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承鲁留下的教训
直言了,2006·11·24。
光明日报报道,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先生23日在京逝世。对他的
工作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咱觉得,更重要的,却是汲取他多年来的严重错误中
汲取教训,确实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绝对不能搞个人打假、无端指控和大字报
式的媒体舆论轰炸。在邹承鲁去世前,人民网科技频道还继续发表他在“反学术腐败”
名义下鼓动无端指控做法,而越来越多的事实披露证明,那样做,事实上是助长学术不
端行为、是侵权伤害科研人员、是破坏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名封杀了刘亚光尝试用DNA手段研究经
典中药“生脉散”,使支持者杨沫丢了人大常委会委员职位。后来事实证明,邹承鲁等
人搞封杀的依据属于伪造、许多指控是人身攻击和政治诽谤,而刘亚光的研究方向正确
(在正常环境下,即便是研究方向错误,也不见得就是“腐败”行为,用政治行政手段
搞封杀是错误的)。在“非典”事件中,经典中药“生脉散”发挥了重要的治病救人作
用,得到国内许多科研机构证明,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赏和肯定。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理由封杀了牛童二人试图从DNA水平向
RNA水平转变的研究;最近数年,他支持留美学生和无业人员方舟子,大批特批RNA水平
研究,甚至说那是“招摇撞骗”和某某某邪教的“伪科学”;就在2006年八月(即诺奖
公布前两月),他的同盟还在报刊媒体发文、把他封杀牛童二人转向RNA水平研究的事
情当“政绩”宣传。可是,十月份,2006年诺贝尔奖发布公报颁奖给三位科学家的理由
,就是他们在RNA水平研究上的重大贡献。事实证明邹承鲁封杀中国同类研究是个极为
严重的错误。
例子:袁隆平的科研早在1960年代就获得世界领先水平,可是,直到1980和1990年代,
邹承鲁还是试图打压,甚至利用工作之便百般刁难、想方设法地阻挠袁隆平先生入选中
国院士的机会。邹承鲁的海外小活计方舟子则以“打假”“反伪”之名,伪造资料和编
造谎言,竭尽全力贬低和诋毁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合伙在人民网科技频道发文肉
麻地吹捧同伙邹承鲁。如今,人家袁隆平不但获得联合国和世界粮食科研等奖励,而且
入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例子:中国获得全球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邹承鲁却造谣说中国科研人员没那能力;
人家做出来了,成果得到全球同行承认和赞赏,邹承鲁又造谣说人家通过“不正当”手
段途径获得机会。中国水稻基因测序成就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高度评价,可邹承鲁却支
持他的海外伙伴和无业人员方舟子、伙同新华社记者熊某,造谣诽谤说那是“学术腐败
”。
例子:在“核酸风波”中,邹承鲁支持的海外伙伴方舟子、还有新华社一些记者们,多
年来多次反复发文说美国政府宣判核酸营养是“骗局”、进而把中国搞同样科研说成是
“学术腐败”和“学术作假”。可是,他们至今拿不出原文证据证明美国政府什么时候
、在哪个法庭、就什么案件宣判了核酸营养是“骗局”。实际上,美国政府不但没做那
个宣判,且在2001年还为那科研颁奖了。邹承鲁支持海外伙伴方舟子的那些做法,是否
以“反学术腐败”为名为海外搞同类产品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服务而打压中国掌握同样
科研技术?至今他们也没交代清楚商业利益关系,没交代清楚他们为啥专打中国公司、
而不打搞同类产品的美加公司。此外,国内外学子披露,邹承鲁那样做还有个个人目的
,即对多年同行竞争者和老前辈李某某搞政治诽谤,试图借“学术腐败”之名把李某某
一棍子打死。
例子:邹承鲁对中医是一窍不通,却指使不懂中医的周某某、用中学几何学和逻辑推理
诽谤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中医针灸经络学,说经络学是“伪科学”,还开个会拿去作
“证据”。随后,邹的同盟何祚庥利用工作之便,拿邹承鲁的东西当证据、把张颖清列
入“伪科学”名单拿到社会上爆光和搞舆论轰炸围剿批判,致使张某教授失去一切、含
冤去世。事实上,张颖清教授的研究完全符合卫生部官方文献阐明的经络学原理,他的
研究也得到中国、美国、欧洲中医学界、以及跟世界卫生组织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世界针
灸学会的赞扬和肯定。事实证明,邹承鲁的那些做法,是典型的伪造数据和通过诽谤打
封杀研学术的行为。
许多事实说明,多年来,邹承鲁的做法对中国科技学术的发展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和损
失,甚至造成重大冤案。那些做法,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
和谐社会良好氛围。
前些日子,根据人大常委会审核与同意,科技部发布部长令、公布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
国家法规条文《处理办法》,并明确指出,治理那类问题必须依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
,反对大字报式的无端指控。可是,就在这之前数日,邹承鲁还在人民网科技频道发表
文章,鼓吹完全相反的、即他和他的同盟何祚庥等人搞了多年的“个人打假”和媒体舆
论轰炸那种大字报式的无端指控的所谓“打假”做法。
据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科技部公布部长令和相关法规的时候,科技部高级官员做了许
多说明,其中科技部政体司司长梅永红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科学蒙难的事件:
