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记毕业五年 — 由电子到金融# Returnee - 海归
W*a
1 楼
发信人: microquanta (量子之光), 信区: MyFuture
标 题: 记毕业五年 — 由电子到金融
发信站: 自由空间 (Tue Apr 6 09:37:32 2010), 站内
前言:
我进入金融业纯属偶然,2009年从美国回到北京时,是怀着一腔热忱回国创业,想在互
联网或IT界大展拳脚。无奈金融危机之下,国进民退之时,创业过程一路受阻。当时想
,既然眼下最缺的是钱,那就进入一个最赚钱的行业,于是选择了金融业。
个人背景:
清华电子系1字班,2005年本科毕业
2005年即入职朗讯,任系统工程师
2007年全奖前往UCLA读统计学硕士
2010年初加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任Quantitative
Developer。负责模型建立、系统维护以及C++与各种脚本语言上的研发。工作地香港
关于对冲基金:
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金融业之于其他行业的作用不可忽视。金融业是一个充斥
着激情与挑战的行业,对冲基金无疑是金融行业领军的代表。在中国大陆,由于金融市
场正在逐步放开,2010年4月份伊始,理论上刚刚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对冲。此前,或许
有认为最赚钱的是投行的IPO;其实不然,相比于对冲基金,投行的利润少得可怜;了
解对冲基金的也许知道,1992索罗斯狙击英镑,1997亚洲金融危机,都与对冲基金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2010年欧盟为阻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提出遏制对冲基金,在英国的
反对下未能实现;由此可见对冲力量之一斑。
2008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投行人士纷纷转投对冲,一时间洛阳纸贵。对冲基金始终
维持在一个小的规模,比如,投行在亚洲区可能就有几千人,但对冲基金在全球总共也
只有几百人;平日所说的对冲基金的大小不是指员工数量,而是指它所管理的资产的总
量。Citadel也有投行和商行部,但最出名的还是它的对冲部。这种小规模高利润的模
式使得对冲基金的酬劳极为可观:以香港为例,无经验的新人入职年薪百万港币起;此
外,免费三餐食品饮料,免费家属医疗,顶级健身俱乐部,高额退休金,等等福利亦囊
括其中。
比起IPO,对冲基金的工作比较轻松。不需各地跑来跑去,时间大致上按照金融市场时
间走。比如我们负责香港、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的亚洲市场,工作时间是早7:30(
日本与香港有时差)至晚5:00;当然,要适当延长一些工作时间,以便处理邮件和维护
系统;至于节假日,由于股市也要休市,所以按惯例休息。
个人经历:
2005年本科毕业时,权衡了美国PhD与国内工作后,我选择了后者;于是进入了贝尔实
验室(朗讯)。朗讯是一个好的起点平台,宽松的环境,严谨的流程,优厚的薪水与出
差补助,领先的技术,友好的氛围。近日,与昔日同事闲聊时,很多人都感叹在社会上
晃荡了许久,换了一些工作,最怀念的是朗讯清晰的工作流程与友善的管理氛围。
作为500强的朗讯,其技术的确是全球领先的。朗讯的服务器与对冲基金使用的大同小
异;朗讯的系统涉及到与第三方各种系统的集成,这恰好与对冲基金多服务器的结构形
成了对应。Citadel美国总部面试我时,听说我曾就职于朗讯,当时面试官的喜悦即溢
于言表。
2005-2007,在朗讯工作的两年里,我很开心,虽然只在北京停留了3个月,其余全部在
国外出差;但这种经历让我成长。朗讯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将我从一个没有出过国门
的大学毕业生塑造成有远见并思路清晰的社会人。
2007年,我做技术有些腻了,毕竟,技术领域里,重复性的劳动比较多。脑子有些木了
