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奋斗在新明朝 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后的面目
avatar
奋斗在新明朝 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后的面目# paladin - 谈古论金,黄梁一梦
C*a
1
家里有一大包,不知道怎么做。上次买的都扔了。
不习惯吃土豆皮,这个red potato个头那么小,不知道怎么去皮。
谢谢
avatar
d*i
2
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后的面目
李佑与前桂林府的吴盛大人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物,任是谁突然看到李佑举
荐,一时也无法将两个人联系起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绝非无迹可寻的,很
快就让人摸出了脉络。
原来这吴盛在京接受考计和待选时也没有闲着。他不但积极向明理报投稿,主要撰写西
南夷种种奇特婚俗和男女私情趣事,成为创刊几期九州广闻版面最受欢迎的内容。并且
吴大人还贡献出自己著作的两部才子佳人词话送给明理报,以充实正在筹备中的词话连
载栏目。
这引起了明理报大东家李佑的注意,至于接下来李大人与吴盛的关系怎么发展的,外人
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又被人发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吴盛别无背景靠山,据说当初他得罪了某阁老
,才会被委任到远在天边的桂林府,十足十的官场扑街货。但从李大人的角度看,若将
敌人的敌人当朋友,也是情有可原。
其他在京待选官员闻知此事,纷纷捶胸顿足,他们怎的就没想到这个路子?发几篇稿子
就能得到红人李佑的青睐推荐,这也太划算了,即便朝廷不准李大人的奏请,但吏部总
会给李大人面子的!
公开举荐和私下推荐是不一样的。公开举荐则意味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当然,表达决心
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没有相称的实力为后盾,即使有决心那也必然会被别人打脸。
通政司参议不是什么有实权的要紧职务。李佑摆出了架势,别人也就犯不着和最近越发
风生水起的他去争夺。故而最终还真让吴盛得到了通政司参议的位置,完成了由边荒知
府向京官的转变。
却说这日,京师各衙门都有文书小吏去了通政司,他们是去抄邸报的。通政司摘抄奏章
诏令编辑成邸报,而京师各衙门定时派小吏去通政司将邸报抄写回来,所以邸报的别称
也叫邸抄。这是大明三百年来一贯的规矩。
但这个规矩却在今天被打破了。去通政司抄写邸报的小吏纷纷被告知明天再来,而且今
后所有邸报抄写时间都向后推迟一日。
“怎么回事?”户部司务厅小吏魏无为转头问礼部的同行。却见对方也摇了摇头,表示
不知。
像魏无为这种最底层的小吏确实只能莫名其妙。他们哪里猜得出其中关窍。魏先生回到
户部时,在大门处蓦然发现,今天送到衙门的报纸再一次变成了两种。
创办以来从不断更的明理报是大家渐渐习以为常的。但那已经断更三期的真理报今天忽
然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倒也引起了注意。
魏先生慢了一步,没有抢到今天的明理报先睹为快,无奈之下顺手抢到一份相对较无聊
的真理报。
他只看了一眼就大吃一惊,这真理报首页再也不是不知所谓道德说教,而是一条一条的
消息。再细看几眼,他当即断定,真理报首页上的内容应该是从邸报挪来的!魏无为已
经抄了五年邸报,对邸报文体文风极其熟悉,一看便知!
很多和魏先生一样的小吏此刻都恍然大悟。难怪今天不让他们抄邸报,原来关窍在这里
。要将邸报内容搬到真理报上,借此强化真理报的功能性。
消息传开后,聪明人顿时联想起李佑保举那吴盛去通政司任右参议的事情。莫非李佑的
着眼点在这里?
经过打听,猜测便被证实了——那吴盛到了通政司。被分了管邸报的事务!所以这次抄
写邸报被推迟,但却能抢先一步上了报纸,都足以说明李佑突然保举吴盛吴大人,果然
是有预谋的布局。
“以李大人的强硬做派,邸报消息先发在真理报只怕要成为规矩。”户部小吏魏先生对
同僚叹道,“若真如此。只需看送报上门的真理报便足矣,又何须多此一举去通政司抄
写?只怕在下今后要少一桩差事了。”
闲得无聊的魏先生很有切身体会的感慨完毕,继续翻看手里的真理报。打开第二页,再
次吓了一跳。
上面有个大标题,写着《山东广植棉物之良劣》,下面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分析近年来
山东地方棉花种植飞速增长的利弊。其实标题和内容没什么可说的,但标题与文章之间
有一行字震动了读者,这是作者署名——武英殿大学士卢虚江。
六大宰辅之一卢阁老的政论策文?细想也不奇怪,真理报总裁官李佑与卢阁老宛如亲朋
,卢阁老写篇文章来捧李佑的场,那再正常不过。
但是就算以卑微小吏魏无为的见识,也觉得哪里不对劲,很不对劲,非常不对劲。宰辅
有六个,卢阁老并非首辅,在官报上这样明显的突出卢阁老,真的合适么?
