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邹RY的趣闻# Biology - 生物学
t*p
1
夜黑风高月缺之夜,家中大小领导们都已进入了梦乡。
资深潜水员坐在板凳上开始了一天最重要的事。
在爱好中点了买卖提,刷,银幕上显示
MITBBS
几个光辉的大字。
WEB VERSION 比 TELNET 快多了。
潜水员飞快地进入了
花园版,巡视着今天的新鲜蔬菜水果,再看看奇花异草。
然后进入
鱼版。大小嘴,其本每天都能看到。时不时还能看上些季节菜,像现在正是螃蟹上市的
时候。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鳖,龙虾等。
接着点开了
画饼版。大厨们在上面各自显伸手。
擦掉下巴上的哈喇子,顺便抹掉键盘上的口水。来到了
图片版。图片版以前山寨很到位的。连闪奔的照片都有。现在质量下降得厉害,经常是
哈哈一笑了。
最后来到了
首页。浏览一番,看看有否有漏掉的八卦话题。
一圈下来。已快12点。潜水员关掉买卖提,洗洗睡了。
睡下没有多久,潜水员觉得自己走进了菜地,采了些菜,又下河摸了鱼,逮了鳖。然后
回家整了一桌菜,刚坐下准备开吃。
突然
avatar
x*u
2
信源:BBC|编辑:2010-10-27|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服务使用须
知]【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中国前学运领袖吾尔开希将代表关押中的异见人士刘晓波,出席11月在日本广岛(
Hiroshima)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会议。
吾尔开希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峰会”组委会事务局的同意,代表身在狱中的
刘晓波出席峰会,并宣读刘晓波的一份发言稿。
不过主办上述会议的广岛市府表示,目前还未能证实报道。报道所依据的是峰会位于意
大利罗马的秘书处人员的谈话。
有报道指,此次峰会可能将令中国政府的局面颇感尴尬。吾尔开希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受
教于刘晓波。中方担心,这一次所谓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聚会,将成为一次批评中国政
府人权问题和民族政策的峰会,同时会唤起世界各国对沉寂已久的“天安门事件”的追
忆。
而吾尔开希作为刘晓波的代表一旦成为事实,他也就有可能继续代表刘晓波,前往领取
诺贝尔和平奖。如此一来的话,刘晓波的诺贝尔和平奖将演变成国际社会授予“天安门
事件”组织者们的集体和平奖。
现年42岁的吾尔开希是1989年北京天安门学运领袖,目前定居台湾。2010年4月份曾经
闯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院内而遭逮捕。获释后他在社交网页上表示:“我的老师,我的
朋友刘晓波21年前就是铮铮铁骨的人格者,直至今天他也还在用自己的自由呼唤中国的
自由。我要陪刘晓波坐牢,这才是像样的学生,够格的朋友的作为。”
这次广岛峰会是为了配合11月中旬的亚太地区首脑峰会(APEC)而举行的,峰会秘书处
上周发布的新闻稿指出,这项会议可望有10名和平奖得主出席,包括前苏联总统戈巴契
夫(Mikhail Gorbachev)和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缅甸民主领袖翁山苏姬(Aung
SanSuu Kyi)的代表也可能会出席这项会议。翁山是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目前在
仰光遭受软禁。
avatar
n*y
3
1楼和2楼提供了很多与邹承鲁有关的资料, 我与周蜀生先生一样, 也觉得有趣味。
一楼的文章作者的口气好像是饶毅吧? 里面涉及的有些人和事我知道一些, 现补充于
此, 供大家做科学趣闻听听。
1. 陈章良:“陈卷入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不是邹承鲁提出,是其他人在《中国科学报
》发表意见”。我不知道是谁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意见, 但我知道这是谈家桢先生
向中科院反映的,这是谈老板与夫人邱大夫来我家时亲口对我说的。 此事一直上报到
最高层, 最高层有过批示。陈章良回国是北大生物系原总支书记潘乃遂与陈章良同时
在圣路易士的华盛顿大学时期,看到陈章良因为在转基因方面的杰出工作被当地报纸整
版报道后, 潘给宋健写了信竭力推荐陈章良(潘乃遂是六教授之一的潘光旦的女儿)
,陈在1988年左右才回国的, 当时宋健就批给陈章良600万人民币的经费, 生物楼后
面盖的那栋楼就是那时为陈章良盖的, 盖好后的当年我就去过, 顾晓诚还授予我一个
北大生物系蛋白工程实验室的顾问聘书。 当时上海有机所的天花粉蛋白工作在国内外
