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类似滴滴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打车应用,大众消费者经历了从认知—熟悉—褒/
贬—适应等一系列过程,而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两三年之内。但大众消费者始终与业内、
专家乃至出租车司机等没有处于同一观念、利益立场上,也让这些打车应用始终处在舆
论浪尖之上和不断挣扎之中。
为谋求更大发展,并规避不必要的麻烦,滴滴打车率先做出改变。近日,滴滴打车应用
客户端的启动界面更换为“滴滴打车,再见——这是结束也是开始”的宣传海报。有消
息传言,滴滴公司将整体业务改名为“滴滴出行”。将“打车”转换为“出行”,从侧
面也凸显出滴滴的野心,也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出行有更大的影响。
“打车”问题多 规避为上策
自打车应用出现后,就一直游走在法律灰色边缘地带。凭借更加专业的服务、更加便利
的同行、疯狂的补贴带来的更低价格等,打车应用迅速成为大众消费者的“新宠”。但
也由此带来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出租车司机的抗议、法律地位的合法性、动态价格调节
机制引来的不满等,都成为打车应用进一步发展的羁绊。
甚至打车应用被约谈,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从开始时还能“上头条”,到现在业界对
类似消息的视若无睹,凸显约谈频率之高。虽然打车应用也已经习惯,但近日深圳市交
委客运管理局联合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等单位部门约谈滴滴打车、优步深圳、易到用
车三大打车应用,还是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的结果,是私家车加入互联网平台参与营运,实质上是以赢利为目的、为非特定对
象提供运输服务的非法营运行为,属违法经营行为。而这,等于坐实打车应用的“非法
”地位。为了规避法律上的种种问题,同时带来更大发展,打车应用转型亟需展开。而
滴滴此次给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去除“打车”字眼,将业务聚焦于“出行”上。
移动出行聚焦平台化 打车应用才刚刚起步
也就是说,滴滴通过更名将摆脱过去单一的“打车”工具属性,转而向移动出行的平台
化方向发展。而这一举动,其实是滴滴早已埋伏好的暗招,或许就等着自身被定义为“
非法营运”后才拿出来。早在去年6月分,滴滴就注册或买下了didichuxing.com和
didichuxing.cn域名。同时,滴滴出行的商标也已经在注册申请中。
在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滴滴快的CEO程维做了一场名为“出行梦
想”的主题演讲。演讲中,程维表示自己的梦想就是建设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
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可见,将单一功能扩张至平台,滴滴“早有预谋”——滴滴巴
士等业务就是滴滴的试水业务及出行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打车应用经历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补贴烧钱大战,也成为诸多大众消费者的日常出行
手段,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打车应用也仅仅是刚起步而已,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
空间。譬如即使是更名为“XX出行”,但始终没有解决私家车非法盈利的问题;譬如如
何成为大众消费者眼中类似上门外卖这样必不可少的生活服务……
百花齐放成常态 滴滴垄断成假命题
随着打车应用平台化的凸显,百花齐放将成为常态。虽然滴滴、快的合并之后,成为业
内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也在平台化上先行一步,但并不影响后起之秀的快速发展。神州
专车的崛起,就是对滴滴最好的回应。也就是说,在这一个仍然称得上是新兴的行业内
,滴滴垄断只是一个假命题。
尤其是随着平台化的深入,出行业务将会更加细分。市内短途、巴士等都只是最基本的
业务,由此延伸开来的长途及各具特色的第三方服务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在这个
过程中,谁赢谁输还真不能一锤定音。唔,突然很心疼滴滴、快的当初烧的那么多钱—
—要是能用在改善基础运营条件上,起码能比现在先进好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