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悠悠妈
先来认识一下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他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也特别经典!不局限在童年,而是讲到了人的一生,对于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非常有启发,特别值得好好了解一下!埃里克森提出:人和社会脱离不了关系,人格品质就是在人和社会的交织互动中,发展起来的。而一生有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主旋律,有不同的心理危机,也有相应的课题要处理。如果处理好的话,就会发展出比较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果没处理好,甚至受到创伤,那么就会往反方向走,形成负面的人格品质。简言之,人生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修行,领悟得道后才能修成正果!刚刚出生的宝宝,赤裸裸地只身来到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无法靠自己,只能靠他人。对这个世界‘信任’还是‘怀疑’,是ta内心正在经历的冲突:如果需求顺利得到满足,那么ta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稳定的,可以依靠、相信的!于是自己也发展出了信任感,有信任感的人会觉得世界充满希望,人生也充满希望,而希望是一个人生命的最原始动力!那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足够的信任感,那么内心OS一直会是“我到底能不能相信这个世界“,怀疑便成了ta的人生底色。这个阶段的小朋友逐步学会了大量的技能,像爬、走、说话、吃饭…… 于是,ta开始膨胀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都要自己来了!可问题是能力还不足啊,还需要爸爸妈妈来帮啊、教啊!尤其是大小便这个关于颜面的问题,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万一没做好,大人一着急,没忍住说了孩子,这个膨胀的小大人就会无地自容,感到特别羞耻。这一阶段万一没发展好,就会出来羞耻感,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如果过渡的好,那么这个阶段会带来自主感,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同时,意志力也一点点发展起来,意志力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很多人做事情容易放弃,碰到一点困难就算了,打退堂鼓,就是受到这个时期自主性受挫的影响。
总结:
这个阶段对应的基本是幼儿园时期!孩子的能力又进一步提高了,已经能够支撑ta去探索,独立做一些事情了。这时,孩子自主去做的事情,特别需要得到大人的肯定和鼓励。被肯定了,自然更开心,更愿意主动去做。如果常常被批评、被嘲笑,孩子人生中第一个阶段的自主尝试就这样被无情打压了!好吧,那我以后还是不做了!有一点这里提醒下,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去做,出于好心,就想引导ta做得更好,这是人之常情,是我们做父母的正常反应!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做得好”是在后一个发展阶段关于能力的课题。
而此阶段,我们要鼓励的是这个过程,是这份愿意主动去做的心,好好保护它,因为它还像小火苗一样微弱,一吹即灭。“哇,这是你搭建的房子啊!太有创意了!我好喜欢这个门的设计!“
“遇到问题你愿意去思考,去想办法,真的是太棒了!“
真诚地吹彩虹屁就是给这个小火苗加薪,先让星星之火燎原起来,再去管它烧得好不好!
火苗烧起来了,就是满满的主动感,自己就推自己了,而不用家长在后面费老大劲地去推;火苗灭了,孩子就会觉得做什么都畏手畏脚的,还是算了,让别人替我安排人生就好了。这时,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内心产生内疚!主动感强了,今后也会更加敢于立下目标,并且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个对应的就是小学阶段啦!其实人生的课题也和生活节奏一样,就是好好学习,发展自己的能力!呼应一下前面,这时父母就可以关注“孩子做得好不好”了,去努力提高能力。如果发展能力的时候,都是正向的反馈,孩子当然也更愿意多学,会更加勤奋。可如果总也学不好,又被大人打击,和其他孩子比较,内心真的会有阴影面积,慢慢地自卑感就出来了,总觉得我是不行的,我做不到。
不过,这里的能力不等于“学习成绩好”,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相信“我可以”在面对困难时,镇定从容地想办法,不退缩。前面四个阶段,看起来好像有点儿差不多,感觉都是一个人相信我能不能行!
其实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是一个人形成自信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要去实现一个目标,首先你得信任这个世界(婴儿期-信任感),然后还要信任自己可以(婴儿后期-自主感),接下来愿意去做(幼儿期-主动感),最后再是做的好与不好(童年期-勤奋感)。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冒出那个哲学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开始回到自己身上,想要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果能够找到自己是谁,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ta的内心会是安定的、有方向的,埃里克森称它为“角色同一感”,就是内在想要的自我和外在定义的都是同一的。倘若父母忽视这方面的引导,或者强迫为孩子规划人生路线,阻止ta去自我探索,那么孩子内心就会混乱、迷茫,出现“角色混乱感”。记得悠悠之前去做沙盘时,听沙盘师说自己遇到的十几岁中学小孩,经常拿灯塔。灯塔意味着方向,这也说明了他们内心的迷茫,对方向的渴望。我自己读高中时每周写周记,文字里也充满了迷茫,虽然从小到大被灌输要为高考努力,却完全没想过高考完要干什么。所以这么大的孩子除了准备中考、高考,还有一件事情更值得注意啊!好多研究都发现,对青少年进行一些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跟他们多探讨一些职业生涯发展的话题,特别有好处!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用特别具体,只要内心有个目标,即使不是明确的目标,有个前进的大方向,都能激发出ta的内在动力。这个阶段,如果角色是同一的,没有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也就没有撒谎的必要,因此这时发展出来的品质是诚实。人际关系是这个阶段的重大课题,朋友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一般这时也开始谈恋爱了。
能否从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寻找到亲密感还是感受到孤独,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亲密关系,难以把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距离。此时能够发展出来的人格品质是“爱”,这个爱不单单指爱情,还包括友情、亲情,以及想要帮助周围的人。
到了咱的成年阶段,此时可以说是人生稳固期,跨越的时间也比较长。人们开始组成家庭,生儿育女,关注的事物不再局限于个人,还包括对后代的养育。就像一棵树,抑或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抑或停止了生长,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的品质是“生育感”和“停滞感”。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下一代、教育指导下一代,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也会具有生育感。反之,ta会成为一个只自我关注的人,不关心别人与社会,时常觉得生活缺乏意义,感觉到停滞在一个状态里,止步不前。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老年最好的状态是,回顾一生,觉得没有太多遗憾,就会产生对生活的完善感,从而可以怀着充实的感情坦然面对死亡。如果回顾一生,觉得全都是洞,全都是坑,当然避免不了会有失望感。如何自我调整心态,也是这个阶段的修炼。如果在生死的课题上达到豁达,那么人也就拥有了一种极大的智慧。好了,这八个阶段就给大家写到这,捋完了会不会有种瞬间清爽的感觉?前段时间,我跟朋友聊这八个阶段后,她甚是焦虑,问孩子错过了前面的阶段,是不是后面再培养也没有用了?!我一直认为,知识是用来拓宽我们的,而不是用来限制我们的。埃里克森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但永远都不要给孩子下一个绝对的定论,每个阶段都是成长的契机,那些看见、鼓励、关心和爱,孩子永远都需要,任何时候都不晚!
作者悠悠妈,坐标德国,曾经的学霸,留过学,做过外企经理。有了女儿后,爱混德国亲子圈和幼儿园,深度钻研德国早教与教育。公众号“悠悠妈德国育儿”(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国学到的育儿知识、先进教育理念和女儿在德国的真实成长经历,已出版《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英国养娃那些事儿”(微信号:ukkids)综合编辑,喜欢就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