,于是想去学学数学,锻炼一下思维和头脑;反复斟酌之下,选择了一个数学与计算机
结合的专业——统计。于是,改行申请美国大学统计系的研究生。
进入UCLA,是我另一个幸运。UCLA的学术水平绝对可称一流,这在我毕业后更有着深刻
地体会。2009年末,我在香港大学金融系做研究员,在我第一个金融模型的实现中,全
部采用UCLA课堂上老师教授的Optimization方法以及编程语言,关键的部分也是源于我
UCLA同学硕士论文给我的提示。如果不是UCLA的学习,我至少还要多花一个月时间查阅
资料,编写算法。常有人抱怨,硕士期间没有学到东西,其实不然,这些收获,只有在
进入日后的工作中才能体会出来。
UCLA的生活比较悠闲,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规划,享受加州的阳光海滩,品味
美国第二大城市。UCLA在对我价值观念及性格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在清
华的生活是苦行僧一般,四年基本没出过大学校门,附近的颐和园也未曾去过。可以说
,清华给我动力,让我不断前行,超越自我;UCLA给我闲暇,让我吸收西方先进的价值
观念,进一步塑造自我。这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华与UCLA,平衡
了我的思想与灵魂。
2009年初,我提前完成了硕士学业,申请毕业,准备启程回国。憧憬着在国内创办一家
互联网公司,慢慢做起。无奈金融危机与国进民退让我处处受阻。我才发现自己的力量
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小。在中国创业,我还差得太多。于是不得已,我采取迂回的路线。
2009年4月,我进入留学咨询公司,旨在锻炼自己的营销能力。骄人的销售业绩让我自
豪,老板也因此准备提升我做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到此,似乎我的人生将走上这条轨
迹,但命运在那时一直在不停地在与我开着玩笑,曾经最坚固的堡垒轰然坍塌,由于种
种原因,我再一次改变了人生的航向。这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那时,我有些怀念朗讯,怀念美国的生活。人,只有当人生的低谷到来的时候,才发现
自身是多么渺小;与原来以为可以掌控一切的自负相比,如今的我是多么的讽刺。收起
无聊的思绪,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找一份工作。虽然这绝不是因为缺钱,而仅仅是因
为周围某些落后与世俗,以及我为周围某些愚蠢做出的让步。
2009的确不是一个找工作的好年景,我对北京各大金融机构的海投,几乎全军覆没。唯
一的面试是Citi Group的管理培训生;不知是大陆特殊的环境还是金融危机,让花旗的
管培变了味道;对我而言,这成了一个纯粹扯蛋的项目;于是乎我退出。最终的战果,
我只是拿到了与金融略为相关的IBM研究院的offer。相隔许久,事后在一位美国同学(
已回京,目前就职于CITIC Security)的点解下,我豁然开朗:2005到2009,四年时间
足以时过境迁,2005只需投简历就可以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如今北京找工作
竟需要那么多“潜规则”,无怪乎我金融求职全军覆没……
偶然机会,发现网上香港大学金融系招研究员一名,于是报名。2009年底,进入港大做
金融建模。
2010年初,完成一个金融模型后,重新网上求职。由于不了解香港的求职网站,只是在
google上作了简单的职位搜索。一轮一轮的面试,offer,background check,drug
screening;按简历投出时间算,两个月后,我进入Citadel做Quant Developer。
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喝着果汁,嚼着薯片,看着窗外美丽的中环夜景,思绪翻滚。香
港,以前从未想过要来到这里,人生的际遇啊,真是无法预计…… Anyway,新的开始
,新的征程,努力吧!
