉史,长盛不衰。原是该馆创办人王春普做的
一道菜,是用保肋肉(肥瘦兼半)做原料,加上米粉子,佐料,放在蒸笼内,盖严捂实,
烧一小时左右出笼,其味鲜美,肥而不腻,粑香爽口。当时评书艺人为此编了几句顺口
溜:“陈罗汉的瘟猪肉,要吃果子文星阁,塆馆卖的砣砣肉,又嫩又香又粑合”。溪子
口外是打铜街,制作各种铜器。
迎晖门城外为打铁街。打铁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打铁,制作船上用的铁抓子、铁钉、
火钩、火铲等铁器。河下有搬运工百余人,每天聚集在观音阁茶馆,起下油、糖、胆巴
、粮食、杂货等。迎晖门城楼上经常驻有东北镇自卫队一个排的士兵,维待地方治安。
四、望江门,又名管驿门。城内白花街有前清武官衙门,过往官员也驻节于此。此
地旧时还设有驿站,传递官家文书的人,在驿站更换马匹或住宿。民国时期,白花街多
是煤炭、炭圆、木柴等店铺。河边的煤炭堆集如山,供应城乡民众。管驿门河边设有渡
口,对岸是安家溪,由此可到风景区八角亭。管驿门往北是新堤,再往上是老堤,这两
个堤牢固地保护着沿江一带河坎。老堤约两百多平方米,新堤较老堤约大,每年秋后河
水退落,堤上就成了.游乐场所。沿边搭有棚房、经营茶馆、饭馆、杂货,还有测字、
算命、看相的小摊,耍猴、卖艺、卖药等江瑚流浪者。茶馆内还有民间艺人说评书、打
道情、菏叶、清唱……。在此进出的多是船民。因当时没有公路、铁路,货物运输全靠
水上木船。合川地处二江汇合,货物集散之地,沿江两岸(特别是北岸)停靠的木船一支
挨一支,好象一座“水上长城”。常因江岸一线地势有限,于是船后又靠船,一层、两
层、甚至三、四层。后面船上的人上岸、都要过档。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水上运输兴盛
繁忙景象。老堤往北是羊鼓石,对岸是东渡口,由此往合川名胜钓鱼城,只有几华里。
羊鼓石是一个大石滩,石头质地坚硬、纯净。七十年代修襄渝铁路,指明要这里石头去
修建涵洞和隧道。据说从这里开了有几万立方米的石料,支援铁路建设。
五、迎恩门,一又名北门。城外顺城墙到管驿门之间是草花街,家家户户都是卖妇
女所用的胭脂花粉、头饰及假花,深受一般城乡妇女欢迎。用手摇机编织的棉袜,在市
场上销路也很好。街南大河王爷庙,斗载帮在此办了一所小学,取名民达小学,方便了
附近儿童入学。城内名内孝义街,现合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名“寿福宫”,又名“广西
会馆”。二、三十年代,“寿福宫”前半部是菜市场,名北市场,后半部是“览江天”
高级餐旅馆,馆内设有赌场、妓院。一般达官贵人,经常在此摆晏、取乐。1940年7月
22日日机大轰炸,“寿福宫”全部被毁。北门城门于1927年修马路时拆除,马路一直修
到东岳庙桥头(现合川丝厂门前)。北门是陆路交通孔道,经云门、龙市,是去岳池、广
安的大道;经钱塘可到武胜;出瓦子口经利泽、燕窝直达南充,水路溯江而上到达渠县
。每天旅客流量极多,故北门一带专业抬滑杆、桥子的力夫,约有两三百人。这一带的
商业、旅馆业也极兴盛。值得一提的是,大巷子张豆花卖的“荷叶豆花”,既嫩且绵,
佐料讲究,味道鲜美;小碗粉蒸肉,粉蒸肥肠,价廉物美,是下酒佐食佳肴。成天吸引
着各阶层人士来此就餐,尽管摆有几十张餐桌,经常坐无虚席,生意十分兴旺。大巷子
河边,经常停靠着从上游放下来的木筏子,并有到云门、小河的揽载船。每天人来人往
,行旅繁忙。
六、瑞应门,又叫瑞映门。此门在瑞应山上,清咸丰十年置铜炮一门,名“保合威
武火将军”。现炮不知下落。瑞应门是合川仅存的一道城门,此处是合川的制高点,站
在城