引起注意,陈章良向我们提出了用天花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相应的核苷酸系列,
转到微生物中,再来生产天花粉蛋白的建议, 我们也很有兴趣。陈章良是有一定水平
的, 但得到政府太多的优惠, 引起了很多老教授, 包括邹承鲁的不服(也可以说是
嫉妒), 所以陈章良三次报院士都被否决, 其中邹承鲁等老教授院士起了很大的阻扰
作用。 后来陈章良就再也没有申报院士, 做校长后主管了北大的产业, 作为理科的
北大产业的收入竟然大于工科的清华。他在主持北大高科时, 还请我去深圳。
2. 袁隆平: 袁隆平没有当上科学院院士,并非1楼文中所说的“据说袁隆平在科学院
评选过程中,主要阻力是农学界,他的讨论没有出过农学组,所以没有到生物学部层面
讨论”。 邹承鲁当然起了作用。 农口的几个老院士都是邹承鲁集团里的人, 李竞雄
,鲍文魁,娄成后等等都是听命于邹承鲁的, 袁隆平农口未出线, 背后有邹承鲁的影
子。 许智宏申报院士时, 沈善炯邹承鲁等集体打压, 许智宏两次未能小组出线, 后
来沈允钢院士看不过去了, 叫许智宏到沈允钢的那个小组来申报, 才小组出的线。正
是因为邹承鲁等老院士对不在他的势力范围中的年轻科学家的打压, 连周光召都束手
无策, 最后把江泽民搬出来在院士大会上讲了一通话, 实行了资深院士制度, 邹承
鲁的老先生才退出了控制院士评选的权力, 这一点饶毅不必为邹辩解, 当时过来的人
都有体会的。
3. 邹岗: 饶毅多次提及邹岗, 似乎与邹岗关系不错。 邹岗院士于八平方后,到香港
开会时出走美国不归。 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工作。以邹岗在多巴受体上的发现和成绩
, 当时洛克菲勒大学对他还是挺重视的。 但一个院士出走不归, 科学院也不好办,
90年我随胡启恒副院长(当时好像还是科学院秘书长)访美, 在旧金山我去了其它地
方,胡院长到纽约后,派了药物所所长去纽约劝说邹岗回国不果。 当然可以想象, 邹
岗后来接近60岁的年纪, 已经无法与年轻的PhD竞争了, 洛克菲勒大学也没有给他一
个名分, 前几年, 邹岗郁郁不欢脑梗后英年早逝。 令人唏嘘不已。张安中(陈冲的
妈)在杜邦时也去看过邹岗。
4. 胰岛素的合成: 学生时代,我曾参与过八肽的合成工作, 当时的条件是没有液质
联用,所有合成出来的肽的定量定性的鉴定主要就是靠纸层析/茚三酮显色和紫外, 在
有硫键的组氨酸, 甲硫氨酸, 双羧基的天冬氨酸参与时, 副反应非常多,副产物的
鉴别很困难。好像当时的羧基和氨基的保护和脱保护技术也没有以后成熟。 所以能够
把A或B链单独合成就费老劲了。 应该说, 生化所当时的功劳是居首位的, 北大的邢
其义组贡献也不小。
牛满江的事我以前在饶毅的博客中谈过就不重复了
邹承鲁敢说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敢顶撞上级的作风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但他
也有点走火入魔, 凡是党政方面支持提拔的年轻科学家, 不管这些年轻科学家是好还
是不好, 他一律打压。 这是当时的很多年轻科学家对他不满的主要原因。 饶毅要想
成为邹承鲁,或者起到邹承鲁的那种作用(例如讲话让高层能够倾听)我估计做不到,
因为一方面饶毅还没有上去,只做到一个生命研究院的院长, 就似乎前面没路了。而
饶毅更没有邹承鲁岳父李四光那种关系,所以我不认为将来饶毅能起到邹承鲁那样大的
作用。 饶毅要清醒的看到这一点,你可以讲很多话,仗义打抱不平,中国也需要你这
样的科学家。 但你的力气比邹承鲁小很多, 你的最好出路还是在科研上出点重大的成
果。 否则, 几年以后, 你就沉底了。
avatar
D*o
4
web怎么会比term快?

【在 t*******p 的大作中提到】
: 夜黑风高月缺之夜,家中大小领导们都已进入了梦乡。
: 资深潜水员坐在板凳上开始了一天最重要的事。
: 在爱好中点了买卖提,刷,银幕上显示
: MITBBS
: 几个光辉的大字。
: WEB VERSION 比 TELNET 快多了。
: 潜水员飞快地进入了
: 花园版,巡视着今天的新鲜蔬菜水果,再看看奇花异草。
: 然后进入
: 鱼版。大小嘴,其本每天都能看到。时不时还能看上些季节菜,像现在正是螃蟹上市的

avatar
r*y
5
哈哈
凯西这次还要穿住院服,还要吸氧,这才入戏。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信源:BBC|编辑:2010-10-27|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服务使用须
: 知]【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 中国前学运领袖吾尔开希将代表关押中的异见人士刘晓波,出席11月在日本广岛(
: Hiroshima)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会议。
: 吾尔开希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峰会”组委会事务局的同意,代表身在狱中的
