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人认输:我们才是虎妈事件的失败者 (z)
avatar
中国人认输:我们才是虎妈事件的失败者 (z)# Reader - 书香世家
s*g
1
最近给几个律师发了几封信,有的律师回信很认真,有的基本上不回答问题,而是要收
咨询费,但是也不清楚是不是有收完钱后就办事拖拉的律师。所以很是希望大家能帮忙
推荐下负责任的律师办理NIW,最好能帮忙撰写推荐信模板的。而且是不是离我进一
些的好,这样还可以面谈。我在康州。纽约的律师大概也可以。因为我现在时间很紧,
挺着急的,一定要找认真负责有工作效率的。希望打广告的不要给我发信息了。万分感
谢!
avatar
w*h
2
中国人认输:我们才是虎妈事件的失败者
信源:西安晚报
华裔“虎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说: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
,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华裔“虎妈”让美国父母感到“失败”,听起来是一件很爽的事,感觉就像李娜扬威澳
网赛场----中式家庭教育也领先全球了。可沿着这样的思路,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谁会是这场“虎妈”讨论的“失败者”
不会是蔡美儿。她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并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在
她的脸上,没有我们这里妈妈们因环境的逼迫,对孩子采取自己不情愿的教育方式的唉
声叹气,而是洋溢着快乐。借助欧美国家对中国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全球第一表现的
震惊,她的《虎妈战歌》以“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为卖点,已经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据我所知,该书也即将在欧洲出版。
“失败者”也不会是欧美妈妈们。她们可以对照虎妈的育儿心得,来反思自身教育子女
的问题,但决然不会照搬跟风。因为她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她们的孩
子也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让父母侵犯他们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她们的孩子有充分的教
育选择权,不像我们这里,根本无从选择。
“失败者”不会是欧美国家。近30年来,美国政府似乎一直“唱衰”自己的教育,一
直将教育与国家与民族的危机联系起来。1983年,里根政府发表《国家在危机中》报告
书,警告美国的中小学和大学不仅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而且落后于美国以前的水
平。去年,奥巴马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学生的教育正在落后,特
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这一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他表示赞同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清除
不合格教师。此外,他还称美国应该学习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为了突出教育改革的紧
迫性,奥巴马还称,整个国家的未来岌岌可危。这就是《虎妈战歌》“走红”的背景,
或者说,这被用来做美国教育改革的“宣传”了。令人惊讶的是,一直“唱衰”自己教
育的美国,在过去30年来,却拥有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么,谁可能是“失败者”呢?不得不说,按照目前的态势,极有可能是他们----
我国的教育改革。大约在美国发布《国家在危机中》之前三年,中国曾有代表团访美,
在参观美国教育之后,得到中国教育很快就会战胜美国的调研结果;而同时,美国代表
团访问中国,在参观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之后,也得到一份报告,报告的结论是,美国教
育如不改革,将输给中国。那是30年前的事了。时间已经告诉我们结果,将近30多年之
后,中美教育之间,究竟谁领先谁落后。
如今,我国已经制订教改规划纲要,但有关部门对中国教育其实是颇为满意的,在这种
情况下,来自欧美国家对中国教育的一系列“高度评价”,更让教育管理部门对民众的
不满“很不满”----我们的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科技论文规模世界第一,现在,基
础教育也已经世界第一了,也有大学马上宣布建成世界一流了,连美国都要学我们,还
要改什么呢?这是严重的误读,美国要学中国延长学生在校时间,那是因为他们在校时
间实在太短,难道因为他们要学,我们就认为现在学生一年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是
十分正确的吗?如此一来,已经启动的改革,恐难有深入推进的可能。
还有可能是中国妈妈们。“虎妈”在美国的“走红”,或给中国妈妈们的一个错觉是,
自己原来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是十分正确的,不必唉声叹气。这不是妈妈们的问题,
而是他们不了解中美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和社会福利保障环境的差异所致。笔者注意到
,现在一些舆论,在谈论“虎妈”时,故意略去这一差异,赞同由父母来决定子女未来
的做法。假如更多家长接受并认同这种观念,我国的家庭教育将加速迷失。另外,“虎
妈”也给一些地方教育官员以“安慰”:美国也有这样的妈妈受追捧,不要再指责是升
学考试制度迫使孩子们没有闲暇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是家长的观念所造成的问
题。
其实,大到国家的教育,小到每个家庭的教育,都远不会完美,反思,是发现问题、进
行修正的重要力量。美国政府、家庭对教育的反思,时刻充满危机意识,这是最值得我
国教育,无论是国家整体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可以说,这本身就
是一种教育,敢于对自身进行质疑、评判,同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回顾过去
30年的教育,我国教育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一成不变,并找各种理由,来
粉饰这些问题,这才是我国教育的最大危机所在。
avatar
