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福建行记之杨家溪漂流
avatar

福建行记之杨家溪漂流

云溪山人3
1楼
一觉醒来,窗外一轮鲜妍的红日挂在宁德城东的山坳上空,我们坐车往杨家溪,杨家溪两岸还笼着些晨雾,到漂流目的地蓝兜村时,太阳早已升得老高。乘筏处溪滩上摆满排满了竹筏,溪滩对岸有一陡崖,崖中间石隙如门,石门前是深深的碧潭。碧潭两岸有牵船来往,我们见时间尚早,牵拉绳索渡到石门,石门窄窄,有石阶通崖顶,登崖下望,溪宽潭深,潭水清清,青碧粼粼,阳光映照,水光潋滟如银,清风徐来,碧波荡漾。
崖上小坐,出石门,牵绳返对岸后,我们便开始杨家溪漂流了。我们六人,两只竹筏,三人一筏,一前一后,便悠悠然往下游漂流了,筏工是位中年男子,他告诉我们,从始点南兜到终点渡头村,要坐2个小时的竹筏,经“十曲十二滩”,36个石景。筏工边说边撑筏,筏过处,溪两岸多奇石,每到风景精彩处,给我们一一讲解,指点迷津。什么雄狮下山、唐僧拜佛、双乳峰、将军落泪、骆驼峰、观音坐莲、灵龟下山……每到一处景点,撑筏师父都会撑得慢一点,尽量让我们看仔细点。
杨家溪源自柘荣东山顶和目海尖两大高峰,是太姥山景区一山一川一海之一川,流经太姥山山麓西南,中下游段自福鼎乌杯始至鼎霞交界的湖里为九鲤溪,流程约7公里;从兰兜至渡头为杨家溪,流程约8公里。杨家溪上有七曲十二濑(浅急之滩),沿流潭、濑、滩交替,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峡谷青山相对,千峰叠翠。樟树、枫树、榉树、榕树,毛竹、绿竹、花竹、方竹、紫竹、黄竹、金竹, 杜鹃、黄杨、雀梅、赤楠、芦苇成片分布。
竹筏随溪流而下,时缓时急,或飞奔于砾石堆积、浪花飞溅的滩濑,或潆洄于碧水深潭; 时而飞筏破浪,惊起浪花,时而随流飘荡,逍遥自在。仆《行香子》词:“林褪晨纱,翠露铅华。一支篙、一叶轻筏。影湛波平,水滑滩沙。欲尽情也,舟人歇,我撑划。”上阙与此情境同。
筏到杨家溪村,筏工停筏上岸,让我看一下溪上的杨家溪大石板桥。杨家溪大石桥始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桥全长123.3米,宽2.88米,为梁式石桥,由桥栏、桥墩、桥帽、桥板、桥撑组成,每孔桥面铺六块石板,长4米,桥墩32堵,每个桥墩左右边又用石柱倾斜支撑着。在距桥墩北面约2米处,还横向间隔竖着20多根粗大的石柱,用以阻挡和消解洪水带来的树木与杂物。桥的造型结构与我小时候住过的鹿城上埠头村的南雅桥类似。仆《题蒋忠军南雅桥钢笔画》诗:“少时此桥过,见画犹如昨。桥下水如初,桥上人何若”。此地游子,久别回乡,见此桥也会有此感想。
在杨家溪大石板桥之前,这里曾有一坐古桥,桥名“通津桥”,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后被洪水冲毁,只剩《通津桥碑记》及一个残墩。
桥连接古驿道,驿道是古时候的“官道”,这条驿道据说秦汉时就开辟了,全长约20公里。古道用青石铺就,是下福州,北上温州,沟闽浙两省的重要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上,富商大贾、贩夫走卒、赶考举子、赴任官吏往来其间。吾郡南宋状元王梅溪赴任泉州知府,曾在杨家溪留宿,作《宿饭溪驿》两诗:“甑屿饱曾见,饭溪名始闻。老怀如子美,到处不忘君。””门拥千峰翠,溪无一点尘。松风清入耳,山月白随人。”诗中饭溪即今杨家溪,诗后四句景色,美得让人不能忘怀。
看过杨家溪大石桥、《通津桥碑记》碑后,我们继续坐筏,沿途过将军剑、大象护子、玉免听泉、三叠石诸景,到本次漂流的终点渡头村。
avatar
云溪山人3
2楼






avatar
云溪山人3
3楼






avatar
云溪山人3
4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