: 刘晓波出席峰会,并宣读刘晓波的一份发言稿。
: 不过主办上述会议的广岛市府表示,目前还未能证实报道。报道所依据的是峰会位于意
: 大利罗马的秘书处人员的谈话。

avatar
n*y
6
科学文化评论》第4卷 第2期(2007):学术沙龙
邹承鲁:善者好之 不善者恶之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饶毅
常常有人,希望得到众口一词的好评。其实,大千世界人有各种,差异很大,能得到所
有人好评的人怎么可能是正直而有原则的人?得许多好评和真正的好人,两者之间不能
划等号。
其实,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不提倡人人皆喜欢的“好人”。孔子提倡的人是:善者
好之,不善者恶之。
不久前去世的生化学家邹承鲁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人。
应该说明,和邹承鲁有不同意见,用客观事实正当的反对和批评他的人,并不是不善者
。歪曲事实、用卑劣手段恶意攻击他的,才是不善者。
一 有出色成就的科学家
在生物化学专业上,邹承鲁有出色的成就。
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界的好奇、对演变规律的探索是科学家的本色。
在过去一百年,多数中国科学家从事研究的机会和条件都很有限。但是,令我们敬佩和
自豪的是,先辈中有相当一些人对知识有执着的热爱和追求,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精神
推动了中国现代科学起步。
而在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很多的情况下,中国科技教育界存在一些戴着科学家帽子,对知
识没有热情、从事科学研究为晋阶铺路的人,无助于科学精神在中国的良性发展。
抗战后,邹承鲁考取留英庚款,选择生命的化学为一生追求的科学领域。他热爱科学几
十年,凡遇时机允许,邹承鲁便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即使条件简陋也不为所制,即使
在癌症复发后,邹承鲁仍然对学科发展、领域进展感兴趣,继续看《自然》等刊物。
邹承鲁留学剑桥时期就开始有很好的研究。回国后,他首先是中国酶学高水平研究的奠
基人。中国的生物化学在二、三十年代有吴宪开创,五十年代后王应睐起很大的组织领
导作用。曹天钦和邹承鲁等都对发展中国的生物化学起了重要作用。他在胰岛素合成过
程中的工作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胰岛素是两条链组成的多肽,A链、B链中间通过二硫键连接起来。当时有多个合成方案
。其中一个是分别合成两链后,再将它们合起来。当时不知道,分开的两链,能不能合
起来。
邹承鲁、张友尚、鲁子贤、许根俊、杜雨苍负责把天然的胰岛素拆开,然后看能不能合
起来,所谓拆合工作。如果天然的可以拆合,那么人工合成的也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走
两链分别合成、继而连接的途径。他们拆合成功,对胰岛素合成的课题来说,不仅是一
步,而且就确定了总体途径。马上排除了其它途径、比如需要合成分叉链的途径。当时
分成三部分,除了拆合以外,钮经义等合成B链,汪猷、邢其毅、季爱雪等合成A链。三
部分工作都必需,所以自然科学一等奖是授予三部分的人。
中国曾经有过一个单独由钮经义得诺贝尔奖的提议。钮领导的小组合成B链,B链比A链
长,后来他还帮助A链合成,对合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一直是生化所的,生化所做的
贡献最多(邹当年也是生化所,而且大家公认的总组织者王应睐是生化所所长),所以
选钮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比而言,拆合工作最具原创性。单链合成用的方法没有原创性。多肽合成在五十年代
已经有欧洲人得过诺贝尔奖,胰岛素单链合成过程,在方法上中国没有突破,而美国人
蛋白质固相合成技术以后得奖是因为方法上创新,而且得到普遍应用。
中国独立完成了拆合工作。不过,不是最早发表。国外做同样工作的人先发表,中国当
时在大跃进年代没有及时发表。中国的产量和效率比国外的高。所以中国是独立做出拆
合工作的两个研究组之一。
拆合不仅是对合成方法重要,而且有理论意义。拆合成功等于证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
高级结构。诺贝尔奖后来给美国NIH的安芬森,他用尿素来变性天然核酸酶A,并能复性
,来证明“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这个概念。如果当时把两个工作结合起来得
奖,也是合理的:一个工作是天然蛋白质变性复性、一个是人工合成的双链可以合起来
,两个工作相辅相成,证明同样的概念。
很多人以是否得奖来评价人,甚至用是否提名来评价人,对于真正懂科学的人来说,不