s*g
3
这个版不是很热闹,希望知道信息的人能给些建议,不胜感激。如果不方便,请发站内
信给我。
avatar
l*s
4
写得极好
avatar
l*f
5
很有意思,写得挺好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人认输:我们才是虎妈事件的失败者
: 信源:西安晚报
: 华裔“虎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说: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
: ,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 华裔“虎妈”让美国父母感到“失败”,听起来是一件很爽的事,感觉就像李娜扬威澳
: 网赛场----中式家庭教育也领先全球了。可沿着这样的思路,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 谁会是这场“虎妈”讨论的“失败者”
: 不会是蔡美儿。她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并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在
: 她的脸上,没有我们这里妈妈们因环境的逼迫,对孩子采取自己不情愿的教育方式的唉
: 声叹气,而是洋溢着快乐。借助欧美国家对中国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全球第一表现的

avatar
w*h
6
我觉得Time上面那片长文分析的非常好。
我来美国10年多了,
中文的东西、中文的网站慢慢都不太看了,
偶尔看到的还算不错的,就转过来,
还有人争议,甚至还有人转到Joke版,
孰知谁是joke。
看美国很多正统的杂志,
哪怕是大众杂志,他们不把读者当傻子。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先入为主的立场,
而只是忠于自己的立场和对于事件本身的理解。
中国的杂志、网站、专家和所有拥有话语权的人,
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有很大的问题,或者来自于非独立思考,
或者干脆是歹意。

【在 l*****f 的大作中提到】
: 很有意思,写得挺好的。
avatar
w*h
7
2008年,我在国内。
在某动车上,读了《南方周末》,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震惊。
为他的恶意和愚民。
但愿柏杨的“自虐时代”就此结束/摩罗(2008-04-30 11:26:52)
柏杨先生以《丑陋的中国人》闻名于世,他的逝世很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像鲁迅一样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批评,代表了中国知识精英在中西碰撞过程中强烈的自审自虐倾向。
中国的知识精英从来高高在上,作为一个阶层具有坚实的自信和自负,几乎不屑于自审自省。可是,在与西方列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节节败退,羞恼无以自持,终于不得不低下头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于是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民劣根性”。这种国民劣根性乍一看当然是指整个民族,但从其代表人物鲁迅的小说创作来看,在实际的言说中常常偏重于底层人,也就是主要体现在闰土、祥林嫂、七斤、华老栓、华小栓、阿Q等等小人物身上。当我们批评“丑陋的中国人”时,脑子里浮现的形象,多半是这些不幸的人们。
穷人的缺点总是最多的,因为富人的挑剔总是最有权威。失败者的品格总是可疑的,因为这一切由胜利者说了算。中国既是这样的失败者,也是这样的穷人。西班牙人奴役中南美洲时期,那里的印第安奴隶因为不堪折磨常常集体自杀。西班牙学者在总结印第安人“国民性”时,赫然写上一条:他们不热爱生活,天生具有结伴自杀倾向。印第安人只能任由这种无耻的诬陷流行几百年之久,因为他们无法掌握话语权。中国人的“国民性”首先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和鸦片贩子以及枪炮手发现和描述的,中国的知识精英从梁启超开始逐渐接受了他们的批评。鲁迅沿着梁启超的思路狂奔猛进,对他所深爱的国人进行了最深沉的反思、最猛烈的批判。“国民性批判”成了鲁迅一生最主要的学术事业和贡献。
最为要命的是,中国知识精英在批判中国国民性时,其潜在的参照对象正是那些杀遍世界的西方人。在以哥伦布航海抵达美洲大陆为开端的几百年殖民运动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后起之秀俄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他们所表现的残忍、凶狠、诡诈、贪婪,无不达到人性的极至。无数岛屿和地区被他们屠杀得不剩一个居民。英国人在自己国家严禁鸦片,可是却用枪炮逼着中国进口他们的鸦片。鸦片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英国人对华外交的中心工作就是耍尽花招要求中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至于西方列强之间的掠夺和残杀,比起中国的战国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跟他们自己所标榜的所谓“文明”相距十万八千里。
在这样的强盗面前,全世界无一例外地沦为他们的掠夺对象,没有一家幸免者(连日本也一度是他们的掠夺对象)。中国当时没有抵挡之力,并不是由于我们的所谓劣根性,主要乃是由于满清皇室把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满足于拿全国人民做他们保卫皇权的抵押,而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及时调整和改革政治制度。我们跟西方主要的差距根本不是人性或者国民性方面的,而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西方人的优秀之处,在于他们在自己的社会内部建设了较为合理的政治机制,奉行较为和平的政治协商和利益博弈的游戏规则,在于他们有一个能够为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而效力的政府。这方面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难道有什么优越于中国的国民性吗?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经过借鉴欧洲列强的政治制度,迅速扭转了备受荷兰、英国、美国、俄国敲诈勒索的厄运。他们不但及时从那一系列掠夺性条约中逃脱出来,而且蛮横地加入了与强盗们分赃的行列。如果中国的精英阶层不是执着于所谓国民性的批判,而是一直致力于制度的变革,我们会在西方人的枪炮下委屈那么长久吗?
