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宋元明清历代纪念岳飞的诗词
avatar

宋元明清历代纪念岳飞的诗词

民族英雄岳飞
1楼
宋元明清历代纪念岳飞的诗词
(一)、历代纪念岳飞的诗词之南宋篇
西溪寨将官子弟(宋)
经略中原二十秋,功多过少未全酬。
丹心似石凭谁诉,空自游魂遍九州。
建康人(宋)
强金扰扰我提兵,血战中原恨未平。
大厦已斜支一木,岂期长脚误苍生。
武昌军士(宋)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附注:以上几首诗是在岳飞遇害之时,南宋平民和下层军士冒死所作,在秦桧专权期间大兴文字狱的艰险背景下,这些为岳飞鸣冤的诗竟能留存后世, 实为不易.
吊岳飞
胡铨(宋)
匹马吴江谁着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悯临淄功未就,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论,万姓颦眉亦可怜。
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
感事
陆游(宋)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
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四)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陆游(宋)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南宋绍熙三年(1192)冬,陆游作此诗于山阴。范至能,即范成大。《揽辔录》,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三月,范成大以特使身份出使金国,要求金把历代皇陵归还南宋,交涉无效,八月还朝。他把出使途中所写的日记,取名叫《揽辔录》。书中记载他过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时,遗民常向宋使痛哭、跪拜,倾吐他们的爱国情怀。
陆游由此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诗。诗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残酷迫害抗金将领的事实,肯定了中原父老的爱国热忱。此诗大意是指,在南宋初年,以奸相秦桧为首的卖国求荣派当权,抗战派宗泽和岳飞等被排挤和受到迫害,沦陷区的父老虽不知这些可怕的事,但他们看到宋朝使者,也忍不住流泪。
观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万死何知狱吏尊,威名盖代古难存。
二桃岂以功高赐,一舸不容身退论。
几见饮江思道济,缪为图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与无穷客断魂。
(作者题注:秦桧专权,候祠初毁,道士不忍坏候像,沉浸溪中,因得不坏)
(注:候指岳飞,岳飞生前曾被封为武昌郡开国候)
观岳侯石像
刘仙伦(宋)
昔年槌鼓事边庭,公相身为国重轻,
四海几人思武穆,百年今日见仪形,
笔头风月三千字,齿颊冰霜十万兵。
天亦知人有遗恨,定应分付与中兴。
建安叶绍翁题西湖岳鄂王庙
叶绍翁(宋)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少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鸱夷理钓船!
六州歌头 题岳鄂王庙
刘过(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敌?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六州歌头 淮西帅李忱和仍为书庙额
刘过(宋)
高皇神武,善驾驶豪英。
攘北狄,驱群盗,命天膺,救苍生。
奈梦绕沙漠,隔温情,屈和好,
召大将,归兵柄,列枢庭。
公指汴京。威已振河洛,不顾身烹。
失一时机会,嗟左衽吾民,痛岳家军,孰扶倾?
久沉怨愤,七十载,还复遇,帝王真。
表遗烈,锡王号,日照临,激士心。
始识安刘计,宁祸已,是忠臣。
我乘传,访壁垒,想精明。
英气凛然若在,仍题匾,昭揭天恩。
笑原头荒草,一死不能春,交怨天神。
和岳王庙壁上韵
吕午(宋)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作者注: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武昌
苏泂(宋)
南楼丝管日纷纷,一带春江浸碧云。
遗老相逢问年几,白头闲话岳将军。
岳武穆王墓
王英孙(宋)
埋骨西湖土一丘,残阳荒草几经秋。
中原望断因公死,北客犹能说旧愁。
题岳忠武祠诗三首
袁甫(宋)
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
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祗寻幽。
堪嗟爝火当时灭,谁信长川万古流。
机会莫言今到手,却愁无饭饱貔貅。
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众列侯。
先辈有闻多散轶,后生谁识发潜幽。
伤心咄咄权臣事,满眼滔滔债帅流。
槌剥到今浑似鬼,向人休说是貔貅。
当年老桧肆欺谩,忠武哀哉抱寸丹。
赖有皇天为吐气,岂无青名更诛奸。
字留陈迹何年泯,烟锁空山尽日间。
世事关心眠不得,今朝下涕为潸潸。
谒岳王坟
郑超(宋)
我来拜谒岳王坟,松柏苍苍上宿云。
臣子报君终一死,权奸卖国欲中分。
鹰扬当日谁能及,雁叫中原不可闻。
石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忆将军。
初入淮河四绝句之二
杨万里(宋)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鄂王墓
贯酸斋(宋)
剑戟横空杀气高,金兵百万望风逃。
自从公死钱塘日,便觉江山把不牢。
岳鄂王墓
董嗣杲(宋)
将军魂梦绕旌旃,偃月谋成尚忍言。
一旦风波谁左袒,八陵荆棘自中原。
更无雁带边头信,惟有天知地下冤。
郁郁栖霞霞外树,墓门不掩鹳雀喧。
春步岳园二首
董嗣杲(宋)
暖风晴日艳芳天,独客心情不忍言。
何处有花春掠眼,金陀坊里岳家园。
将军墓域在杭州,如此家园入梦游。
谁惜再传无嗣续,至今匙钥属官收。
(庐山集)
岳鄂王墓
徐集孙(宋)
百战收功指顾间,岳家军令重如山。
班师似出高宗意,逢恶徒成秦相奸。
往事不成空浩叹,黄鹂无绪自间关。
金戈铁马纵横地,古庙犹存落照间。
古木号风抱不平,百年忠义日争明。
坟前人马空存石,何似当时听用兵。
(竹所吟稿)
岳王祠
林景熙 (宋)
寥落一抔在,英雄万古冤。
孤忠悬白日,遗恨寄中原。
树老残霞澹,尘深断碣昏。
东南天半壁,往事泣寒猿。
水调歌头 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宋)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
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
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
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
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杨万里(宋)
德寿宫前春昼长,宫中花开宫外香。
太皇颐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见肃天仗,翠华黄屋从天降。
一声清跸万人看,天街冰销楼雪残。
北来又有一红繖,八鸾三騑金毂端。
辇中似是瑶池母,凤舄霞裳剪云雾。
太皇望见天开颜,万国春风百花舞。
乃是慈宁太母回鸾图,母子如初千古无。
朔云边雪旗脚湿,御柳官梅寒影疏。
向来慈宁隔沙漠,倩鴈传书鴈难托。
迎还騩驭彼何人,魏武子孙曹将军。
将军元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
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
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北。
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
读岳武穆王传
吴龙翰(宋)
鬼蜮为妖天地昏,将军那可一朝存。
泰山颓喻哲人死,东海旱为孝妇冤。
当日主和甘下策,到今无计复中原。
清风凛凛一编史,拭尽英雄几泪痕。
读岳鄂王行实编年
胡仲参(宋)
飞鹄来何意,英雄此日生。
山河张胆气,宇宙载风声。
一片堂中纸,千年身后名。
至今坟上木,犹作不平鸣。
题祁门岳王庙
方岳(宋)
神京鳞介腥衣裳,三精雾塞天地光。
鼬啼鼯啸纷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
谁其与者沦纲常,受计于虏扼我吭
王心凛凛天苍苍,以次束缚归朝堂。
字南自北诺已偿,焉用与虏为婿戕。
为讎报讎胡不臧,至今淮堑为河湟。
每观王传心催伤,怒发为立胆为张。
皇畀余邑于祁阊,闻王有像西山岗。
欲往从之洁予觞,简书之言不我遑。
今且去此何敢忘,牲飞酒香时日良,
金戈铁马山茫茫。
鄂王墓
陈允平(宋)
鄂王墓在栖霞岭,一片忠魂万古存。
镜里赤心悬日月,剑边英气塞乾坤。
苍苔雨暗龙蛇壁,老树烟凝虎豹幡。
独倚东风挥泪客,不堪回首望中原。
(二)、历代纪念岳飞的诗词之元朝篇
咏岳王孙县尉复栖霞坟田
龚璛(元)
岳鄂诸孙复墓田,清明寒食起新烟。
道旁为我除苍桧,山下如今哭杜鹃。
高庙神灵应悔此,中原父老尚凄然。
西湖靡靡行人去,却望栖霞转可怜。
岳鄂王墓
赵孟頫(元)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1254-1322年),宋末元初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系子孙。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历来有许多题咏、凭吊,这首却尤为沉痛。元代学者陶宗仪指出:“岳王墓诗,不下数百篇。其脍炙人口者,莫如赵魏公作。”(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赵魏公”指赵孟頫)
岳武穆王
(元)宋无
克复神州指掌间,永昌陵侧诏师还。
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
岳王墓
倪瓒 (元)
奸任忠诛转缪悠,鄂王功业浩难收。
出师未久班师急,相国翻为敌国谋。
废垒河山犹带愤,悲风兰蕙愡惊秋。
异代行人一洒泪,荒坟落日重回头。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周德清(元)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语,长是洒西湖。
[中吕]满庭芳 误国贼秦桧
周德清
官居极品,欺天误主,贱土轻民。
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
通贼虏怀奸诳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
英雄恨,使飞、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岳王墓
(元)韩信同
妖星堕地芒角赤,龙剑悲吼风萧瑟。
中原王气挽不回,将军一死鸿毛掷。
秦家小儿真戏剧,播弄造化摇枢极。
指仇为亲忠且逆,只手上遮天眼碧。
九重茫茫隔天日,无由下烛臣愚直。
臣愚万死不足惜,国耻未湔犹愤激。
古坟埋冤血空沥,风雨年年土花蚀。
我恐精忠埋不得,白日英魂土中泣。
请将衰骨断苔痕,献作吾皇补天石。
岳武穆王墓
(元)郑元祐
栖霞岭南湖水阴,墓木两株高百寻。
鬼神卫护霜雪幹,日夜怒号风雨音。
山僧纸钱每自挂,陇酋金槌那得侵。
精忠既已寒天地,英爽尚尔盘山林。
恨虽无血可化碧,世故有人能范金。
恭惟父子一抔土,尚想君臣千载心。
万松岭前行殿废,五国城头寒漏沉。
空令遗黎痛至骨,荒坟一上一哀吟。
岳鄂王墓
潘纯(元)
海门寒日澹无晖,偃月堂深昼漏稀。
万灶貔貅江上老,两宫环佩梦中归。
内园羯鼓催花发,小殿珠簾看雪飞。
不道帐前胡旋舞,有人行酒着青衣。
湖水春来自绿波,空林人迹少经过。
夜寒石马嘶风雨,日落山精泣薜萝。
江左长城真自坏,邺中明月竟谁歌。
唯余满地苌弘血,草色年深碧更多。
岳王庙
班惟志 (元)
威名震主自难全,高第纶巾未许闲。
空使旄头奸胆破,不容马革裹尸还。
新亭人泣山河异,古冢鹃啼草树殷。
当日韩张徒共事,更无一语动天颜。
拜岳鄂王墓
(元) 胡炳文
有公无此日,再拜泪交颐。
大义君臣重,孤忠天地知。
鸩毛何太毒,龙渡只如斯。
坟畔休留桧,行人欲斧之。
西湖竹枝词
贝琼(元)
闻王夜过李陵台,湖上荷花今又开。
那似岳王坟前树,枝枝叶叶尽南回。
岳鄂王歌
(元)张宪
君不见,南熏门,铁炉步,
神矛丈八舞长蛇,双练银光如玉注。
又不见,铁浮屠,拐子马,
斫胫钢刀飞白霜,贯阵背嵬分解瓦!
