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落地的麦子不死(转)#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P*m
1
送交者: 转转 于 August 10, 2000 06:50:30:
文章标题:落地的麦子不死---
张爱玲的文学影响力与“张派”作家的超越之路
王德威
严格来说,50年代中期张爱玲已写完她最好的作品。以后
的四十年与其说张爱玲仍在创作,倒不如说她不断地“被”创
作:被学院里的评家学者、学院外的作家读者,一再重塑金身。
张爱玲“神话”的发扬光大,你我皆有荣焉,1995年才女遽逝,
我们怅然若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1961年夏志清教授的《现代中国小说史》以专章讨论张爱
玲:上海的通俗女作家首度与鲁迅、茅盾等大师平起平坐。夏
承续了当年迅雨(傅雷)、胡兰成的眼光,肯定张不世出的才
情,也为日后“张学”研究,奠下基石。但张爱玲的成就如果
是评者及读者的福气,却要成为创作者的负担。60年代以来一
辈辈的台港作家,怕有不少人是在与张爱玲的“搏斗”中,一步
一步写出自己的路来。时至90年代,连大陆颇具名气的苏童也曾
叹道,他“怕”张爱玲——怕到不敢多读她的东西(1994年苏童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谈话)。
avatar
or
2
看过张某个集子里面的前言..有几句话印象蛮深的,
大概是说张的底色是荒凉,细节和美畅快,主题永远悲观。
又说张的荒凉有日常色彩,来自生活体验,近似于红楼梦的,
鲁迅卡夫卡的荒凉带有寓言色彩,是思想产物。
这话说的正儿八经的,平时自己看书自然想不到这些,
抓到喜欢的一古脑儿的就看下去了,不喜欢的一把撂开,
有时候觉得好呢也说不出,久了就只有个合契的印象搁在那儿,
也不甚与人交流,看书如井中观天,
常来这个版转转,看些评析讨论什么的,
不时心中一动,勾起旧日模糊零碎的影象来。
最初看王安忆,就觉得象张爱玲,文字穿插变折琐碎细密,
叙述只象第三者,不动声色的说,心底却是彻晓明白的。
印象很深的是她的小鲍庄,挺早时候的作品罢,
本来以为早些时候写农村的作品都挺格式化的,
直到看了这个很感动了一下,
文字一点不张扬,细水长流的就触动了人,
小说末尾那安静懂事的小男孩死了,难过了好一阵子。
有次跟一个朋友说王似张,朋友甚为奇怪我会如此想,
这个朋友向来灵慧捷黠词锋利害我顶佩服的,
于是唯唯而已对自己的看法颇为泄气。
现在回头想想合自己眼缘的几个作家颇有相通处,
不知道是否如plum所言都是再现琐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