我们并没有因为西方人的烧杀抢掠而总结出西方人的所谓国民劣根性,因为这本不是“西方性”或者“欧洲性”问题,而是人性问题。这样的勾当咱们的老祖先在秦灭六国时也干过不少,所有的人群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曾经“人性恶”严重发作,抓住这些“恶”或者它的反面总结出所谓国民性是缺乏说服力的。事实上这几代中国精英所发掘的所谓国民劣根性,绝大多数都不是独属于某个民族的缺陷,而是人性的缺陷。西方列强在进行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大肆宣扬欧洲中心论、欧洲优越论,甚至不惜虚构了“先进”与“落后”、“进取”与“保守”、“自由”与“专制”、“文明”与“野蛮”、“文明性”与“野蛮性”的对立,进而进一步虚构了人性的二元论,即欧洲人的人性和野蛮人的人性是不一样的。在这种理论话语支配下,先进的欧洲人征服落后的非欧洲人、进取的欧洲人掠夺保守的非欧洲人、自由的欧洲人奴役专制的非欧洲人、文明的欧洲人屠杀野蛮的非欧洲人、文明性的欧洲人改造野蛮性的非欧洲人,都是充满正义性质的。所以,殖民屠杀乃是代表人类进步趋势的,是为全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事业。
我们因为急于向这种胜利者的文化思想靠近,神不知鬼不觉地认可了这种种邪说。
对照着“内修文明、外施暴力”的西方世界来寻找我们的国民劣根性,是近代以来一条错误的文化思路。可是知识精英们的思想一旦进入了这样的路径,一时就难于回头。他们如此擅长于反思自己的缺陷,可是,当他们的反思进入自虐状态时,他们对于自己的自虐状态却缺乏足够的反思,以至于长驱直入一百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这种自虐倾向的集中表现,它使得自虐心理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自此以后,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于“西方性”的趋近和向往,成了我们的基本心理倾向。在鲁迅之后,中国最深刻的作家大多数都是鲁迅精神的继承者,他们对准中国文化、对准中国国民性,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扫荡。柏杨先生是继承鲁迅衣钵,用杂文进行国民性批判的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家。
由于这种强烈的自虐倾向,我们五四运动以来所圈定的教育资源中,仅仅列入一些表面化的西方文化,本民族文化则完全排除在外。我们因为长期停留在国民劣根性的审视中,而放弃了对于更加深广的人性缺陷的研究,而人性的缺陷是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西方人的。在研究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受害者出于自尊自卫本能的排外倾向,而看不到外国殖民者对于中国人的屠杀和掠夺。这种教育使得自虐心理内化为我们的本能,以至于一提起国人的某些缺点,我们就本能地像西方殖民者那样表现出厌恶和蔑视。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我们一百年来长期沉溺于“国民劣根性”的自虐体验中,从而大大耽误了我们对于制度建设的关注和努力,这是一个极为惨痛的教训。
中国人应该及早从这种自虐倾向中摆脱出来,挺直腰杆做人。中国人的缺点,都是人性缺陷的一部分。不存在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和罪性,全人类只有一种人性,而人性的缺陷都是相通的、相同的。中国人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反思自己的所谓劣根性,而是像当年的日本人那样切实地进行制度建设。如果我们的知识精英一直热衷于将国民引入自虐的深渊,那么谁来进行坚实的社会建设和制度建设?