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
两河忠义望风附,襄邓荆湖唾手宁。
朱仙镇上马如虎,百战经营心独苦。
赐环竟坏回天功,卷旆归来卧枢府。
钱塘宫殿春风轻,娇儿安晏嘴未醒。
徒令功臣三十六,舞女歌儿乐太平。
虎头将军面如铁,义胆忠肝向谁说?
忍将和议两封书,往拭先皇目中血。
将军将军通军术,军命不受未为失。
大夫出疆事从权,铁马长驱功可必。
功成解甲面丹墀,拜表谢罪死不迟!
惜哉忠义重山岳,智不及此良可悲。
呜呼,肆谗言、加毒手,
申王心、循王口,蕲王湖上乘驴走。
五国城头帝鬼哭啼,胡儿相酹平安酒。
读岳武穆传
(元)潘音
万里浮云入望阴,千山落日正沉沉。
当朝自馁中兴志,出塞徒劳上将心。
臣子终天仇未报,奸邪设险计殊深。
惟余一箧精忠传,挥泪频看不自禁。
西山亭留题
张昱(元)
马头曾为使君回,北望新亭道路开。
于越地形缘海尽,勾吴山色过江来。
英雄有恨余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珍重谢家林下客,玉山何待倩人推。
岳武穆王
柯九思(元)
行尽西泠见墓林,落花飞絮总伤心。
数声杜宇迷清昼,两个麒麟临绿荫。
座上高僧能说法,道旁遗老尚沾巾。
平湖箫鼓非前日,隔岸楼台暮霭深。
(三)、纪念岳飞的诗词之明朝篇
岳忠武王祠
于谦(明)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虏,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朱仙镇
李梦阳(明)
水店回罔抱,春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朱仙镇庙
李梦阳
宋墓莽岑寂,岳宫今在兹。
风霜留桧柏,阴雨见旌旗。
百战回戈地,中原左衽时。
土人严伏腊,偏护相南枝。
题岳武穆王祠
黄周星(明)
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气能排岱麓松。
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
题岳武穆王祠
(明)张应福
狱中不幸莫含冤,万古遗形祀孔颜。
逆桧和议长屈膝,人人争赠两三砖。
岳王坟
周诗(明)
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
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
山河戎马异,涕泪今古同。
萋绝封丘草,苍苍落照中。
岳王坟
邱濬(明)
我闻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
草木犹知表荩臣,君王乃尔崇奸相。
青衣行酒谁家亲,十年血战为谁人。
忠勋翻见遭杀戮,胡人未必能亡秦。
呜呼,臣飞死,臣俊喜,臣浚无言世忠靡。
桧书夜报四太子,臣构再拜从此始。
沁园春*题记岳王庙
邱濬(明)
为国锄忠,为敌报仇,可恨堪哀。
顾当时乾坤,是谁境界?君亲何处?几许人才?
万死间关,十年血战,端的孜孜为甚来?
何须苦把长城自坏,柱石潜催!
虽然天道恢恢,奈人众将天钧转回。
叹黄龙府里,未行贺酒。朱仙镇上,先奉追牌。
共戴仇天,甘投死地,天理人心安在哉!
英雄恨,向万年千载,永不沉埋。
满江红 大宋岳武穆王墓
沈芳(明)
剑气凌霄,耻百世,戴天不歇。
吐虹霓,振臂一呼,风云壮烈。
斧钺霜寒鸭绿水,鼓鼙霆震黄龙月。
叹孤臣社稷与生民,空关切。
三字狱,谁昭雪;百战绩,都消灭。
叩穹苍,国步何由盈缺。
青草羞污奸党殼,丹枫痛洒英豪血。
灿乾坤赤日贯精忠,光天阕。
满江红*题宋思陵与岳武穆手敕墨本
嘉靖九年十月二日书
文徵明(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
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满江红
夏言(明)
南渡偏安,瞻王气消歇。
叹诸公,经纶颠倒,可怜忠烈。
曾见凄凉亡国事,而今惟有栖霞月。
睹宫祠(上四下幸)木尚南枝,伤心切。
人生易,头如雪。竹简汗,青难灭。
柱乾坤要使,金瓯无缺。
后土漫藏遗臭骨,龙泉耻饮奸臣血。
恨当时无奈小人朋,盈朝阙。
谒岳武穆祠
马继龙(明)
古庙寒烟锁寂寥,松杉入夜起风涛。
孤臣毅魂今犹在,二帝游魂不可招。
落寞关山边月冷,纵横南北野狐骄。
道逢故老闲相问,犹说金牌憾未消。
论词绝句
郑方坤
故山松竹梦难寻,半壁江南已陆沉。
最是岳王写哀愤,欲将心事付瑶琴。
(蔗尾诗集卷五)
拜岳武穆墓
吴伯与(明)
血染湖烟入墓浮,模糊山色似当秋。
休兵雨泪归中土,出塞风呼此一丘。
死骨春秋新戟影,怒心今古出潮头。
唯余千顷银山浪,掬作将军薄献酬。
岳王祠
杨于庭(明)
王业神州已陆沉,将军祠墓肃阴阴。
和戎社稷浑无策,报主乾坤只此心。
原草尚含南向恨,塞鸿空断北来音。
可怜金牌十二诏,父老攀留泪满襟。
谒岳武穆王墓祠
苏茂相(明)
当日朱仙势肯乘,关河洗眼盼中兴。
军前金诏班何急,井底银瓶恨不胜。
坐失云旗清绝漠,空余宰树向诸陵。
英魂如说今长在,望断黄龙更拊膺。
奉吊宋岳武穆王
夏日瑚(明)
栖霞山下祠坟古,落日荒云抱石林。
不问中原倾玉柱,空留遗像铸黄金。
孤臣独奋中兴志,天道元无翊宋心。
千载英灵俨如在,辘轳风雨作龙吟。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2楼

岳 王 墓 志
绍兴八年,岁戊午,王(注:“王”指岳飞,岳飞冤案平反后被追封为鄂王)谒建国公瑗于资善堂,退而言曰:中兴之业,其在是乎!
绍兴三十二年,建国公受高宗内禅,是为孝宗。中丞汪澈宣抚荆襄,王故部曲合词讼冤,哭声雷震,上闻,孝宗大感动,七月下诏追复王原官,并访求其尸,以礼改葬栖霞。而王之沉冤,遂以大白,距王初见孝宗时,已二十四年,君臣之相得,已有先契耶!
诏下求王尸,初未得。时狱卒隗顺已死,顺曾语其子曰:“岳元帅尽忠报国,后必有昭雪其冤者,我不及待,汝志之,将来有访求岳元帅尸,汝可上其事。岳元帅腰下有佩玉,请其家人识之,又有一铅筒,内系揭下当日枷锁之封皮,今埋尸旁,他日亦可为证也。” 至求尸之诏下,而隗顺之子即上告埋尸之处,于是有司去土得王尸,顺子为指明腰下之玉,筒中之封皮纸,众知弗误,乃以王原官礼殓而葬之西湖栖霞山之麓。
其九曲丛祠,曾潜埋王尸处,后改为初瘗处,在今众安桥河下忠显庙,有土一坏,以亭覆之,此为清同治三年司狱吴廷康所建筑,碑曰:王父子埋骨处。传隗顺后为众安桥土地,其信然耶。 然隗顺以一狱卒,而知王冤,为王潜葬,今日栖霞岭碧血丹心之照耀湖山,语曰,莫为之先,虽善弗彰,隗顺有也。
栖霞岭墓,在王庙西首,丰碑巍然,今题曰:宋岳鄂王墓。墓前列文武翁仲六人,石兽三对,旁有井曰忠泉,华表千年,虽朝家屡易而如故。
入门有向墓跪者四铁像,为秦桧、桧妇王氏、张俊、万俟卨。陷王者,秦桧也;速决死王者,桧妇王氏也;锻炼张宪狱,以牵涉王罪者,张俊也;承桧之意,先诬劾王,继成莫须有之狱辞者,万俟卨也。
王改葬于绍兴三十二年,元至元间,墓渐倾圮,江州王六世孙士迪,会同宜兴岳氏合资重修,历元、明、清代有修茸。太平军后,浙江藩司蒋益沣重修祠墓。
入民国后,杨善德督浙,拨府帑令督署军务课长黄元秀、副官张包焯,督工重修,墓四周缭以短垣。
岳庙保管委员会成立后, 委员张载阳募款重修。墓前照墙石刻尽忠报国四大字,系明嘉靖间莆人洪珠所书。墓门有联,曰:“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则为入民国后,岳庙保管委员会采昔人诗句而勒诸石者也。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3楼
朱仙镇
李梦龙(明)
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
金牌痛苦班师地,铁马驱弛报主心。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
经行墨客还辞赋,南北凄凉自古今。
岳王坟
高启(明)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成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青邱诗集)
岳王坟
张岱(明)
西泠烟雨岳王宫,鬼气阴森碧树丛。
函谷金人长堕泪,昭陵石马自嘶风。
半天雷电金牌冷,一族风波夜壑红。
泥塑岳候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
湖上别周方子公赋
袁宏道(明)
望望鄂王坟,石龟与人齐。
冢前方丈土,浇酒渥成泥。
虽知生者乐,无益死者啼。
如彼坟前马,张吻不能嘶。
天地入晦劫,志士合鸾栖。
曷为近汤火,为他羊与鸡?