楼上,合川全景,尽收眼底。因地势高,常年凉风习习,故有“瑞应清风”的雅喻,是
“合川八景”之一。城内总神庙,三十年代卢作孚先生,借此庙兴办电灯厂、自来水厂
,使合川人第一次用上电灯及第一次喝上自来水。总神庙附近有瑞山书院(现改名瑞山
中学),本世纪初,卢作孚先生在此读书,前后六年。该校至今,毕业学生已逾万人,
分布国内外,其中不少知名之士。出城经接龙街可上纯阳山,山上有三皇店,建于唐代
,清康熙二十年,重修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名上重九)和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全城
男女老少来此“登高”、进香,因此,这一天的庙会十分热闹。可惜三皇殿在,“文革
”中被拆毁,现存秃山一座。过去乘船回合川时,绕过东津沱最先看见的,就是纯阳山
的庙宇,这样一个美的风景点,毁于一旦,实在可惜!从接龙街西下体育场,东下朱牙
巷,巷头一带。解放前有几家巫婆在各自家中摆设香案,利用打卦、走阴、观花、问仙
、烧蛋等方式,替人卜吉凶祸福,甚至叫人喝“神水”治病,一些愚殊(多是妇女)的老
百姓,很多都受骗上当。接龙街下面是体育场,场侧是白云观(解放后改为监狱),观内
有“放生池”,有的民众笃信佛教放生积德的教义,把捉来或买来的鱼、龟、鳖等水产
动物放入池内,名叫“放生”。同时人们在池边将小块糕饼投入池内,欣赏鱼类鲜起争
食的景观,以此自乐。特别是一般少年儿童,乐得手舞足蹈。从瑞应门到塔耳门这段城
墙基本完好,城墙内(现县委、县府所在)解放前是瑞山公园。园内有图书馆,民众教育
馆,篮球场,还有一个大厅叫“讲演厅,(现县委第一会议室),讲演厅内,一般小型群
众集会、音几乐会、歌咏会或画展,书法展览等,多在此举行。
七、塔耳门又叫演武门。此门位于营盘街北头,城门于修马路时拆毁。城外不远是
“落魂桥”,桥侧有一块平地,前清及民国时,处决犯人就在此执行。因犯人出了塔耳
门,吓得失魂落魄,所以把这座桥取名“落魂桥”。现在的“落魂桥”已经完全改观,
这里是合川交通枢纽,共有五个车站,有几十条汽车客运线,每天有约200个班次发往
成都、重庆、南充等市区及本县区乡。流动旅客每天在万人以上。过“落魂桥”进入交
通街,街北是合川体育场,这个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在本省县级还不多见。抗
战时期,国立二中女生部就住在体育场北面纯阳山下,国立二中水产部住场西蟠龙山(
现商业中学地址),国立二中高中部则住濮岩寺(现合川师范学校)。
八、落阳门。此门位于正西,站在城楼上,目送夕阳徐徐沉落,故名。城内营盘街
是居民住宅区。街东头有合川县立女子中学校,抗战时期,为避免日机出袭,女中迁方
溪寺,校地由中央军校特训班驰进。.营盘街北头与黑龙池(今文华街)交口处,1933年7
月合川县教育局科长昊黎责因结怨于驻军旅长王泽濬,被其枪杀于此。落阳门出城过桥
是凉亭子,约有几百户人家,大部份是种菜园地的菜农。从此往西,赵家渡过河后,直
走铜梁。民国时期,落阳门城门口,常有一些抬桥子和滑竿的力伕,他们一部份是职业
轿夫,一部份是附近农民和菜农利用农闲时期从事这种副业。解放前,劳动人民生活清
苦,这些力夫要是抬到一个长路客人,路上客人还要招待吃饭,剩下的钱,就拿回去养
家活口。
九、学昌门,又叫文明门。进门正对孔庙,红砖绿瓦,气势雄伟,唯自民初以来,
经常驻兵,多有毁损。解放以后改建为人民大会堂及招待所,人大、政协等大型会议在
此举行,平时则放映电影。城内叫文通街,因这条街妓院很多,一般人都不愿撅到这条