对冲基金面试及流程:
对冲基金的面试一般来说非常挑剔,而Quant的面试又涉及到各式各样的问题,IQ测试
、概率、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值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开放问题…
…无所不包。而后来接触到的猎头们也都和我说,Citadel是业界最成功也最难进入的
公司,Citadel的offer,意味着卓越中的卓越。
不得不承认,Citadel的效率非常高,一般的大投行在简历投出一个月后才有HR打电话
进来。但Citadel在我简历投出两天后,HR Manager就约我电话面试,主要测试一下
English 和 Personality,涉及到 resume question,也测试反应速度。结束时即被告
知,would advance me to the next round。我随后给她发了一篇我做的模型的技术文
档,并表示感谢。
两天后,去office现场技术面。面试官,即我现在的manager,是一个非常nice的英国
人。问了一些简单的C++问题,后又问了一些简单的Python问题和Linux问题。期间好像
刻意给我放水一样,我一说"Sorry",他马上给我提示,直到我答出为止。而后,他说"
I don't doubt your math and programming capability, you're the strongest
candidate I've interviewed"。
这次面试大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IQ、数学、算法、数据结构的问题,仅仅是一些简
单的概念考核。与我先前得知的面试内容大相径庭。事后我猜测,也许是我的学术背景
,清华 + UCLA?也许是我 Lucent 的工作经历?也许是我发给 HR 的那篇模型技术文
档?答案不得而知,一切仅仅是我的猜测。
一周后,美国总部Lead电话面试。Chicago 一位非常 Nice 的中国人打来的,同样,一
上来即问:Are you a C++ exprt? 我说当然,C++ 源自 Lucent 的贝尔实验室啊。他
笑笑,说"I don't doubt your ability, just let you know what this job is like
, and you see if this is the one you're after"。之后,就是 resume question。
然后谈了谈我在 Citadel 的发展前景,Lead 对我说“以你的背景和水平,希望你能在
这里长期工作,以后按照 Lead 来培养”。最后中文对我说春节快乐,他还有一堆的
candidate 要面试;2个星期后,我休假回来时会有结果。
翌日,我发了一封感谢信给HR,HR马上回复说 Lead 非常 enjoy,待我休假回来后和
Trader 进行终面。
我有些疑惑:传说中最难进入的行业(对冲基金)中最难进入的公司(Ciadel)中最难进
入的职位(Quant)的面试竟然对我一路绿灯?是香港缺乏人才?还是我实在太强?
不过,从后来与猎头的接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香港对人才的重视非常之高。相比于北
京,人才在香港所受到的礼遇是非常明显的。抑或是香港真的缺乏人才;抑或是北京真
的人才过剩;抑或是两地文化的差异。总之,在香港,我更感受到了企业和猎头对人才
的尊重和渴求。
春节后,回来和 trader 谈,trader 是一个香港人,言谈之中就能发现他非常非常
smart,而且一丝不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冲行业 Trader 里立足。这次面试,几
乎是他在讲,讲对我日后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在对冲基金,一切都围绕着 Trader 运转
,毕竟他们是真正创造利润的人。我感觉,离成功,不远了。
次日,HR 发信说准备给我发 offer,要我准备 background check 和 drug screening
。金融界的 background check 非常严格,从头到脚把你查一个遍。想进入金融界的朋
友在做事情时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一个月后,background check 结束,我入职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到此,尘埃
落定,虽然,这与我回国时创业的目标大相径庭;但至少,令我年入百万的短期目标切
实可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以后有了资本,我再来创业。
央企要建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找我回去做技术和策略实现负责人;今天
我已经正式接受offer,下周回北京发展。
北京的水有多深?我说不清楚。央企问我在香港薪酬多少,我说每年百万以上,原以为
可能对北京略微偏高,所以加了句:清华教育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人生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谁知新东家那边回复道:你这薪水不算高,你来这里不用现在的级
别,薪水都肯定都比你在香港的要高。
我哑然。后来得知,该企业去年一个非名校应届硕士,首年年终奖发了80万,似乎还是
税后。。。
北京的水,到底有多深?中央的五年收入倍增计划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似乎让大陆的
竞争力慢慢超过香港及国外。
一美国哥们儿问我如何进入Chinese State-Owned Company。我说不仅要有技术懂业务
,更要讲政治。美国哥们儿曰:没问题,只要待遇好,工作好,讲政治不是问题。我想
告诉他讲政治意味着凡是以大局为重,小我服从大我,上级的命令要执行,更要艺术地
提出纰漏和改进的方法,要上善若水,适应包容,不能动辄就闹民主。。。总之我告诉
他,北京的水很深,文化的差异不是一下子能解释得开的。
北京的水到底有多深,我不知道。我对那美国哥们儿,是否又五十步笑百步呢?
