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
2 楼
How many candidates are usually selected in the primary and alternate pools
for faculty positions?
duo xie!
for faculty positions?
duo xie!
N*E
3 楼
比去年hugh jackman的差太远了。
b*e
4 楼
精华区结构复杂,层次不清,如何打理,还请大伙一起努力。
一些老精华区的东西都没删,只是移了一层目录下去。
当年isabel和zzzw给每个成员开了一个目录,把帖子保存。昨天移的时候真是费了我老
大一鼻子劲了,手指头都酸了。特别是几个老ID,里面都是目录套目录,数目庞大。比
如No(cajal),zzzw,irix,ryu,corn,ozyman等等。发现ryu以前居然也拍过很多糖
水,跟我印象大相径庭啊。也说明当年版务工作真是勤勤恳恳。不过很多ID也就是新手
介绍时奔了一下,再也没奔过照片,浪费了很多资源。
同时发现以前绝大多数照片的链接都已经失效了。也难怪,2000年的时候都是用
geocities.com放照片,后来版上有人(zhudf)自己开了个server,给版上同学放照片
,等毕业了也就没了。还有像我这样的用学校服务器放照片的,也是一毕业就没了。所
以这样的精华区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由此想到如何把版上的照片长久保存,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任何服务器都有可能变更
。即使MITBBS自己的服务器,也很难保证若干年后不改变,照片不消失。
我想如果能定期(比如每个月)把版上优秀的照片和文字整理起来,作成象电子杂志一
样的文件,放到公用email信箱里面,是否能更好地去芜存真,并且保存下来?电子杂
志最简单的pdf就可以,简单,跨平台,格式应该能长久保存。
关于email信箱,可以设两个email信箱,一个公共也进入,另外一个只有版务可以进入
,防止前一个信箱里面文件被误删时可以恢复。
一些老精华区的东西都没删,只是移了一层目录下去。
当年isabel和zzzw给每个成员开了一个目录,把帖子保存。昨天移的时候真是费了我老
大一鼻子劲了,手指头都酸了。特别是几个老ID,里面都是目录套目录,数目庞大。比
如No(cajal),zzzw,irix,ryu,corn,ozyman等等。发现ryu以前居然也拍过很多糖
水,跟我印象大相径庭啊。也说明当年版务工作真是勤勤恳恳。不过很多ID也就是新手
介绍时奔了一下,再也没奔过照片,浪费了很多资源。
同时发现以前绝大多数照片的链接都已经失效了。也难怪,2000年的时候都是用
geocities.com放照片,后来版上有人(zhudf)自己开了个server,给版上同学放照片
,等毕业了也就没了。还有像我这样的用学校服务器放照片的,也是一毕业就没了。所
以这样的精华区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由此想到如何把版上的照片长久保存,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任何服务器都有可能变更
。即使MITBBS自己的服务器,也很难保证若干年后不改变,照片不消失。
我想如果能定期(比如每个月)把版上优秀的照片和文字整理起来,作成象电子杂志一
样的文件,放到公用email信箱里面,是否能更好地去芜存真,并且保存下来?电子杂
志最简单的pdf就可以,简单,跨平台,格式应该能长久保存。
关于email信箱,可以设两个email信箱,一个公共也进入,另外一个只有版务可以进入
,防止前一个信箱里面文件被误删时可以恢复。
w*d
5 楼
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
wh
6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征文】金安平初印象——在美国上儒家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1 15:24:13 2013, 美东)
金安平是搞中国历史的台湾美籍教授;大家更熟悉的是她为张家四位才女(元和、允
