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进展 看这个就够了(截至2022-10-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一、本周看点
● 最近一周,全球新增新冠确诊病例约303.4万例,新增死亡病例8,437例。
● 全球猴痘累计确诊病例73,087例、死亡病例29例,波及109个国家/地区。
● Nature子刊: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新冠后遗症。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
● 人民日报:"躺平"没出路,"躺赢"不可能。
二、全球疫情概况
——最近一周全球新冠疫情概况——
据WHO报告,截至10月14日,全球累计确诊约6.21亿例,累计死亡约654.3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303.4万例,新增死亡8,437例。据Our World in Data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球累计接种疫苗约128.4亿剂。
图1:截至10月14日,全球疫情概况(来源:WHO)
图2:截至10月14日,全球各区域累计确诊病例概况
图3:截至10月14日,全球各区域累计死亡病例概况
图4:截至10月14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排名前10的国家详情
图5:截至10月16日,最近一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概况(每百万人)
图6:截至10月14日,过去7天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排名前10的国家详情
——最近一周全球猴痘疫情概况——
据WHO报告,截至10月17日,全球非流行国家累计发现73,087例猴痘确诊病例、29例死亡病例,确诊病例范围在109个国家/地区扩散。全球每日新增猴痘确诊病例过去7日移动均值约283例。
图7:截至10月14日,全球累计报告的猴痘确诊病例分布情况
图8:截至10月14日,全球累计报告的猴痘确诊病例增长情况
图9:截至10月14日,全球新增报告的猴痘确诊病例七日内变化情况
三、重点地区及国家新冠疫情概况
——欧洲——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欧洲累计确诊约2.58亿例,累计死亡约210.3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184.1万例,新增死亡3,356例。
图10:截至10月16日,最近一周,欧洲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图11:截至10月16日,最近一周,欧洲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图12:截至10月16日,最近一周,欧洲因确诊新冠住院病例(每百万人)
——英国——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英国累计确诊约2,380万例,累计死亡约19.2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5.5万例,新增死亡353例。
图13:截至10月14日,英国新冠疫情概况
图14:截至10月13日,英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图15:截至10月13日,英国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美国——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美国累计确诊约9,553万例,累计死亡约105.3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26.7万例,新增死亡2,366例。
图16:截至10月14日,美国新冠疫情概况
图17:截至10月16日,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图18:截10月16日,美国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日本——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日本累计确诊约2,165.6万例,累计死亡约4.6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19.6万例,新增死亡445例。
图19:截至10月14日,日本新冠疫情概况
图20:截至10月16日,日本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图21:截10月16日,日本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巴西——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巴西累计确诊约3,473.7万例,累计死亡约68.7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约3.8万例,新增死亡453例。
图22:截至10月14日,巴西新冠疫情概况
图23:截至10月14日,巴西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图24:截10月14日,巴西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南非——
据WHO报道,截至10月14日,南非累计确诊约402.2万例,累计死亡约10.2万例;最近一周,新增确诊1,678例。
图25:截至10月14日,南非新冠疫情概况
图26:截至10月15日,南非每日新增病例(每百万人)
图27:截至10月13日,南非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四、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截至10月16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28.4亿剂。其中,世界上有68.32%的人至少接种了一剂;在低收入国家,只有23.25%的人至少接种了一剂。
图28:截至10月16日,全球至少接种一剂新冠疫苗的人口占比
图29:截至10月16日,各国总计接种新冠疫苗数量
图30:截至10月16日,各国疫苗完全接种和部分接种疫苗的人群比例
五、相关资讯
Nature子刊: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新冠后遗症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utcomes among confirmed cases and a matched comparison group in the Long-COVID in Scotland study”的研究论文,是迄今为止关于后遗症的最大规模研究之一。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新冠后遗症;感染之前接种了疫苗的人出现某些后遗症的风险较低。
这项研究的对象为在苏格兰居住的96,238名参与者,其中33,281名为新冠确诊病例,62,957名是从未被感染的对照组,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5岁。研究人员分别在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查了参与者的后遗症症状,发现几乎一半的感染者(48%)在感染后6~18个月内仍有后遗症,这其中的42%部分康复、6%并未康复。
报告最多的长期后遗症包括疲倦、头痛、失去味觉、肌无力、呼吸困难、脑雾等。与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者失去嗅觉的可能性几乎高出9倍,味觉丧失的风险高出6倍,呼吸困难的风险高出3倍。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合作开发纳米孔测序技术,可用于癌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快速检测。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
癌症患者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的风险很高,因此,及时诊断和精准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这项研究前期招募了56名疑似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患者,通过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新方法能够更敏感的检测肿瘤伴随细菌感染,苛养菌感染和合并感染,平均周转时间缩短约17.5小时。
人民日报:"躺平"没出路,"躺赢"不可能
世界卫生组织10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超6.18亿例,死亡病例数超653万例,今年以来全球死亡病例数已超百万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这深刻警示我们,“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损失。
衡量一种大流行疾病的危害程度,群体的视角最为重要。
截至9月28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86.26%,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加上相当数量的儿童和有禁忌症无法接种疫苗的人群,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造成医疗资源挤兑,让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从实践看,正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卫生健康事业各项指标持续优化。
能够取得这一成绩,科学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实践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符合国情、符合科学、有效可行,坚持动态清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躺平”没有出路,消极防疫后果严重。
据报道,日本在“躺平”后遭遇感染病例激增潮。日本厚生劳动省前不久发布消息称,全国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还出现了很多急救送医困难以及医护人员缺勤的情况,多地医疗系统严重承压。美国由于放任新冠病毒传播,导致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103万例。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较前一年缩短近1岁,这是该项数据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冠疫情是首要原因。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目前美国有近2,400万成年人患有新冠长期后遗症,其中81%的人在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
从科学角度而言,“躺平”增加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风险。新冠病毒变异和进化存在不确定性,感染病例越多,新冠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就越多。放松防控将大幅提升病毒变异风险,而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又可能带来新的传播风险和感染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前不久表示,预计未来仍将出现新的感染潮,各国须保持高度警惕。作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BF.7正在全球迅速传播。近日,我国已有多地检出BF.7变异株。相对于BA.4或者BA.5,BF.7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
这警示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事实上,一些国家选择“躺平”,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不是因为不想防控疫情,而是无法防控也没有能力防控。这些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选择“躺平”,这恰恰是由于前期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已经失去了动态清零的机会。一旦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往往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据报道,法国卫生部表示“不排除恢复在封闭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的强制要求”;德国卫生部长劳特巴赫呼吁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和接种疫苗,迎接秋冬季感染高峰。相比较而言,由于防控政策得当、措施有力,我国本土疫情状况总体上完全可以做到也能够实现动态清零。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 THE END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