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为什么方舟子不能准确评论施一公的成就# Biology - 生物学
l*1
1 楼
方舟子近日发表文章,批评施一公所获的一个奖。
实际上,方舟子擅长的是看见底线是否被突破、可以发现一些造假,但没有评价科学的
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伟,也缺乏评价生物学家施一公的能力和水平。
简而言之:在科学的山下,看得见山下的问题,看不见山上的高低。
直白地讲:评价科学成就的高度非方舟子力所能及。
这二十年左右,方舟子在科学的山下,做了保持科学之山清洁的重要和宝贵的作用。但
施一公超过二十年奔向科学的高峰。在科学上,方舟子看不清山上的差别,就如小学同
班同学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遇后无法胜任博士研究生的评价是一样的。
小学教育程度的人也就不会被请来评选优秀博士论文。
科学是从学习开始,再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评论,评价。
方舟子只在博士后就离开科学研究,其科学水平也就定格在博士后程度,不是特别好的
博士后,也不是特别差。方舟子没有独立领导实验室的能力,也没有参与评审助理教授
晋升副教授的经历(应该说是没有能力和资格),更没有参加过任何科学奖项的评审(
也是水平和能力问题)。所以,没有机构请方舟子评价科学水平,只有观众关注方舟子
打假。假设方舟子是天才,二十多年不在科研第一线、不长期读大量科学文献,参与学
术讨论,也早已丧失评价的能力。
方舟子有时错位。而且有青年男子的特质:为了赢得辩论,经常挑一点而不及其余。美
国高中生、中国大一学生的辩论水平。只要赢,有时可以不顾事实,更不懂得一直学习
。辩论的一个作用是逐渐成长,而不是一辈子停留在不是特别高水平进行重复。
施一公的科学成就,当然有他的同行不断做出评价。他是我国少数因为科学成就而当选
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者之一。他获得过多次国际奖项。方舟子专挑尽可能小的奖项来批
评,而不提施一公获得过其他奖项,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瑞典国王颁发的国际结晶
学界的Gregori Aminoff奖。评选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不严肃的小
机构?给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开玩笑?
中国媒体怎么报道,出现忽视重要的夸大小的,错误在于记者。方舟子可以因此批评记
者,而不能批评被报道人。被报道的人当然不希望被忽视了重要的而只被报道小的。
我在2014年4月3日就介绍过施一公获Aminoff奖。有目共睹的是,施一公在2014年之后
在两个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2014年文章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781641.html
全文如下: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教授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国际结晶学界的最高奖Gregori
Aminoff,乃名至实归。
施一公不仅是我国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也是世界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之一。他通
过X线衍射为主的物理学方法,分析重要的蛋白质结构,从而理解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分
子机理。迄今为止,他在三个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细胞凋亡、TGF-b、膜整合水解酶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表彰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结构生物学工作。
细胞是否死,是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该死的细胞而不死可以导致疾病,如癌症;不该
死的细胞如果死了可以导致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
一种形式,近三十年来多个参与细胞凋亡的分子被发现,其中王晓东于1990年代中后期
起发现几个蛋白质并提出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机理,不逊于诺贝尔奖工作。
施一公是世界上解析细胞凋亡蛋白质做得最好的科学家,他的工作推进了人们理解这些
蛋白质如何起作用。
我国早期的晶体学家如从英国回国加盟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的余瑞璜曾在抗战期间艰苦
环境中做出发表于英国学术刊物Nature的发现(2),可惜他于1950年代被整肃。1960年
代,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唐有祺等用晶体学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学重要的分子结构,其
中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在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的林政炯等成功地解析了胰岛素的晶体结
构,生物物理所从1970代到2000年代建立了很强的晶体学研究梯队。生物物理所、北大
、清华、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如核磁共振(NMR)、冷冻电镜等结构生物学其他方
法的研究。
施一公回国一举将清华大学建成国际一流的结构生物学中心,不仅他的实验室不断有新
发现,而且他组建的中心有多个实验室非常活跃。
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是决定诺贝尔化学奖的机构,我还期待着施一公与瑞典国王“第二次
握手”,并好奇最后是以其晶体学、电镜、还是其他研究:才华横溢的施一公不会只有
一个重要工作。