和、兆和、充和)写的传记《合肥四姐妹》——说来耶鲁几位女教授都拿百岁高龄的同
事张充和做文章,除了金安平写传,孙康宜录其昆曲生涯,作《曲人鸿爪》;编其
书法,作《古色今香》。
以前在讲座上见过金安平,最有特色的是她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似乎永远也睁不开。这
学期开学,试听了她的左传史记、儒家传统两门课,印象刷地一变。她虽然眼睛和声音
都不大,但一开口便流露出对专业的强烈的热爱与信心。她用英语主讲,引用四书五经
时则中英文并举。原文背得既熟,翻译又准确而不带半点模糊;且中英文切换之际没有
丝毫思考余地,脱口而出,显然双语文字了然于心。学生问孔子自己是否用过“儒”,
她说这是个好问题——她很注意鼓励学生——一边回忆孔子说“君子”多,几乎不用“
儒”……突然想起《论语•雍也》篇里说过“君子儒”、“小人儒”(gently/
petty ru)。从背诵、翻译到关键词搜索,如此过硬的专业基本素质令人由衷钦佩。同
时听两种纯熟的语言也几乎是双倍的审美享受。
西方的中国文化课总有意想不到之处。儒家传统课一开始,金安平说“儒”的发音与“
弱”、“柔”、“忍”、“让”相近,意亦相通。《说文解字》里“儒”解为“柔”(
另一解为“术士”,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
注》里进一步释为“安忍”。可见中国人的哲学并非西方式的strength, bravery,
heroism。“r”的发音果然是有些柔情绵绵;回家查“r”开首的字,大部分确为柔至
中性,有 “锐”、“刃”、“戎”三字为反例。
另一意想不到之处是六艺皆与儒家哲学相关:除了明显的书、数、礼、乐,射是taking
the right aim at the target,是如何选取正确人生目标的问题;御也是steering
in the correct way。金安平笑说孔子总是操心正确性问题(rightness in life)。
我原以为射、御只是基本生活技能;《周礼》提到这些象征意义吗?《礼记》或其他经
书里有?
儒家传统课从《论语》说到孟子、荀子——荀子让金安平眉开眼笑,这是她最喜欢的思
想家,“he’s so so smart”——此句极慢,一唱三叹;同时眼一闭,手一握拳,怡
然心醉。她时不时握拳、挥手,以助感情语势。在史记左传课上,她又说李惠仪(Wai-
Yee Li)的”The Idea of Authority”是最好的关于司马迁的英语论文。我想起
Harold Bloom上美国诗歌课时,说Emily Dickinson是最富创意的西方作家(the most
creative mind in western literature),说完长久无语,状如灵魂出窍。这些大学
者们说起“最”来面不改色,底气十足;心神俱醉,衣宽无悔。
金安平正在翻译、准备出版《论语》的新译本,课堂上对照阅读了刘殿爵(D.C. Lau)
1979年的旧译本和她的新译——她在每一句译文后面都加上一长段commentary,解释背
景、分析语义,十分认真——两种译文味道很不一样。比如刘译“士”为gentleman,
金译为an educated professional,意思更准确,用词更现代,让人一下子觉得与自己
相关,而不是陈旧遥远和模糊的古董。中国古典文化实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现代阐释者
,尤其是中文阐释者,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不致萎缩至死。以前听过台大中文系的谭
家哲老师上的论语课,别出心裁地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实行、实践,把整
个学而开首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激情演绎为:
用最青春的时间学习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在当时就能实践,不是很美好么?然而说话者
看不到社会的承认,心态已与社会不格;若有朋友自远方而来,则仍可以快乐。外无所
立亦不要紧,内心可以快乐;甚至朋友也失去,无人懂我,仍然不愠不怨尤,这不就是
君子么?这样的人,不就是自己的君王么?