是隔靴搔痒、就是花边新闻。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虽然不是所有时候,但是多数时候
是由一群三流科学家组成。因为它历史悠久,颁奖攘括了很多著名科学家,形成了它的
声望和权威。实际上,错误从开始到现在贯穿诺贝尔奖历史。就在近五、六年,错的也
不只一次。得的有错的,不得的也有错的。所以,不能单纯以得奖名单来说明某个学科
哪个工作最重要。虽然得奖可以影响知名度,真正重要的研究,同行自然多数能判断。
不重要的,就是得了奖,也会被同行中尊重事实的人所鄙视,虽然一般人不愿公开出来
说。
诺贝尔奖发错的频率,每十年不少于一次。二十一世纪不过六年,生物发奖有问题的就
不只一次。我碰到过两次笑话。有一位不该得奖的人在中国演讲,学生提问很严,其他
美国教授私下乐开了,他们不好讲的意见,中国学生提问中都体现出来了。还有一次美
国一个教授得奖,他的同事和我一起开会,我提起来,她也笑说从来没有想到他会得。
所以,诺贝尔奖发对时,可以用来介绍某个科学研究领域。但不是说,当委员会做出低
劣的决定以后,其他人都必须认同、或需要解释委员会的行为。顺便说到,几年前,我
曾经写过一个“二十一项值得得诺贝尔奖的工作”,有些人误解成我在预计谁得奖,其
实,我是说什么工作值得得奖,不是预计。并不难想到有些科学家有能力运动到诺贝尔
奖,可是我不觉得他们的工作值得得奖,所以我没有写在那篇短文里。就是后来他们得
了,也不能使懂行的人对其学术水平的评价有所提高。
不得奖,并不表明成就低于得奖的人。胰岛素是一例。中国参与做胰岛素的几位主要科
学家的贡献,并不一定低于得了奖的美国科学家。
二 疾呼公众道德原则的知识分子
邹承鲁是著名科学家中少数的敢对大是大非问题公开发言的人之一。
各行各业,华裔著名人士,很多都有爱惜羽毛的习惯,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绝不发言
。或者只模糊地、空对空地讲冠冕堂皇的话。
邹承鲁长期敢于对公众事务发言,直截了当,堂堂正正。
他不怕卷入是非纷争,不怕降低身份,不怕各种报复,不怕流言蜚语。几十年如一日,
实属难能可贵。
他在学术界内部的人事纷争中,有些他对,有些他错,有些谈不上对错。但是那些纷争
不是社会上所熟知的、有广泛影响的事件。所以要把学术界的人事政治和大是大非分开
、和有社会普遍影响的事件分开。
在邹承鲁疾呼的、对公众有影响的事件上,他都是对的。而且,在有些事件上,取
得了成功。
他仗义执言的公众事件,都依据他有判断力的事实。
2004年,我和鲁白、邹承鲁合写了一篇有关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文章,在《自然》增刊
发表的。这篇文章部分内容是建议科技政策管理和经费管理分家,将科技部升格为政策
管理的总理科技办公室,而将科学经费管理交个自然科学基金。有些人认为这篇文章得
罪了科技部。我和邹联系的时候并不知道,当时他正是科技部主持评审的国家最高科学
奖进入最后一轮的少数几个候选人之一。(他曾两度进入最后一轮。我也是事后才从其
他人那里知道。)只有他,明明知道这时做这种文章的作者对他个人只有坏处、没有好
处,可是他根本没有犹豫,没有提过自己有什么不方便,马上同意做作者。他不为个人
得失而回避张扬社会责任。能做到这样不计个人荣辱的人,在现代华人世界,还很缺乏。
基因皇后事件,最早是方舟子网站发起。我听说后签了名,然后联系邹承鲁,我们
共同写了一个短声明,给来采访的记者。邹承鲁的公开表态,对当时扭转中国媒体的报
道倾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成功地击败浮夸的一个例子。
核酸营养事件,虽然没有成功地使诈骗公司关门,但是事后,中国生化和分子生物
学界的科学家不再有人公开为骗人的公司做广告。其中邹承鲁的作用明显。在他提议下
中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学会正式立了“家规”,任何人不得以学会名义为公司作广告。
早年的刘亚光事件、张颖清事件,近年的徐荣祥事件,都是上不得科学界台面的事情。
严格地说,都不是科学界的事情,都是因为中国媒体科学素质较低,或因为有时有不懂
行的官僚(有时仅仅是很小的官僚),或因为文化界本身混了一些基本学识太差、而嘴
巴又太大的人,很差劲的事情,也在全国媒体上很热闹,兴师动众。邹承鲁不得不出面
批评。他如果不发言,对方就更猖狂。他能不避身份,坚持发言,对低劣的噪音,有抑
制作用。
在中国文化环境欠清静的情况下,邹承鲁光明正大的表示意见,曾经有时被有些人在暗
中放箭、被流言蜚语所害。争论,要以理服人。不是说邹承鲁公开批评了人,其他人就
可以不择手段地攻击他。他用的是正当方式,反对他,不能用桌下手段。
邹承鲁坚持为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道德而仗义执言,无论具体例子当时看上去是成功、
还是失败,他的言行,为净化中国学术和文化界的空气,做出了贡献。
邹承鲁的言行,也向青年人和后代立下了一面明镜:一个关心社会公德的人,不能凡事
都只顾对自己个人利益;不能因为有点专业成就,就理所应当地以保全自身既得利益为
行为准则。
中国,什么时候达到和文明古国相称的文化社会环境?