(2014年文章的最后一句已经被施一公的工作所证明:施一公已经超越2014年,做了更
多更好的研究)
实际上,方舟子擅长的是看见底线是否被突破、可以发现一些造假,但没有评价科学的
能力和水平。既不能评价物理学家潘建伟,也缺乏评价生物学家施一公的能力和水平。
简而言之:在科学的山下,看得见山下的问题,看不见山上的高低。
直白地讲:评价科学成就的高度非方舟子力所能及。
这二十年左右,方舟子在科学的山下,做了保持科学之山清洁的重要和宝贵的作用。但
施一公超过二十年奔向科学的高峰。在科学上,方舟子看不清山上的差别,就如小学同
班同学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遇后无法胜任博士研究生的评价是一样的。
小学教育程度的人也就不会被请来评选优秀博士论文。
科学是从学习开始,再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评论,评价。
方舟子只在博士后就离开科学研究,其科学水平也就定格在博士后程度,不是特别好的
博士后,也不是特别差。方舟子没有独立领导实验室的能力,也没有参与评审助理教授
晋升副教授的经历(应该说是没有能力和资格),更没有参加过任何科学奖项的评审(
也是水平和能力问题)。所以,没有机构请方舟子评价科学水平,只有观众关注方舟子
打假。假设方舟子是天才,二十多年不在科研第一线、不长期读大量科学文献,参与学
术讨论,也早已丧失评价的能力。
方舟子有时错位。而且有青年男子的特质:为了赢得辩论,经常挑一点而不及其余。美
国高中生、中国大一学生的辩论水平。只要赢,有时可以不顾事实,更不懂得一直学习
。辩论的一个作用是逐渐成长,而不是一辈子停留在不是特别高水平进行重复。
施一公的科学成就,当然有他的同行不断做出评价。他是我国少数因为科学成就而当选
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者之一。他获得过多次国际奖项。方舟子专挑尽可能小的奖项来批
评,而不提施一公获得过其他奖项,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瑞典国王颁发的国际结晶
学界的Gregori Aminoff奖。评选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不严肃的小
机构?给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的瑞典国王是开玩笑?
中国媒体怎么报道,出现忽视重要的夸大小的,错误在于记者。方舟子可以因此批评记
者,而不能批评被报道人。被报道的人当然不希望被忽视了重要的而只被报道小的。
我在2014年4月3日就介绍过施一公获Aminoff奖。有目共睹的是,施一公在2014年之后
在两个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2014年文章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781641.html
全文如下: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教授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国际结晶学界的最高奖Gregori
Aminoff,乃名至实归。
施一公不仅是我国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也是世界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之一。他通
过X线衍射为主的物理学方法,分析重要的蛋白质结构,从而理解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分
子机理。迄今为止,他在三个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细胞凋亡、TGF-b、膜整合水解酶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表彰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结构生物学工作。
细胞是否死,是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该死的细胞而不死可以导致疾病,如癌症;不该
死的细胞如果死了可以导致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
一种形式,近三十年来多个参与细胞凋亡的分子被发现,其中王晓东于1990年代中后期
起发现几个蛋白质并提出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机理,不逊于诺贝尔奖工作。
施一公是世界上解析细胞凋亡蛋白质做得最好的科学家,他的工作推进了人们理解这些
蛋白质如何起作用。
我国早期的晶体学家如从英国回国加盟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的余瑞璜曾在抗战期间艰苦
环境中做出发表于英国学术刊物Nature的发现(2),可惜他于1950年代被整肃。1960年
代,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唐有祺等用晶体学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学重要的分子结构,其
中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在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的林政炯等成功地解析了胰岛素的晶体结
构,生物物理所从1970代到2000年代建立了很强的晶体学研究梯队。生物物理所、北大
、清华、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如核磁共振(NMR)、冷冻电镜等结构生物学其他方
法的研究。
施一公回国一举将清华大学建成国际一流的结构生物学中心,不仅他的实验室不断有新
发现,而且他组建的中心有多个实验室非常活跃。
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是决定诺贝尔化学奖的机构,我还期待着施一公与瑞典国王“第二次
握手”,并好奇最后是以其晶体学、电镜、还是其他研究:才华横溢的施一公不会只有
一个重要工作。
(2014年文章的最后一句已经被施一公的工作所证明:施一公已经超越2014年,做了更
多更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