街来与妓女为邻。城外是青龙街,是合川最热闹的一条河街,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船民们三三两两,相率而来,喝酒、赌博、漂妓、吸鸦片,一直闹到深夜。解放以后
,严禁烟赌娼,青龙街只剩下少数茶馆和饭馆,特别是涪江大桥通车后,陆上运输代替
了水运,青龙街及其他河街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青龙街下面是青龙桥,此桥直通
较场坝。过去较场坝建有营房,抗战开始后,营房改驻第九陆军医院,现在是社会福利
院,有近百名孤寡老人,在人民政府照顾下在此安度晚年。
十、仁和门,古为通济门。城内靛市街,解放前,一般民众迷信鬼神,于是专为鬼
神服务的行业就应运而生,如扎冥屋(俗叫冥屋房子)、扎纸人、做金银锭、做纸钱,甚
至仿照当时货币的样子,大量印出“中华冥国”各种面额的钞票。过去,人死以后,相
隔半年最多一年,要给死者做“道场”,念经,按照迷信者的说法,是给死者赎罪和超
度,让他早日转世投生。“道场”结束哪天,就把纸扎的东西烧掉,说是供死者在阴间
享受。冥屋有简单的和复杂的,简单的只有一米见方象征似的小房子,复杂的是现代化
的几层楼房,并配以汽车、黄包车、仆人、各种用具以及大量冥币,o解放后这些纸扎
匠人都改了业,现仅存一两家扎花圈。仁和门外是别凡溪,城内污水由此溪流入涪江。
仁和向和学昌门之间是纤藤街。这条河街有多家工棚制作船篷、篙竿、纤藤等。
十一、大南门,又叫阜民门。城内是大南街,解放前,大南上街多是乾菜铺,经营
各种海味,下街多是居民住宅,其中有王姓经营的肉汤元〔又叫把把汤元)别具风格,
深受一般民众欢迎。大南门城门洞有义务熬药所,替贫苦民众熬药,不取分文,是当时
慈善机关办的。大南门城门内叫大土地,此处土地菩萨明洪武八年修建,其塑像比别处
土地要大,所以叫它大土地,并以此作地名。平时一般善男信女,在此烧香许愿者甚多
。下面有一条半边街,住户多经营猪、羊、牛肉、面食和烧腊,人们叫它“好吃街”。
大南门下河,有整齐宽阔的石梯,两侧多为窑堆场。河边停靠的多是水果和盐巴船。
十二、小南门又叫永清门。城门崩坍后,改为木棚门,约在民国二十多年折除。小
南门与对岸南津码头遥遥相望,设有义渡,每天过渡民众络绎不绝。晚上,义渡封渡后
,由小船渡江。此时船上的灯光在江心闪闪烁烁,忽明忽暗,景观很美,时人赞叹之余
,描其景日“涪江晚渡”,并列入“合川八景”之一。小南门城内名小南街,是合川商
业和金融中心。抗战时期,小南街及比邻药市街,最多时有公私银行十九家。商业交易
多是米、粮、油、烟。生产“合川桃片”的同德福和生产“五香豆腐干”的祥云斋,也
在这条街上。出小南门往左有一条河街,大都是花生炒房。小南门位于涪江北岸,每年
农历五、六月间,涪江都要发沙水。沙水来时,平静的江面,波涛翻滚,水流湍急,水
中含有大量泥沙,是上游山洪暴发所致。听说由于山洪来得突然,使沿河船支及沿岸居
民猝不及防,致使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发沙水时,站在小南门岸上,可以看见上游冲乍
来的木料、家俱、人畜尸体等。合川渡口,为了保障过渡乘客安全,发沙水时立即封渡
。但此时常有个别乘客,急于渡江,冒着生命危险,不惜重金,雇用小船强渡。岸上人
们目赌一叶小舟,在险水恶浪中,起伏颠簸,奋力拚搏,故船翻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十三、观德门。此门早已封闭不通,1981年人民医院修宿舍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