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外留不下回国挣得少,现在留学的还值吗
avatar
国外留不下回国挣得少,现在留学的还值吗# Biology - 生物学
P*R
1
中国留学生刘梓鸣对着电脑屏幕,开始和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视频通话
。刘梓鸣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专业。向这家公司投简历后,他已经参加了
两轮面试,公司财务经理约他视频连线,再谈一次。
他觉得很有希望,直到面试官提了一个技术类问题。刘梓鸣没有准备好,一下蒙了。他
紧张得头皮发木,搜肠刮肚组织语言试图拖延时间,缓解沉默带来的尴尬。忽然间,胃
里翻江倒海,喉咙发紧,毫无征兆,刘梓鸣对着面试官吐了。
刘梓鸣的父母一直在说服他干脆回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正在这么做。据教育部统计
,自改革开放到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达404.2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
221.86万人,归国留学生占出国总人数一半以上,这是中国打开自费出国留学大门后从
未有过的情况。
‌‌“未来留学生回国的趋势还会继续上升,‌‌”首都经贸大
学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发展系副主任魏华颖分析道,‌‌“这是大势所趋。
‌‌”
这个趋势的另一面是,留学生的含金量在降低。11月1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合北京
海威时代发布《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其中提到,超八成海归认为自己
8204;‌“学非所用‌‌”。约50%的硕士生、67%的本科生以及约78%
的专科生薪资在5000元以下。海归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满
意‌‌”及‌‌“非常满意‌‌”的仅为33.2%。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如果留学目的只能是回国,且回国后身价暴跌,现在
出国留学究竟还值不值?
中签率,4%
大三开始,人们就问刘梓鸣的未来打算。‌‌“我很坚决表示要留在美国
8204;‌”,刘梓鸣说,‌‌“好不容易出来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就不能再缩回去了‌‌”。但他没想到的是,等到毕业时,一切都变得
8204;‌“特别崩溃‌‌”。‌‌“当时不少同学都直接找
工作了,我就想随大流一起找工作‌‌”,统统收到了拒信,甚至还发生了
视频面试时,当场呕吐的那一幕。
‌‌“当时就知道肯定完蛋了。‌‌”刘梓鸣告诉本刊记者,那
是他在美国四年本科生活中最苦涩、屈辱和绝望的时刻——他甚至没有勇气给那位面试
官发封邮件,表示歉意。‌‌“整个2015年我都过得特别灰色,感觉很压抑
。‌‌”
时至今日,他仍记得毕业那年的经历,白天去图书馆,他目不斜视,快速走过,尽量避
免遇到熟人,不想和同学深入交谈。这个时期的中国留学生,谈话超过一分钟,话题就
会转到毕业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上。这是最让他们纠结的问题。刘梓鸣整夜失眠,时不时
地恶心、呕吐。
他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留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需要申请H1B工作签证。由于申请人数
众多,移民局用抽签的方式决定,通常每年的中签率在三分之一左右。《华尔街日报》
曾报道,从美国大学毕业后立刻或一年后(实习期结束)不得不离开美国的留学生比率
高达72%。相比印度等国家而言,中国留学生的中签率更低。最近五年里,中国籍申请
者的中签概率维持在8%左右甚至以下,每年初次申请被批准者的概率仅为4%左右。
这进而会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留学生的态度。条件相当的两个人,一个有美国身份,一个
还要申请工作签证,用人单位会倾向于前者。
刘梓鸣的求职路就特别不顺,‌‌“我面试了五六家公司都收到了拒信,到
了四年级下学年我就特别着急‌‌”。他父亲一直在电话里催他回国,
8204;‌“我们吵了好几次,都是我妈在中间打圆场‌‌”。
‌‌“老师和一些机构的人都说,美国最大的几个媒体,都不招国际生
8204;‌”,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生邱悦告诉刘逍然,‌‌“他不明
确说不要国际生,但在招聘广告上,就会说,我们的候选人要能够稳定地工作到2016年
以后‌‌”。而2013年面临毕业的邱悦,如果拿不到工作签证,只能在美国
待到2014年。
刘逍然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2013年毕业时,她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米字路口》,记
录几个学生毕业时的选择。邱悦就是其中一个。
每一个想留下的中国学生都用尽了浑身解数。在匹兹堡中华文化节上,匹兹堡大学留学
生陈安琪和同学们一起做志愿者,她看到的情况让她一度感到不适甚至厌恶。