自审总是令人尊敬的,自虐则往往导致严重的自伤,谁愿意看见自己的民族永远这样“自伤”下去?但愿鲁迅和柏杨的时代就此结束。我们不需自卑,不需自虐。我们完全能够建设一个像西方那样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而不要以所谓“国民劣根性”、“中国国情”等等莫须有的理由拒绝这种建设。
avatar
o*o
8
终于见您转了篇还不错的文章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2008年,我在国内。
: 在某动车上,读了《南方周末》,
: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震惊。
: 为他的恶意和愚民。
: 但愿柏杨的“自虐时代”就此结束/摩罗(2008-04-30 11:26:52)
: 柏杨先生以《丑陋的中国人》闻名于世,他的逝世很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像鲁迅一样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批评,代表了中国知识精英在中西碰撞过程中强烈的自审自虐倾向。
: 中国的知识精英从来高高在上,作为一个阶层具有坚实的自信和自负,几乎不屑于自审自省。可是,在与西方列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节节败退,羞恼无以自持,终于不得不低下头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于是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民劣根性”。这种国民劣根性乍一看当然是指整个民族,但从其代表人物鲁迅的小说创作来看,在实际的言说中常常偏重于底层人,也就是主要体现在闰土、祥林嫂、七斤、华老栓、华小栓、阿Q等等小人物身上。当我们批评“丑陋的中国人”时,脑子里浮现的形象,多半是这些不幸的人们。
: 穷人的缺点总是最多的,因为富人的挑剔总是最有权威。失败者的品格总是可疑的,因为这一切由胜利者说了算。中国既是这样的失败者,也是这样的穷人。西班牙人奴役中南美洲时期,那里的印第安奴隶因为不堪折磨常常集体自杀。西班牙学者在总结印第安人“国民性”时,赫然写上一条:他们不热爱生活,天生具有结伴自杀倾向。印第安人只能任由这种无耻的诬陷流行几百年之久,因为他们无法掌握话语权。中国人的“国民性”首先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和鸦片贩子以及枪炮手发现和描述的,中国的知识精英从梁启超开始逐渐接受了他们的批评。鲁迅沿着梁启超的思路狂奔猛进,对他所深爱的国人进行了最深沉的反思、最猛烈的批判。“国民性批判”成了鲁迅一生最主要的学术事业和贡献。
: 最为要命的是,中国知识精英在批判中国国民性时,其潜在的参照对象正是那些杀遍世界的西方人。在以哥伦布航海抵达美洲大陆为开端的几百年殖民运动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后起之秀俄国人、美国人、日本人,他们所表现的残忍、凶狠、诡诈、贪婪,无不达到人性的极至。无数岛屿和地区被他们屠杀得不剩一个居民。英国人在自己国家严禁鸦片,可是却用枪炮逼着中国进口他们的鸦片。鸦片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英国人对华外交的中心工作就是耍尽花招要求中国将鸦片贸易合法化。至于西方列强之间的掠夺和残杀,比起中国的战国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跟他们自己所标榜的所谓“文明”相距十万八千里。
: 在这样的强盗面前,全世界无一例外地沦为他们的掠夺对象,没有一家幸免者(连日本也一度是他们的掠夺对象)。中国当时没有抵挡之力,并不是由于我们的所谓劣根性,主要乃是由于满清皇室把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满足于拿全国人民做他们保卫皇权的抵押,而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及时调整和改革政治制度。我们跟西方主要的差距根本不是人性或者国民性方面的,而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西方人的优秀之处,在于他们在自己的社会内部建设了较为合理的政治机制,奉行较为和平的政治协商和利益博弈的游戏规则,在于他们有一个能够为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而效力的政府。这方面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日本难道有什么优越于中国的国民性吗?他们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经过借鉴欧洲列强的政治制度,迅速扭转了备受荷兰、英国、美国、俄国敲诈勒索的厄运。他们不但及时从那一系列掠夺性条约中逃脱出来,而且蛮横地加入了与强盗们分赃的行列。如果中国的精英阶层不是执着于所谓国民性的批判,而是一直致力于制度的变革,我们会在西方人的枪炮下委屈那么长久吗?

avatar
l*f
9
没看Times上的。
谁都有agenda,就是怎么表述而已。。。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觉得Time上面那片长文分析的非常好。
: 我来美国10年多了,
: 中文的东西、中文的网站慢慢都不太看了,
: 偶尔看到的还算不错的,就转过来,
: 还有人争议,甚至还有人转到Joke版,
: 孰知谁是joke。
: 看美国很多正统的杂志,
: 哪怕是大众杂志,他们不把读者当傻子。
: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先入为主的立场,
: 而只是忠于自己的立场和对于事件本身的理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