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产疫苗真有效?专家回应让人冒冷汗(图)
avatar
国产疫苗真有效?专家回应让人冒冷汗(图)# WaterWorld - 未名水世界
c*6
1
【看中国2020年11月26日讯】中共当局去年因隐瞒武汉肺炎疫情造成疫情全球大流行,
迄今造成至少全球超過141萬人死亡。各国也因此展开疫苗竞赛,其中北京科兴生物的
一款治疗武肺疫苗的研究结果被刊登在医学权威杂志上,并宣称其能产生抗体,且有效
安全。但外界对此存有质疑,甚至有专家直言不会打中国疫苗。
中国疫苗可靠? 专家:我不会打
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日前刊登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的灭活疫苗第一、二期
的临床试验结果,声称安全有效。但翻看内容发现,详细数据含糊不清。
美国《华尔街日报》及英國路透社在报导中指出,北京科兴的试验目的不是为了衡量疫
苗是否有效,而是为了测试疫苗能否引发适当的免疫反应。且虽然论文写道,“克尔来
福”(CoronaVac)疫苗能在注射后四周内迅速诱导抗体反应,但疫苗接种者体内所产
生的抗体水平低于武肺病毒康复者,疫苗“适合在大流行中作紧急用途”。
相比之下,美国辉瑞公司(Pfizer Inc.,PFE)与合作伙伴BioNTech(BNTX)及美国莫
德纳(Moderna)的疫苗试验结果中,疫苗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和武肺病毒感染者的
抗体水平大致相当,两家公司都分别宣布他们的实验性疫苗具有95%及94.5%的有效率。
据自由亚洲电台11月24日引述前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敦厚的话说,候选疫
苗是可以激发免疫反应,不过“出现免疫反应不代表能对病毒感染者起到保护作用。”
他还说,北京科兴所采用的灭活疫苗与辉瑞等公司开发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方
法不同。当信使核糖核酸放入疫苗并接种到人体后,已经过修改的刺突蛋白便会产生,
继而诱发可以抵御武肺病毒的免疫力。而灭活疫苗在理论上可以保留刺突蛋白,从而可
能呈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中没有的其它保护功能,但通过这一方式制造的疫苗可能带有
瑕疵。
https://tinyurl.com/y2fphyyr
李敦厚进一步解释道:“在灭活疫苗的生产过程中,杂质排除工作变得非常具挑战性。
灭活病毒是分批生产的,批次之间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纯化病毒又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还会污染用于生产病毒的细胞蛋白。”
最后他还表示,他肯定不会使用灭活疫苗,同时也不会对外界发现该疫苗有效性比其他
疫苗低而感到惊讶。
疫苗效果存疑 專家批资讯不透明
虽然外界对中国生产的疫苗有效性存疑,但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
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于今年8月22日却宣布,中方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
紧急使用。目前已有国企的上万名员工、公司高管和政府官员接种了中国4款候选新冠
疫苗中的3款,“国药集团”微信公众号日前也宣布,已有近百万人使用了他们研发的
新冠疫苗。
据悉,除了北京科兴的疫苗外,中国还有多家疫苗进入了第三期临床试验,其中还包括
中国医药集团的“中生武汉”、“中生北京”灭活疫苗、以及中国军科院联合康希诺公
司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但这些公司并未披露相关信息。
旅美资深媒体人王剑表示,在中国讲透明度是一种奢侈,中国的药厂根本没有意愿或动
力公开数据。他说:“药厂只按照需要的来公布,不是以告诉你情况为目的,而是为了
申请欧盟的紧急使用授权,所以科兴才在《柳叶刀》上发了语焉不详的数据。”
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8月曾在接
受BBC采访时评价说:“我从未见过(其它)医疗产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
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征意义背后,是因为超级大国已将其视为展现自己国家科学实力的象
征,证明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手段。”
中共对外积极展开疫苗外交
《世界报》稍早曾撰写题为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目前已经开始在
十多个国家中开展疫苗实验。作为回报,中国也对一些国家做出承诺,愿意率先向它们
提供疫苗,相当于展开了某种‘疫苗外交'。”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今年10月的一篇报导中指,阿联酋已向数千名医务工作者、教师
、机场工作人员和政府官员施打一款中国疫苗。印尼也会最早在11月启动涉及三种中国
疫苗的紧急接种计划。
但王剑分析道,对像印尼、巴西这样较贫穷、疫情又相对严重的国家来说,中国提供的
疫苗和贷款非常具吸引力,然而“优惠”是有时效性的。
柏林智库墨卡托研究中心专家马德尔(Jacob Mardell)也表示,倘若中(共)国能够
率先大量生产有效疫苗,其象征意义自然不容小觑,“但北京如果在后疫情时代以世界
救星的姿态展现自己,也是有其风险的。”“因为‘疫苗外交’也有可能会同此前的‘
口罩外交’一样,出现质量问题。而在争强好胜心理驱使下,承诺越多,违背诺言的风
险也就越大。
王剑也质疑,如果中国疫苗有效,为什么天津、上海等地又出现确诊病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