孤山梅处士,事业未曾低。
西陵倡家女,松柏杂广蹊。
红粉是活计,山花足品题。
笑折苏公柳,策马度花堤。
(一作:夜弦招鹤促,晚咏托梅妻。
竿水饶活计,云岚足品题。)
宿朱仙镇
袁宏道(明)(四首之一)
秋高夜铎冷空庭,草木犹疑战铁腥。
地下九哥今悔不,六陵花鸟哭冬青。
岳王坟
徐渭(明)
墓门惨淡碧湖中,丹雘朱扉射水红,
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
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
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夹春风。
岳王坟
唐顺之(明)
国耻犹示雪,身危亦自甘。
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
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
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
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
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
国随身共殒,相与虏俱生。
落日松风起,犹闻剑戟鸣。
岳坟
王世贞(明)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风飒飒动灵祠。
空传赤帝中兴诏,自折黄龙大将旗。
三殿有人朝北极,六陵地时对南坡。
莫将乌喙论勾践,鸟尽弓藏也不悲。
岳鄂王墓
凌云翰(明)
前相汪黄后相秦,力图恢复竟何人。
朱仙路近旌旗晚,古汴城高草木春。
江月照空埋剑狱,边沙遮断属车尘。
栖霞岭下将军冢,夜夜悲风起石麟。
朱仙镇岳王祠
刘钰(明)
郾北师还事已休,凭谁重报靖康仇。
洛中救国非周土,江左新亭半楚囚。
和议自遗千载辱,蜡书空送两宫愁。
伤心多少英雄泪,付与漳河日夜流。
朱仙镇岳鄂王庙
郭良史(明)
鄂王自分黄龙饮,谁料朱仙拔战营。
信誓河山归狴犴,古祠松柏付鼯鼪。
悲来涕泪无今古,事去君臣失合并。
辛苦中原诸父老,壶浆虚费马头迎。
朱仙镇岳王祠
朱勤(明)
未遂黄龙饮,金牌止渡河。
艰难终奉诏,痛哭乃回戈。
三字反成狱,千秋尚挽歌。
不知廊庙计,何苦但求和。
谒岳武穆庙
黄相(明)
古庙沉沉掩黄昏,西连孤垄结愁云。
金牌卒堕和戎计,铁骑空回少保军。
万里銮舆终北守,百年基业遂中分。
乾坤遗恨依然在,散作秋涛不忍闻。
岳坟
韩洽(明)
斧斤日出钱塘门,冢上松楸无复存。
马鬣荒凉髑髅泣,子孙饮恨徒声吞。
栖霞岭畔南枝墓,犯者仓皇辄僵仆。
健儿相戒莫敢窥,苍翠森然独如故。
武穆英灵性自殊,嗟哉所见太区区。
赵家社稷今安在,却爱坟前树数株。
朱仙镇岳王祠
周绍亚(明)
南渡擎天一柱摧,尘沙满眼实堪哀。
金戈北伐心何壮,铁马南还志已灰。
雁字传哀天外去,河声流恨月中来。
我今谒庙瞻遗像,痛挹椒浆奠一杯。
谒岳武穆祠
吴文华(明)
几树萧森岳庙东,一杯怀古酹西风。
凯歌竟负黄龙饮,信誓虚传铁券功。
无复翠华回绝漠,最怜白雁入行宫。
神州恢复千年恨,读罢遗诗恨未终。
谒岳武穆祠
何允泓 (明)
傅张不得终经制,韩岳何劳更枕戈。
载主空传之建业,行宫渐侈似宣和。
班朝清海成三恪,振旅朱仙泣两河。
惆怅一生匡国计,止余遗草泣孙珂。
战血横吞直指燕,秦垣心腹祲方缠。
将军河上空争地,丞相闺中善格天。
早有雕儿贪厚饵,尚期龙府醉诸贤。
张秦总是明经客,何但书生拜马前。
谒岳武穆祠
徐元普(明)
声咽长天水不流,伊人底事负中州。
盟渝白马仍和好,师抵黄龙问逗留。
宝剑独鸣空百战,翠花遥指竟千秋。
何进销得英雄骨,差有端平献薄酬。
莫言航海绝归期,当日君侯已数奇。
四字矢心阴鬼泣,一诚贯日老臣知。
碑残名蚀苔花落,鼓死风号木叶悲。
此地不堪遗恨在,故将双泪哭吾私。
何处堪闻长乐钟,百年埋玉起悲风。
孤眠孤冢枯杨白,猿啸空山血泪红。
寸草不随宫树北,丹心犹共海潮东
属镂一剑君王赐,肯学鸱夷伴钓翁。
精忠犹见掣旗鲜,忽报金牌绝塞传。
黄鸟有情歌虀露,夜台无路扣皇天。
间关母氏魂何在,少小郎君死可怜。
我亦雄心销未尽,一杯三叹夕阳前。
岳王祠
魏浣初(明)
年来遗像闭精灵,劫到乾坤亦窈冥。
一片六桥闲水面,分明重又染蛟腥。
公道平章气始伸,有刀先斩媚璫人。
谁为作俑污青史,羞杀堂堂节钺臣。
谒岳武穆祠
吴振远(明)
宋帝诸陵总寂寥,春秋遗像此何遥。
梦环白马情犹壮,魂绕黄龙气未消。
南北乾坤重日月,古今愁愤付江潮。
盛时应好输忠荩,臣子毋徒叹往朝。
泰山谒岳武穆庙
林云风(明)
见说沧桑改,兹丘独不平。
不堪当鲁望,亦自以相名。
旷野无多树,斜阳只半城。
同声祠下起,犹想岳家兵。
岳王坟
赵善鸣 (明)
鄂王渺何许,威貌凛堪疑。
一片埋骨地,千秋吊忠祠。
碑题篆勒古,陵木风雨悲。
贼桧能攀附,芳垂挟臭遗。
吊岳武穆墓
周履靖 (明)
共识忠臣墓,英灵奕世传。
悲声嘶铁马,怨恨入啼鹃。
细雨蘼芜外,凄风松桧前。
平生怀古意,有泪洒岩泉。
入武林
张煌言(明)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素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忆西湖
张煌言(明)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一座新坟无。
满江红 怀岳忠武
张煌言(明)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梁园雪。双龙逝,一鸿灭。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西湖三杰: 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明末清初的张煌言。三位民族英雄均与杭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故称“西湖三杰”。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于谦,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张苍水,名煌言,字玄著,浙江鄞县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西湖虽说是个极尽秀美之地,却有幸安葬了三位民族英雄。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4楼

(四)、纪念岳飞的诗词之清朝及民国篇
谒岳王墓 (共十五首)选六
袁枚(清)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华表凌霄落照迟,一朝孤愤万年知。
梨花寒食烧香女,纤手都来折桧枝。
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
我论文章公论战,千秋一样斗心兵。
一个西湖换两宫,靖康小雅唱雍雍。
怜他绝代英雄将,争不迟生付孝宗。
要盟结赞屡弯弓,翻录和戎魏绛功。
老住迷楼人不醒,赵家天子可怜虫。
小校桓桓道姓施,涌金门外有专祠。
雄心似出将军上,不斩金人斩太师。
朱仙镇
许承祖 (清)
原寄金环望九哥,一朝兵到又回戈。
定知五国城中泪,更比朱仙镇上多。
岳王墓
蔡汝南(清)
谁将三字狱,堕此一长城。
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
国随身共尽,君恃相为生。
落日松风起,犹闻剑戟鸣。
汤阴谒岳忠武庙
俞椒(清)
十年阃外枕雕戈,奈此秦头压日何?
南渡君臣生气少,东窗夫妇杀机多。
功高岂意翻成罪,战胜无端更议和。
不待呼天诬早辩,精忠二字总难磨。
无名氏(清)
欲识虚中字,忠诚在此间。
至今凭吊者,如见岳家山。
谒岳武穆王墓
李渔(清)
忠臣尽瘁矢无他,万死甘心奈屈何。
三字狱成千古恨,从来谤语不须多。
岳庙
侯方域 (清)
鄂王遗栋宇,瞻拜意如何。
老树霜枝直,空祠落日多。
黄龙终跃马,赤羽竟回戈。
已矣钱塘水,长存潮汐波。
谒岳武穆王墓
李承瑞(清)
缘笔何人刻上方,文奇字古接苍茫。
叮咛神物长呵护,旗上精忠想鄂王。
经岳武穆祠
乾隆(清)
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
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
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
岳武穆墓
乾隆(清)
读史常思忠孝诚,重胆宰树挂佳城。
莫须有狱何须恨,义所重人死所轻。
梓里秋风还忆昨,石门古月镇如生。
夜台犹切便安恨,想对余杭气未平。
岳武穆祠
乾隆(清)
阵战曾轻兵法常,绍兴亦委设施方。
操戈不谓兴张俊,纳币终成去李光。
何事书生叩马首,遂教名将饮鱼肠。
至今人恨分尸桧,宰树余杭万古芳。
岳武穆祠
乾隆(清)
黄龙直捣气峥嵘,金令不行燕以南。
正可乘机事恢复,谁知虚力费经营。
爱钱切中文官病,怕死曾轻武士生。
万里长城空自坏,至今冢树恨难平。
(南巡盛典)乾隆(清)
飞白精忠早赐旗,霜寒又廑上游师。
本来原是腹心托,十二金牌竟为何。
题岳鄂王墓
乾隆十五子(嘉庆)
狱成三字竟无由,南渡偏安实可羞。
自许终完君父事,何期反结相臣仇。
陈汤尚有冤同讼,伍相空余怒未休。
霜雪不凋双桔树,攢宫凄恻朔风秋。
乾隆十一子(永瑆)
桃溪厅事题名后,早誓此心天地知。
帝后终身犹道服,狱人一夕到丛祠。
死生在世谁无此,忠孝如公已不亏。
魂魄那能安庙祀,徽钦千古绝还期。
乾隆十七子(永璘)
下马来寻武穆坟,萋萋春草共斜醺。
仓皇北狩归何日,缱绻有枝旧拂云。
德寿宫中但书画,金陀编里漫功勋。
须知李相歌苏武,曾向当年汴宋闻。
奉诏吊鄂王
周邵孙(清)
丈夫不为己争名,七尺存亡社稷盈
大节至今声藉甚,恐君犹是怨难平。
齐贤谪之古杭州,君立西湖最上头。
后起只教于肃愍,一般芳冢对清流。
谒武穆祠
任克溥(清)
臣节常伸岁月新,后世宁忍不称神。
一腔精诚从母讯,千秋正气报君恩。
武略接近关夫子,文学远绍孔圣人。
茫茫宇宙谁无死,纯忠大孝天地存。
钱塘怀古
毛秀蕙(清)
京洛烟尘弃不收,西湖台阁作金瓯。
流连秋色还春色,歌咏杭州胜汴州。
自愿苟安增岁帛,谁抒孤愤报仇雠?
栖霞岭畔将军墓,只有南枝记旧邱。
拜岳鄂王墓
龚鼎孳(清)
铁骑春寒,英雄恨,何时始歇?
