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ttiimme (c的), 信区: Xibei
标 题: 我待过的地方(天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6 16:09:16 2013, 美东)
到了七十年代末,我爹感到政策有所宽松,成分高不再是个问题了,就用了很大力气,
调回了老家清水,天水下面的一个小县。据我爹说,支援甘南的很多师资外流,当地政
府下大功夫挽留也没办法。题外话,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嗅觉真灵敏呀。后来卷入
六四的学生政治上还是没有经验。
所以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清水度过,直到考上大学。人大约都是觉得家乡最美,此话
在我身上那是百分之百准确。我后来也到过一些锦绣繁华的大都市,赞叹现代文明的同
时,但总觉得感情上隔了一层,很难全身心融入。在我投入感情色彩描述我的家乡时,
我还是因该简短客观的介绍一下清水。它是一个六盘山脉中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城,四季
分明。这个小城非常小,从东到西起自行车也不过十几二十分钟。而且交通极其闭塞,
班车开往最近的城市北道的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县城到本县的一些乡镇甚至要两个小
时,皆因极差的路况和蜿蜒的山路。当然我说的是十几年前的情况,现在已大有改观。
清水虽闭塞,但历史上却有些值得玩味的东西。著名的街亭就在离县城几十里路的地方
。我跑去看过,很难想象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了争这么一个小地方,曾各率几十万大军在
此对峙。成吉思汗也是病逝于此,就在离县城不到十里路。射雕英雄传里描述是在大漠
荒原上,其实是群山起伏的大山脉中。可见小说实在做不得数。
甘肃大部分地方非常干旱,清水却是难得的湿润。除了一条大河(牛头河)蜿蜒着融入
渭河。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河。我们家老房子背后就有一条小河,挺清澈,也不深。我
小的时候经常去那里捡石头玩。当然这都是我小时候的事了。后来我上大学后回家,小
河就干了,牛头河的水量也变得可怜。但清水很少有干旱的时候。我记得九十年代中,
甘肃的很多地方都干旱的利害,渭河的水都有断流。但我每次坐车回家时,就看见峡谷
两边的山绿油油的,给人清凉蔽日的感觉。清水的夏日非常舒适,是一种北方的干爽和
清凉。以前夏天穿长袖就可以了,很少穿短袖。七八月可以穿裙子,但那完全是因为姑
娘们爱美的原因。大妈们长袖长裤也不热。不过后来就越来越热,但电风扇很少用。再
以后我从南京回家,听我娘说天热,都觉得有点搞笑。夏天水果也很多。果农或附近的
农民提着一篮篮的桃子,梨,李子沿街摆着卖。还有一些水果,我都不记得名字了。大
约产量不高,口感发酸,现在没人种了。对了,我还记得割麦子时,有一种野生的叫
mai(四声)字的,长在田埂上。红红的,大的有鹌鹑蛋那末大,老家亲戚有时会拿来一
罐子,酸酸甜甜的,有点籽。
夏天舒适,冬天就有点难受了。一般从十一月穿上棉袄,到第二年三四月才能脱下。现
在想想其实也不是特别冷,最低也就零下十几度。但那时候取暖条件不好,家里用的是
炉子。晚上炉子熄了火,睡火炕。我娘每天都要跪到地上,往那个小小的炕眼里添煤。
去年回国,家里楼房用的是地暖。想想十几年前,真是感叹。因为冷,很多人脸上都常
年有红扑扑的两团。我脸上那两团一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在,被有些刻薄的城市同学
取笑。冬天也有很好玩的时候。我们寒假的时候围着炉子烤土豆。往炉子圈放十几个。
等不及完全烤软,过半个小时,有些就有点软,夹出来捏捏就吃。甘肃旱地的土豆面质
大,烤熟了沙沙的,很香甜。街上的小吃有凉粉,凉皮,醪糟,包子。我的最爱还是凉
皮,我忘了最初是几毛钱一碗。少年时火气大,就要在冬天的大风中吃凉皮,胃里冰冰
凉才觉得痛快。我一口气吃过三碗。还是得提一句,我吃了那末多地方的凉皮,各有各
的风味。但家乡的最好吃。我们其实叫酿皮子。黄黄的,很厚,非常柔软。调料有盐,
醋,蒜水,芝麻酱,还有我不知道是什么的调或水,最后红辣椒油。看起来红红的,其
实油不多。有一两块面筋,吃起来麦子的清香直冲舌头。不加豆芽或黄瓜丝那些花里胡
哨的东西。我的理解那是城里人会做生意,故意加上冒充分量的。后来在大城市也吃,
但总觉得那强烈的味精味和大量的红油掩盖了一切。
春天也是我喜欢的季节。那时候,小城的人工绿化不像现在这么好。但柔软的柳条和桃
花杏花还是能看到的。只不过是悄悄藏在一个角落,或对面的山坡上。经过了漫长的灰
色冬季,忽然看到有一株水灵的杏花或艳丽的桃花从围墙伸过来,那种心里的激情和涌
动是难以描述的。后来去了南方,春天繁花似锦,加之LD花粉过敏,反倒觉得闹哄哄的
。秋天就不太好玩了,阴雨连绵,能连着下两个星期。好不容易等到不下了,哗啦一下
秋风就把树叶吹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