---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发表了一篇《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
时数目比例的确定》,被冷落了27年。
--- 19世纪末德国青年数学教师康托尔创立了崭新的集合论,被冷嘲热讽达10年之久,
后死在精神病院。
--- 1951年,美国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提出“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被讥讽为“百
分之百的疯子”,直到1973年才受重视,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司长梅永红说:这些都说明对于复杂的科学研究真假的判定,依靠单个人的智慧是不可
靠的。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即使是顶尖的学者,对于本领域浩繁复杂的学术问
题都遑论精通,更何况对于那些跨领域、跨学科学术问题的判定。
司长梅永红又说:在近现代科学史上,由于主观原因所造成的“冤假错案”举不胜举,
并且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科学悲剧。因此,我们提倡正常的学术讨论和争鸣,也鼓励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但不赞成用“网络大字报”的形式对严肃的学术问题进行真假
的裁定。制定《处理办法》,就是要把学术不端行为举报的受理、调查和处置纳入法制
化轨道,力争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理性、合规、合法和圆满的解决。我们需要净化
科研环境,同时也需要优化科研环境,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宽松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这,大概就是如何汲取邹承鲁留下的教训的绝好诠注。###
如此折叠折叠,有什么光彩?
直言了,2006·11·25。
补充:邹承鲁涉嫌作假新例。
海内外一些网友指出邹承鲁在蛋白折叠等履历内容方面涉嫌作假的问题。这里补充如下:
邹承鲁去世后,一些媒体报道试图给他套光环,把他的履历介绍拿出来,说:邹承鲁和
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及其作图问题云云;还说:“邹承鲁根据文献中的报道和自己的研
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新生肽链折叠的新的观点。他认为,新生肽链卷曲折叠既与合成同
步进行,又在合成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在合成完成后经最后调整修正而完成”,等等,
好象他们领先了世界水平似的。
那是涉嫌作假。看看时间吧:清华大学介绍说:王志新曾在北大荒;1981年,王志新考
上了中科院研究生,师从邹承鲁,3年后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就是说
,所说的邹承鲁和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的问题,最早也在1980年代中期。
世界学术界的事实是:早在1960年代,蛋白折叠、作图和蛋白折叠自我修理调整等等问
题已经讨论良好久,并已经使用计算机做3D(三维)图象;1965年前后,美国政府健康
服务部就建立了相关数据库。1968年,C·列文豪等不少科学家更是年明确指出了蛋白
折叠的途径计算可能性问题,他们的努力为蛋白折叠预测和观察蛋白折叠自我修理调整
等等科研提供了新的学术基础。美国一些超级科研机构(譬如IBM研究中心)则也已开
始把蛋白折叠和自我调整作实用计算研究(譬如仿生学计算机,如今叫“智能”计算机
)。这些东西,早在1960-1970年代,《自然》等杂志就有许多论文讨论,且主要内容
也早已进入美国许多大学的教科书。
对比事实可看到,所谓邹承鲁和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云云,至少已经落后世界科技学术
水平20年左右。就是邹承鲁最早的作图法等等,也是1970年代后期做的,比世界学术水
平晚了10年左右(还不考虑邹承鲁的方法中有多少是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因此呢,
海内外一些学子说的对,邹承鲁在蛋白折叠问题上涉嫌作假。不然的话,就请邹承鲁和
王志新拿出1960年代自己提出蛋白折叠及其作图的论文看看吧,----那个时候,是文革
前后及文革期间。邹承鲁在做什么?王志新是在学校念书和搞文革呢、还是在北大荒研
究蛋白折叠?
为给邹承鲁套光环,就如此折叠蛋白折叠问题,有什么光彩?“道德卫士”自己的道德
如何呢?当然,若报道说的是另有重名的邹承鲁和王志新,那么,这个补充就算作废。
##
海外学子对邹承鲁履历真实性的质疑一例:
把教科书上的常识搬运成老邹的成果,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送交者: 全书抄袭 2006年11月24日
文中的许多“独到贡献”实际上是多年前就写进教科书的常识。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他
们的成果,他们提出的观点?十分不能理解。
“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即将完成,由此编码的约十万个蛋白质的序列也将为已知,
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虽然已知蛋白质的结构由其序列所决定,但其间
具体的对应关系尚待阐明,这就是所谓第二遗传密码问题。 他(邹承鲁)又和王志新
等一起提出第二遗传密码的研究设想,并且正在组织力量予以实现。 ”
文中很多描述不确切。蛋白质折叠国外的研究早了,多了去了。邹在这个领域既不是先
驱,也没有任何创新性的贡献。下面的文字很有误导之嫌:(原文见关于邹承鲁履历的
报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