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 Help!# Biology - 生物学
m*d
1 楼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音乐学院教授曝艺考收钱流程:肉体红包可怕(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4 18:50:16 2010, 美东)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年近70的知名博导,主动向校方坦诚自己“潜规则”一位女学生,该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有关艺术院校黑幕的话题再次成为业内谈论的热点。
回放
老教授受贿自首
日前,中央音乐学院一70多岁梁姓博士生导师主动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承认自己与一名邹姓女学生发生身体关系,并收取了10万元贿赂,以帮助该学生考上博士。
但是邹同学最终未能考上博士,她便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梁教授明白事情捂不住了,于是主动找到校纪检部门坦白。该教授在音乐评论界很知名,还曾在央视著名栏目《百家讲坛》开设讲座。
8月17日,一名女士致电媒体,自称受邹姓女生委托。她说,关于梁和邹的关系、所收取的钱数等情况,校方都未找邹进行调查核实。该女士称适当的时候会将内幕公布于众,并声称“这里面很复杂。”
内幕
考名牌艺校至少30万
只有前三名不交钱
北方某艺术院校的H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坚决不愿透露姓名。他表示:“大多数艺术考生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泪账。”据H教授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潜规则开始在艺术院校渗透。考官或者系里有影响力的教授一般手里都掌握几个能考上的名额,但也不是随便一个考生的钱就敢收,因为想交钱的人太多,而且交钱的考生里面也有水平不错的。据介绍,现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名牌艺术院校至少30万。也有不交钱的,例如一个系要收50个学生,那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钱,那都是尖子和天才,考官是不敢把他们拿下的,总得有人撑门面。
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目前在北京当歌唱演员的小刚告诉记者,他考上的是外地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艺术系,他考试时几榜都是第一,但还是在考试前拜师辅导,并且交给了某些关键人物1万多元辛苦费,这样才稳稳地考上了。“当然像郎朗、李云迪这样的天才,就不用交钱了。”
回应
院方公布招考程序证清白
面对艺术院校潜规则的问题,北电、中戏、上戏等多所经常陷入潜规则传言的艺术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出面否认存在潜规则。
北京电影学院称,考试中有很多监督系统,不会有潜规则存在。北电党委副书记、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组长介绍,考试成绩采取集体打分,其中初试和二试由3人判分,三试由9至11位副教授以上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判分采取量化和细化的方式。而在考生考完后,由招生监察人员直接将打乱顺序的试卷进行装订,将考号、名字全部封闭,序号打乱后,可有效防止阅卷老师给“人情分”。而上戏和中戏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考试的试题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连考官在开考前也不知道拿到手的到底是什么题目。而且,以前只在三试才采用现场录像来记录考试情况,但近几年录像制度从初试便开始实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手段
他们这样收钱
老师们收钱,有若干种方式,最好的,就是收钱办事,最差的,则是直接骗钱。
1.收钱办成型。H教授说,他认识的一位在某艺术学院当领导的著名歌唱家,对自己没把握办进去的学生绝对不收钱。据他所知,有些有信誉的老师没把握的不收费,有把握但是万一考生没有发挥好,考试没过的,还有一套退钱机制。这些还属于道德好的。
2.收钱办不成型。有些艺术院校老师收了钱只能保证你专业课能通过,但是考生文化课不过,没考上,他收的钱照样不退。而且你明年要是再考,还得向他再交钱。
3.考前辅导型。也有稳妥地收取好处费的方法,那就是考前辅导。H教授说:“懂得声乐的都知道,考前辅导你几个月,能管什么用呢?但是很多老师都走这条路,有没用不管,关键是有学生来,有钱收。”西北某艺术院校一个系主任,每节课收1200元,课时才20分钟,这不是点石成金吗?
