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考改革,难道是要鼓励戏精和平庸?
avatar
中考改革,难道是要鼓励戏精和平庸?#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m*s
1
我们在所谓对“应试教育”的讨伐过程中,把优秀的传统都给丢掉了,只收获一地鸡毛
。不鼓励优秀,而鼓励平庸;不鼓励实在,而鼓励戏精;不鼓励特立独行,而鼓励乌合
之众。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最近看到了各地的中考改革方案。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地方都强
调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阶段的重要录取依据。教育主管部门
喜气洋洋地表示,这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唯分数论”,杜绝一考定终
身,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等。
“综合评价分”来自于三个部分,即“客观记录”、“民主评定”、“结果呈现”,各
地方案,大同小异。客观记录和结果呈现都比较好办,客观记录是日常行为表现,结果
呈现是取得的成绩,比如体育、艺术比赛得了什么成绩等等,这都是客观的内容,摆在
那里,容易操作,公平公开。
但是,所谓的“民主评定”就不一样了,主要由“学生互评”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
你评我,我评你,最后得出一个分值,这个分值在整个综合素质评分中,占比极大,不
低于50%。
这就很离谱了。因为把选择权交给乌合之众的结果,一定是戏精胜出,一定是平庸胜利
。而中考说起来,应该是一个择优的过程。
第一,这种互评对优秀的学生是不利的。人性都是嫉妒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真正
优秀的学生一般名列前茅,成绩比大多数学生要好。在互评阶段,其他学生很容易故意
压低他们的分数,导致他们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掉分。
第二,这种互评对于有个性的学生同样不利。大众互评,最终的价值观必定是趋同的。
那些有个性的,特立独行的孩子,必定是不被大众所认可,导致评分较低。
第三,这种互评更不利于老实人实在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是任何民族都鼓励的优
秀品质。然而这样的互评机制,越是老实,越不会搞人际关系,就越默默无闻。一个在
整个班级面前都默默无闻的孩子,很难得到大家的高分。他可能是个憨厚老实、品格优
秀的孩子,但却不会表现自己,只能默默吃亏。
第四,这种互评同样不利于弱势群体。人性是残忍的,班级里长得不讨人喜欢的人,或
者过于漂亮讨人喜欢的人,很有可能会被故意压低分数,前者因为嫌弃,后者因为嫉妒。
这种互评对什么人最有利呢?毫无疑问是戏精。朋友圈里,这种人很多:从来不得罪人
,也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意见,一律嘻嘻哈哈捣糨糊,群里发表情包刷存在感,对每个人
发的每一条朋友圈状态都点赞,老师或者同学有分享,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说“哇!好
棒!”,从来都是心灵鸡汤爱好者,不对任何有争议的事件发表意见。
这样的人,说得好听点,叫情商高,说得难听点,叫虚伪。但这样的人,在互评这个环
节,一定会得到高分。虽然说这个社会复杂多样,混社会确实需要高情商,但并不应该
成为戏精主导的社会。
人人都在说教育公平,但中考说到底还是一个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如果互评环节占比
超过50%,表面上看是公平了,选择权也民主了,但对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拔
尖和不善交际的部分学生来说,却是极不公平的。而真正优秀的学生,能够成为未来国
之栋梁的学生,却往往是这些中学阶段不善言辞,不善交际而埋头学习的群体当中。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