当地很多华人名流、企业家都来了。陈安琪看到,有些同学一进会场,就不再理其他志
愿者,他们‌‌“只跟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流‌‌”,亲密地称
对方为‌‌“叔叔‌‌”,夸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又漂亮。她知道
这些人是想给那些企业家留下印象,为留下来找出路。‌‌“有些同学想留
下来的话,他会变得特别假‌‌”,陈安琪说,他们会刻意讨好很多人。她
还认识一个女生,‌‌“她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想嫁一个美国白人,通
过这种方式留下来‌‌”。
B计划
和父亲争吵的那些日子里,刘梓鸣常会想到父母送自己出国的目的。
刘梓鸣的父亲开了两家轴承制造厂。父亲的很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出国了,这是企业家
圈子里的一种风尚,有些孩子甚至在国外读高中、读初中。出国也被刘梓鸣的父亲列为
他的人生‌‌“B计划‌‌”:‌‌“中考考不好了
,咱们高中出国‌‌”;‌‌“高考考不好了,咱们大学出国。
‌‌”
刘梓鸣不想出国。父亲朋友的那些孩子,出国后问题挺多的,‌‌“孩子在
那边没人照顾,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刘梓鸣说
,他们把孩子送出去,也就是想他们涨涨见识,拿个文凭,‌‌“我总觉得
就是在国内实在混不下去,才会出国‌‌”。
临近高考,遇事紧张的毛病又犯了。‌‌“复习时就有点喘不过气,感觉很
压抑。‌‌”刘梓鸣说,这时候父亲又开导自己,‌‌“他说能
拿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让我别慌,考不上他就送我去美国。‌‌”出
国,不过是一个备选方案。
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的最主要目的地。2016年11月14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一份
报告,2015/2016年留美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三分之一为中国留学生。这是中国财富增
长的一个象征,与改革开放初的公派留学不同,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自费。这是一笔不
小的支出,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能够承担。出国前,刘梓鸣的父亲就曾开导他,
100万的留学费用,家里还是拿得起的。
‌‌“因为经济形势好了,很多企业老板很有钱,‌‌”魏华颖
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些人的意识也在转变,希望能给孩子更好地教育,‌
8204;“觉得教育投资是特别好的一种投资方式。‌‌”
2013年,魏华颖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顾问,借此便利条件,她将2013年归国留学生
与1998年的情况做了一次对比。‌‌“我国学者对海归这个群体比较全面的
调查是1998年张秀明的研究‌‌”,魏华颖在之后的论文中解释道,她参照
张秀明的调查问卷做了一次新的调查。
对比后,魏华颖发现,1998年以前,留学生更多来自教师、机关干部、技术人员家庭,
到2013年,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家庭成为留学生背景的前两名。‌‌“20世
纪90年代,出国留学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那个时期出国留学人
员大多是干部家庭出身,‌‌”魏华颖分析道,‌‌“但随着中
国鼓励自费留学政策出台,以及中国私营企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私营企业家更加有意
识、有能力送孩子出国学习。‌‌”
这种局面,也成为一股催化剂。‌‌“包括英美、澳洲这些地方,很多人把
教育当成一种产业了,‌‌”魏华颖说,‌‌“它已经不是纯粹
以教育为主要目的,说白了就是挣钱。‌‌”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测算,2015
-2016年,这些中国留学生为美国贡献了114.3亿美元。
‌‌“不再因为奖学金而被迫学习理工专业‌‌”
如果要给1978年之后的留学生分一个代际,魏华颖觉得自己应该算第三代。
‌‌“第一代是92年之前,我们限制自费出国的时候‌‌”,魏
华颖说,1978年中国允许学生出国留学直到1991年,都是以公派留学生为主,自费留学
受到诸多限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也促使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明确把‌&
#8204;“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作为出国留学工作的总方针
,这之后,自费留学生迅速增加。
‌‌“第三代就是2001年以后,基本上纯自费占很大比例‌‌”
,魏华颖说。2001年对中国是另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在很多政策上
开始向国际靠拢,包括允许人才自由流动。中国申奥成功,中国人的国际化意识空前浓
厚。
魏华颖也是在2001年决定出国的。‌‌“当时我们家有一个朋友,在教委管
