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e:
NB: 杜聿明的女儿 杜致禮 高(国军)富 二代 真不是盖的
难怪妻管严的后遗症 是 翁小姐成了师奶的师妹了啊
>沒有想到,當他們到了斯德哥爾摩,就在受獎典禮之前,楊振寧忽然向李政道提出
,在授獎的時候他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受獎,也就是說由他第一個接獎,而
他夫人杜致禮則想在出席晚宴的時候讓國王作陪,也就是說,在進入晚宴會場時她要走
在最前面,楊振寧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李政道對此感到大為驚訝,不同意這
麼做。但是,楊振寧又去求秦惠 。秦惠對李政1957 年12 月, 李政道夫婦倆前往斯德
哥爾摩領獎,剛走下飛機。道說,假如為這件事鬧出笑話,讓外國人看不起,太丟臉。
這樣李政道才勉強地同意了楊振寧的要求。於是,李政道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出了改變
領獎次序等的請求。委員會尊重李政道的請求,做出了改變。細心的讀者可以從電影紀
錄片中看到,當年的確是楊振寧第一個走出來領獎的,而晚宴上是杜致禮挽著瑞典國王
的手臂第一個出現,楊振寧挽著王后的手臂跟隨在國王之後。秦惠則是挽著首相的手臂
,李政道只好由國王的孫女陪伴,影片裏幾乎看不到李政道和秦惠 。
在慶祝諾貝爾獎100 週年的時侯,瑞典皇家科學
院發表的名單上,卻恢復了李政道在楊振寧之前的次序。
獲諾貝爾獎:宇稱不守恒的發現(6)
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
李政道聽後,覺得十分有道理。李政道知道楊振寧具有高度批評性的眼光,是一位優秀
的物理學家,也是他的好朋友。有楊振寧的參加,無疑會使整個事情做的更好,成果更
加豐碩。於是李政道同意了楊振寧與他合作。 β 衰變是一個有長久研究歷史的領
域。那時已經有了大量的可供利用的數據。由於宇稱守恒一直是一個在所有分析中都不
言而喻的假設,宇稱概念被廣泛地應用,因此需要非常慎重地去檢驗所有已有的實驗事
實,看看宇稱不守恒是不是能推廣到β 衰變領域。 當時世界上β 衰變領域最具
權威的專家之一是吳健雄。她和李政道的辦公室同在哥侖比亞大學普平實驗大樓裏。李
政道在第八層,吳健雄在第十三層。於是,李政道去十三樓看望吳健雄,把他關於要在
β 衰變領域裏檢驗宇稱守恒定律的想法告訴了她。吳健雄對此非常感興對於從事β 衰
變實驗物理的學者來說,這真是一個好機會。她不能放棄這個機會。可是,那年春天,
她和她的丈夫袁家騮打算要到日內瓦參加一個會議,然後再到遠東去。她和袁家騮都是
1936 年離開中國的,已經20 年了。他們已經定好了伊麗莎白王后號的船票。這次旅行
對吳健雄具有特殊意義。可是她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放棄已經計劃好的旅行,說服袁家
騮一個人出發。而且,機不可失,她必須立刻動手去做這項實驗,必須趕在別人之前完
成。 她於是抓緊時間與李政道討論如何在β 衰變中探測宇稱不守恒的實驗問題。
李政道和楊振寧在他們的論文裏建議:"一個相對簡單的可能的實驗是,測量極化原子
核的β 衰變中出射的電子的角分佈。設θ 為母核取向與電子動量的夾角,θ 和1800-
θ 分佈的不對稱性就構成β 衰變中宇稱不守恒的肯定證據。"① 據此,他們兩個詳細
研討了觀測β 衰變中自旋-動量關聯的不對稱性的最佳方案,確定要設法去測量極化核
放射性衰變時的宇稱守恒情況。吳健雄建議使用60Coβ 源,在極低的溫度(約0.003k
)下使它極化,但是這樣就需要一套低溫核極化設備。當時,只有華盛頓國家標準局有
那樣的低溫設備。安布勒(E. Ambler)博士是這一方面的負責人。於是,吳健雄于5
月底春季學期結束後,開始認真地準備起來。她給華盛頓標準局不知打了多少電話,磋
