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大卫芬奇的电影与流行文化#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p*e
1
看过几部大卫芬奇的电影,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觉得他对剧本的掌控和叙述的方式
,还是满符合我的口味的。不知道为什么08年以后,各种漫威DC漫画改编电影层出不穷
,所有的荧幕全被脑残电影,爆米花电影所霸占,很少有电影能够在2小时之内让人回
味超过2小时。导演不能以大多数人都爱喝可乐,吃炸鸡的理由拒绝一帮人想喝红酒的
念头。
我看过的第一部是社交网络,黑暗的配乐搭配紧张的节奏,在全片前一小时我基本上连
零食都顾不得吃(在大学宿舍看的),觉得居然有导演用这么酷的方式立体的描绘了创
业时期的zuckberg,和他抢夺他人现成idea再加工的过程,还有美国大学里信息传播的
快速和扁平化,冲击传统(行业,学校规则)的那种反抗规则的新鲜感,观影感受就像
被导演带着,不知不觉中过了一个个游戏关卡。和之后国内拍的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中国
合伙人相比,社交网络显得亲情不足,智商有余。
第二部是纸牌屋,同样是黑暗的代表,当然导演只参与拍了一集?和英版纸牌屋比,草
根味还是有的,毕竟上议院,下议院还是Your majesty.
第三部是Gone girl,不多说,感觉导演拍电影习惯用暗色渲染人情的复杂与纠葛,ben
的面瘫配上高知女,让人觉得这出游戏的进程就是两个人互相牵制,没有最后的赢家或
输家。
第四部是zodiac,看了三遍,感觉拍摄应该是在冬天或者初春,要不然旧金山没那么多
雨。当所有人都放弃时,还有人在坚持,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由于制度,
相关规则所造成的无效浪费,足以耗尽一个常人的全部劲头。生活在开了一个又一个玩
笑之后,在把你卷进一个个无关的事件之后,扪心自问,还能坚持多久。直到最后亲眼
看见那个goal,到底是释怀了,还是觉得不值得,我想,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大卫芬奇很有现代希区柯克的影子,就是叙事精准,没多少特效,情节吸引人心,看后
有回味感。现在的流行文化,尤其以中国的为代表,除了说几个网络用语,毫无内涵,
女人就是攀比,比谁睡了更高级的男人,男人也是攀比,比谁不劳而获了更多东西。
我想和吃东西一样,宁愿要几顿精致的,有回味感的大餐,也不愿吃下包裹着所谓流行
文化外衣的糟粕。
Bon appetit.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