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dentified_title#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u*r
1 楼
发信人: xiaoling11(铃音绕), 信区: Parenting
标题: 多少兴趣班变成了课外班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30 10:20:50 2017,GMT)
这些日子阳光明媚,许多小伙伴都忍不住要出去踏个秋。于是,海宁一小学三年级某班
级家委会,就想组织一次周末一日游,带孩子们出去玩玩。据了解,为了锻炼孩子们的
自理能力,这次秋游不需要家长陪同。原以为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活动,但
没想到的是,40人的班级只有4人能参加。不能参加的人全因为星期日有兴趣班。
40人的班级,竟然有高达九成的学生周日有兴趣班?对这一数据,有网友质疑有水分,
认为有部分家长好面子,故意跟风,没报也说有报。我以为,倒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可即便这样,也不能改变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小学生上兴趣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除了个别孩子是真心喜欢、家长成全外,绝大多数的兴趣班其实只是课外班。换言之,
多数参加这些课程的,与其说是孩子的兴趣,不如说是家长的要求。
不得不说,兴趣班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除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外,我觉得其更大的价
值在于挖掘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毕竟,天赋和兴趣也是需要发现或者说触发的。当
然,除此之外,兴趣班还有很现实的功能。邻居有一个女娃,周末要去上舞蹈班。据娃
她妈说,孩子老说周末无聊,这才报班给她找点事干。有靠谱的,也有离谱的,小区另
一个妈妈,之所以把娃丢到兴趣班,则完全是图多点时间摸几把麻将。
家长给娃报班,其他还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呢?有的不愿意“昨日重现”———父母小时
候家庭条件不好,无法实现自身梦想,现在条件好了,不想让孩子留遗憾;有的则是失
败焦虑:别的孩子都有特长,自家娃不学会掉队,会输在起跑线……应该说,这些出发
点都没毛病,但报兴趣班终归要回到一个原点,即孩子是不是愿意?孩子的时间是不是
足够?任何兴趣班若缺了这两点,那可以归结为三个字“耍流氓”。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孩子确实兴趣多元、爱好广泛,但切记贪多就一定嚼不烂,安排过
多的兴趣班,只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剥夺感。从心理层面来看,孩
子之所以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可以获得正反馈,肯定乃
至赞赏都会增进他的努力、强化他的兴趣。但收获需要时间,少劳多获、不劳而获在兴
趣领域同样是行不通的。
可为佐证的是《钱江日报》10月24日的一则报道:一个五年级小学生一周10个兴趣班,
每天不是上学就是上兴趣班。而上了这么多兴趣班,成绩照旧是中等。在班级里不敢和
同学沟通,很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不敢问老师同学,只能死想,到头来都是错的……
这对迷信兴趣班的家长而言,但愿会是一针清醒剂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而是唤醒。所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另一朵云。单就唤醒的功用而言,秋游未必见得比兴趣班要好,但就稀缺性而言
,1次秋游应该是胜过10个兴趣班的。前段时间,一则小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新
闻很火。那些不问感受,一个劲地把孩子撵去兴趣班的家长,也是时候反省一下了,到
底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才最为重要。至少,这个答案绝对不会是多少兴趣班变成
了课外班。
标题: 多少兴趣班变成了课外班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Oct 30 10:20:50 2017,GMT)
这些日子阳光明媚,许多小伙伴都忍不住要出去踏个秋。于是,海宁一小学三年级某班
级家委会,就想组织一次周末一日游,带孩子们出去玩玩。据了解,为了锻炼孩子们的
自理能力,这次秋游不需要家长陪同。原以为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活动,但
没想到的是,40人的班级只有4人能参加。不能参加的人全因为星期日有兴趣班。
40人的班级,竟然有高达九成的学生周日有兴趣班?对这一数据,有网友质疑有水分,
认为有部分家长好面子,故意跟风,没报也说有报。我以为,倒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可即便这样,也不能改变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小学生上兴趣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除了个别孩子是真心喜欢、家长成全外,绝大多数的兴趣班其实只是课外班。换言之,
多数参加这些课程的,与其说是孩子的兴趣,不如说是家长的要求。
不得不说,兴趣班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除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外,我觉得其更大的价
值在于挖掘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毕竟,天赋和兴趣也是需要发现或者说触发的。当
然,除此之外,兴趣班还有很现实的功能。邻居有一个女娃,周末要去上舞蹈班。据娃
她妈说,孩子老说周末无聊,这才报班给她找点事干。有靠谱的,也有离谱的,小区另
一个妈妈,之所以把娃丢到兴趣班,则完全是图多点时间摸几把麻将。
家长给娃报班,其他还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呢?有的不愿意“昨日重现”———父母小时
候家庭条件不好,无法实现自身梦想,现在条件好了,不想让孩子留遗憾;有的则是失
败焦虑:别的孩子都有特长,自家娃不学会掉队,会输在起跑线……应该说,这些出发
点都没毛病,但报兴趣班终归要回到一个原点,即孩子是不是愿意?孩子的时间是不是
足够?任何兴趣班若缺了这两点,那可以归结为三个字“耍流氓”。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孩子确实兴趣多元、爱好广泛,但切记贪多就一定嚼不烂,安排过
多的兴趣班,只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剥夺感。从心理层面来看,孩
子之所以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往往是因为他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可以获得正反馈,肯定乃
至赞赏都会增进他的努力、强化他的兴趣。但收获需要时间,少劳多获、不劳而获在兴
趣领域同样是行不通的。
可为佐证的是《钱江日报》10月24日的一则报道:一个五年级小学生一周10个兴趣班,
每天不是上学就是上兴趣班。而上了这么多兴趣班,成绩照旧是中等。在班级里不敢和
同学沟通,很多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不敢问老师同学,只能死想,到头来都是错的……
这对迷信兴趣班的家长而言,但愿会是一针清醒剂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而是唤醒。所谓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另一朵云。单就唤醒的功用而言,秋游未必见得比兴趣班要好,但就稀缺性而言
,1次秋游应该是胜过10个兴趣班的。前段时间,一则小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的新
闻很火。那些不问感受,一个劲地把孩子撵去兴趣班的家长,也是时候反省一下了,到
底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才最为重要。至少,这个答案绝对不会是多少兴趣班变成
了课外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