商合作。安布勒博士在開始的時候,對這一實驗的重要意義可能不很明瞭,對於實驗的
緊迫性也不了解。吳健雄已經心急如焚,可安布勒卻仍再三推脫。直到7 月4 日在電話
裏,安布勒博士終於接受了吳健雄的建議,表示願意合作。9月中旬,吳健雄這邊的準
備工作基本結束,她終於可以前往華盛頓訪問標準局了。在那裏,她見到了電話裏已經
多次交談過的安布勒博士。安布勒博士給吳健雄的印象比她在電 ①T.D. Lee, C.N
. Yang. Phys. Rew.,1956,104:254 話裏得到的要好的多,言語溫和,精明能幹,
富有效率。吳健雄心情稍有放鬆。安布勒博士提議他的三位助手赫德遜(R.P. Hudson
)博士、海沃德(R.W. Hayward)和霍普斯(D.D. Hoppes)做為合作者參加這一實驗
。他們終於走到一起開始來做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實驗了。 吳健雄和安布勒等人
開始了艱苦的工作。吳健雄因為還要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所以不能全時呆在華盛頓,
只好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往來奔波,使她感到非常疲勞。他們克服了β 射線源極化、
晶體的生長等一系列困難,終於在1956 年年底和1957 年1 月初觀察到真正的不對稱性。
//big5.ifeng.com/gate/big5/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09_12/16/293291_
44.shtml
----
獲諾貝爾獎:宇稱不守恒的發現(7)
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
吳健雄對所取得的結果感到萬分鼓舞,但出於慎重,她在進行反覆檢驗的同時,有意延
緩發表實驗結果。有一天晚上,吳健雄從華盛頓乘火車回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上課。她
課後在李政道的辦公室遇見了李政道和楊振寧。李政道急切地想知道實驗進行的情形。
吳健雄告訴他們,從初步的結果看,的確存在著一個大的不對稱效應,而且可以重復。
但是她強調,這不過是初步的結果,需要再進行實驗檢驗。1957 年1 月2 日,吳健雄
又回到華盛頓做實驗檢驗,直到9 日清晨,她才確定實驗結果準確無誤。在國家標準局
實驗室裏,他們聚在一起,打開赫德遜博士早已準備好的香檳酒,慶祝這一偉大的事件
。他們的實驗終於把長久被人們認為不容質疑的宇稱守恒定律推翻了! 與吳健雄
的實驗差不多同時,李政道和楊振寧在他們的論文裏建議的另一個實驗,π-μ-e 級聯
衰變,也已經由伽溫(R.L.Garwin)、萊德曼(L.Lederman)和溫瑞奇(Marcel
Weinrich)完成,同樣證明了宇稱的不守恒① 。萊德曼做這個實驗還有個小故事。在
李政道知道了吳健雄的初步實驗結果以後,他向他的哥倫比亞大學同事萊德曼建議,在
加 ①R.L.Garwin,L.Lederman,MarcelWeinrich.Phys.Rev.,1957,105:1415~1416
速器上做實驗去證實宇稱不守恒。開始,萊德曼藉口正在做π-μ-e 的實驗,不願
意去做;也擔心宇稱破壞的效應在π 衰變和μ 衰變中可能不大。後來,李政道努力地
對他強調,從吳健雄的實驗結果看,在π 衰變和μ 衰變中宇稱不守恒的效應一定很大
。在李政道的勸說和吳健雄實驗結果的鼓舞下,萊德曼參加了1 月4 日哥倫比亞大學物
理系例行的星期五午餐會,會上李政道透露了吳健雄的實驗結果,之後萊德曼對這件事
才重視起來,立刻著手做實驗。他和哥倫比亞大學的伽溫商量,想出了在哥倫比亞大學
的加速器上做實驗的方案。很快,三天之後,早晨6 點鐘,萊德曼就給李政道打電話宣
佈:"宇稱已經死了!" 另外,弗雷德曼(J.L.Friedman)和泰勒格第(V.L.