对万古,日飞潮射,抗忠比烈。
玉剑气横南渡水,灵旗夜卷朱仙月。
念青衣毳帐是何人,关情切。
金牌恨,风波雪,社稷事,可知矣。
叹一堆黄土,河山顿失。
五国冰城封马角,九天雨又吹龙血。
忆当年,壮发怒云高,摇双阕。
岳武穆墓
许承祖 (清)
黄叶青山忠武祠,悲风瑟飒墓门吹。
而今欲记黄龙恨,只看南回树便知。
岳武穆墓
许承祖 (清)
岳王坟上鸟声悲,半是黄鹂半子规。
铁像至今常跪月,金牌当日早班师。
清宫客少王思礼,前进兵输来护儿。
公本纯臣无底恨,可怜慈圣茹斋时。
谒岳武穆祠有感
八指头陀(清)
南渡偏安国已亡,宫祠墓木尚苍苍。
士无奇节名难著,地有忠魂草也香。
风雨湖山犹感恨,往来樵牧亦凄凉。
若使二帝生时返,血泪人谁洒夕阳。
(若教)
满江红 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
王鹏运 (清)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
尚仿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
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谈江河下。
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
黄龙指,金牌亚。旌旆影,沧桑话。
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
气讋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欲社。
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
满江红 敬书岳忠武王《赠吴将军宝刀行》墨迹后
王鹏运 (清)
雷雨空堂,惊展卷、龙蛇起陆。
瞻拜处、凛然如见,剑光盈轴。
灏气纵横山欲撼,交情郑重杯相属。
想夜阑、盾墨洒淋漓,歌还哭。
喑呜气,悲凉曲,千万遍,循环读。
叹王刀可假,何堪重辱。
怅望千秋人不见,相寻一辙车还覆。
问谁欤、雪涕和哀歌,燕台筑。
梁晋竹(清)
臣飞死,臣俊喜,臣浚无言世忠靡。
臣桧夜报四太子,臣构称臣自此使。
吊宋岳武穆祠
陈治典(清)
湖边清庙覆穹碑,读罢遗文事可噫。
十二金牌唯恸哭,数千铁骑但驱弛。
江潮信去皇天意,海飓风来大将悲。
南渡终成千古恨,空生李晟更何为。
其二
渊圣凄凉朔漠中,江南岂合便和戎。
只因万里长城坏,吹过厓山柁底风。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5楼
汤阴谒岳忠武祠
林则徐(清)
不为君王忌两宫,权臣敢挠将臣功。
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
尺土临安高枕计,大军河朔撼山空。
灵旗故土归来后,祠庙犹严草木风。
满江红 宋岳鄂王墓
赵式(清)
之死从王,焦劳念切。
正黄龙直抵,荡平时节。
谁料中兴成半壁,将军奉诏和谋决。
叹诸君,痛饮竟无期,肠空热。
曾勿念,他乡别。曾勿顾,中原截。
但稳固南面,何妨分割。
百战未平王主恨,半丘不冷孤臣血。
只区区一死谢朝廷,心犹缺。
题鄂王祠
周国风(清)
庙貌千秋景色新,低回蹈舞益伤神。
子规夜半啼山月,唤起前军渡孟津。
题鄂王墓
周国风(清)
西湖佳丽古来闻,近日纷华气若云。
不见上皇行乐地,空留山水映孤坟。
岳忠武庙
周令树(清)
高秋古庙阵云多,血战勤王事若何。
扬纛几年鸣铁骑,班师一夜吊铜驼。
槛盘老树留清影,雨歇长河卷白波。
痛饮黄龙成往事,碑阴苔满贺兰歌。
西湖杂诗
黄任(清)
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罗裙。
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
(秋江集卷二)
西湖闲咏
张昊(清)
何处佳人貌出群,海棠娇映石榴裙。
几回休向旁人问,那个山头是岳坟。
谒岳武穆墓见遗像墨刻
《满江红》并高宗颁师御札
丁耀亢(清)
山围石马夜嘶风,南宋君臣醉梦中。
御笔自颁留敌诏,将军犹勒满江红。
纵令铁桧身千碎,不敌金城百战功。
载酒蕲王湖上过,忍看飞血化苌弘。
次汤阴武穆祠口占
赵湛(清)
大义申千载,奇功困一时。
衣冠尊异代,不敢谒公祠。
汤阴夜过,未能瞻礼岳祠,用店壁韵书意
杨深秀(三首选一)
直抵黄龙奏凯歌,金牌不受奈君何。
太行无限英雄骨,化石犹然望渡河。
鄂王坟
王昘(清)
天意不祚宋,王心独忤秦。
忠完一父子,国误两君臣。
生死狱三字,兴亡人百身。
黄龙浑未到,遗恨此山垠。
宣化成(清)
匹夫新慕义,忠孝何无地。
惟不入人深,所以往无余。
闲读靖康事,太息成唏嘘。
悲愤不自已,痛饮每废书。
余今来此地,陵寝直丘墟。
墓道寒松柏,古屋生蟾蜍。
荒碑留四壁,字迹惟依稀。
依稀断且续,拂拭犹堪读。
金人初发难,中原同逐荒。
荆棘满神州,二帝因漂泊。
不惜布衣老,生还乃愿足。
嗟彼万乘驾,胡容蒙此役。
臣子独何心,思坐君父辱。
奋笔起行间,数载成恢复。
士为将军死,虏为将军逐。
谁忆小朝廷,君臣皆碌碌。
不缅亡国恨,所逢惟君欲。
因思飞将在,终梗和谋局。
片诏促班师,就狱何其速。
一旦堕成功,百战身安赎。
壮士饮血亡,野老吞声哭。
读罢感意气,慷慨如在目。
上下千百载,所见宁数之。
日夕起寒烟,幕田樵X牧。
欲写不平鸣,安得荆高筑。
长叹竟何之,一声山水绿。
壬子夏六月瞻拜武穆王像,英气犹生,赋此以吊之
李光先(清)
亢首固不群,狂誂由天纵。
少保镇朱仙,魄气神明敬。
竖子立朝号,社稷如丸弄。
大厦自倾翻,一木难撑云。
忠良古来有,谁比芳名青。
秦奸万代羞,王气千秋重。
公末细宗学,慷慨惟心颂。
悼岳鄂王一首
金阶(清)
将军报国秉丹衷,无奈彤廷志不同。
虏势正当狂战日,主心惟有失江东。
苍穹国运应如此,白面书生岂助戎。
桧贼奸谋虽可憾,吾翁亦适茹奇穷。
悼岳鄂王
汪志伊(清)
庐山刻不忘中原,尽孝于忠岂待言。
可惜精忠无用处,空教三字狱成冤。
秦瀛(清)
渡江泥马王孙泣,汴水铜驼委荆棘。
长城惟说岳家军,铁浮屠军撼不得。
吁嗟岳侯真人豪,燕云唾手恢神皋。
岳侯一去大树死,遗赦空闻传宋高。
十二行中字参错,绍兴六年五月作。
岳侯丧母返庐山,立趣登车赐褒鄂。
墨縗视事古岂无,守经行权理不殊。
岳侯固是忠孝者,捧赦痛哭仍长驱。
尽孝于忠君所教,君王何乃偏忌孝。
背嵬顿弃鹳鹅师,蒙尘竟老冰霜窖。
输金输币只偏安,猛虎就缚妖狐欢。
窗边妖妇能张舌,帐外书生解扣鞍。
三字冤成莫须有,乌呼此赦终长负。
二帝不返青城魂,诸君谁饮黄龙酒。
(嘉庆元年六月上浣 无锡秦瀛)
陆圻(清)
栖霞山下岳王祠,风雨常闻铁马嘶。
多少游人自歌舞,杜鹃啼血上南枝。
毛远公(清)
秋叶飞来武穆祠,南峰高去北峰卑。
前朝多少伤心曲,莫唱高宗渔父词。
孙奇(清)
碧瓦油幢拜岳祠,断头男女跪陈尸。
南枝枝上啼黄鸟,日日儿童溺太师。
闻益明
遗恨高宗不鉴忠,诚斯墓木撼天风。
赤心为国遭谗殁,青史徒修百战功。
姚震
宋朝社稷类东周,南渡扶持赖岳侯。
岂料竟遭奸佞计,忠魂千载恨悠悠。
汤阴谒岳忠武祠
陶澍(清)
十年汗血俨长城,真见壶浆夹道迎。
隔代君臣犹有泪,当时父子竟无情。
南来但遣通祈使,北向终孤义勇兵。
此日故乡祠宇在,潇潇风雨飒寒风。
过朱仙镇谒武穆庙
吴伟业(清)
少保功名绛节遥,山川遗恨未能消。
故京陵树犹西向,南渡江声自北朝。
父子十年催劲敌,士民三镇痛天骄。
嗟君此地营军险,祠庙丹青空寂寥。
拜鄂王坟下
曹溶(清)
铁甲金戈势不残,墓门松鬣对峰峦。
天亡自合奸谋出,公在何愁雪耻难。
河朔军前辞父老,风霜葬后泣衣冠。
千年凛凛看生气,独有南朝社稷寒。
拜岳武穆王墓
铁骑常思绝漠看,何年风雨泣衣冠。
三军不救金缯出,一死真令社稷寒。
山暗断碑书北伐,天留孤血洒偏安。
宁知易代心难慰,欲酹椒浆感万端。
(静惕堂诗集)
岳坟
毛先舒 (清)
鄂王祠庙大湖西,大树萧萧向古堤。
合殿氤氲生碧瓦,孤亭苔藓落红泥。
露流古桧铜人泣,秋老深松石马嘶。
解得南枝何限恨,六陵残处鹧鸪啼。
题岳武穆祠
郭棻 (清)
莫恨黄龙志未伸,麒麟冢胜画麒麟。
翻怜决计东窗者,十二金牌换铸人。
谒岳武穆墓
岑瀓(清)
朱戟成行马鬣前,垄头云气接朱仙。
椒浆不是黄龙酒,滴到泉台也枉然。
棠梨雨歇过清明,折取江藩荐岳茔。
料得九原重抱恨,六陵长剑在冬青。
春深湖畔草芊芊,牧马成群踏墓田。
松柏更无南北向,亭亭遥上直参天。
汤阴谒岳鄂王庙
赵士麟(清)
挽弓三石复能文,伏腊犹传赛祀殷。
志欲挥戈回汗日,心期传檄定燕云。
黄龙未共诸君饮,青简终书第一勋。
石马夜嘶灵旗动,居民犹见岳家军。
岳宅
金德嘉(清)
焚黄入庙祠忠武,鄂姓犹存岳姓身。
长跽中堂何许客,头颅铁铸大书秦。
岳武穆祠
恽格(清)
禾黍金飙向古丘,孤臣战迹至今留。
荒碑尚记南朝恨,蔓草翻深异代愁。
赤岸日高沧海色,碧天云散大江流。
千秋壮气消难尽,化作风涛遍十州。
朱仙镇拜岳武穆王庙
毛师柱 (清)
破竹真能复两京,十年功绩痛垂成。
但知金币坚和议,忍使香盆聚哭声。
手挽山河心未死,身骑箕尾气犹生。
经过当年班师地,千古令人涕泪横。
岳忠武祠
赵俞(清)
桧树枝生宋祚微,将军那许总戎机。
出师累捷身应死,与敌同仇事已非。
脱帻收时光焰动,属镂赐后怒涛飞。
孤忠愿抱千秋恨,不共蕲王早见机。
拜岳鄂王墓下
邵长衡(清)
岳鄂坟何处,栖霞落照中。
黄龙竟遗恨,石马尚嘶风。
诏狱成三字,羁魂泣两宫。
贺兰谁踏破,洒泪满江红。
马角怜渊圣,龟兹足绍兴。
君王无远略,大将亦何能。
入夜灵旗闪,屯云古木层。
年年坟畔水,呜咽绕西陵。
汤阴谒岳忠武故里庙像
彭定求(清)
忠武乡闾驻辙过,柏阴森列更摩挲。
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北窖攀髯魂正远,西陵埋骨泪便多。
天倾宋社殊难问,可奈乾坤洪洞何。
岳坟
许志进(清)
忍说千年俎豆香,空留祠墓阅兴亡。
冬青一树啼山鬼,多少游人拜鄂王。
岳王坟
上官周(清)
清明雨后夏初时,湖上晴峰似黛眉。
天竺道场云片片,岳王宫殿树离离。
乾坤不洒当年血,草木终含此日悲。
南渡冬青无处觅,一抔犹胜蜆山碑。
《咏岳武穆王墓》
张奕光(清)
丸腊封书谗怨深,返家无日是徽钦。
残碑痛骨埋青草,死狱沉冤负赤心。
看北夜魂忠凛凛,向南枝树柏森森。
奸臣一恨空瞻拜,立庙遗芳垂古今。
岳武穆
普英(清)
可惜河山百战平,风波亭上命牺牲。
山川正气埋忠骨,星夜金牌吊宋营。
父老攀辕皆饮泣,士兵解甲起悲声。
书生底事非同种,一篑功亏隐恨成。
淮阴岳王庙咏岳飞的诗
普英(清)
一自金牌颁十二,常教热泪洒英雄。
奇冤不恨埋三字,和虏终惭失两宫。
南渡江山悲逝水,北征鞍马付秋风。
低徊往事成千古,祠宇空余夕照红。
悼岳鄂王
(时光绪已卯花朝 衡阳彭玉麐)敬题
彭玉麟(清)
千军横扫笔锋开,满幅经纶腕底来。
一片血愧飞楮墨,九篇奏札摄风雷。
精忠臣珍酬君国,文字天留出劫灰。
万古常存二百载,金牌十二总堪哀。
拜岳王坟
黄中坚(清)
宋室全盛时,武功本不振。
靖康建炎间,百战挺英俊。
桓桓岳少保,声绩犹远震。
善以少击众,所至则迎刃。
郾城既大捷,进军朱仙镇。
金人望风靡,两河争归顺。
直抵黄龙府,功成在转瞬。
岂期班师诏,频烦下军中。
万民拥马首,哭声彻苍穹。
少时喜读史,至此泪纵横。
狱成莫须有,千古生悲风。
平生景仰意,欲一吊墓封。
今日愿始遂,再拜瞻遗容。
白皙年正富,摧折何太酷。
冕旒而垂绅,英风宛在目。
全家光俎豆,启忠特尸祝。
缅想刺背时,昭报理应笃。
牛张两将军,雷南追芳躅。
更有施烈士,忠魂共表暴。
贤愚竞朝谒,欣慨交相属。
当时贼桧辈,铸铁婴众戮。
我欲更铸之,重使受折辱。
荣辱王岂论,人心自感触。
惟王忠孝节,炳耀乾坤轴。
时代已递更,生气蔼清淑。
湖水碧于蓝,高峰净如沐。
山高与水长,庙祀无绝续。
谒岳鄂王墓感赋
陆荣廷(民国)
崇拜精忠土一丘,湖山胜迹自千秋。
擎天事业光青史,老我功名愧黑头。
妙用一心师武略,沉冤三字奋奸谋。
即今强敌当前日,报国何人继壮猷。
暂息尘肩作胜游,圣湖春色望中收。
何当四海升平日,容我骑驴学故侯。
高人名宦留芳躅,点缀园林处处工。
我爱湖山增壮气,忠坟低首拜英雄。
朱仙镇谒岳王庙
黄节(民国)
百战中原今见公,庙门桧柏夕阳红。
黄龙山色余残酒,白马河声望故宫。
入洛年华输杖策,背嵬经略痛临戎。
功名三十人休笑,伤有人间铁石忠。
过大梁朱仙镇 (之一)
黄节(民国)
桧柏中原立马悲,中原又到拜公祠。
画淮早失南迁地,奉诏应留北上师。
共惜忠君违爱国,那堪华夏帝诸夷。
两河父老今犹在,残照徊徨忍读碑。
(之二)
万木风号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汉山天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岳坟
黄节(民国)
中原十载拜祠堂,不及西湖山更苍。
大汉天声垂断绝,万方兵气此潜藏。
双坟晚蟀鸣乌石,一市秋茶说岳王。
独有匹夫凭吊去,从来忠愤使人伤。
过岳王坟有感
郁达夫
北地小儿贪逸乐,南朝天子爱风流。
权臣自愿成和议,金虏何尝要汴州!
屠狗犹拼弦下命,将军偏惜镜中头。
饶他关外童男女,立马吴山志竟酬。
三月初九过岳王墓改旧作
郁达夫
凭眺湖山日又曛,回车来拜大王坟。
虫沙早已丧三镇,猿鹤何堪张一军。
河朔奇勋归魏绛,江南朝议薄刘贲(加草头)。
可怜五百男儿血,空化田横岛上云。
为张岳军题胡笠僧为岳西峰临岳武穆书长卷(之三)
于右任(共四首)
武穆遗书何处寻,重观跋尾一沉吟。
伤心二十余年事,白首题诗泪满襟。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6楼