三 执着追求真理的学者
邹承鲁对人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要求人有才能。才能有限的人,而得到不适当的声誉
、职位,他会提意见。
邹承鲁对成就要求比较高,不算是成就的,或者差劲的东西,碰到他,难免要指出。
邹承鲁要求严格尊重事实。对自己这样,所以不贪功。我曾经搞错过一次,以为79年他
发《自然》论文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在《自然》发表论文。他马上向我澄清,使文章得以
及时改正。
对他人也这样严格要求,所以“得罪人”。
邹承鲁反对牛满江,本来已经有公论。近年牛、或者他的支持者企图借RNA干扰现象得
诺贝尔奖、邹承鲁去世来反扑。牛满江曾是美国Temple大学教授。研究发育生物学,学
术上有一定水平,但是并不突出。在同辈的华人发育生物学家中,上海细胞所老所长庄
孝惠的水平要高于做过科学院副院长的童第周,而童要高于牛满江。
70年代,牛满江曾经推进中美学术交流。在特定时代,做出了一定贡献。现代青年不能
理解,那个时代,童第周那些国内科学家,常被批判,扫厕所不算惩罚而是劳动。全国
很多大学和研究所,没有清洁工,是老师和学生打扫。牛满江的到来,有助于改善童第
周等境遇,起码少扫几次厕所。好像牛满江说的一些话上了文件或者《参考消息》,如
:科学家不应该参加大扫除、费了老大的训练不应该扫厕所。而各地的大学老师、科研
人员用这种话去壮胆,还常常不成功,但有个“美籍华人”在上面说些话,也是莫大的
欣慰。
他提出的RNA做诱导分子,历史证明是错的。本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应该称为重要成
果。七十年代,他和童第周联名在《中国科学》发表的论文,说可以通过注射RNA,改
变鱼的形状,而且改变是可以遗传的。这个发现,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够被重复。只要
能重复,那么不管当时能不能理解其理论基础,都是重要发现。当时邹承鲁反对。我在
哈佛时听Gilbert的同事说过,2006年还听另外一个代表团成员说:美国一个代表团在
中国访问时,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Gilbert等对牛所号称的发现提出尖
锐的批评。可是很奇怪的是,牛满江不是通过做更多的实验,或让别人做更多的实验,
在国际科学期刊来以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探讨、科学辩论,而是靠在中国用行政压力、用
媒体运作,令人生疑。中国的官员接见多少次、中文的媒体报道多少回,都不能改变科
学事实。有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牛有经费,就应该拿出科学事实来。科学史上,不被人
马上理解和认可的例子不少,都是靠科学事实来说话。我看过童第周论文集,和牛满江
合作的论文很不合童的风格。童的研究一般创意不大,但是很扎实。如果要猜想,对合
作论文的责任,牛为主、童为次。没听说童生前激烈为之辩护。
邹承鲁还反对过中国一度认为是青年科学才俊的一位植物生物学研究者陈章良。陈回中
国后,研究水平上不去。不知道是否因为急于求成,他在90年代远跨本行,研究了恐龙
蛋的DNA。如果知道恐龙的生物特性,就会知道其DNA应该哪些物种比较接近。如果知道
古生物DNA专家如德国权威Svante Paabo的意见,就会知道DNA保存是有限的,远古的
DNA要有特殊条件,才能保存到可以做PCR的要求。陈大概当时不知道这些理论和技术的
微妙,从中国的恐龙蛋样品里拿DNA做分析,以为得到了恐龙的DNA,论文好像是发表在
《北京大学学报》,《人民日报》等中国媒体很快发布消息。邹承鲁主持科学院生物学
部做过学术鉴定,请多个专家参加,并正式成文,说拿到的不是恐龙DNA,是污染物的
DNA(大意,邹承鲁给我寄过原件)。但是,据说因为中国有机构要保护回国青年科学
家代表,怕挫伤回国青年的积极性,没有公布。仿佛忘记了,邹承鲁是五十年代英国名
牌大学回国青年,回中国几十年后,做出贡献,却不能对80年代回国青年提出正当学术
意见。恐龙蛋事件,不一定是学术腐败,但是不严谨,使科学上不成立的结论得以迅速
广泛地由中国媒体传播,也不合规范,有浮夸。陈另外卷入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不是邹
承鲁提出,是其他人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意见。
四 有个性的人
邹承鲁是有个性、有特色的人。
他在学术界内部的人事纷争中,有些他对,有些他错,有些谈不上对错。但是那些不是
社会上所知道的、有广泛影响的事件。
有时,一些和他无关的事情,张冠李戴,怪罪到他头上了。如袁隆平没有当选中国科学
院院士,有人根据邹当时是生物学部主任委员而认为是邹压制袁。邹虽然是生物学部主
任委员,但是他没有参与讨论袁隆平的院士评选。据说袁隆平在科学院评选过程中,主
要阻力是农学界,他的讨论没有出过农学组,所以没有到生物学部层面讨论。
上海生化所的李载平先生,从五十年代起重视核酸研究,是中国较早开始分子生物学的
先驱。他没有评上科学院院士,最后是工程院院士。有些人怪罪邹承鲁。据并非邹承鲁
学生、而且和两人都熟的人说,压李的人并不是邹,而是上海的科学家。
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邹承鲁为正事提意见,有些人不能区分。用不上台面的事来反击、
打压他。邹反对有些人做院士,不一定他都对,可以说有时他不对。但是他有权利以学
术理由来辩论。
邹候选国家最高科学奖的时候,有人用手机送短信说,百岁老人反对。没有直接证据说
明是百岁老人反对,还是有人用老人做借口。背后的起因,是邹承鲁在科学界提意见,
确实得罪了人。
百岁老人为中国科学发展起了作用。但是,和他同辈的人,如生理的冯德培、生化的王
应睐比,其学术不很突出,可以说水平有相当差距。我第一次到他创立的研究所参观时
,被带到成果展览室,看到介绍他做“细胞重建”,就提出这不妥当。我在美国约二十
年研究的是神经发育,对早期发育涉猎不少。五十年代,做这方面的尝试是有道理的,
但是多少年以后仍然说取得了成就,就不妥当。其实,这不妥当,就包括后人一看就知
道“成就”有限。我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知道邹承鲁因为以前提过类似问题,而因
此搞僵了人事关系。这是我们异口同声的一个例子。或许因为时过境迁,我没有受到任