Telegdi)用乳膠技術也完成了π-μ-e 級聯衰變實驗,證明在這些衰變中宇稱是不守
恒的① 。 到此,三個實驗都證明了弱作用中宇稱的不守恒。有趣的是,這三篇論
文同時發表在《物理評論》第105 卷裏。吳健雄等和伽溫等的論文,發表在1957 年2
月15 日的那一期,泰勒格第等的論文發表在1957年3月1日那一期。頭兩篇論文編輯部
收到的日期是1957 年1 月 ①Friedman,Telegdi.Phys.Rev.,1957,105:1681
----
獲諾貝爾獎:宇稱不守恒的發現(8)
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
15 日,第三篇論文收到的日期是1 月17 日。泰勒格第對編輯部延遲發表他的論文非
常不滿, 對編輯部的解釋不能接受,甚至一怒退出了美國物理學會① 。 吳健雄于
1 月9 日晚從華盛頓趕回紐約,由於天降大雪,只好乘末班火車。她就在火車站給李政
道打了個電話,報告了實驗的結果,不守恒的跡象很明顯,足以說明宇稱不守恒。李政
道對於他們的實驗結果感到非常興奮,為吳健雄那種奉獻精神深深感動。第二天,吳健
雄不顧疲勞向李政道和楊振寧報告他們的實驗結果。接著,11日又向物理系的師生做了
報告。事情已經很清楚,宇稱守恒定律被推翻了!1月15 日,星期二,哥倫比亞大學物
理系舉行了師生員工會議和記者招待會。吳健雄、李政道、萊德曼、伽溫等人都出席了
這次記者招待會。系主任拉比(I.I.Rabi)從麻省理工學院趕回來主持會議,宣佈了這
個重大消息。這個消息一經宣佈,就像一陣颶風在物理學界的海洋裏掀起了巨浪。第二
天,《紐約時報》在頭版刊出新聞,報道了這件科學界的大事,標題是《宣稱物理學上
的一個基本觀念被實驗推翻》,用長文詳細報道了事情的過程和偉大意義。17日又在頭
版刊出了編輯部文章 《表面與真實》……全世界的物理學界為之震動。康橋大學
著名教授費許(O.R. Frisch)說:"冷僻的名詞' 宇稱不守恒' 如同新的福音一樣傳遍
了全世界。" 楊振寧當時在普林斯頓,他沒有出席這次記者招待會,後來他在談到
這件事情的時候寫道:"……我的確認為,用記者招待會的方式來宣佈一項科學研究的
成果是令人生厭的。雖然他們一再敦促,我卻沒有出席。"② 美國國家標準局對於把這
項實驗說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實 ①見Allan Franklin. The discovery and
Nondiscovery of Parity Nonconservation. Stud. Hist. Phli. Sci.,1979,10 (3)
:201~257 ②《楊振寧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 。第69 頁。 驗"
也不很滿意。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的年會按慣例在每年
1月底召開。由於學會的日程要事先確定,所以在已定的日程上不可能將"宇稱不守恒"
的內容列上去。但是,關於宇稱不守恒的消息已經傳開,新的實驗結果陸續發表,參加
會議的人們急切了解事情的詳情。於是會議在最後一天,即2 月2 日,在紐約大飯店專
門舉行了一次會議,報告宇稱不守恒的發現。出席會議的人數創造了又一項紀錄,註冊
人數達到了3110 人!以前最高紀錄是3206 人,那是1956 年美國物理學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和美國物理學會及其基層學會聯合召開會議時創
下的。 來聽報告的人數也創下了記錄,因為大家知道,在這次會議上要報告宇稱
不守恒。會議預計下午2 時開始,可是一點多鐘,報告廳裏已經擠滿了人,除非你能把
自己挂在吊燈上,是沒有容身之地的。李政道來了,但很難進去,直到有人認出了他,
才讓開了路。會上,李政道、楊振寧、萊德曼、泰勒格第和吳健雄等都發了言。會上的
報告令人信服,弱作用中宇稱守恒的定律從此正式宣告被推翻了。 接下來就像李
政道所說,這個領域裏產生了"雪崩"效應,大批的理論和實驗工作開展起來,全世界物
理學界有關的學者,像是著了魔似的在這一領域工作起來。 李政道自己也是一樣
。他和楊振寧把統計力學的研究放下,集中精力去探索事情下一步會是如何發展。整整
一年他們沒有在統計力學方面做工作。更有甚者,在一次冬季在霍波肯斯蒂文學院(
Stevens College in Hoboken)召開的統計力學會議上,韋斯可夫問李政道一個公式,
那是李政道和楊振寧推導出來的,可是李政道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他的注意力完全
