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m*n
1
上次课讲了教授最喜欢的李白诗之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因为讲得特别详细,原来没有问题的地方突然有问题了。诗的第三句另有一版本为“孤
帆远影绿山尽”,老师似乎更偏爱“绿山”,并且同时给我们解释了“lectio
difficilior potior"(最难理解的可能是正确的)理论,就是说,
在文本的流传过程中,最难理解的那个版本应该最接近原文,因为后人阅读,抄写的时候
,往往会把难以理解的部分向通俗易懂转化。这样解释一番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这首诗的
几个不同版本。
可能是因为从小背诵的缘故,我一下子从感情上很难接受“绿山尽”的说法。虽然意境
也很好,但感觉上不如“碧空”二字。
这两句,我的一种理解是:孤帆远影尽于碧空,唯见长江流于天际”,虽然出现两个似
乎是一样的images碧空和天际,但我认为上一句侧重于天空,而下一句侧重于水天相接处
。第三句给我们描述了船(到最后只有帆了)慢慢消失在视野中的过程,更强调整个动感
的过程;而后一句虽见长江在流动,但似乎更暗示长江日复一, 年复一年奔流这样一种
自然的恒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