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与港台青年的“晚会”,1986伦敦穷游记(2)
8月25日星期一
伦敦像个贵族老爷一样,阴沉着脸接待我们。时不时还得给你shower。真是游玩之大不幸!
还好,事先了解了伦敦天气这种特有的小性子。我们对付敦老爷的办法:晴天外面逛,雨天进博物馆。
去博物馆之前直奔牛津街,因为之前来过的中国人说,伦敦胶卷便宜,冲印便宜,几乎只有瑞典的一半价钱。
买了七八十来个柯达,心情大好。
当年的中国留学生,穷是穷,但穷得有模有样:住的不行吃的不行,可照相机很行,多是尼康,也有佳能,挂在胸前摆阔。我们是一台尼康,配齐了长短炮。俺家大掌柜艺术眼光欠缺,完全是摆弄机械的标准摆弄相机。每次摆好姿势他不拍,正当你目光呆滞,拉胯塌腰时,就听“咔嚓”!无语。
省吃俭用的他前后买了四台相机,名义是带回国送家人,实际是满足自己把玩的欲望。
闲话打住。今天主角不是相机不是大掌柜,是大英博物馆。
如果重返1986,我细细描述大英博物馆定会吸来一对一对有一对的眼球,可如今,面对网上精致细腻的大英博物馆片片,文采斐然的文字,实在不敢再卖弄。反正俺也是都看了,而且那个时候没有人头攒涌,没有熙熙攘攘,看得仔细,但是没有一个月前看卢浮宫的震撼,尤其对着远东馆80%的“国货”珍品,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出了大英博物馆,雨仍旧哗哗哗,只好继续钻博物馆,National Gallery,Portrait Gallery……
伦敦的博物馆都是免费,这一点充分展示了“大英帝国”的气魄,也让我们这些游客一边躲雨一边欣赏难得一见的珍贵画作,多少也练一练眼睛,感受那些临摹之作的线条色彩与大师的差别。
敦老爷一直不高兴,哭天抹泪个不停,不像个爷们更不像贵族绅士,可是又拿它没办法。能钻进去的地方都关门了,只好鸣金收兵,好在收获颇丰,观光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
晚餐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大家买了米、油、肉、菜,一顿大炒,引得那些洋青年们咽着口水,两眼虎视眈眈盯着我们。
几个留学英国的香港青年闻着香味就上来了!热情地招呼交谈。开始聚在一起聊,聊着聊着就分成了小圈圈。跟我聊的是一个学历史的小伙子,脸皮好光滑!那时候有磨砂一说吗?
他很健谈,日记里写:“从对英国人日本人的看法,一直谈到对台湾人对大陆干部的看法,谈到了1997.。。。。。”这是个坦率且有爱国心的青年人,滔滔不绝的词语爆豆般从他光滑的双唇间滚落。可惜,日记没有写他具体言辞,现在又不能瞎编。
不知不觉到了12点 ,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