出国的相关工作,他建议我有机会多出去看看‌‌”,魏华颖回忆道,当时
她毕业后已经找到一份工作,但并不理想,在家人鼓励下,自己联系并考取了爱丁堡大
学。
除魏华颖外,2001年还有76051人选择了自费出国,加上公费留学生,这一年中国共出
去了83973名留学生,比上一年增加了四万多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增速(此前最快
的时候,一年也不过增加了一万多人)。
出国政策虽然放开,但当时出国压力并不校主要是费用太高,魏华颖说,‌
8204;“一年费用二三十万‌‌”,这是很多家庭难以承受的。很多人即便
出去,也会选择理工科,可以申请奖学金,但生活费用还得靠自己赚,洗盘子换读书。
这些人选理工科的另一个原因是,容易在国外找工作,而一旦能够留在国外,在欧美生
活,一切辛苦也值得了。
这种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魏华颖在2013年做的那份调查发现,归国留学生里,理工科
人数比15年前下降了29.6%,经济学和其他学科背景,都在增长。在魏华颖看来,这和
中国的财富增长也有关联,有能力承担出国费用,‌‌“让很多人可以不再
因为申请奖学金而被迫学习理工类专业‌‌”。
和魏华颖一样,陈安琪也是不喜欢国内工作才决定出国的。她甚至没有做太多准备,就
任性地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好在原来学的英语专业,终于还是通过了。
出国选择专业时,她‌‌“申了八所学校,六所学校都来了(录取通知书)
‌‌”,陈安琪回忆道,当时选学校,并不看学校知名度,而是冲着专业排
名去的。她选了英语教育专业——无疑,她如果想在美国就业,这是一个竞争力非常低
的专业,‌‌“我当然也会想就业问题,但不像他们觉得营销特别好找工作
就会去选这个专业,我还是比较由着自己的性子‌‌”。
回国,为什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刘梓鸣为毕业之后的问题焦虑的地方。2015年,魏华颖以访问学
者的身份,也来到了这里。在此期间,她接触了很多留学生和当地华人,了解他们对回
国问题的看法。
一个中餐馆老板,到美国很多年了。‌‌“他当时在外资邮轮上工作‌
;‌”,魏华颖回忆道,当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差太大,这种差距又反
映在普通人的生活上,‌‌“中国普通百姓生活中根本见不着的东西,吃的
、穿的,在那里极大丰富‌‌”。后来,他留在美国,开餐馆,过上美国人
的生活,‌‌“刚开始几年他觉得挺有优越感的,挣的钱挺多,还挺稳定。
但是这几年他不太敢回国了,他发现回国已经算穷人了,别人谈的好多东西自己完全跟
不上。他还是维持在原来的状态。‌‌”
遭受这样心理冲击的人并不在少数。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创办者兼董事长尤伟
顺也遇到很多类似的案例,这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辛苦是否值得,他们觉得,
留学之后,一切目标都是为了留下来,‌‌“打工打了一辈子,打到头,好
像还没有为自己做过一点事情‌‌”。
‌‌“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只留学不移民‌‌”,魏华颖在
2013年的那份调查中,就发现了这种趋势。很多人,毕业之后选择了回国——比例最大
的是在国外生活1-2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为45.3%;其次是生活3-5年的留学生,所占
比例为38%;再次是在国外生活6-10年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为14.5%;在国外生活10年以
上的留学生,所占比例仅为2.2%。
拿不到工作签证,被迫回来的留学生自然也有,但回国意愿程度为‌‌“比
较愿意‌‌”和‌‌“基本愿意‌‌”的加起来要超
过六成(分别为29.7%和39%)。‌‌“这反映出中国留学生倾向于只留学不
移民这一事实‌‌”,魏华颖说,很多人出国时就已经抱着要回来的打算了。
当然,回国的原因还涉及更为复杂的因素。就业和经济形势,是重要考虑因素,但并不
是唯一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海归就大量地回来‌‌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出国人数在不断
增长,回国的自然也会增加。另外,‌‌“中国经济整体比国际经济要好一
些,而且这批人更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还是愿意回国,有家庭、亲情的关系‌
;‌”。
国外的安全形势,也成为留学生回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最
近两年一直在上海举办‌‌“海外博士与专家创新创业论坛暨项目推介会
8204;‌”,2015年有110人报名,到今年增加了一倍达到219人。欧洲回来的人增
长最快,从去年的15%增长到23%。‌‌“这跟欧洲大形势也有关系,‌
;‌”尤伟顺说,‌‌“欧洲现在经济不好,难民又那么多,社会不稳
定,恐怖活动很多,我想一定是有影响的。‌‌”
‌‌“人才流动其实是一个多方面的因素博弈,推力和拉力都在不停变化着
。‌‌”魏华颖说,‌‌“像这次特朗普上台,很有可能他的一
些政策,又会影响一些人的选择。‌‌”现在的留学生圈子里,已经在传递
很多分析文章,担心特朗普的保守政策,会影响工作签证的发放。
留学值不值?