何责难,但是当年邹承鲁在他手下工作,就不好受了。当然,我现在这样写下来,也不
是幼稚到以为没有人会来责怪我。但是,如果不写出来,不懂发育生物的人,有些可能
以为邹承鲁没有缘由地不满他。据说邹承鲁说过他在国内多年研究不多,很少发表论文
,这个情况,大家可以查文献,看邹说的对不对,不用其他人说明。
以学术理由反对邹承鲁得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企图把其它纷争捅到国家部委的正式讨
论,实在是有辱斯文。如果用人事纷争、而不是学术成就本身来讨论诺贝尔奖,不知道
有多少人要失去诺贝尔奖。

后记
在2006年出席著名生化学家邹承鲁先生葬礼之前,我只出席过一次葬礼:那是几年前华
盛顿大学同事、美国发育神经生物学之父Victor Hamburger去世。我觉得他们有一些共
同之处,都比较高龄,一生都追求有意义的人生。Hamburger葬礼上,我印象很深的是
他的女儿要大家不用悲哀,鼓励大家讲101岁老人的趣事。我认为,83岁高龄邹承鲁先
生,有丰富的人生,悼念也可以不仅悲哀。
我以前写过两篇纪念文章,一篇关于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先生,一篇是神经药理学家邹
岗先生。悼念冯先生的文章也是我95年以来中文文化写作的开始。两篇文章都循常规,
写可歌可泣部分。我后来记得读过原《自然》主编John Maddox的一篇书评,他批评书
以一边倒的方式描写已故的主角,他认为如果主角有知,都不会同意:太单调乏味了。
所以,我试图换一个写法,这不是说换文字的运用,而是内容。我知道自己中文写作“
有特色”,主要是中文运用不规范,有自己翻译自己的痕迹,所以自知文字功底弱,只
能祈求内容不同样的弱、至少能诚恳地表达。有些事情,我问过持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人
,不全之处,责任自然还在我自己。
2007年2月1日洛杉矶至芝加哥途中完成
avatar
q*8
7
靠。。。。这个老嫖客也忒不要脸了吧!!
avatar
n*y
8
邹承鲁留下的教训
直言了,2006·11·24。
光明日报报道,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先生23日在京逝世。对他的
工作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咱觉得,更重要的,却是汲取他多年来的严重错误中
汲取教训,确实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绝对不能搞个人打假、无端指控和大字报
式的媒体舆论轰炸。在邹承鲁去世前,人民网科技频道还继续发表他在“反学术腐败”
名义下鼓动无端指控做法,而越来越多的事实披露证明,那样做,事实上是助长学术不
端行为、是侵权伤害科研人员、是破坏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名封杀了刘亚光尝试用DNA手段研究经
典中药“生脉散”,使支持者杨沫丢了人大常委会委员职位。后来事实证明,邹承鲁等
人搞封杀的依据属于伪造、许多指控是人身攻击和政治诽谤,而刘亚光的研究方向正确
(在正常环境下,即便是研究方向错误,也不见得就是“腐败”行为,用政治行政手段
搞封杀是错误的)。在“非典”事件中,经典中药“生脉散”发挥了重要的治病救人作
用,得到国内许多科研机构证明,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赞赏和肯定。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理由封杀了牛童二人试图从DNA水平向
RNA水平转变的研究;最近数年,他支持留美学生和无业人员方舟子,大批特批RNA水平
研究,甚至说那是“招摇撞骗”和某某某邪教的“伪科学”;就在2006年八月(即诺奖
公布前两月),他的同盟还在报刊媒体发文、把他封杀牛童二人转向RNA水平研究的事
情当“政绩”宣传。可是,十月份,2006年诺贝尔奖发布公报颁奖给三位科学家的理由
,就是他们在RNA水平研究上的重大贡献。事实证明邹承鲁封杀中国同类研究是个极为
严重的错误。
例子:袁隆平的科研早在1960年代就获得世界领先水平,可是,直到1980和1990年代,
邹承鲁还是试图打压,甚至利用工作之便百般刁难、想方设法地阻挠袁隆平先生入选中
国院士的机会。邹承鲁的海外小活计方舟子则以“打假”“反伪”之名,伪造资料和编
造谎言,竭尽全力贬低和诋毁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合伙在人民网科技频道发文肉
麻地吹捧同伙邹承鲁。如今,人家袁隆平不但获得联合国和世界粮食科研等奖励,而且
入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例子:中国获得全球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邹承鲁却造谣说中国科研人员没那能力;
人家做出来了,成果得到全球同行承认和赞赏,邹承鲁又造谣说人家通过“不正当”手
段途径获得机会。中国水稻基因测序成就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高度评价,可邹承鲁却支
持他的海外伙伴和无业人员方舟子、伙同新华社记者熊某,造谣诽谤说那是“学术腐败
”。
例子:在“核酸风波”中,邹承鲁支持的海外伙伴方舟子、还有新华社一些记者们,多
年来多次反复发文说美国政府宣判核酸营养是“骗局”、进而把中国搞同样科研说成是
“学术腐败”和“学术作假”。可是,他们至今拿不出原文证据证明美国政府什么时候
、在哪个法庭、就什么案件宣判了核酸营养是“骗局”。实际上,美国政府不但没做那
个宣判,且在2001年还为那科研颁奖了。邹承鲁支持海外伙伴方舟子的那些做法,是否
以“反学术腐败”为名为海外搞同类产品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服务而打压中国掌握同样
科研技术?至今他们也没交代清楚商业利益关系,没交代清楚他们为啥专打中国公司、
而不打搞同类产品的美加公司。此外,国内外学子披露,邹承鲁那样做还有个个人目的
,即对多年同行竞争者和老前辈李某某搞政治诽谤,试图借“学术腐败”之名把李某某
一棍子打死。
例子:邹承鲁对中医是一窍不通,却指使不懂中医的周某某、用中学几何学和逻辑推理
诽谤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的中医针灸经络学,说经络学是“伪科学”,还开个会拿去作