标 题: 记毕业五年 — 由电子到金融
发信站: 自由空间 (Tue Apr 6 09:37:32 2010), 站内
前言:
我进入金融业纯属偶然,2009年从美国回到北京时,是怀着一腔热忱回国创业,想在互
联网或IT界大展拳脚。无奈金融危机之下,国进民退之时,创业过程一路受阻。当时想
,既然眼下最缺的是钱,那就进入一个最赚钱的行业,于是选择了金融业。
个人背景:
清华电子系1字班,2005年本科毕业
2005年即入职朗讯,任系统工程师
2007年全奖前往UCLA读统计学硕士
2010年初加入全球最大对冲基金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任Quantitative
Developer。负责模型建立、系统维护以及C++与各种脚本语言上的研发。工作地香港
关于对冲基金:
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金融业之于其他行业的作用不可忽视。金融业是一个充斥
着激情与挑战的行业,对冲基金无疑是金融行业领军的代表。在中国大陆,由于金融市
场正在逐步放开,2010年4月份伊始,理论上刚刚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对冲。此前,或许
有认为最赚钱的是投行的IPO;其实不然,相比于对冲基金,投行的利润少得可怜;了
解对冲基金的也许知道,1992索罗斯狙击英镑,1997亚洲金融危机,都与对冲基金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2010年欧盟为阻止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提出遏制对冲基金,在英国的
反对下未能实现;由此可见对冲力量之一斑。
2008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投行人士纷纷转投对冲,一时间洛阳纸贵。对冲基金始终
维持在一个小的规模,比如,投行在亚洲区可能就有几千人,但对冲基金在全球总共也
只有几百人;平日所说的对冲基金的大小不是指员工数量,而是指它所管理的资产的总
量。Citadel也有投行和商行部,但最出名的还是它的对冲部。这种小规模高利润的模
式使得对冲基金的酬劳极为可观:以香港为例,无经验的新人入职年薪百万港币起;此
外,免费三餐食品饮料,免费家属医疗,顶级健身俱乐部,高额退休金,等等福利亦囊
括其中。
比起IPO,对冲基金的工作比较轻松。不需各地跑来跑去,时间大致上按照金融市场时
间走。比如我们负责香港、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的亚洲市场,工作时间是早7:30(
日本与香港有时差)至晚5:00;当然,要适当延长一些工作时间,以便处理邮件和维护
系统;至于节假日,由于股市也要休市,所以按惯例休息。
个人经历:
2005年本科毕业时,权衡了美国PhD与国内工作后,我选择了后者;于是进入了贝尔实
验室(朗讯)。朗讯是一个好的起点平台,宽松的环境,严谨的流程,优厚的薪水与出
差补助,领先的技术,友好的氛围。近日,与昔日同事闲聊时,很多人都感叹在社会上
晃荡了许久,换了一些工作,最怀念的是朗讯清晰的工作流程与友善的管理氛围。
作为500强的朗讯,其技术的确是全球领先的。朗讯的服务器与对冲基金使用的大同小
异;朗讯的系统涉及到与第三方各种系统的集成,这恰好与对冲基金多服务器的结构形
成了对应。Citadel美国总部面试我时,听说我曾就职于朗讯,当时面试官的喜悦即溢
于言表。
2005-2007,在朗讯工作的两年里,我很开心,虽然只在北京停留了3个月,其余全部在
国外出差;但这种经历让我成长。朗讯大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将我从一个没有出过国门
的大学毕业生塑造成有远见并思路清晰的社会人。
2007年,我做技术有些腻了,毕竟,技术领域里,重复性的劳动比较多。脑子有些木了
,于是想去学学数学,锻炼一下思维和头脑;反复斟酌之下,选择了一个数学与计算机
