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beb的“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家”# Arts - 艺术殿堂
c*x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rose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x 所发表 】
beb讲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家,主要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汪
老这样的,原因不是个人经历少,而是“个人经历太多,苦难太
多,多到必须强迫自己忘记...内心的恐惧太深...疲惫的感觉已经
要把他们压垮”; 另一个例子是知青,他们与汪老相似的是“他们
内心深处要逃避的欲望太强烈了”,他们“都没有做到面对真实的
自己”,此外“知青们掀起一次次的社会热潮,他们对成为社会焦
点的心理需求实在太强大了”,所以当社会风气转向,他们也就随
之放弃文学的“深刻”而转向金钱的“成功”。
归纳起来应当是两点: 一是因经历太多苦难太多而疲惫恐惧,而走
向主动的忘记和逃避,二是因为追随社会焦点而放弃文学。我觉得
第二点是各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具有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而且重要的是并非所有有才能的作家都走了这条下海的路,在留下
的部分里有不少精华,但是仍然没有能产生出文学大家来。说说第
一点,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个人是非常理解的,这样的分析指出并非
有经历有思考能力就一定能写出东西来,对整个中国文学不能产生
大家的分析,首先落实到对其中
【 原文由 cox 所发表 】
beb讲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家,主要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汪
老这样的,原因不是个人经历少,而是“个人经历太多,苦难太
多,多到必须强迫自己忘记...内心的恐惧太深...疲惫的感觉已经
要把他们压垮”; 另一个例子是知青,他们与汪老相似的是“他们
内心深处要逃避的欲望太强烈了”,他们“都没有做到面对真实的
自己”,此外“知青们掀起一次次的社会热潮,他们对成为社会焦
点的心理需求实在太强大了”,所以当社会风气转向,他们也就随
之放弃文学的“深刻”而转向金钱的“成功”。
归纳起来应当是两点: 一是因经历太多苦难太多而疲惫恐惧,而走
向主动的忘记和逃避,二是因为追随社会焦点而放弃文学。我觉得
第二点是各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具有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
而且重要的是并非所有有才能的作家都走了这条下海的路,在留下
的部分里有不少精华,但是仍然没有能产生出文学大家来。说说第
一点,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个人是非常理解的,这样的分析指出并非
有经历有思考能力就一定能写出东西来,对整个中国文学不能产生
大家的分析,首先落实到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