刘逍然毕业后,因为剪纪录片,耽误了几个月。等她开始找工作时,就业季已经过去很
久了。尝试留在美国未果,她决定回国。她一直想进央视或者新华社,连续投了两次简
历,‌‌“第一年投,没有给我任何回音。第二年我也没放弃,我这人有时
候还是挺轴的,又投了一次,跟第一年结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回信。‌‌”
她这才明白自己是没希望了。‌‌“一个清华的、北大的、中国传媒大学的
学生和你一个哥大的留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你没有太大优势‌‌”,刘逍然
分析道,如果应聘的是一份并不注重海外经历的工作,留学生的优势反而可能成为劣势
,‌‌“尤其是你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对方会以为你脱节了两年……你没有
竞争力的‌‌”。
伴随着回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回国之后,他们面临的情况也大不如以前。近几年的媒
体上经常看到一类报道:‌‌“海归留美7年耗资超770万,回国后月薪仅
3000元‌‌”,‌‌“低薪海归增多,忙10年才能‌
8204;‘回本’‌‌”……
‌‌“如果是像过去那种砸锅卖铁,或者借钱出国,我觉得就没有意义了
8204;‌”,魏华颖说,这种经济成本短期内是无法回收的。‌‌“一
年的学费加生活费,我们按照四十万算,你去一趟回来找一个工作也就几千块钱,没有
太高的薪水,得多少年才能够挣回之前的投入?‌‌”
‌‌“但是我觉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体验。‌&
#8204;”这位一直和留学打交道的高校教师认为,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能有机会出国仍
然是个好的选择,‌‌“每个出过国的人,很多想法、理念、看问题的方式
,包括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跟没有出过国的人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从这些方面看的话
还是值的。‌‌”
时不时,刘逍然会想起自己在纽约的最后一个月。‌‌“挺不顺利的,
8204;‌”她说,‌‌“当时我的房子已经退了,剩一个月也租不到房
子,就跟流浪一样,辗转睡别人家沙发。在外国经常那样嘛,这个朋友家睡一个星期,
不好麻烦人太久,过一个星期换一个朋友家。所以那一个月,我扛着自己所有行李,每
隔几天就要辗转,天天推着大箱子在路上走。背包都满的,两个大箱子,手里能拿的就
拿着。23公斤一个大箱子,两个46公斤了,再加一个背包。最后一个月对纽约的感觉,
就是挺感慨的。天天跟流浪汉一样。‌‌”
但这并不是留学故事的最后结局,也不是刘逍然对纽约的最后记忆。她终于放弃了进入
体制内媒体的打算,转做自由导演,为凤凰卫视、央视等一些电视台做纪录片。因为工
作的事情,她中美两地跑,每年会回纽约几次。她这时候才认真去逛了纽约的自由女神
、华尔街、博物馆等景点,‌‌“上学没有时间玩儿,觉得纽约只探索了百
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九十,要靠以后慢慢去探索了。
陈安琪还有一年才会毕业,她还不着急在回国还是留美之间做选择。陈安琪的父亲是一
个工程师,‌‌“一个月一个月地拿工资‌‌”,母亲没有工作
。而她在匹兹堡大学一年的学费就三万六千美元,加上生活费用,‌‌“对
我家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陈安琪说,但她仍然觉得出国很值,
8204;‌“到这边,我自己接受到的文化,对我的修养、视野都有好处。我爸爸会
说,不要把留学想成就为了学习,就为了以后工作,而是说对整个人有什么成长,不管
你以后挣多少钱‌‌”。
那个呕吐的男生,现在该叫他波士顿大学的刘梓鸣了。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后,
他终于放弃了求职,转了一个方向,考上了波士顿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继续申请
留学签证,多待一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留在这儿工作,‌
8204;”刘梓鸣说,‌‌“就算我这次还没有找到工作,大概也不会放弃。
有可能我会再读一个硕士,再等一年看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