结合的专业——统计。于是,改行申请美国大学统计系的研究生。
进入UCLA,是我另一个幸运。UCLA的学术水平绝对可称一流,这在我毕业后更有着深刻
地体会。2009年末,我在香港大学金融系做研究员,在我第一个金融模型的实现中,全
部采用UCLA课堂上老师教授的Optimization方法以及编程语言,关键的部分也是源于我
UCLA同学硕士论文给我的提示。如果不是UCLA的学习,我至少还要多花一个月时间查阅
资料,编写算法。常有人抱怨,硕士期间没有学到东西,其实不然,这些收获,只有在
进入日后的工作中才能体会出来。
UCLA的生活比较悠闲,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规划,享受加州的阳光海滩,品味
美国第二大城市。UCLA在对我价值观念及性格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在清
华的生活是苦行僧一般,四年基本没出过大学校门,附近的颐和园也未曾去过。可以说
,清华给我动力,让我不断前行,超越自我;UCLA给我闲暇,让我吸收西方先进的价值
观念,进一步塑造自我。这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华与UCLA,平衡
了我的思想与灵魂。
2009年初,我提前完成了硕士学业,申请毕业,准备启程回国。憧憬着在国内创办一家
互联网公司,慢慢做起。无奈金融危机与国进民退让我处处受阻。我才发现自己的力量
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小。在中国创业,我还差得太多。于是不得已,我采取迂回的路线。
2009年4月,我进入留学咨询公司,旨在锻炼自己的营销能力。骄人的销售业绩让我自
豪,老板也因此准备提升我做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到此,似乎我的人生将走上这条轨
迹,但命运在那时一直在不停地在与我开着玩笑,曾经最坚固的堡垒轰然坍塌,由于种
种原因,我再一次改变了人生的航向。这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那时,我有些怀念朗讯,怀念美国的生活。人,只有当人生的低谷到来的时候,才发现
自身是多么渺小;与原来以为可以掌控一切的自负相比,如今的我是多么的讽刺。收起
无聊的思绪,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找一份工作。虽然这绝不是因为缺钱,而仅仅是因
为周围某些落后与世俗,以及我为周围某些愚蠢做出的让步。
2009的确不是一个找工作的好年景,我对北京各大金融机构的海投,几乎全军覆没。唯
一的面试是Citi Group的管理培训生;不知是大陆特殊的环境还是金融危机,让花旗的
管培变了味道;对我而言,这成了一个纯粹扯蛋的项目;于是乎我退出。最终的战果,
我只是拿到了与金融略为相关的IBM研究院的offer。相隔许久,事后在一位美国同学(
已回京,目前就职于CITIC Security)的点解下,我豁然开朗:2005到2009,四年时间
足以时过境迁,2005只需投简历就可以在北京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而如今北京找工作
竟需要那么多“潜规则”,无怪乎我金融求职全军覆没……
偶然机会,发现网上香港大学金融系招研究员一名,于是报名。2009年底,进入港大做
金融建模。
2010年初,完成一个金融模型后,重新网上求职。由于不了解香港的求职网站,只是在
google上作了简单的职位搜索。一轮一轮的面试,offer,background check,drug
screening;按简历投出时间算,两个月后,我进入Citadel做Quant Developer。
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喝着果汁,嚼着薯片,看着窗外美丽的中环夜景,思绪翻滚。香
港,以前从未想过要来到这里,人生的际遇啊,真是无法预计…… Anyway,新的开始
,新的征程,努力吧!