这样的自我发挥恐怕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可“学而实践之”、“得不到社会承认”、“
无人懂我而不愠不怨”这些话当时打进我的心里,《论语》顿时不再是枯燥乏味、死气
沉沉之物。这是四书中唯一让我感到亲切的书;不是其他的不好,是我再未遇到过谭家
哲那样的老师。
金安平也是这样一位自我燃烧、并燃烧学生的老师。她对学生非常热心体贴。一小半学
生不懂中文,一大半不懂古文。课堂阅读材料全是英文,但她极力鼓励学生学古文,
故意强调说很难很难,你自以为弄懂、自以为前后贯通时其实全搞错了,重新再来过
。如果你有an obsessive nature,你就是学古文的料,会越学越有味道。当你终于弄
通一个问题时,你会对自己说:now I can go out to watch a movie. 她
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显然非常理科式。她说最先引发她对历史产生兴趣的便是《左传
》,这是历史初学者的理想训练场(a training ground for every aspiring history
scholar),当面对数量庞大、来源各异的史料时,如何像作者那样整理分类、用逻辑
分辨真伪。当你把一团乱麻整理成绪时,这是怎样的成就感啊。她不仅教历史,并追溯
求知的动机,激发学生的热情。她鼓励理科生选修此课,不同专业更有互相启发之效;
她自己是数学本科毕业的。这真是牛头马嘴,殊途同归。去年旁听过孙康宜的古典文学
课,深感这几位老师思维开放,没有一点名校名师的架子,只是老老实实、尽心尽力地
把古文这门小众的学问传授给有心的学生;其谦和赤诚之心,让人深深铭记。
儒家传统课的书单以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和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
Treason by the Book》结尾,金安平没说史景迁是她丈夫,是史界大家,但称该书囊
括了整个课程的所有主题,言下深为其骄傲。下课后,我正好和她一起走出教学楼,看
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等在路边车旁。金安平趋步上前,笑着道歉说来迟了,课后回
答学生提问,耽误了时间。白发老人也笑而不语,一起进车,两人看着相敬如宾。想起
金安平在课上说,那些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二代移民学生上完她的课,说儒家传统和他们
在家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样。或许中国人离儒家越来越远了,不过在这个暮色四合的冬夜
,在一个照面之间,这对夫妇留在我脑里的形象却正是温文儒雅。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征文】金安平初印象——在美国上儒家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1 15:24:13 2013, 美东)
金安平是搞中国历史的台湾美籍教授;大家更熟悉的是她为张家四位才女(元和、允
和、兆和、充和)写的传记《合肥四姐妹》——说来耶鲁几位女教授都拿百岁高龄的同
事张充和做文章,除了金安平写传,孙康宜录其昆曲生涯,作《曲人鸿爪》;编其
书法,作《古色今香》。
以前在讲座上见过金安平,最有特色的是她眯成一条缝的眼睛,似乎永远也睁不开。这
学期开学,试听了她的左传史记、儒家传统两门课,印象刷地一变。她虽然眼睛和声音
都不大,但一开口便流露出对专业的强烈的热爱与信心。她用英语主讲,引用四书五经
时则中英文并举。原文背得既熟,翻译又准确而不带半点模糊;且中英文切换之际没有
丝毫思考余地,脱口而出,显然双语文字了然于心。学生问孔子自己是否用过“儒”,
她说这是个好问题——她很注意鼓励学生——一边回忆孔子说“君子”多,几乎不用“
儒”……突然想起《论语•雍也》篇里说过“君子儒”、“小人儒”(gently/
petty ru)。从背诵、翻译到关键词搜索,如此过硬的专业基本素质令人由衷钦佩。同
时听两种纯熟的语言也几乎是双倍的审美享受。
西方的中国文化课总有意想不到之处。儒家传统课一开始,金安平说“儒”的发音与“
弱”、“柔”、“忍”、“让”相近,意亦相通。《说文解字》里“儒”解为“柔”(
另一解为“术士”,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
注》里进一步释为“安忍”。可见中国人的哲学并非西方式的strength, bravery,
heroism。“r”的发音果然是有些柔情绵绵;回家查“r”开首的字,大部分确为柔至
中性,有 “锐”、“刃”、“戎”三字为反例。
另一意想不到之处是六艺皆与儒家哲学相关:除了明显的书、数、礼、乐,射是taking
the right aim at the target,是如何选取正确人生目标的问题;御也是steering
in the correct way。金安平笑说孔子总是操心正确性问题(rightness in life)。
我原以为射、御只是基本生活技能;《周礼》提到这些象征意义吗?《礼记》或其他经
书里有?