4.中介型。由于考前家长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找关系托熟人”。于是一些“考试中介”就出现了,他们都会声称自己与某某领导或者教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大打包票能够让考生入学,所要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均有。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
观点
别让教授变“叫兽”
在作家邱华栋的新作《教授》里,某些高等院校里传道解惑的教授在学生眼里是“叫兽”。这个极具贬低含义的新词,还真是那些热衷潜规则并身体力行者最好的身份注解。
去年,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对100名艺校女大学生随机调查,有40%以上的在校女生遭遇过“潜规则”。一些女生在“一次‘献身’胜过多年奋斗”扭曲价值观的左右下,不惜尊严人格向招聘考官乃至导师抛去“肉体红包”;更为可怕的是,在诱惑面前,一些教授的私欲日益膨胀,利用学术与职权之便大肆聚财,师德、人格轰然倒塌。
按理说,高校作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门槛和较高层次的象牙塔,本该把道德与荣誉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假如连高校也失信于世人,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所以,必须对高校导师、教授权力与职务便利严格规范与监督,对俯身潜规则者严厉查处,必要情况下可吊销其执教资格甚至惩以终身不得从事该行业工作,千万莫让肮脏、龌龊的“潜规则”砸了高校的招牌。
发信人: Cnews (chin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音乐学院教授曝艺考收钱流程:肉体红包可怕(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4 18:50:16 2010, 美东)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一位年近70的知名博导,主动向校方坦诚自己“潜规则”一位女学生,该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有关艺术院校黑幕的话题再次成为业内谈论的热点。
回放
老教授受贿自首
日前,中央音乐学院一70多岁梁姓博士生导师主动到学校纪检部门坦白,承认自己与一名邹姓女学生发生身体关系,并收取了10万元贿赂,以帮助该学生考上博士。
但是邹同学最终未能考上博士,她便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梁教授明白事情捂不住了,于是主动找到校纪检部门坦白。该教授在音乐评论界很知名,还曾在央视著名栏目《百家讲坛》开设讲座。
8月17日,一名女士致电媒体,自称受邹姓女生委托。她说,关于梁和邹的关系、所收取的钱数等情况,校方都未找邹进行调查核实。该女士称适当的时候会将内幕公布于众,并声称“这里面很复杂。”
内幕
考名牌艺校至少30万
只有前三名不交钱
北方某艺术院校的H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坚决不愿透露姓名。他表示:“大多数艺术考生的家庭,都有一本血泪账。”据H教授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潜规则开始在艺术院校渗透。考官或者系里有影响力的教授一般手里都掌握几个能考上的名额,但也不是随便一个考生的钱就敢收,因为想交钱的人太多,而且交钱的考生里面也有水平不错的。据介绍,现在要想考上北京的一些名牌艺术院校至少30万。也有不交钱的,例如一个系要收50个学生,那前三名肯定不用交钱,那都是尖子和天才,考官是不敢把他们拿下的,总得有人撑门面。
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目前在北京当歌唱演员的小刚告诉记者,他考上的是外地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艺术系,他考试时几榜都是第一,但还是在考试前拜师辅导,并且交给了某些关键人物1万多元辛苦费,这样才稳稳地考上了。“当然像郎朗、李云迪这样的天才,就不用交钱了。”
回应
院方公布招考程序证清白
面对艺术院校潜规则的问题,北电、中戏、上戏等多所经常陷入潜规则传言的艺术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出面否认存在潜规则。
北京电影学院称,考试中有很多监督系统,不会有潜规则存在。北电党委副书记、招生监察领导小组组长介绍,考试成绩采取集体打分,其中初试和二试由3人判分,三试由9至11位副教授以上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判分采取量化和细化的方式。而在考生考完后,由招生监察人员直接将打乱顺序的试卷进行装订,将考号、名字全部封闭,序号打乱后,可有效防止阅卷老师给“人情分”。而上戏和中戏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考试的试题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出的,连考官在开考前也不知道拿到手的到底是什么题目。而且,以前只在三试才采用现场录像来记录考试情况,但近几年录像制度从初试便开始实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手段
他们这样收钱
老师们收钱,有若干种方式,最好的,就是收钱办事,最差的,则是直接骗钱。
1.收钱办成型。H教授说,他认识的一位在某艺术学院当领导的著名歌唱家,对自己没把握办进去的学生绝对不收钱。据他所知,有些有信誉的老师没把握的不收费,有把握但是万一考生没有发挥好,考试没过的,还有一套退钱机制。这些还属于道德好的。
2.收钱办不成型。有些艺术院校老师收了钱只能保证你专业课能通过,但是考生文化课不过,没考上,他收的钱照样不退。而且你明年要是再考,还得向他再交钱。
3.考前辅导型。也有稳妥地收取好处费的方法,那就是考前辅导。H教授说:“懂得声乐的都知道,考前辅导你几个月,能管什么用呢?但是很多老师都走这条路,有没用不管,关键是有学生来,有钱收。”西北某艺术院校一个系主任,每节课收1200元,课时才20分钟,这不是点石成金吗?
4.中介型。由于考前家长总是尽可能地想办法“找关系托熟人”。于是一些“考试中介”就出现了,他们都会声称自己与某某领导或者教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大打包票能够让考生入学,所要的金额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均有。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
观点
别让教授变“叫兽”
在作家邱华栋的新作《教授》里,某些高等院校里传道解惑的教授在学生眼里是“叫兽”。这个极具贬低含义的新词,还真是那些热衷潜规则并身体力行者最好的身份注解。
去年,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对100名艺校女大学生随机调查,有40%以上的在校女生遭遇过“潜规则”。一些女生在“一次‘献身’胜过多年奋斗”扭曲价值观的左右下,不惜尊严人格向招聘考官乃至导师抛去“肉体红包”;更为可怕的是,在诱惑面前,一些教授的私欲日益膨胀,利用学术与职权之便大肆聚财,师德、人格轰然倒塌。
按理说,高校作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门槛和较高层次的象牙塔,本该把道德与荣誉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假如连高校也失信于世人,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所以,必须对高校导师、教授权力与职务便利严格规范与监督,对俯身潜规则者严厉查处,必要情况下可吊销其执教资格甚至惩以终身不得从事该行业工作,千万莫让肮脏、龌龊的“潜规则”砸了高校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