岳飞的故乡相州汤阴县(今河南省汤阴县)位于黄河以北,那里原本是岳氏宗族的聚居地。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包括汤阴县)都被金军侵占,女真贵族开始压迫奴役北方的百姓。后来,岳飞在抗金斗争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逐渐成了南宋的高官。汤阴县的岳氏宗族闻讯纷纷南下,渡河投奔岳飞,岳飞热情地收留了他们。由于岳飞喜爱江州及其附近的庐山,把江州视为自己功成身退之后的安居养老之地,所以他就把从汤阴南下的岳氏宗族安置在江州(今江西九江)。
作为南宋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岳飞当时的俸禄(工资津贴)相当丰厚。为了妥善安置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岳氏宗族和父老乡亲,岳飞拿出自己的部分俸禄收入,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庐山之南购置水田788宋亩、旱地1196宋亩、水磨五所,用于生产耕作,解决岳氏宗族和父老乡亲的吃饭穿衣问题。与此同时,岳飞还先后购买并建造房廊、草屋和瓦屋共498间,其中建在江州城中的38间房屋是岳飞自己的私宅,剩下的约460间草屋、瓦屋和房廊主要集中在庐山之南的“岳家市”,供逃难而来的岳姓族人居住。关于此事,史书记载:“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赡守家者”(《金佗续编》卷9《遗事》)。此后,庐山之南成为岳氏宗族的新聚居地,那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山村农庄,也即“岳家市”(《周益国文忠公集?杂著述》卷7《泛舟游山录》)。“岳家市”在庐山石门涧附近的山村乡间,南宋名臣周必大1167年所著《庐山后录》记载:“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有岳家市。”
南宋诗人董嗣杲写有《过岳家市》一诗,诗中写到:
“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
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
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
去去遗仙踪,苍云几万重。”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7楼

南宋刘过《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词赏析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刘过(宋)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敌?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
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刘过在1024(嘉泰四年)游汉沔(今武汉)时所作。这首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中兴所作的丰功伟绩和他“尽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宋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抗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
岳飞是南宋名将,民族英雄,曾经在抗金疆场上建立过赫赫功勋,后来却被苟且偷安的宋高宗赵构伙同卖国求荣的内奸秦桧害死的,广大人民百姓深深地怀念他。宋孝宗即位后,岳飞的冤案得到昭雪,恢复原官。宋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鄂王庙即当时南宋人为纪念岳飞而建的祠庙。刘过这首词,就是对岳飞的赞颂和缅怀之歌。
词的下阕概述岳飞生平。“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以提问的方式开篇,意思是说:南宋中兴时期的诸多将领中,谁是万人中的英雄呢?言下之意是说唯有岳飞才够得上南宋初年(所谓“中兴”时期)诸多大将中的真正大英雄。“英”,即英雄。“身草莽”以下四句是说岳飞惨死于冤狱,葬身草莽之中,但忠愤之气长存,他的形象至今活在人民心中。“草莽”,指荒地里野草长得又密又深。“膺”是胸膛,“气填膺”就是义愤满胸膛的意思。“尚如生”,是说还像活着似的。
“年少起河朔”至“良犬先烹”,列举岳飞平生主要事迹。岳飞出身贫寒,少年时练得一身好武艺,能拉开近三百斤的硬弓(即词中所说“弓两石,剑三尺”。古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剑三尺”,即三尺长的宝剑。)岳飞二十岁时,在河北(即“河朔”)从军,在艰苦的战斗中逐渐成长为杰出的抗金名将。所以说“年少起河朔”。
“定襄汉”指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打败金人和伪齐的联合进攻,收复襄阳、汉水流域一带,以后又曾长期驻防于鄂州(今湖北武汉),使金人不敢窥伺长江中游。“开虢洛”是指岳飞布置手下诸将分头在陕西(虢)、河南(洛)一带进兵,挺进中原,收复大片失地。“洗洞庭”指岳飞在洞庭湖平定杨幺割据势力,收编农民起义军。
“北望帝京”是说岳飞时刻不忘收复汴京(北宋首都开封)。可是由于奸臣破坏,岳飞的宏伟计划没有实现,自己倒先遭了灾。“狡兔”指金人。“良犬”喻指岳飞。“狡兔死,走狗烹。”这原是古人叹息最高统治者在打败敌人之后就杀害功臣,好比逮住了狡兔,猎犬就被烹杀。这里是说“狡兔依然在”,却发生“良犬先烹”的事,金兵没有彻底赶走,国土尚未收复,就杀害岳飞,更令人痛恨南宋统治者误国的罪行。
“过旧时营垒”以下几句是说作者访问岳飞大军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即“旧时营垒”,到处都有怀念岳飞的人,人们说起岳飞的英雄事迹和悲惨遭遇,无不痛哭流涕。“荆鄂”指湖北武昌一带。“遗民”指留存下来的百姓。“故将军”指岳飞,“泪如倾”,形容眼泪流得非常多。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8楼

历史上,崇拜、敬仰岳飞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而以岳飞为榜样,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英雄和勇士也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勇士,无论是留名后世的,或者是没有留名后世的,何止成千上万,正是这些英雄和勇士们的奋斗牺牲,才使华夏民族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才使历经磨难的中国能够顽强不屈地继续存在,并发展复兴。
例如,南宋时期的陆游、毕再遇、孟珙、文天祥、陆秀夫,明朝时期的徐达、于谦、戚继光、郑成功、张煌言,清朝末年的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抗战时期的张自忠、戴安澜、薛岳、贺龙等很多民族英雄,都是崇拜岳飞且以岳飞为榜样的。
抗战期间,岳飞《满江红》词曲作为激励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被广泛传唱。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控制下的辅仁大学执教的文人余嘉锡(1884—1955)首次公开发文否定《满江红》词为岳飞真作,企图迎合日伪政权,打击国人的抗战热情,汉奸文人居心叵测。抗战时期,与汪精卫“崇秦贬岳”言论相呼应,有日本历史学家发文吹捧秦桧,贬低岳飞。曾在日本留学、后依附汪伪政权的汉奸文人如周作人等发文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这种观点的学术依据,源自当时在汪控区上海光华大学执教的吕思勉1923年所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
早在1935年,当时还在日本扶植的汉奸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任职的汉奸文人周作人写了一篇《岳飞与秦桧》,发表在3月21号的《华北日报》上,内容是声援吕思勉的。起因是,吕思勉写了一部《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被国民党政府严令查禁。
报载(1935年3月)十三日南京通讯,最近南京市政府呈请教育部通令查禁吕思勉著《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因其第三编近古史下,持论大反常理,诋岳飞而推崇秦桧也。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能被国民政府容忍,《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一著遭到查禁。
吕思勉的“崇秦贬岳”言论不论是出自什么动机发表,如果仅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则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些言论的性质,无异于给国难深重之时甘愿卖国投敌的汉奸分子美容,瓦解中国民众反侵略的意志。对此,范文澜1942年12月著有《中国通史简编》加以反驳,1948年吕振羽又著《简明中国通史》进行反驳。
在岳飞生前,金军中流传着一句关于岳飞的著名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岳飞遇害二十年之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参见《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飞率军进驻宜兴县,将兵营屯扎在县城西南的张褚镇。接着,岳飞率部接连击败并收编了盘踞当地的几支军贼土匪队伍,还接连挫败金军。同时,岳飞严明军纪,严禁部下骚扰当地百姓。《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记载:『充(杜充)后守健康,叛归虏。诸将扈成、戚方皆反,惟飞(岳飞)全一军,屯于宜兴县。时常州吏民避狄,居县中者甚众,赖飞而全。』
在那降官如毛、溃兵似潮的逆流中,岳飞卓尔不群,以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恰当的措置,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这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统制开始担任主将,他按照自己的意图和风范,塑造一支抗金劲旅。后来,广大人民群众称这支雄师为“岳家军”。此时,“岳家军”初具雏形。
在那内祸外患交迫的艰难乱世,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朝不保夕。宜兴县居然进驻了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岳家军,不仅担负其保境安民的重任,而且对民间秋毫无犯。宜兴人民为此喜出望外,交相称誉。甚至很多外地人也争先恐后地移居宜兴避难。宜兴百姓用朴素的语言称颂岳飞,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建炎四年(1130年),宜兴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他们主动出资为时年28岁的爱国将领岳飞建造了生祠。宜兴(今江苏宜兴)的岳飞生祠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渊源,应该是历史上人们为岳飞建造的第一座祠庙。
宜兴百姓自发地为岳飞建造生祠,还要将岳飞画像“摹刻于石,庶广其传”,“图像于家”,挂在家里让老少早晚瞻仰敬奉,以表达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宜兴百姓简直将岳飞尊奉为神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少见其例的。古代的祠庙主要用于尊崇先贤、祖宗,以至神仙鬼怪之类,为活人营建生祠,乃属特例。
南宋学者周密在他的著述《齐东野语》中称赞岳飞军纪严明,在南宋中兴诸将中位居第一。其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岳飞军纪的事。如,岳飞曾经率军南下征讨叛乱的匪寇,行军路过庐陵,将士借宿民居。天刚亮,岳家军将士就开始给房屋主人扫洒门庭,洗涤碗盆,之后方才整军出发。庐陵太守在郊外设帐,准备为岳飞饯行,但是眼看岳飞的部队都快走完了,仍然见不到岳飞本人。庐陵太守于是问走在后面的士兵:“大将军在何处?”那个士兵回答说:“将军已经和偏裨将校混杂在一起走了!”