儒家传统课从《论语》说到孟子、荀子——荀子让金安平眉开眼笑,这是她最喜欢的思
想家,“he’s so so smart”——此句极慢,一唱三叹;同时眼一闭,手一握拳,怡
然心醉。她时不时握拳、挥手,以助感情语势。在史记左传课上,她又说李惠仪(Wai-
Yee Li)的”The Idea of Authority”是最好的关于司马迁的英语论文。我想起
Harold Bloom上美国诗歌课时,说Emily Dickinson是最富创意的西方作家(the most
creative mind in western literature),说完长久无语,状如灵魂出窍。这些大学
者们说起“最”来面不改色,底气十足;心神俱醉,衣宽无悔。
金安平正在翻译、准备出版《论语》的新译本,课堂上对照阅读了刘殿爵(D.C. Lau)
1979年的旧译本和她的新译——她在每一句译文后面都加上一长段commentary,解释背
景、分析语义,十分认真——两种译文味道很不一样。比如刘译“士”为gentleman,
金译为an educated professional,意思更准确,用词更现代,让人一下子觉得与自己
相关,而不是陈旧遥远和模糊的古董。中国古典文化实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现代阐释者
,尤其是中文阐释者,给它注入新的生命力,不致萎缩至死。以前听过台大中文系的谭
家哲老师上的论语课,别出心裁地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实行、实践,把整
个学而开首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激情演绎为:
用最青春的时间学习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在当时就能实践,不是很美好么?然而说话者
看不到社会的承认,心态已与社会不格;若有朋友自远方而来,则仍可以快乐。外无所
立亦不要紧,内心可以快乐;甚至朋友也失去,无人懂我,仍然不愠不怨尤,这不就是
君子么?这样的人,不就是自己的君王么?
这样的自我发挥恐怕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可“学而实践之”、“得不到社会承认”、“
无人懂我而不愠不怨”这些话当时打进我的心里,《论语》顿时不再是枯燥乏味、死气
沉沉之物。这是四书中唯一让我感到亲切的书;不是其他的不好,是我再未遇到过谭家
哲那样的老师。
金安平也是这样一位自我燃烧、并燃烧学生的老师。她对学生非常热心体贴。一小半学
生不懂中文,一大半不懂古文。课堂阅读材料全是英文,但她极力鼓励学生学古文,
故意强调说很难很难,你自以为弄懂、自以为前后贯通时其实全搞错了,重新再来过
。如果你有an obsessive nature,你就是学古文的料,会越学越有味道。当你终于弄
通一个问题时,你会对自己说:now I can go out to watch a movie. 她
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显然非常理科式。她说最先引发她对历史产生兴趣的便是《左传
》,这是历史初学者的理想训练场(a training ground for every aspiring history
scholar),当面对数量庞大、来源各异的史料时,如何像作者那样整理分类、用逻辑
分辨真伪。当你把一团乱麻整理成绪时,这是怎样的成就感啊。她不仅教历史,并追溯
求知的动机,激发学生的热情。她鼓励理科生选修此课,不同专业更有互相启发之效;
她自己是数学本科毕业的。这真是牛头马嘴,殊途同归。去年旁听过孙康宜的古典文学
课,深感这几位老师思维开放,没有一点名校名师的架子,只是老老实实、尽心尽力地
把古文这门小众的学问传授给有心的学生;其谦和赤诚之心,让人深深铭记。
儒家传统课的书单以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和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
Treason by the Book》结尾,金安平没说史景迁是她丈夫,是史界大家,但称该书囊
