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1 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ZhTd2o0Xs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
党)党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
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
订。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向资
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
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
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
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
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
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
《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
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
段歌词中的一、二、六3节。随后俄文版《国际歌》一直就只有三节歌词。因此流传较
广的中文译本(萧三版)的《国际歌》也只选用了三节歌词。[1]
萧三版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3]
《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
副歌的二段体结构。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
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
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
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1]
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
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
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
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从此以后国际歌成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在苏联解体以后,
《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7]
中国
大陆地区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
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
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
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
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
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曾经印行《国际歌
》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
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1]
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
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8
港澳台地区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社运音乐先驱黑鸟乐队为国际歌填上粤语歌词。香港电台节目《
公民社会》也把《国际歌》用作主题曲。除了普通话歌词外,国际歌也有香港噪音合作
社作词的广东话歌词,以及林信谊、吴锦明、黑手那卡西作词的闽南语歌词,分别偶尔
在香港及台湾地区使用,但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没有音译成中文。大部分时候,由
于普通话歌词较为普遍,所以都会使用该版歌词。[1]
《国际歌》是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而成的歌曲。
《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
。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
党)党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萧三在莫斯
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
订。
《国际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向资
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史称“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城下。法国
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
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
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随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
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
终。
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又译
《国际工人联盟》)。该诗曾使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
埃尔·狄盖特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国际歌创作完成。
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
段歌词中的一、二、六3节。随后俄文版《国际歌》一直就只有三节歌词。因此流传较
广的中文译本(萧三版)的《国际歌》也只选用了三节歌词。[1]
萧三版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3]
《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为带
副歌的二段体结构。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
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
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气势宏大的高潮中结
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实现。[1]
苏联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 Yakovlevich 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在伦敦出
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
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
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从此以后国际歌成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在苏联解体以后,
《国际歌》成为俄罗斯共产党的党歌。[7]
中国
大陆地区
《国际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
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
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第一国际)的
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
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
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译。
1926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曾经印行《国际歌
》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
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1]
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
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8
港澳台地区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社运音乐先驱黑鸟乐队为国际歌填上粤语歌词。香港电台节目《
公民社会》也把《国际歌》用作主题曲。除了普通话歌词外,国际歌也有香港噪音合作
社作词的广东话歌词,以及林信谊、吴锦明、黑手那卡西作词的闽南语歌词,分别偶尔
在香港及台湾地区使用,但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没有音译成中文。大部分时候,由
于普通话歌词较为普遍,所以都会使用该版歌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