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AnthroLing - 人类学和语言学
a*i
1 楼
孩子都要学说话的。最初学些什么好呢?
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句子,还是
念“全面推进XXX,总目标是XXX,以XXX为荣,以XXX为耻”?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
,是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比较
好?
就像,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河南坠子
,还是让他听“擦干一切陪你睡”?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
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
至于担心孩子不了解……诗歌哪有那么复杂?
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日常语言解释起来的话,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
哪那么复杂?世上到处是清澈见底的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种句子,意思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得到哪里去呢?
当然,宋之后诗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那就教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
教些王维孟浩然。中国诗那么多,没必要非让孩子背《长恨歌》吧。
至于说,怕孩子对这些诗的深文奥义不懂,那么……
其一:这种思维,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诗歌的好处,就是言简意丰,一首诗解读出
几万字,是学者们的事;读着赏玩,是我们的权利,当日《诗经》三百,多少风都是民
间唱着玩儿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们宋初写词,是拿来牙板拍唱,喝酒时听的,多
惬意;哪怕不理解,就当歌词唱,图个好听不行么?
其二:《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
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回答者:mu peng
4,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
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
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
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
是“苒苒物华休”。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的时候,“卧看牛郎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
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
,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
这个,就觉得很值。
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
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句子,还是
念“全面推进XXX,总目标是XXX,以XXX为荣,以XXX为耻”?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
,是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比较
好?
就像,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河南坠子
,还是让他听“擦干一切陪你睡”?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
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
至于担心孩子不了解……诗歌哪有那么复杂?
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日常语言解释起来的话,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
哪那么复杂?世上到处是清澈见底的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种句子,意思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得到哪里去呢?
当然,宋之后诗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那就教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
教些王维孟浩然。中国诗那么多,没必要非让孩子背《长恨歌》吧。
至于说,怕孩子对这些诗的深文奥义不懂,那么……
其一:这种思维,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诗歌的好处,就是言简意丰,一首诗解读出
几万字,是学者们的事;读着赏玩,是我们的权利,当日《诗经》三百,多少风都是民
间唱着玩儿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们宋初写词,是拿来牙板拍唱,喝酒时听的,多
惬意;哪怕不理解,就当歌词唱,图个好听不行么?
其二:《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
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
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
回答者:mu peng
4,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
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
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
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
是“苒苒物华休”。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的时候,“卧看牛郎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
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
,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
这个,就觉得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