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 - 一群依然与羊脂球同车的人...# Movie - 无限影话
D*A
1 楼
"金陵十三钗" - 一群依然与羊脂球同车的人...
-
张大导演要翻拍红楼梦吗?第一次看到片名我心里一惊。看了介绍,才放下心来。
这是因为“英雄”以后,我对张导在影片中要传达的价值观颇为困惑。
然而“金陵”的主题让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说不清是为什么。
对中国人来说,南京屠城是一个太过沉重的民族历史,商业片如果选择这样的题材,需
要尤为谨慎。
这个题材是容不得一丁点粉饰和炒作。这个题材的影像就必须是触目惊心的,刻意避免
展现血淋淋的历史,都是对亡灵和整个民族的不尊重。除非--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一个
不同的视角,那这个视角必须有足够的立意深度来支撑起题材的厚重。
无论是严歌苓,还是张导演,显然没有找到这样的立意。
类似的题材《辛格勒的名单》,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一个“原善”的人性光芒。尽管
立意颇深,导演仍谨慎地使用了黑白摄影。与之相对,我可以想见金陵中色彩斑斓的旗
袍风姿。
《唐山大地震》,冯导同样选择了微视角-一个母亲在不可违抗的自然灾难面前作出”
不可能的选择“。这个视角有一定的新意-在真正的灾难面前,脆弱的不只是生命,还
有伦理。依我看,勉强可以支撑这个题材。
第一次看片的时候,片头的思路,我几乎预想到下面的情节-哥哥被求救,但妹妹后来
也被救出但失散,两人偶遇,成为情侣-然后突然发现真相 ”你们不能结婚!" -太
肥皂了。
很自然地,金陵的题材让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莫泊桑的名作“羊脂球”。
同样的侵略战争背景,同样的妓女和良家,“羊脂球”的立意,在我看来,要高的多。
莫泊桑直面了人性中丑恶和虚伪的一面。
试想,如果小说这样写:羊脂球起初不愿意陪德国军官,但在众人晓以大义,终于“为
国捐躯”,之后被众人捧为”民族英雄“......那么这将是一部平庸而虚假的小说而绝
不可能成为传世名作。
然而金陵的立意恰恰只停留在这样水平。这就注定了它将只会--和张导的其他作品一
样--成为一部平庸的商业片。
妓女是文艺作品永远的主题,事实上,主流文化对妓女的态度从来都是矛盾的,男人们
,-如同片中表现的那样,一面被他们的美艳所吸引,一面又必须道貌岸然地跟他们划
清界线。至于良家们,也许在注视年轻貌美的风尘女子在轻视鄙夷目光中带这那么一点
点嫉妒?
“金陵”的题材,让人不能不怀疑带着一种对妓女的本能歧视: " 原来妓女不都是无亡
国之恨的商女,原来妓女也可以有这样高的觉悟。。”
问题是,一个民族,遭受侵略战火的蹂躏: 此时,无论是清纯的女学生,还是美艳的
秦淮八艳,都是我们民族的女儿,不管是谁去赴宴,都丝毫不能减少这个民族,这个国
家的屈辱。 这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男人们(或者所有人)的无能和屈辱。我们必须
要正视这一点,立意图强,而不是试图从历史的碎片中找一点点片段去挽回我们已经失
去的面子。从这个角度看,金陵的立意失败了。
结局似乎在传达“ 以妓女的牺牲换来女学生的贞节和平安”,我们,好像在某种程度
上维护了我们的尊严--这太自欺欺人。——如同 “ 但是他们拿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贻笑大方。
也许,几百年来。我们依然是一群与羊脂球同车的人。
也许,对商业片(或者张导),我太过严苛,然而,的确有人也有同样的观点:
《金陵十三钗》是法国名著《羊脂球》的翻版
http://bbs.m4.cn/thread-3254294-1-1.html
《金陵十三钗》那点拙滥的勾当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984387&boardid=1&page=1&1
-
张大导演要翻拍红楼梦吗?第一次看到片名我心里一惊。看了介绍,才放下心来。
这是因为“英雄”以后,我对张导在影片中要传达的价值观颇为困惑。
然而“金陵”的主题让我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说不清是为什么。
对中国人来说,南京屠城是一个太过沉重的民族历史,商业片如果选择这样的题材,需
要尤为谨慎。
这个题材是容不得一丁点粉饰和炒作。这个题材的影像就必须是触目惊心的,刻意避免
展现血淋淋的历史,都是对亡灵和整个民族的不尊重。除非--如果你一定要选择一个
不同的视角,那这个视角必须有足够的立意深度来支撑起题材的厚重。
无论是严歌苓,还是张导演,显然没有找到这样的立意。
类似的题材《辛格勒的名单》,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一个“原善”的人性光芒。尽管
立意颇深,导演仍谨慎地使用了黑白摄影。与之相对,我可以想见金陵中色彩斑斓的旗
袍风姿。
《唐山大地震》,冯导同样选择了微视角-一个母亲在不可违抗的自然灾难面前作出”
不可能的选择“。这个视角有一定的新意-在真正的灾难面前,脆弱的不只是生命,还
有伦理。依我看,勉强可以支撑这个题材。
第一次看片的时候,片头的思路,我几乎预想到下面的情节-哥哥被求救,但妹妹后来
也被救出但失散,两人偶遇,成为情侣-然后突然发现真相 ”你们不能结婚!" -太
肥皂了。
很自然地,金陵的题材让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莫泊桑的名作“羊脂球”。
同样的侵略战争背景,同样的妓女和良家,“羊脂球”的立意,在我看来,要高的多。
莫泊桑直面了人性中丑恶和虚伪的一面。
试想,如果小说这样写:羊脂球起初不愿意陪德国军官,但在众人晓以大义,终于“为
国捐躯”,之后被众人捧为”民族英雄“......那么这将是一部平庸而虚假的小说而绝
不可能成为传世名作。
然而金陵的立意恰恰只停留在这样水平。这就注定了它将只会--和张导的其他作品一
样--成为一部平庸的商业片。
妓女是文艺作品永远的主题,事实上,主流文化对妓女的态度从来都是矛盾的,男人们
,-如同片中表现的那样,一面被他们的美艳所吸引,一面又必须道貌岸然地跟他们划
清界线。至于良家们,也许在注视年轻貌美的风尘女子在轻视鄙夷目光中带这那么一点
点嫉妒?
“金陵”的题材,让人不能不怀疑带着一种对妓女的本能歧视: " 原来妓女不都是无亡
国之恨的商女,原来妓女也可以有这样高的觉悟。。”
问题是,一个民族,遭受侵略战火的蹂躏: 此时,无论是清纯的女学生,还是美艳的
秦淮八艳,都是我们民族的女儿,不管是谁去赴宴,都丝毫不能减少这个民族,这个国
家的屈辱。 这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男人们(或者所有人)的无能和屈辱。我们必须
要正视这一点,立意图强,而不是试图从历史的碎片中找一点点片段去挽回我们已经失
去的面子。从这个角度看,金陵的立意失败了。
结局似乎在传达“ 以妓女的牺牲换来女学生的贞节和平安”,我们,好像在某种程度
上维护了我们的尊严--这太自欺欺人。——如同 “ 但是他们拿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贻笑大方。
也许,几百年来。我们依然是一群与羊脂球同车的人。
也许,对商业片(或者张导),我太过严苛,然而,的确有人也有同样的观点:
《金陵十三钗》是法国名著《羊脂球》的翻版
http://bbs.m4.cn/thread-3254294-1-1.html
《金陵十三钗》那点拙滥的勾当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7984387&boardid=1&pag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