集中到弱相互作用上來了,以至於統計力學的一切想法全都消失了。由於弱作用中宇稱
(P)不守恒的發現,另一個長期被人們認為是公理的原理即在弱作用中"電荷共軛不變
性(C)"也被推翻了。
----
獲諾貝爾獎:宇稱不守恒的發現(9)
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
"電荷共軛不變性"是關於粒子變為反粒子時的數學運算。根據這一理論,一個粒子
應該有與其品質相同但電荷相反的粒子存在,如電子和正電子。而當電子變成正電子的
時候,它的一切物理定律是不變的。這一觀念是在20 年代,由著名科學家狄拉克(
Paul Dirac)提出來的。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Carl D. Anderson)找到了正電子
。電荷共軛不變性仍被人們堅信不移。直到1957 年,物理學家還相信,例如,一個由
反物質構成的星系,其所有的物理特性(如光的發射)與正物質構成的星系完全一樣。
如果這兩個星系相撞就互相湮滅成輻射。然而,當物質和反物質分開時,在星系之外觀
察的人,分辨不出這兩個星系哪個是哪個。但是,新的實驗證明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
,弱作用是可以區分粒子和反粒子的。 在以上兩個定律被推翻以後,李政道和楊
振寧想到,是不是弱作用完全不能顯示一點對稱性呢?芝加哥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歐米(
Reinhard Oehme)給楊振寧來信說,在一定的限制下,要求電荷共軛 (C)和時間
反演(T)對稱,就意味著宇稱(P)必須守恒。在他的啟發下,李政道很快就意識到,
在任何相對論局域場中,CPT 的乘積總是守恒的。對於李政道來說,發現CPT 定理是非
常重要的。這時,他忽然想起了,1954年泡利來哥倫比亞大學,在普平實驗室做報告,
講的就是CPT 定理。當時的人們都深信,C、P、T分別都是守恒的,而對CPT 聯合對稱
,並不感興趣。現在,有了CPT 定理,關於宇稱不守恒的工作可以擴展到C,CP 和T 有
可能不守恒上去。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長壽命的θ02 的存在實際上與C 或者CP 守恒
無關,而且沒有任何證據能去假設這些對稱性在弱相互作用中是守恒的。這樣,李政道
和 楊振寧與歐米便共同發表論文① 指出了CP 和T 不守恒的可能性,並提出了幾種
去探測這種破壞的實驗方法。李政道他們的看法是,一個系統分別在做了P 變換或C 變
換後,到那時為止的實驗數據似乎都表明這一系統是守恒的。也就是說,雖然C 和P 在
強作用中,單獨的分別是守恒的,但在弱作用中,C和P 單獨的是不守恒的,但C 和P
的乘積卻是守恒的。但是,直到當時還沒有什麼肯定的實驗證據。在被稱為"宇稱之年"
的1956 年,出現的另一個成果,是中微子理論的澄清和簡化。泡利提出有中微子存在
,是為了拯救弱相互作用過程中能量守恒的理論。1929年,德國出生的數學家和物理學
家韋爾教授(H. Weyl)指出,已經存在有一個極為簡單和漂亮的數學理論可以用在中
微子上,叫做二分量理論,但就是要放棄宇稱守恒。多少年來,他的理論沒有被人承認
。直到李政道和楊振寧推翻了弱作用中宇稱守恒之後,這一理論才被李政道、楊振寧、
俄國學者朗道(L.Landau)和巴基斯坦學者薩拉姆(A.Salam)復活,但他們都是獨立
做的工作。根據中微子二分量理論,中微子的品質必須為零,這也由 吳健雄的實驗
所證實。可惜的是,韋爾沒能夠等到這一天。1957 年10 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把
當年的物理獎授予李政道和楊振寧。李政道當時正在普林斯頓。當時擔任普林斯頓高等
研究院院長的奧本海默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在研究院裏宣佈,並在當晚舉行了慶祝宴
會。他在宴會前做了簡短的講話,除了對李政道和楊振寧表示祝賀外,還特別強調了吳
健雄在這一發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吳健雄沒有和李政道、楊振寧一起獲得諾貝爾獎
,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和不滿。李政道和楊振寧也覺得吳健雄應該得獎。李 ①T
.D. Lee,R.Oehme,C.N.Yang:Phys.Rev.,1957,106:304