南宋史官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诗云:
当年谁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
﹛吕午诗结尾加有注释:『祁阊西一舍有庵,曰东松。绍兴初,岳鄂王提兵经吾郡西上,士卒秋毫无犯,夜宿人门外,足不敢一越限内。尝憩是庵,留题。』﹜
《齐东野语》卷20《岳武穆御军》记载:『岳鹏举(注:岳飞字鹏举)征群盗,过庐陵。托宿廛市,黎明,为主人汛扫门宇,洗涤盆碗而去。郡守供帐,饯别于郊,师行将绝,谒未得通,问:「大将军何在?」殿后者曰:「已杂偏裨去矣!」其严肃如此,真可谓中兴诸将第一。』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这样评价岳飞:『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原文大意是:从西汉初年到现在(元朝),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那样的名将,历朝历代都不缺少,但是要找到像岳飞那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杰出将领,整个朝代都不多见啊!
事实上,即便不讨论精神、道义、后世影响力与知名度,只讨论军功,比起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宪,曹操,祖逖,桓温,刘裕,谢玄,李靖,李世绩,狄青,徐达等人,岳飞也毫不逊色:
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岳飞出师北伐。经过六月、闰六月和七月的大战,岳家军连战皆捷、凯歌猛进,席卷京西、兵临大河,相继收复了从洛阳到陈州、蔡州之间的许多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扫清东京开封府外围据点的作战计划,形成东西并进,夹击盘踞东京汴梁之金国军队主力的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岳家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接连击败金军,中原百姓纷纷出粮出力地支持岳家军,北方各路义军在金兵的后方攻城略地,北方各地的父老百姓也都争先恐后地牵牛挽车,“以馈义军”。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黄河以北的各路抗金义军正在等待着配合岳飞大军北进,——『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扣留,“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鄱阳集拾遗·使金上母书》)。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军的老巢,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历代对岳飞的经典评价:
绍兴二年(1132年),南宋爱国名臣李纲在给朝臣的书信中指出:『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难得,……,异时定为中兴名将。』
以下摘录南宋朝廷在绍兴初年给岳飞升官的部分诏书中对岳飞的评价:
『(岳飞)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
『(岳飞)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按堵,闻犬吠之不惊!』
『(岳飞)精忠许国,沈毅冠军,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威信著明,师行而耕者不变。久宣劳于边圉,实捍难于邦家。有公孙谦退不伐之风,有叔子怀柔初附之略。』
绍兴六年(1136年),闻知岳家军北伐战果辉煌,势如破竹般收复襄汉六郡,宋高宗赵构在诏书中欣喜地评价岳飞:『卿学深韬略,动中事机,加兵宛、叶之间,夺险松柏之塞。仍俘甲马,登闻三捷之功,实冠万人之勇!』
金军中流传着一句关于岳飞的著名评语:『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年(1140年),南宋朝廷在授予岳飞“少保”官位的制词公文中评价岳飞: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岳飞:智合韬钤,灵钟河岳,气吞强虏,壮哉汉将之威棱;志清中原。奋若晋臣之忠概。师屡临于京洛,名远震于荒夷。』
绍兴十二年(1142年),岳飞遇害后不久,金国使者刘祹评价岳飞:『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说郛》卷18 叶寘《坦斋笔衡》,赵葵《行营杂录》)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笔记中写道:『张德远(张浚字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老学庵笔记》卷1)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秦桧还没死,南宋状元张孝祥就上书宋高宗,请求朝廷给岳飞平反昭雪。《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记载:『先是,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公(张孝祥)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又云:「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不知也。当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于九泉,公道昭明于天下。」帝(宋高宗)特优容之。时公尚在期集所,独未官也,秦相益忌之。』(还可参见《建议以来系年要录》卷166)。
岳飞遇害后二十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参见《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南宋太学生倪朴上书宋高宗,要求南宋朝廷尽快给岳飞平反昭雪,倪朴在其上书中写道:『臣闻故将岳飞,忠义无比,志清宇宙,一旦为权臣所害,天下痛其冤,至今大小犹云云也!夫孝妇之冤不伸,犹历年为之不雨。况忠臣义士,勋烈炳天地,精忠贯日月,无尺寸之封,而反受大戮,其怨怒之气,岂不充积于天地之间哉?…………臣愿复故将岳飞之封爵,禄其子孙,以伸其冤抑之气。』
《三朝北盟会编》卷236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十九日戊午)太学生直学宋芑上叶枢密书,书曰:「……凡前日中外之臣误我以和议者,无问存殁,悉正典刑。于是斵秦桧之棺,而戮其尸,贬窜其子孙,而籍其资产以助军,以正其首倡和议、欺君误国之罪;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诏下之日,使东南之民闻之,莫不怒发动冠;西北之民闻之,莫不感激流涕。如此则出师之日,吾之民将见人自为战,彼之民必有倒戈者矣。……」』(注:绍兴三十一年,宋芑上书请求昭雪岳飞冤案、追究秦桧罪责之事还可以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0)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0记载:『(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五日戊戌)太学生程宏图等上书,言:「今日之事,国家所以应之者,其先务有四:一曰留使者以款敌人之谋,一曰下诏书以感南北之士,一曰先举事以决进取之策,一曰用人望以激忠义之心。……国家自和议之后,为故相秦桧所误,沮天下忠臣义士之气二十年矣。一旦思所以得其戮力,必有以感动其心而奋起之,可也。故哀痛之诏不可不亟下!然诏不可徒下也,当首正秦桧之罪,追夺其官爵,而籍其家财,追赐宇文虚中之爵,而为之立祠,昭雪赵鼎、岳飞之冤。而又下亲征之诏,移跸建康,则其气固足以吞强敌矣!……」』(注:绍兴三十一年,程宏图上书请求昭雪岳飞冤案、追究秦桧罪责之事还可以参见《三朝北盟会编》卷237)
宋孝宗在位期间,岳飞冤案得到昭雪。岳飞冤案昭雪后,宋孝宗在非正式场合对岳飞三子岳霖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佗稡编》卷9《昭雪庙谥》)
乾道六年(1170年),南宋湖北转运司在湖北武昌为岳飞立庙的公文中评价岳飞:『伏见故少保岳飞顷提十万之众,留屯鄂、汉,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捐躯殉国,有百战百胜之功。至今鄂州一军士卒整肃可用者,皆飞之力也。(岳飞)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金佗续编》卷14《湖北转运司立庙牒》)
淳熙五年(1178年),南宋朝廷在给岳飞评定谥号的官方公文《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故岳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屡立功效,不自矜夸,余烈遗风,至今不泯。』『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而在为岳飞定谥号的官方公文《武穆谥议》中,南宋官员对岳飞廉洁奉公、舍身报国的精神也多有称誉:『呜乎!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阵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殉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
在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金史》卷98《完颜纲传》)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朱子语类)卷13l,卷132)
南宋学者曹彦约称赞岳飞:『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昌谷集》卷17《中兴四将赞》 )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一: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 』
文天祥评价岳飞之二(摘录自文天祥给岳飞曾孙岳觌的回信):「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
明神宗朱翊钧评价岳飞: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
满清乾隆皇帝评价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
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邓广铭教授评价岳飞:岳家军的战斗实践,证实了它的战斗力之特别强大。至于其所以特别强大的原因所在,固与岳飞平素的操练和教阅分不开,而更加重要的,则是因为具备了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都具体反映出来,岳飞是如何地要把他的部队与人民大众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还具体反映出来,岳飞确实是一个卓荦不群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王曾瑜教授评价岳飞: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的军事才能: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龚延明教授评价岳飞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岳飞,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来,一直在感染和鼓舞着后来人。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已成了一面爱国统一的旗帜,廉洁奉公的楷模,蔑视权贵、伸张正义的正人,以身殉志、宁死不屈的英雄。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9楼












avatar
民族英雄岳飞
10楼

关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冤杀的历史事件,要弄清楚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杏林心经
一、铁的事实证明秦桧矫诏杀害岳飞(也即秦桧假托皇帝诏书杀害岳飞)
岳飞究竟是被宋高宗赵构下圣旨赐死,还是奸相秦桧谋杀?的确,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记载:“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裁断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但只要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内容继续看下去,再阅读,就会看到这段记载:“癸巳,岳飞死于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
上述记载看到了吧,最后一句怎样说的,“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这个“初”就是在圣旨未下达之前,就已经是“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也就是秦桧以手书付狱杀岳飞之时是没有圣旨的——秦桧矫诏杀岳飞,也就是谋杀岳飞。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史料可以佐证“秦桧手书付狱杀岳飞”,就不逐一举例了。
结论是:在宋高宗赵构尚未下圣旨的情况下,秦桧密令其党羽万俟卨杀害岳飞。
那么,为什么这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又记载有圣旨赐死岳飞呢?我们再看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下一卷怎样记载——

上图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的相关截图。
我们看看下划线的文字:“戊申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尚书省乞以飞狱案令刑部镂板遍牒诸路”。我们理解一下这句话——
1、岳飞死后的十六天才研究岳飞案的程序。
岳飞是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癸巳)在狱中被杀,而现在这个史料是戊申,距离岳飞被害的十六天。这个时候也没有提及岳飞已被杀,而是现在才召集“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就是召集跟审理岳飞案有关的人员,万俟卨、周三畏等人对审讯岳飞案的事情进行校对、研究,统一定案等一系列程序完成后(毕故也),秦桧要求将岳飞案的结果印发至各路(宋朝时期一级行政区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2、秦桧杀害岳飞的时候并没有皇帝圣旨,而是杀害之后补填的圣旨
南宋朝廷要杀害岳飞这样的大臣而没有正当的程序就实施?这已经说明在岳飞被杀害时不是执行圣旨的。再看看之前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已经是铁一般的证据就是秦桧矫诏杀岳飞,假托皇帝诏书杀害岳飞。
至于赐死岳飞的圣旨,其实是在岳飞被杀害之后,负责审理此案的秦桧党羽万俟卨、周三畏等官员在理顺岳飞案程序时“倒填圣旨”,把此前擅自跳过的法定程序补上,补写一份赐死岳飞的“圣旨”。
二、宋金议和不太可能把杀害岳飞作为正式谈判条件,杀害岳飞其实是秦桧按照金人的密令暗中操作、秘密进行的
宋金议和以杀害某个人作为条件之一?这不太可能!