对冲基金面试及流程:
对冲基金的面试一般来说非常挑剔,而Quant的面试又涉及到各式各样的问题,IQ测试
、概率、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值算法、数据结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开放问题…
…无所不包。而后来接触到的猎头们也都和我说,Citadel是业界最成功也最难进入的
公司,Citadel的offer,意味着卓越中的卓越。
不得不承认,Citadel的效率非常高,一般的大投行在简历投出一个月后才有HR打电话
进来。但Citadel在我简历投出两天后,HR Manager就约我电话面试,主要测试一下
English 和 Personality,涉及到 resume question,也测试反应速度。结束时即被告
知,would advance me to the next round。我随后给她发了一篇我做的模型的技术文
档,并表示感谢。
两天后,去office现场技术面。面试官,即我现在的manager,是一个非常nice的英国
人。问了一些简单的C++问题,后又问了一些简单的Python问题和Linux问题。期间好像
刻意给我放水一样,我一说"Sorry",他马上给我提示,直到我答出为止。而后,他说"
I don't doubt your math and programming capability, you're the strongest
candidate I've interviewed"。
这次面试大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IQ、数学、算法、数据结构的问题,仅仅是一些简
单的概念考核。与我先前得知的面试内容大相径庭。事后我猜测,也许是我的学术背景
,清华 + UCLA?也许是我 Lucent 的工作经历?也许是我发给 HR 的那篇模型技术文
档?答案不得而知,一切仅仅是我的猜测。
一周后,美国总部Lead电话面试。Chicago 一位非常 Nice 的中国人打来的,同样,一
上来即问:Are you a C++ exprt? 我说当然,C++ 源自 Lucent 的贝尔实验室啊。他
笑笑,说"I don't doubt your ability, just let you know what this job is like
, and you see if this is the one you're after"。之后,就是 resume question。
然后谈了谈我在 Citadel 的发展前景,Lead 对我说“以你的背景和水平,希望你能在
这里长期工作,以后按照 Lead 来培养”。最后中文对我说春节快乐,他还有一堆的
candidate 要面试;2个星期后,我休假回来时会有结果。
翌日,我发了一封感谢信给HR,HR马上回复说 Lead 非常 enjoy,待我休假回来后和
Trader 进行终面。
我有些疑惑:传说中最难进入的行业(对冲基金)中最难进入的公司(Ciadel)中最难进
入的职位(Quant)的面试竟然对我一路绿灯?是香港缺乏人才?还是我实在太强?
不过,从后来与猎头的接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香港对人才的重视非常之高。相比于北
京,人才在香港所受到的礼遇是非常明显的。抑或是香港真的缺乏人才;抑或是北京真
的人才过剩;抑或是两地文化的差异。总之,在香港,我更感受到了企业和猎头对人才
的尊重和渴求。
春节后,回来和 trader 谈,trader 是一个香港人,言谈之中就能发现他非常非常
smart,而且一丝不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冲行业 Trader 里立足。这次面试,几
乎是他在讲,讲对我日后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在对冲基金,一切都围绕着 Trader 运转
,毕竟他们是真正创造利润的人。我感觉,离成功,不远了。
次日,HR 发信说准备给我发 offer,要我准备 background check 和 drug screening
。金融界的 background check 非常严格,从头到脚把你查一个遍。想进入金融界的朋
友在做事情时一定要以诚信为本。
一个月后,background check 结束,我入职 Citadel Investment Group。到此,尘埃
落定,虽然,这与我回国时创业的目标大相径庭;但至少,令我年入百万的短期目标切
实可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以后有了资本,我再来创业。
央企要建中国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找我回去做技术和策略实现负责人;今天
我已经正式接受offer,下周回北京发展。
北京的水有多深?我说不清楚。央企问我在香港薪酬多少,我说每年百万以上,原以为
可能对北京略微偏高,所以加了句:清华教育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人生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谁知新东家那边回复道:你这薪水不算高,你来这里不用现在的级
别,薪水都肯定都比你在香港的要高。
我哑然。后来得知,该企业去年一个非名校应届硕士,首年年终奖发了80万,似乎还是
税后。。。
北京的水,到底有多深?中央的五年收入倍增计划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似乎让大陆的
竞争力慢慢超过香港及国外。
一美国哥们儿问我如何进入Chinese State-Owned Company。我说不仅要有技术懂业务
,更要讲政治。美国哥们儿曰:没问题,只要待遇好,工作好,讲政治不是问题。我想
告诉他讲政治意味着凡是以大局为重,小我服从大我,上级的命令要执行,更要艺术地
提出纰漏和改进的方法,要上善若水,适应包容,不能动辄就闹民主。。。总之我告诉
他,北京的水很深,文化的差异不是一下子能解释得开的。
北京的水到底有多深,我不知道。我对那美国哥们儿,是否又五十步笑百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