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专访:中国最好大学不逊色美国顶尖大学
--本报记者,窦尼婉
高考结束了,考生想迈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志愿填报很关键。为此,记者专访了清华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教授。希望他能为考生填报志愿出谋划
策。
施一公 郑州人,中学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他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及终身讲席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记者:施教授,您好。很高兴你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我首先代表千
万学子对您说一声感谢。
施一公:谢谢。这也是我的荣幸。
记者:施教授,最近有媒体发布了一组红黄牌专业,其中动漫、法学、生物技术、生物
科技与工程都在此之列。作为在生物方面最有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您怎么看这个榜
单的?尤其是里面出现了很多和生物相关的专业。
施一公:说来也巧,前几天,我姐姐将这几个专业用短信发给了我。我认为,对于优秀
的学生来说,不需要计较这个问题。对于勉强能上本科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思量一下。
记者:为什么,难道是优秀的学生不需要就业吗?
施一公:因为相比于专业本身的内容,大环境会更决定找工作的难易。我给你举个例子
,2000年前计算机专业特别好找工作,但到了2001年,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特别难找
工作。这点就完全没有办法和我们生物方向的比.我们学生物的,2000年的时候特别难
找工作,到了2001年,还是那么难找工作...
记者:我有点不明白您的意思....
施一公:但是你从中间看到了生物求职市场的稳定性和抗压性! 一个学生,2000年开
始读计算机专业。那时候他是多么的自信满满,可是到了2001年,书读完了,高额的学
费交了,工作却没有着落了,这会是多么大的失落? 你可以想象会有多少他的朋友同
学嘲笑他。可是同样的情况在学生物的学生身上发生过吗?有哪一个学生物的学生因为
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而被同学朋友嘲笑甚至像新闻一样传播吗?在我在美国多年的教学
和研究的时间里,我一个都没有见到。
记者:那他们传什么?
施一公:当学生物的毕业以后找到了工作...
记者:所以对红黄牌专业,您的结论是?
施一公:对红黄牌专业,学生也不要一窝蜂地回避。
记者:您是说不要回避?
施一公:不是,是不要一窝蜂地回避。
记者:那应该是...
施一公:是一个一个的,冷静但是准确的,回避。
记者:好的。谢谢施教授的精准表述。请您再谈一谈对于学生选择专业时要注意哪些问
题好吗?
施一公:好的。我觉得大家选择专业的时候首先兴趣要占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就业。不
少家长和考生一味追捧所谓热门专业,结果很可能是:毕业时该领域人才过剩,就业难
....(有意识的停顿)
记者:...您继续说,我在记着。
施一公:不。我觉得刚才的话很重要,我这里要反复强调一下。比如我给你出一个填空
题:什么领域毕业的时后会人才过剩,就业难?
记者:嗯...难道不是哪些市场上没有需求,没有工作的领域吗?
施一公:错!我就知道你没有好好听。答案是那些“热门领域”,毕业的时候该领域人
才过剩,就业难!你回头听听录音,我是不是这么说的.
记者:嗯...好吧。跟施教授今天的聊天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施一公:不要急,我还没有说完。 现在很多人认为,学经济管理的赚钱多,于是大家
一窝蜂报考,而在国外大学,根本没有管理学本科学位。
记者:有类似的吧。
施一公:不完全一样。经济学往往注重理论研究,一般需要读完研究生、博士,之后去
金融机构、经济研究单位等做研究。本科就开始学经济管理,很傻帽。一些孩子毕业后
既不懂经济,也缺乏管理经验,就业情况并不一定乐观。
记者:那应该是....
施一公:我给你举一个我实验室的博士后的例子吧。他本科是北大的,5年。然后中科
院3年硕士毕业以后,在美国一个很不错的大学7年博士毕业。你看看他的基础打得多么
扎实。他修的学分连起来就是一个小DNA。后来他毕业以后在我的实验室里做了几年博
后,最终充实了一下自己,然后去沃顿---这是美国最好的MBA专业,去了以后他告诉我
,由于他良好的学术出身和扎实的知识背景,尤其是别人没处可得的科研能力,使得他
在同班那些小他十几岁的学弟学妹面前鹤立鸡群,最后他以最好的成绩毕业...
记者:他终于找到了特别理想的工作...
施一公:错!前面的填空题你忘了吗?他毕业的时候是2008年经济危机,整个美国都没
有工作,他现在还在我的实验室。
记者:哦,您这么一举例我就明白了。好了施教授,关于报志愿选专业我们就聊到这里
,最近我们还收到一些读者关于高中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咨询。请问作为留学生中的
杰出代表,你怎么看出国留学低龄化?
施一公:我个人很反对低龄学童出国。因为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如果
这时出去,会很难适应国外的生活,丧失成才的机会。
记者:那么什么时候合适呢。
施一公:等本科毕业了,年龄大一些,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成熟了定型了,这时候再
出国会好很多。当然,也会有这种情况,本科,研究生,博士,甚至都当了教授了,个
人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很不成熟,一会右倾,一会愤青。在中国说美国好,在美国说
中国好。对着美国国旗宣誓也是他,一转身又跑回中国大学当系主任报效祖国的也是他
...
记者:您这在说的是...您自己?
施一公:我说的是饶毅。我没读过研究生,我是直博。
记者:噢,您这么一说我就区分开了。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在中国和美国最好的学
校里都做过教学和科研的工作,请问,以您自身的体会,您觉得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的
差距主要在哪些方面。
施一公:中国的大学今非昔比,中国最好的大学远远强于美国的一般大学,比美国顶尖
大学也毫不逊色。很简单,我们的基础比他们强很多,创新能力只比他们略弱一点。
记者:所以您觉得我们中国的清华北大和美国的哈佛耶鲁是一个水平?
施一公:不是.我说的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和美国最好的大学是一个水平,具体的说:我
觉的清华和普林斯顿的水平在伯仲之间。你比如我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以我的水平
,我可以
做到正教授,博导。在清华,我也是只做到了正教授,博导嘛。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
清华完全不逊色于普林斯顿。
记者:这个比较真是很直接明了,所以说高中生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求国外的大学。
施一公:如果高中毕业后学生真想出国,一定要先在国外找个圈子,至少在自己最郁闷
时,能有一两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记者:您的意思是要找到一些背景相似的留学生,这样大家互相有个照应?
施一公:不是。我是说“圈子”,这是北京土话,你们年轻姑娘可能不太懂。我给你解
释一下,这其实是一个象形修辞..
记者:好了好了,谢谢施教授,由于时间有限,我等下自己百度好了。最后,非常感谢
施教授对我们读者的各种问题做出的耐心和精彩的回答。谢谢。
施一公:不用谢。都是我应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