两国谈判是不太可能在正式场合提出这种低劣、下作的流氓条件,这是非常丢格、非常不体面的条件,是不可能在两国高层的正式谈判场合直接提出这样的条件。更何况当时金国已经处于劣势,有什么底气、有什么资本提出这样无理的耍赖条件?再说,金人最起码也会考虑到,如果对方不答应怎么办?这是一个最普通人都自然想到的问题。实际上,金国当权者完颜兀术(宗弼)是暗中密令内奸秦桧谋杀岳飞,通过密使捎带密信要求秦桧谋害岳飞,而非在官方正式谈判中提出。
《宋史》卷365《岳飞传》记载:“兀术遗书桧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卨与飞有怨,风卨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桧志未伸也,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卨。卨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且言其书已焚。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卨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卨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又逼孙革等证飞受诏逗遛,命评事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1、金国当权者完颜兀术(宗弼)给内奸秦桧的是私人信件,不是交给南宋朝廷的官方正式公函。秦桧正是私下执行这封密信去谋杀岳飞的。
2、秦桧就自身的处境而言,也要杀害岳飞——“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为谋杀之”,秦桧认为岳飞不死,早晚会妨碍和议,会祸及自己的权位、利益,这就是秦桧谋杀岳飞的动机。
3、在岳飞案秦桧以手书纸条付狱的方式,指使负责审理此案的万俟卨等人(秦桧党羽)成功谋杀了岳飞——“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三、杨沂中监斩岳飞之事有疑点
基于上述史料的记载,秦桧属于矫旨杀害岳飞,除非杨沂中是秦桧党羽,否则他绝对不会监斩。
1、“桧召飞父子证宪事。帝曰:‘刑所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 《宋史•张宪传》)既然杀害岳飞不是宋高宗赵构的旨意,又何来如此大方的令杨沂中监斩岳飞?这明显不符合逻辑。除非是杨沂中故意迎合秦桧,否则没有这个可能。
2、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录入了南宋赵牲所著《遗史》,而《遗史》采用了“桧以书付狱”的说法。
3、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就很多次提醒读者,南宋官修高宗朝《日历》的很多说法并不可信,因为出自秦桧养子秦熺,例如“臣考其故,盖绍兴十二年以前日历皆成于桧子熺之手”。——卷122、“其(秦桧)擅政以来,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矣”。——卷148
……很多记载都已经证实秦桧指使其养子秦熺伙同秦桧党羽大肆篡改南宋官修高宗朝《日历》记载,因此,关于杨沂中监斩岳飞之事纯属秦熺之流篡改《日历》时加上在岳飞死后的半个月补写的“案发经过”,完全没有可信度。
四、岳飞被杀后宋高宗赵构的尴尬与无奈
秦桧谗言怂恿“军改”,宋高宗赵构赞成了;秦桧力主与金国议和,理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宋高宗赵构非常反感,拒绝了。但在秦桧的“不懈努力下”,宋高宗赵构最终同意了。
然而,最后的局面却是让宋高宗赵构始料不及——岳飞被杀了,岳家军解散了,南宋的军事力量瓦解了,最后全国的兵权集中在权奸秦桧手中,成为胁迫皇帝的祸害。
最让宋高宗赵构无奈的是,岳飞是由赵构一手提携的心腹将领,“军改”之后,打算给岳飞一个没有权力的闲职,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岳飞也是宋高宗赵构手中的一张很重要的王牌,也可以说是压箱底的宝贝。但能料到放手让秦桧全权负责岳飞案,结果让秦桧先下手为强,来个先斩后奏,将岳飞杀了。
也许有人会问,秦桧擅自杀害了岳飞,就不怕宋高宗赵构问罪吗?你看看现在的宋高宗赵构还有什么底气能向秦桧问罪?秦桧手中握有兵权,秦桧党羽遍布朝野,背后还有金国撑腰,岳飞已被冤杀,南宋其他将帅兵权被解除,敢于反对秦桧的南宋朝臣要么被清洗迫害,要么被贬官在外。这时摆在宋高宗赵构面前的只有二条路,要么选择鱼死网破,要么选择投降(屈膝议和)。
因为现在的议和不是宋高宗赵构先前计划中的议和那么美好,本来赵构打算的议和是重新划定国界,双方平等相好,互不交战。现在却只能向金国割地、称臣、每年进贡二十五万两匹银绢,金主华诞之日要厚礼祝贺,更让宋高宗赵构失尊严的是,每次金使到来,赵构要恭恭敬敬的哈腰点头,唯唯诺诺。
谁也不会相信,宋高宗赵构赞成议和就是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其实只是他自己的失算造成客观环境、内外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无奈结果。
事实上,宋高宗赵构要解除宋军诸大将的兵权,不仅是为要议和,而且更是出于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防范武将做大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历来就重文轻武,推行以文制武的国策,但其本意主要是收回兵权,而非杀害抗金将帅。
绍兴十年(1140年),在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因宋金对立的形势发生了这样的根本转变,赵宋政权偏安江南已经有十足的把握,解除诸大将兵权的时机也已成熟。所以,宋高宗赵构就把他这一心思告诉了秦桧,『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内奸秦桧的心理状态和宋高宗并不完全一样。一方面,内奸秦桧一直在不断地破坏南宋的抗金斗争,尤其是在金国危难的关键时刻,更是要千方百计地来为其金国主子效劳。另一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中,正因与金人勾结往来,决意主张和议,有金国女真主子作后台,被金人多次点名为宋金和谈的最佳人选,宋高宗赵构一心求和,决意偏安江南,必须倚重秦桧,秦桧这才得以长期担任南宋宰相,进而争权夺利。
如果宋军抗金取得了最终胜利,金国政权势必被打垮,而秦桧独特的权势和地位也会丧失,秦桧也会随之而失去包括官爵、权力、财富在内的一切,甚至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只有大金国继续存在下去,并通过和议让南宋臣服于金国,秦桧才能得到金人的支持,而一心求和的宋高宗也必须继续倚重秦桧,这样秦桧才能保持并巩固其独特的权势和地位。
于是,经过秦桧一手操办,南宋解除了三大将的兵权,并与金国达成了绍兴和议,暂时消除了金军对南宋的武力威胁,向来猜忌防范武将的宋高宗赵构自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压武将,进而消除武将事权增重、军人势力做大对皇权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时又可以无忧无虑地偏安江南,肆意享乐。
作为金国的代理人,凡是金人有所需求,秦桧无不唯命是从,故金人全力支持秦桧为相。在议和之后,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的权势越来越大,逐渐转变成皇帝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显然,秦桧及其奉行的妥协求和政策既符合金国女真贵族的利益,又满足了宋高宗赵构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有秦桧这个金国代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才能确保秦桧权势、地位稳固。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国达成第二次绍兴和议,金国明确要求南宋不得罢免秦桧的相位。此后,倚仗金人“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规定,秦桧稳当终身宰相,独揽南宋朝政大权(《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四朝闻见录》乙集《吴云壑》,《鹤林玉露》甲编卷5《格天阁》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指出:『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朱文公文集》卷75),『秦桧在虏中,知虏人已厌兵,归又见高宗亦厌兵,心知和议必可成,所以力主和议。……高宗初见秦桧能担当得和议,遂悉以国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朱子语类》卷131)。
剖析“岳飞被害真相”的误区
——杏林心经
岳飞,我国南宋的抗金名将,在他十多年的戎马征战中,亲自指挥了近一百三十次大小战役而未有败迹,是我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以“壮怀激烈”,“还我河山”,“直捣黄龙”的英雄气概创立了巍巍战功。然而,岳飞却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所杀害。
岳飞虽已身殁,但他“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深深的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正义、忠诚、爱国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人们对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及其党羽恨之入骨,成为千古罪人。
但世事难免跌宕颠簸,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有关“岳飞被害真相”的消息,对忠臣岳飞与奸臣秦桧的历史定义颠倒过来,似乎要改写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历史。对此,笔者查阅历史资料研究,分辨了这些有悖史理的网文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秦桧坟墓里发现“政治遗嘱”
近些年有关秦桧坟墓里发现遗嘱的消息时有见诸网络,而且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其一是讲在杭州一个叫“壶侑”的地方发现秦桧坟墓,经考古专家研究还发现有秦桧的“政治遗嘱”,写在一块绸缎上,内容大致讲秦桧高度赞扬岳飞的抗金卫国事迹,并强调害死岳飞是宋高宗赵构的“上意”,秦桧只是无奈执行而已。同时秦桧的遗嘱还“分析”了岳飞必死的“原因”,一是岳飞要“迎回二帝”,动摇赵构的皇位;二是岳飞劝皇帝立储而犯忌……认为是岳飞自己招来的杀身之祸等等。
秦桧遗嘱的另一种版本是:遗嘱的文字刻在石碑上,内容大致与上例相同。
这些消息不仅充斥网络,有的小报甚至在头版头条刊登,可见其影响之大!谎谬之大!
纠误:秦桧坟墓发现遗嘱之事纯属虚构杜撰!
笔者了解到,关于秦桧坟墓发现遗嘱的网络消息其实源自某位自由撰稿人的文学作品。他坦言是以新闻形式虚构杜撰了“秦桧坟墓里发现政治遗嘱”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居然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巨大的反响。因此,特意撰文声明,“秦桧政治遗嘱”的文章是纯文学作品而非真实事件予以澄清,还特意解释了原“遗嘱”文章引用了杭州方言 “壶侑”即“忽悠”的提示,只是非杭州人看不懂其方言,才把它当真的。
非常遗憾的是,虽然原创人发文澄清辟谣,但仍然抵消不了人们对“秦桧坟墓遗嘱”的议论。那么,现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为大家做分析:
1、所谓“遗嘱”就是当事人将未了之事向后人,或者亲友交待嘱托,但秦桧这份遗嘱却藏在他自己的坟墓里,向谁嘱托?因此,这个“遗嘱” 显然是不存在的。
2、资料有记载,秦桧的坟墓早已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多次被人盗掘,坟墓的防护设施早已被破坏,就算有写在布绢里的“遗嘱”也不可能保存到现在。一块绸布埋在地里八百多年不变质,还能辨认文字,有可能吗?