括了整个课程的所有主题,言下深为其骄傲。下课后,我正好和她一起走出教学楼,看
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静等在路边车旁。金安平趋步上前,笑着道歉说来迟了,课后回
答学生提问,耽误了时间。白发老人也笑而不语,一起进车,两人看着相敬如宾。想起
金安平在课上说,那些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二代移民学生上完她的课,说儒家传统和他们
在家受的教育完全不一样。或许中国人离儒家越来越远了,不过在这个暮色四合的冬夜
,在一个照面之间,这对夫妇留在我脑里的形象却正是温文儒雅。
z*3
7 楼
主页上有java和其他四种脚本的实现
不知道其他人看了什么感觉
我感觉,java以外,其他四个,真的很像
they r all the same
但是js没有用lambda标准符号->,所以写起来有些啰嗦
python的缩进很蛋疼
就剩下ruby和groovy,groovy语法最好
最容易看懂,不需要学,直接读就能读懂
所有的语法都很简单,明了,几乎是伪码怎么写
它就怎么写,而且这么多语言,它的表达最简短
在可读性和书写简洁上有一个绝佳的平衡
ruby的话,相比之下,语法灵活
而且json的内联支持只有ruby和js有
groovy还是要用库,所以这也能说明为什么
ruby和groovy在我这边这么流行了
等clojure和scala出来之后,再比较一下
估计scala写起来最短
不知道其他人看了什么感觉
我感觉,java以外,其他四个,真的很像
they r all the same
但是js没有用lambda标准符号->,所以写起来有些啰嗦
python的缩进很蛋疼
就剩下ruby和groovy,groovy语法最好
最容易看懂,不需要学,直接读就能读懂
所有的语法都很简单,明了,几乎是伪码怎么写
它就怎么写,而且这么多语言,它的表达最简短
在可读性和书写简洁上有一个绝佳的平衡
ruby的话,相比之下,语法灵活
而且json的内联支持只有ruby和js有
groovy还是要用库,所以这也能说明为什么
ruby和groovy在我这边这么流行了
等clojure和scala出来之后,再比较一下
估计scala写起来最短
c*e
9 楼
please, anyone?
p*e
11 楼
蓝老真是V5啊!
w*d
12 楼
男装好帅
a*d
14 楼
Define primary pool and alternate pool, please.
h*u
15 楼
虽然我喜欢他们演的戏,但我觉得今天主持挺烂的,他们的笑点有点低,还有模仿
George那段也不讨好。
George那段也不讨好。
a*f
16 楼
万分感谢兰老。
既然以后方向由作品版改为学习版那么我想长久保存照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定期整理
文字和照片精华的idea很好,不过制作电子杂志的工作量听起来不小。我目前的想法是
把各个题材的讨论集中到专贴之中,同时讨论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文字及时整理到专贴顶
楼。而这写专贴始终保持在置顶,方便大家浏览。当然这个工作量可能也不小。
既然以后方向由作品版改为学习版那么我想长久保存照片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定期整理
文字和照片精华的idea很好,不过制作电子杂志的工作量听起来不小。我目前的想法是
把各个题材的讨论集中到专贴之中,同时讨论中出现的有价值的文字及时整理到专贴顶
楼。而这写专贴始终保持在置顶,方便大家浏览。当然这个工作量可能也不小。
d*z
18 楼
开拉了
a*f
20 楼
有没有看到我贴过的旅游糖水?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精华区结构复杂,层次不清,如何打理,还请大伙一起努力。
: 一些老精华区的东西都没删,只是移了一层目录下去。
: 当年isabel和zzzw给每个成员开了一个目录,把帖子保存。昨天移的时候真是费了我老
: 大一鼻子劲了,手指头都酸了。特别是几个老ID,里面都是目录套目录,数目庞大。比