“证据”。随后,邹的同盟何祚庥利用工作之便,拿邹承鲁的东西当证据、把张颖清列
入“伪科学”名单拿到社会上爆光和搞舆论轰炸围剿批判,致使张某教授失去一切、含
冤去世。事实上,张颖清教授的研究完全符合卫生部官方文献阐明的经络学原理,他的
研究也得到中国、美国、欧洲中医学界、以及跟世界卫生组织有密切合作关系的世界针
灸学会的赞扬和肯定。事实证明,邹承鲁的那些做法,是典型的伪造数据和通过诽谤打
封杀研学术的行为。
许多事实说明,多年来,邹承鲁的做法对中国科技学术的发展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和损
失,甚至造成重大冤案。那些做法,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
和谐社会良好氛围。
前些日子,根据人大常委会审核与同意,科技部发布部长令、公布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
国家法规条文《处理办法》,并明确指出,治理那类问题必须依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
,反对大字报式的无端指控。可是,就在这之前数日,邹承鲁还在人民网科技频道发表
文章,鼓吹完全相反的、即他和他的同盟何祚庥等人搞了多年的“个人打假”和媒体舆
论轰炸那种大字报式的无端指控的所谓“打假”做法。
据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科技部公布部长令和相关法规的时候,科技部高级官员做了许
多说明,其中科技部政体司司长梅永红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科学蒙难的事件:
--- 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发表了一篇《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
时数目比例的确定》,被冷落了27年。
--- 19世纪末德国青年数学教师康托尔创立了崭新的集合论,被冷嘲热讽达10年之久,
后死在精神病院。
--- 1951年,美国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提出“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被讥讽为“百
分之百的疯子”,直到1973年才受重视,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司长梅永红说:这些都说明对于复杂的科学研究真假的判定,依靠单个人的智慧是不可
靠的。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即使是顶尖的学者,对于本领域浩繁复杂的学术问
题都遑论精通,更何况对于那些跨领域、跨学科学术问题的判定。
司长梅永红又说:在近现代科学史上,由于主观原因所造成的“冤假错案”举不胜举,
并且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科学悲剧。因此,我们提倡正常的学术讨论和争鸣,也鼓励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但不赞成用“网络大字报”的形式对严肃的学术问题进行真假
的裁定。制定《处理办法》,就是要把学术不端行为举报的受理、调查和处置纳入法制
化轨道,力争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得到理性、合规、合法和圆满的解决。我们需要净化
科研环境,同时也需要优化科研环境,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宽松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这,大概就是如何汲取邹承鲁留下的教训的绝好诠注。###
如此折叠折叠,有什么光彩?
直言了,2006·11·25。
补充:邹承鲁涉嫌作假新例。
海内外一些网友指出邹承鲁在蛋白折叠等履历内容方面涉嫌作假的问题。这里补充如下:
邹承鲁去世后,一些媒体报道试图给他套光环,把他的履历介绍拿出来,说:邹承鲁和
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及其作图问题云云;还说:“邹承鲁根据文献中的报道和自己的研
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新生肽链折叠的新的观点。他认为,新生肽链卷曲折叠既与合成同
步进行,又在合成过程中不断调整,并在合成完成后经最后调整修正而完成”,等等,
好象他们领先了世界水平似的。
那是涉嫌作假。看看时间吧:清华大学介绍说:王志新曾在北大荒;1981年,王志新考
上了中科院研究生,师从邹承鲁,3年后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就是说
,所说的邹承鲁和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的问题,最早也在1980年代中期。
世界学术界的事实是:早在1960年代,蛋白折叠、作图和蛋白折叠自我修理调整等等问
题已经讨论良好久,并已经使用计算机做3D(三维)图象;1965年前后,美国政府健康
服务部就建立了相关数据库。1968年,C·列文豪等不少科学家更是年明确指出了蛋白
折叠的途径计算可能性问题,他们的努力为蛋白折叠预测和观察蛋白折叠自我修理调整
等等科研提供了新的学术基础。美国一些超级科研机构(譬如IBM研究中心)则也已开
始把蛋白折叠和自我调整作实用计算研究(譬如仿生学计算机,如今叫“智能”计算机
)。这些东西,早在1960-1970年代,《自然》等杂志就有许多论文讨论,且主要内容
也早已进入美国许多大学的教科书。
对比事实可看到,所谓邹承鲁和王志新提出蛋白折叠云云,至少已经落后世界科技学术
水平20年左右。就是邹承鲁最早的作图法等等,也是1970年代后期做的,比世界学术水
平晚了10年左右(还不考虑邹承鲁的方法中有多少是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因此呢,
海内外一些学子说的对,邹承鲁在蛋白折叠问题上涉嫌作假。不然的话,就请邹承鲁和
王志新拿出1960年代自己提出蛋白折叠及其作图的论文看看吧,----那个时候,是文革
前后及文革期间。邹承鲁在做什么?王志新是在学校念书和搞文革呢、还是在北大荒研
究蛋白折叠?