3、如果这份“遗嘱”是刻在石碑上,那就更加不可能,要明白这份遗嘱的内容要是被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知道会怎么样?这么大方的刻在石碑上,皇帝会不知道吗?除非是近代造假做上去的。无论怎么看,秦桧坟墓里发现“遗嘱”都是不可能的。
误区二: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帝动摇宋高宗赵构的皇位
这条理由似乎很有说服力,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但是不成立的。
其内容大致是:因岳飞抗金连续取胜,并提出要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一雪国耻。因宋高宗赵构担心一旦迎回二帝后,自己就要退让皇位,因此必须阻止岳飞北上抗金,用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飞回朝,为了不让岳飞“迎回二帝”,所以将岳飞杀了。是皇帝要杀岳飞,而秦桧只是执行皇帝的旨意而已。
纠误:在岳飞被害前宋徽宗在金国已经死了,争皇位之说是不成立的。
真正的史实是:靖康二年四月(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北宋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这就是宋史上的“靖康之耻”。
但是,宋徽宗(宋高宗赵构的父亲)在绍兴五年(1135年)已经在金国被折磨而死。绍兴七年(1137年)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就获知其父亲宋徽宗去世的消息。而岳飞被害是在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公元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因此,有关“迎回二帝”引致赵构杀岳飞之说是不成立的。而且“迎回二帝”这句口号的源头是来自宋高宗赵构本人。
所谓“宋高宗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而徽钦既返,宋高宗就当不成皇帝”之说,其实纯属想当然的臆断,缺少真凭实据,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岳飞被冤杀,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年底(公元纪年已是1142年),而此前宋徽宗赵佶(宋高宗父亲)已于绍兴五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剩下的宋钦宗赵桓与宋高宗赵构是同辈,按封建礼数宋高宗赵构没有让位义务。
第二,宋钦宗赵桓(宋高宗哥哥)于宣和七年(1125年)登基,靖康二年(1127年)被掳,在位期间毫无建树,被金兵两次围攻京城,最后与整个皇族同掳北方,十几年来,受尽凌辱、鞭笞、呵斥,苟且偷生,人性尊严丧失殆尽,有何面目重登九五,再抚群臣?而且宋钦宗对北宋的灭亡负有罪责,宋朝臣民即便不追究其误国罪责,也不可能再支持此亡国昏君复位。
第三,宋徽宗、宋钦宗的亲信大臣以及其在朝中的势力,在“靖康之变”被金军摧毁破坏。在重建南宋之后,宋高宗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宋钦宗赵桓在南宋国内缺少政治基础和可依恃的势力,纵使南归,又岂能与宋高宗赵构一争?即便真的对帝位构成威胁,宋高宗赵构也只需在打败金国之际,将他谋害了事。
第四,当时岳飞早已经班师南归,北伐早在一年前(绍兴十年七月底)就已经停止了,而且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被解除兵权,之后岳飞既脱离军队,也没有带兵权,不仅对南宋朝廷的降金乞和活动无权干预,而且不可能再率军北伐。况且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秋宋金两国已达成第二次绍兴和议,宋高宗赵构怎会还因担心岳飞北伐成功而杀害他呢?
第五,被金军吓出精神病的宋高宗赵构,在其心目中金国更是强大无比,怎会因担心金国失败而杀害岳飞呢?
第六,宋高宗赵构积极要与金国媾和,岳飞正是他谈判的一个重要筹码,宋高宗赵构虽然懦弱,但决不昏愦,岂能轻易自挖墙脚?
第七,宋太祖遗训有“誓不杀大臣及言事者”,在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就是“违宪”行为,是要承担相当政治风险和心理压力的,非不得以,不会出此下策。
第八,宋高宗赵构与金国议和就有送还宋钦宗的条款,并且正式达成协议,只是金人变卦钦宗才未能回。
第九,宋高宗赵构在自己的即位诏书最先提出“迎回二圣”的口号。岳飞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乞宫祠札子》等文中也说要“奉迎二圣”。但绍兴七年(1137年),宋徽宗死耗传到南宋,金国不断扬言,要扶立宋钦宗或其儿子当傀儡,以对抗南宋。此后,岳飞绝口不提宋钦宗,只统称“天眷”,北伐成功,是为拥护宋高宗“高枕”无忧地当皇帝,而不是拥护宋钦宗复辟,这是很明确的。
综上所述,岳飞不是因积极主张迎回“徽钦二帝”而被杀的。
误区三:因岳飞劝皇帝立储,犯了大忌而被杀害
这条内容大致是这样:宋高宗赵构年近四旬无子,也没有设立皇帝的继承人,而作为武将的岳飞则多次劝皇帝赵构设立继承人(立储),这是犯了皇室的大忌。曾有岳飞的随同者劝岳飞不要管皇室的事,但岳飞不听,屡次劝皇帝立储,结果令宋高宗赵构震怒而招致杀身之祸。嘿嘿,还再三强调岳飞的头脑是如何如何的“幼稚”。
纠误:朝廷大臣劝皇帝立储不可能是“犯忌”
有关岳飞劝皇帝立储是否犯忌,没有相关史料证实这种“律例”,但笔者作为看过不少古典小说,还与文科老前辈交流过,从未看过朝廷大臣劝皇帝立储是犯什么“大忌”的事例。其实,主要你了解皇帝立继承人(立储)的作用和“功能”,就不会认为是犯忌。
1、皇帝设立继承人并不等于让出皇位,而是在皇帝“驾崩”之后,或者皇帝想“退休”之时由继承人继位。因此,这个继承人必须预早培养,这是对国家和皇帝本身都是非常必要的。而当时宋高宗赵构已年近“不惑”之年还未立继承人,这对古代皇族来说是很不正常的。岳飞作为朝廷大臣,劝他立储完全是好意,也是尽朝臣的责任,不可能让皇帝迁怒而杀害岳飞。哈哈,就可比现在一个四十多岁的人还未结婚,人家劝你找个对象吧,难道你就把别人杀了吗?
2、皇帝立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培养与皇帝政见一致的势力范围,皇室的势力将更大,更有利于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这个道理,宋高宗赵构是不可能不懂的。因此,说劝皇帝立储是犯忌,无论怎么看都是讲不通的,更不可能因这个原因而杀害岳飞。
3、最关键的一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实际上宋高宗赵构已经采纳了岳飞提出立储的建议。不久,宋高宗赵构就选中了皇族中的赵昚为继承人,并在他五十来岁时,也即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让赵昚继位,即宋孝宗,而赵构自己就当了太上皇。
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是,在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时,作为太上皇的赵构仍然在干预着朝政事务。也就是说,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是太上皇赵构授意的,至少是赵构默认了。
误区四:宋高宗为了与金人讲和而杀了主战派的岳飞
有部分文章认为,金军连年与宋朝交战令宋高宗赵构倍感惊恐,为了求得安稳,最好的办法就是与金人求和,但作为主战派的岳飞却极力主战,与皇帝的观点相冲撞,皇帝赵构为了达到求和的目的,只好将岳飞杀掉。
纠误:大敌当前而自毁长城来求和?更不可能!
为了求和而斩杀大将自毁长城,这是何等谎谬的观点。不过,这里潜藏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当时岳飞与金军交战连连告捷,形势由被动转为主动。经过多次大规模挫败金军,完颜兀术带领的金军元气大损,恐怕感觉连逃回黄龙府的机会都非常渺茫,情急之下,急修书信传至宋朝的内奸秦桧,并成功挟制岳飞班师撤军。第二年宋金和谈成功,这实际上是以战迫和,可见岳飞对当时的南宋朝廷来说是多么重要。
遗憾的是,第二年宋金议和,岳飞被诬陷囚禁二个多月,继而被杀害。如果说是为了与金人和谈而杀害岳飞,那肯定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主意,因为当时只有岳飞才有能力克制住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军,至少是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杀害岳飞之后,金人反悔怎么办?这是小孩都会考虑的道理,除非是本意就要卖国投降。
误区五:因为打仗要消耗钱财,皇帝为了节省开支而杀了岳飞
这方面的网评大致认为:岳飞长期打仗消耗了朝廷很多钱财,这样就要向老百姓增加征税,而征税多了就会引起民间造反,出现连带性的问题。因此,皇帝为了避免打仗,决意向金人讲和,但岳飞又太好战,不得已只好将岳飞杀掉。哈哈,还煞有介事的说:“假如你是皇帝赵构怎么办呢?当然要杀了岳飞啦”。
纠误:和谈之后付出的财物比打仗高出十倍以上
打仗要消耗财物,没错。但在古代作战最关键的是士兵有得吃,所以有“无粮不聚兵”之说,但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而且非常节俭,更重要的是在没有战事之时,岳飞命军队“种禾植谷,屯粮待战”,基本能做到“自给”。
再看与金人求和后宋廷付出的代价:宋朝向金国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看到了吧,这在当时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误区六:因为岳飞不贪财、不贪色、不沾酒被怀疑有野心而被杀
也有评论认为,岳飞性格太完美,皇帝要帮岳飞盖房子、赏赐钱财、赏赐美女、甚至皇帝为岳飞敬酒都被岳飞统统拒绝。就是因为岳飞的性格太完美,被皇帝误认为有野心——什么都不想要,莫非是想要皇位。因此,皇帝赵构就下决心除掉岳飞。
纠误: “三个不贪”是将《楚汉相争》的故事移到岳飞身上
南宋的岳飞根本没有皇帝为他盖房子、赏赐钱财、送美女不要和敬酒不喝的事件。这个故事原是发生在秦末汉初期间的刘邦与项羽争天下之时的一个情节,是项羽的军师范曾对刘邦的评述,认为刘邦不贪财、不好色、不沾酒,唯一就是想独占天下。但现在居然把这个故事转到岳飞身上,这是名副其实的张冠李戴。
……
还有很多有关“岳飞被害真相”的误区,由于过于偏离常理,只能当作笑话,笔者也不屑去逐一“纠误”,否则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
总之,岳飞被害已是历史事实,但如果说宋高宗赵构不是因为被秦桧误导蒙蔽错杀岳飞,那么,就目前网络的消息来说,还找不到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是把它交还给历史吧,毕竟我们谁也没有经历过南宋时代的政治环境。
绍兴十二年(1142年)八月,护送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的金国使臣刘祹等人到达临安,金国使者刘祹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残害忠良、媚敌求和者到底还是受到了毫不客气的奚落。
——上述记载可见于南宋赵葵所著《行营杂录》、南宋叶寘所著《坦斋笔衡》
岳飞遇害二十年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当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原文『逆亮南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
岳飞遇害六十多年后,金国皇帝在诏书中则直接承认了岳飞战功卓著、威名远播。金国泰和六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写到:『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参夷之诛,可不畏哉!』
——上述记载可见于《金史》卷98《完颜纲传》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