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得主张冉专访
10月4日在太原揭晓的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将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授予了80
后作家张冉的《以太》,同时,张冉的另一部作品《起风之城》,获得了本届星云奖的
最佳中篇科幻小说银奖。
1981年12月出生的张冉,现客居广东惠州从事自由创作,但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太原人
。由于父母在山西大学工作,张冉的小学和中学,就读于山大附小和山大附中。2004年
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张冉历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辑、记者、评论
员、评论部主任,2007年获1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中国科幻的前景是明亮的
三晋都市报: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是什么缘由让您走上科幻文学创作道路的?
您的第一篇科幻文学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张冉:中学时代在周记本上写的东西应该算是我最早的科幻小说创作了。2000年,我以
一篇魔幻色彩的短文获得了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二等奖。与许多人一样,我小时候
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很浓,但上大学、工作后逐渐远离了科幻小说,直到2011年辞职之后
才重新拾起这方面的兴趣。2012年9月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的《以太》,是我创作
的第一篇科幻作品;《起风之城》是我的第二篇作品,发表在2013年3月的《科幻世界
》杂志。目前我发表在科幻杂志上的作品只有这两篇,很荣幸,这次在第四届全球华语
科幻星云奖上都获了奖。即将付印的《科幻世界》2013年11月刊有我的新作发表。
三晋都市报:作为更新代科幻作家的代表,您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这次获奖对您有什么影响?谈谈您今后的创作打算。
张冉:谈不上代表谁,我只是一名刚刚起步的科幻作者而已。科幻圈虽然是个小圈子,
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拥有庞大的读者基数,相信科幻在中国的前景是明亮的。
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尤其本届星云奖在我的家乡太原举办,能够在家门
前捧起奖杯,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我今后会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目前我有一篇
关于古代晋阳城的短篇科幻小说已经完稿,投给了太原的《新科幻》杂志;另有一个中
篇正在创作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就能跟读者见面。
人生是在寻求最终的自由
三晋都市报:您以前是一名媒体工作者,现在是一名自由创作者,是什么让您选择了这
种改变?请谈一些对您影响较大的人和事。
张冉:我小时候最喜欢看梁实秋的散文集,这位散文大家对我一生的文字风格影响至深
。至于人生中比较大的一次转折,则是我2011年辞去北京的工作搬迁至南方沿海的事情
。当时,家人和朋友都对我的决定感到不解和惋惜。我个人认为,人生不过是在寻求最
终的自由,这次迁徙使我失去了一份工作,但我收获了心灵上的自由和某种程度上的财
务自由。我带着媳妇和狗,开车跨越2200公里,从北京直达广东,进行了自己人生的第
一次远行,其后就经常在公路上寻找感悟。今年年初驾车行驶1万公里跨越11省川进青
出的西藏之旅,也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旅行。
三晋都市报:谈谈这次获奖的作品《以太》和《起风之城》吧。豆瓣上有网友说,《以
太》是其近半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原创科幻之一,也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原创反乌托邦小说
之一,很有力度。
张冉:《以太》是一篇比较纯粹的反乌托邦作品,说来惭愧,在本文发表之前,我并没
看过《1984》《美丽新世界》等殿堂级作品,甚至不知道“反乌托邦”这个文学类型,
倾诉的欲望单纯来源于对高技术未来的恐惧。文中通过原始的“手指聊天聚会”来沟通
彼此,是一种荒诞前提下的荒诞手法。现在看来这个短篇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但作为多
年媒体工作思考和感悟的宣泄,在情感上还是比较到位的。《起风之城》则是一篇描写
机器人主宰劳动力市场的未来社会的作品,文中那座没落的重工业城市是童年对太原城
印象的缩影。很多人说文中冲向通天塔的巨型机器人有着日本ACG的影子,其实那只是
传统重型工业的象征,表达了人类文明对机器人泛滥的近未来的恐惧与抗争。
科幻是一种很棒的东西
三晋都市报:请谈谈您对山西文学创作与发展,特别是类型文学发展前景的看法。
张冉:我有一部网络小说正在连载中,更新已经超过200万字,搜索我的笔名“朱邪多
闻”即可找到。有很多读者朋友问我笔名“朱邪多闻”是怎么来的,在这里顺便解释一
下:我老家在雁北应县,应州自古是突厥沙陀盘踞之地,沙陀旧姓即为“朱邪”(读音
zhūy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