: 如No(cajal),zzzw,irix,ryu,corn,ozyman等等。发现ryu以前居然也拍过很多糖
: 水,跟我印象大相径庭啊。也说明当年版务工作真是勤勤恳恳。不过很多ID也就是新手
: 介绍时奔了一下,再也没奔过照片,浪费了很多资源。
: 同时发现以前绝大多数照片的链接都已经失效了。也难怪,2000年的时候都是用
: geocities.com放照片,后来版上有人(zhudf)自己开了个server,给版上同学放照片
: ,等毕业了也就没了。还有像我这样的用学校服务器放照片的,也是一毕业就没了。所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精华区结构复杂,层次不清,如何打理,还请大伙一起努力。
: 一些老精华区的东西都没删,只是移了一层目录下去。
: 当年isabel和zzzw给每个成员开了一个目录,把帖子保存。昨天移的时候真是费了我老
: 大一鼻子劲了,手指头都酸了。特别是几个老ID,里面都是目录套目录,数目庞大。比
: 如No(cajal),zzzw,irix,ryu,corn,ozyman等等。发现ryu以前居然也拍过很多糖
: 水,跟我印象大相径庭啊。也说明当年版务工作真是勤勤恳恳。不过很多ID也就是新手
: 介绍时奔了一下,再也没奔过照片,浪费了很多资源。
: 同时发现以前绝大多数照片的链接都已经失效了。也难怪,2000年的时候都是用
: geocities.com放照片,后来版上有人(zhudf)自己开了个server,给版上同学放照片
: ,等毕业了也就没了。还有像我这样的用学校服务器放照片的,也是一毕业就没了。所
r*o
22 楼
我觉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现在还是避开核电,就如2010年避开地产一样。不是说一定
不会赚,而且风险不小,为什么不去搞其他板块非要危险作业呢?我是日本核泄漏就把
东方锆业果断出掉,等跌倒差不多了要入再来。
不会赚,而且风险不小,为什么不去搞其他板块非要危险作业呢?我是日本核泄漏就把
东方锆业果断出掉,等跌倒差不多了要入再来。
s*g
24 楼
叹服啊,其实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么考虑,就是把图像和文字分开来处理。有价值的技
术讨论文字,不管有没有图片,都可以archive到精华区来保存,而对于图片,是不是
可以有比如年度汇总,成立一个评审委员会,把一年以来的精华图片分门别类如蓝老所
说,汇总起来,做成PDF,在网上找到一个途径永久保存,想得更加wild一点,如果弄
得好,大家又都同意,甚至可以集结出版
术讨论文字,不管有没有图片,都可以archive到精华区来保存,而对于图片,是不是
可以有比如年度汇总,成立一个评审委员会,把一年以来的精华图片分门别类如蓝老所
说,汇总起来,做成PDF,在网上找到一个途径永久保存,想得更加wild一点,如果弄
得好,大家又都同意,甚至可以集结出版
s*h
26 楼
不碰这些有毒的东西。
d*z
30 楼
我觉得大家的想法不是庄的想法
如果中核到了25元,我会全仓杀入
如果中核到了25元,我会全仓杀入
d*z
33 楼
买入@28.51
V*o
36 楼
涨停了
w*d
60 楼
我警告你们
你们再逼我,
我就戒网
这里水就枯竭啦
你们再逼我,
我就戒网
这里水就枯竭啦
相关阅读
机器学习的不可解性(不可证明性): 等同于哥得尔连续统假设我们换个角度看阻塞问题折騰名詞,我覺得這裡的人永遠比不過MBA.i9-9900kgolang的一个问题Typescript有必要学么?加微信33670461,进入全球华人私密交友约炮平台。大家合作喜欢找基础好,不太聪明的netflix全面转向spring boot?AI position谁说的用spark做deep learning就要呵呵他?大家说说GraphQL这套为啥最近这么火?2019 年做个网页还用 bootstrap 吗?pipenv是python版的npm,有人有研究吗?魏老的产品,考虑上个十大吧这个板还是稍有点营养的这里有从事大数据可视化的吗为什么都喜欢搞*QL 的东西?一把年纪了,如何刷题?Java其实也是前后端通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