---
獲諾貝爾獎:宇稱不守恒的發現(10)
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
政道和楊振寧此後還為推薦吳健雄做過幾次努力,但都沒有成功。這一遺憾始終無法挽
回。 1957 年秋到1958 年春,李政道向哥倫比亞大學請假,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
院工作。這樣,他可以不教書,專心致力於因發現宇稱不守恒而產生的新的物理研究。
在普林斯頓,在李政道得知獲得諾貝爾獎之前,1957年10 月24 日,他去布魯克黑文國
家實驗室講演。他的夫人從普林斯頓給他打電話,說有瑞典記者要拜訪他的全家。第二
天,李政道回到普林斯頓,26日接待了那位瑞典記者。當時,有關李政道可能要獲得諾
貝爾獎的猜測已經廣為傳播,瑞典記者的採訪更使這一猜測升溫。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物
理系的拉比(I. I. Rabi)和庫什(P. Kusch)就對李政道說,他獲獎的可能性大於95
%,即使今年不得,明年,1958年,也一定會得。但是他們同時告訴了李政道一個故事
,那是迴旋加速器的發明人勞倫斯(E. Lawrence)1938 年10 月等待獲獎消息的事。
那年,在諾貝爾物理獎正式宣佈的那天,勞倫斯請了柏克利實驗室的許多朋友,準備了
好幾箱香檳酒,在家裏舉行大規模的慶祝聚會。收音機的音量開的很大,就等待好消息
的傳來。可是收音機裏傳來的卻是費米獲獎的消息。頓時全體聚會的人們陷入了十分尷
尬的境界,悄悄地散去,勞倫斯更是難堪無比。不過,過了一年,勞倫斯還是得到了諾
貝爾獎,那幾箱酒還是派上了用場。 李政道聽了這個故事,他雖然熱情地接待了
瑞典記者,但卻沒有準備慶祝聚會。1957年10 月31 日,星期四,是美國的萬聖節前夕
(Halloween) ,上午10 點鐘剛過,李政道在辦公室,夫人來電話說,收音機裏
剛剛廣播,瑞典皇家科學院已正式宣佈李政道和楊振寧獲得1957 年度諾貝爾物理獎。
雖然李政道個人沒有準備慶祝會,可是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當天就舉行了一個盛大
的萬聖節前夕聚會以示祝 能來美的機會,那更根本不可能有這幾年的工作,
此點我深深感覺, 特此致意。祝好! 生:政道上 10月31日
在那段時間,李政道忙於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邀請,要他去做報告,真是疲於奔命。楊
振寧和吳健雄也是一樣。 11 月,李政道要為去斯德哥爾摩領獎做準備。他和楊振
寧都要寫發言稿和講演稿。在那時,在諾貝爾獎委員會通知以及所有各個媒體的報道中
,他們兩個的姓名次序都是與他們得獎論文上的署名先後一樣,李政道在先,楊振寧在
後。沒有想到,當他們到了斯德哥爾摩,就在受獎典禮之前,楊振寧忽然向李政道提出
,在授獎的時候他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受獎,也就是說由他第一個接獎,而
他夫人杜致禮則想在出席晚宴的時候讓國王作陪,也就是說,在進入晚宴會場時她要走
在最前面,楊振寧次之排在第二名,由皇后作陪。李政道對此感到大為驚訝,不同意這
麼做。但是,楊振寧又去求秦惠 。秦惠對李政1957 年12 月, 李政道夫婦倆前往斯德
哥爾摩領獎,剛走下飛機。道說,假如為這件事鬧出笑話,讓外國人看不起,太丟臉。
這樣李政道才勉強地同意了楊振寧的要求。於是,李政道向諾貝爾獎委員會提出了改變
領獎次序等的請求。委員會尊重李政道的請求,做出了改變。細心的讀者可以從電影紀
錄片中看到,當年的確是楊振寧第一個走出來領獎的,而晚宴上是杜致禮挽著瑞典國王
的手臂第一個出現,楊振寧挽著王后的手臂跟隨在國王之後。秦惠則是挽著首相的手臂
,李政道只好由國王的孫女陪伴,影片裏幾乎看不到李政道和秦惠 。 李政道接受
楊振寧夫婦的請求改變出場的先後順序是要承受長期後果的,因為一旦這樣做了改變,
就成為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正式記錄,今後無論在什麼場合,這樣的順序都將依照授獎典
禮上的順序,不會再改變回去。可是,在慶祝諾貝爾獎100 週年的時侯,瑞典皇家科學
院發表的名單上,卻恢復了李政道在楊振寧之前的次序。這是後話。 12 月10 日
是諾貝爾逝世的週年紀念日,也是每年舉行授獎儀式的日子。李政道和楊振寧兩對夫婦
于8 日乘同一架飛機到達斯德哥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