为给邹承鲁套光环,就如此折叠蛋白折叠问题,有什么光彩?“道德卫士”自己的道德
如何呢?当然,若报道说的是另有重名的邹承鲁和王志新,那么,这个补充就算作废。
##
海外学子对邹承鲁履历真实性的质疑一例:
把教科书上的常识搬运成老邹的成果,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送交者: 全书抄袭 2006年11月24日
文中的许多“独到贡献”实际上是多年前就写进教科书的常识。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他
们的成果,他们提出的观点?十分不能理解。
“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即将完成,由此编码的约十万个蛋白质的序列也将为已知,
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虽然已知蛋白质的结构由其序列所决定,但其间
具体的对应关系尚待阐明,这就是所谓第二遗传密码问题。 他(邹承鲁)又和王志新
等一起提出第二遗传密码的研究设想,并且正在组织力量予以实现。 ”
文中很多描述不确切。蛋白质折叠国外的研究早了,多了去了。邹在这个领域既不是先
驱,也没有任何创新性的贡献。下面的文字很有误导之嫌:(原文见关于邹承鲁履历的
报道,略)。
avatar
b*n
9
民科写的,不忍卒读

【在 n********y 的大作中提到】
: 邹承鲁留下的教训
: 直言了,2006·11·24。
: 光明日报报道,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先生23日在京逝世。对他的
: 工作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咱觉得,更重要的,却是汲取他多年来的严重错误中
: 汲取教训,确实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绝对不能搞个人打假、无端指控和大字报
: 式的媒体舆论轰炸。在邹承鲁去世前,人民网科技频道还继续发表他在“反学术腐败”
: 名义下鼓动无端指控做法,而越来越多的事实披露证明,那样做,事实上是助长学术不
: 端行为、是侵权伤害科研人员、是破坏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
: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名封杀了刘亚光尝试用DNA手段研究经

avatar
b*n
10
邹承鲁真心厉害,把些个骗子打得满地找牙。此文所有的假都打得很正确。

【在 n********y 的大作中提到】
: 邹承鲁留下的教训
: 直言了,2006·11·24。
: 光明日报报道,邹承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先生23日在京逝世。对他的
: 工作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是,咱觉得,更重要的,却是汲取他多年来的严重错误中
: 汲取教训,确实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科技学术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要靠民主法制和法治社会,绝对不能搞个人打假、无端指控和大字报
: 式的媒体舆论轰炸。在邹承鲁去世前,人民网科技频道还继续发表他在“反学术腐败”
: 名义下鼓动无端指控做法,而越来越多的事实披露证明,那样做,事实上是助长学术不
: 端行为、是侵权伤害科研人员、是破坏自主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的。
: 例子:邹承鲁利用工作之便,以“学术腐败”为名封杀了刘亚光尝试用DNA手段研究经

avatar
b*k
11
hahaha same feeling here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邹承鲁真心厉害,把些个骗子打得满地找牙。此文所有的假都打得很正确。
avatar
l*r
12
interesting

【在 n********y 的大作中提到】
: 1楼和2楼提供了很多与邹承鲁有关的资料, 我与周蜀生先生一样, 也觉得有趣味。
: 一楼的文章作者的口气好像是饶毅吧? 里面涉及的有些人和事我知道一些, 现补充于
: 此, 供大家做科学趣闻听听。
: 1. 陈章良:“陈卷入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不是邹承鲁提出,是其他人在《中国科学报
: 》发表意见”。我不知道是谁在《中国科学报》发表意见, 但我知道这是谈家桢先生
: 向中科院反映的,这是谈老板与夫人邱大夫来我家时亲口对我说的。 此事一直上报到
: 最高层, 最高层有过批示。陈章良回国是北大生物系原总支书记潘乃遂与陈章良同时
: 在圣路易士的华盛顿大学时期,看到陈章良因为在转基因方面的杰出工作被当地报纸整
: 版报道后, 潘给宋健写了信竭力推荐陈章良(潘乃遂是六教授之一的潘光旦的女儿)
: ,陈在1988年左右才回国的, 当时宋健就批给陈章良600万人民币的经费, 生物楼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