不过这都是最高层大佬们的事情,魏先生只是简单地想了想便继续往后翻看。赫然又发
现一篇标题为《阳春布德泽》的赋,好罢,依然是署名比标题和内容更令人惊讶,这次
是文渊阁大学士杨临漳。
再往下看,又跳出一篇《论铨政官的自我修养》,看这标题就知道不是一般人能写的。
扫视到署名处,果不其然,署名者是吏部尚书赵吴县。
无论是谁看完本期改版后的真理报,都会感叹一声“不简单”。
报纸版面上除去功能性的首页外,主打的就是三位大佬的撰文,再夹杂了其他若干略次
一等人物的撰文。也就是说,真理报上主要内容都是高官撰文,望之满卷金玉朱紫之气
,天下只怕没有第二种文卷像手里的真理报这样高官文章密集。
精细的人还在版面上看到了“专栏”字样,以此来揣测,这些高官文章只怕并非是为李
佑新上任而捧场,莫非今后要成为长期惯例?
从受追捧的明理报这里,大家渐渐习惯了报纸是由职业主笔和主编采写编辑的,但这次
李佑接手真理报,却又摇身一变,把真理报彻底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这真理报的趣味性和可看性肯定还是不如明理报,衙门里的人会看么?
答案是肯定会看。俗话说,文为心声,真理报上若有各种朝廷大佬的文章,不管是策论
、文赋还是经义,当然是值得积极上进的官员去细细揣摩的,而且那些大佬肯定也会通
过这种形式,释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算官员们不去研究,多知道点大佬们的事情总
不是坏事。
“不简单哪。”魏无为合上报纸,再次叹道。他在衙门里已经厮混了十几年,不敢说见
多识广但也略懂一些门道,关于那大名鼎鼎李佥宪办报的思路,他已经悟到了几分——
就是要办一份彻底服务于高层的报纸!
在京师,能悟到皮毛的当然不止魏先生一个,但此时即使悟到也没什么用处了。
若在之前李佑东一拳西一脚的时候,能预知到才叫本事,可惜当时似乎没人看得明白李
佑思路。对这点大家已经习惯了,朝廷中公认李佑是行事最难测度的一个。
难怪李总裁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大半的办报主笔,因为报纸内容都将由大佬们提供,办报
厅本身根本不必养着那么多主笔;难怪李大人强力推荐自己人去当通政司右参议,为的
就是邸报管理权力运作到自家手中,并以此配合真理报。
不过李大人虽有构想,但能否实现依旧是个未知数。从这期真理报看,只有卢阁老、杨
阁老、赵尚书以及若干与李佑关系比较好的一些大佬配合,其他大佬们并不买李佑的账
,甚至不买账的大佬人数还占优。
“这样…太出头了。”卢阁老皱眉看着改版后的真理报,不知道说什么好。前几天他被
李佑说服,带头在真理报上开了专栏,虽然当时有所犹豫,但架不住李佑巧舌如簧,还
是答应了。但如今看到了报纸,他见自己成了版面重头,很是招摇,又纠结了。
李佑站在卢阁老前方,再次作思想工作:“老大人勿虑也,先贤云立功立德立言,此乃
立言之举,有何异哉。等到老大人荣归乡里时,我办报厅将会把老大人专栏所著合订为
一本书,刊印赠送,岂不美哉。”
卢阁老叹道:“毕竟太招摇了。”
李佑语含讥讽的说:“朝廷中所有三品以上大员,晚辈都发过约稿文书,一人各一个专
栏,包括首辅次辅等。但是晚辈虽有诚意在先,但彼辈顾虑重重不肯响应,那也就怪不
得老大人独揽光彩了。”
不过他明白卢阁老的心情,又开解道:“老大人但请放心。如今见老大人在报上风光,
仿佛内阁第一人,那徐首辅、彭次辅等还坐得住么?即便能坐住一期,但能坐住两期三
期四期么?
他们迟早会主动来开专栏发文章,从而不叫老大人专美于前。不然长此以往,京师衙门
里只知有老大人,而不知有首辅矣。到那时,朝廷三品以上诸公人人都有专栏,所以老
大人不必担忧有木秀于林的危险。”
“若都能开专栏,那自然极好。”卢阁老点头道,“你不要使绊子。”
李佑信誓旦旦道:“对此晚辈欢迎的很,必然不会有所障碍!诸公都是一样的专栏,谁
想写什么就发什么,晚辈只管报纸分发!”(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avatar
h*a
3
可以煮熟了,捣成泥,油里煸一煸,撒椒盐吃。
avatar
f*s
6
我通常是把土豆洗净,连皮煮熟先.然后炒香菇,青辣椒吃.可以撒些黑胡椒.非常喜
欢吃这道菜.:P 炒的时候可以把土豆用铲子按一下,压成扁的,周围开点儿口.更入
味.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有一大包,不知道怎么做。上次买的都扔了。
: 不习惯吃土豆皮,这个red potato个头那么小,不知道怎么去皮。
: 谢谢

avatar
l*2
8
你博客写的真好,菜太美了。
上次千张猪耳做了很不错,我用了老抽,颜色不如你的漂亮
以后要多向你讨教了:)

【在 E*A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74.53.4.74/pc/pccon_1394_128183.html
: 我们家都喜欢吃

avatar
E*A
9
太过奖了,我做得一般啦,都是些没有技术含量的

【在 l*******2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博客写的真好,菜太美了。
: 上次千张猪耳做了很不错,我用了老抽,颜色不如你的漂亮
: 以后要多向你讨教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