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每个想逃离父母的孩子,都被这样“虐待”过!

每个想逃离父母的孩子,都被这样“虐待”过!

教育


直播预告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我在天上挑父母,结果……”


曾经,8岁孩子朱尔一篇《挑妈妈》火了,寥寥数句,触动了千万网友的心:


图源网络


如果孩子出生前真能挑选父母,他们更愿意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呢?


创意短片《假如婴儿拥有选择出生的权力》中,就进行了这样一种假设:


妈妈在产房生孩子,但只有当孩子的出生意愿值达到100,才能顺利降生。


孩子的爸爸只好在一旁,对着妻子的肚皮努力“劝生”,他先是不停说自己有多努力:


“经过一年的996,爸爸已经从P6升到了P8,下一步就可以成为公司的腰部力量,而且不沾烟酒,不玩游戏,热爱学习。


为了迎接你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爸爸还特地考取了新手家长合格证书、厨艺毕业证书和钢琴十级……”


图源:短视频《假如婴儿拥有选择出生的权力》


说完这些,只见孩子的出生意愿值蹭蹭往上涨,马上就要到100了,医生护士都让孩子爸再加把劲,继续说。


可关于自己的努力都说完了呀,还能说啥?孩子爸灵机一动,开始说起他为孩子将来的光明前程做的打算:


“为了让你赢在起跑线上,我们已经为你制定好了一切。


3岁加入国际知名幼教课程,4岁进入一对一专业母语启蒙课,5岁请私人外教给你上英语课……”


这话一出,只见孩子的出生意愿值不增反降,一路降到了59,TA不愿意被生出来了。


图源:短视频《假如婴儿拥有选择出生的权力》


在天上挑父母的娃原本可能正计划着怎么悠哉开心过一生:3岁泥里打滚,4岁躺爸妈怀里撒娇,5岁跟朋友疯玩……谁愿意被规划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啊,搁我我也不愿意挑这样的一生。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短片让我想起了《亲密关系》这本书中的一句话: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望铺成的。”


这话乍一听有点刺激,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从小所受的教育里,“期望”这个词总与美好事物挂钩,期望自家孩子身体棒,学习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一生幸福顺遂……好像没什么不对。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待效应),也鼓励大家用期待给予孩子积极暗示:


当他人对个体某一方面有所期待时,个体会为了不辜负他人的期待,而更加发奋努力,从而达到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效果,尤其是孩童时期。



的确,期望本身没错,可当它的升级版——“寄予厚望”一出现,就开始跟“地狱”挂钩了。


曾经有一个2岁的小女孩,因为一场平衡车比赛而上了新闻。


能上新闻不是因为孩子多么努力,赢了多么开心,而是因为名次只拿到倒数,她的妈妈在盛怒之下,对孩子大加斥责。


新闻画面里,年轻的妈妈扯着嗓子厉声责骂女儿:“你有什么脸好哭,全程在那遛弯,你在想什么呢!”边说边狠狠拍打着孩子的头,说到激动处还使劲儿推了孩子一把。


图源:腾讯新闻梨视频


而孩子话还说不利索,甚至有可能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却哭着反复保证:“我下次好好跑。”


孩子才2岁啊,妈也的确是亲妈,能解释她这种行为的就只有一个原因——恨铁不成钢。脑补一下她的内心,不外乎是:


“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培养孩子,期望她在比赛中得第一名,最起码也认真对待好好表现,不要是个倒数啊;真是太让我失望,太给我丢脸了……”


对孩子的期望、要求,一旦超出孩子的能力和发展现状,就会变成一种虐待。


过度期望,不是祝福,而是一种诅咒,只能向孩子传递不满和焦虑。


纪录片《陪你一起长大》中采访了一些家长,这些家长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自己对孩子的期待:


“孩子以后要出国留学。”

“不能输给人家!”

“我们对她非常寄予厚望。”

……


他们同时也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精力,牺牲自己的生活和时间,只为了让孩子更接近那些设定好的目标。



如果问这些家长一句:“您是希望孩子能成长得更好一些,对吧?”


相信他们会毫不犹豫点头;


如果再追问一句:“那您是觉得您的孩子不够好,是吗?”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沉默。


没错,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对孩子寄予厚望,美其名曰“想让你变得更好”,传递给孩子的却是“你不够好,你怎么都达不到我要求”式的否定、不满。


这就难怪在《陪你一起长大》中,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孩子们纷纷直言:虽然被父母精心养育,各种资源堆着捧着,但自己一点都不快乐,还不如待在妈妈子宫里快乐。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感到不快乐?正是因为被过度期待裹挟着,无法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看了一本书,就期待自己变得深刻;

运动一小时,就期待能快点瘦下来,

对别人好,就期待别人也待我好;

精心养育孩子,就期待孩子变得孝顺听话、上进努力、懂事优秀……


这些预设如果实现了,就会重新设置更高的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就自怨自艾,感到失望甚至是绝望。



“我真的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吗?”


况且,当孩子达不到预设的期望值时,父母心中生出的那份不满,真的只是针对孩子吗?


小时候学跳舞,曾在培训室里看到过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为了让自己女儿比其他小朋友更快学会一字马,冲上来帮舞蹈老师按住了女儿的腿,女儿痛得飙泪哭喊也不松手。


这个妈妈还义正言辞地说:“你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当年我多想学舞蹈都没有机会,现在我花这么多钱给你报舞蹈班,还花时间陪你练,你咋就那么不识好歹呢?”


不顾女儿的挣扎,这个妈妈的双手继续摁在孩子腿上,那一刻,仿佛她摁住的是自己的双腿。



类似这样的父母有很多,他们感到不满,可能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那些潜意识中未完成的自我期待,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


而当他们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时,就会投射到孩子身上——既操控孩子成为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又能在批判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优越感。


说白了,这样的父母,多少有些“虚伪”——


表面上:“我为孩子付出了太多!”


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孩子适合啥,喜欢啥,需要啥。


嘴上说:“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


行动上却:揪着孩子的一两道错题、一两件没做好的小事不依不饶。


心里想:“我这么做是为孩子好,为他将来的幸福打算。”


潜意识:孩子不行代表我无能,我不能承受这种无能为力感。



事实是,每个个体的幸福,只能由他自己负责,不论孩子还是父母都一样。


当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也是把自己的价值感、喜怒哀乐交托到他人手上,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却处于随时会失控的状态。



“放弃对结果的执着”


我相信,每个真心爱孩子、为孩子着想的父母,最大的期待不过是:“希望我的子女幸福快乐。”


那怎样才可以让孩子拥有勇气和自信,过得幸福快乐呢?


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按照我们已知的方式生活?未必有用;


照着好的模板,为他们按部就班规划好人生?孩子可能想逃;


把幸福快乐作为一种目标,强加到他们身上?更糟糕!


那还能怎么办?


曾有很多网友留言请教#郑渊洁的养育观#:



其中一位网友留言询问郑渊洁“搞好亲子关系的秘诀”。


亲手养育过两个小生命,并且把他们都培养得优秀的郑渊洁,只给了一个建议,那就是:


“我从不对孩子说‘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这种努力,不光是物质方面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


更是要努力不被外界环境和不切实际的期待所左右,努力不去越俎代庖干涉孩子的人生。


美国《纽约》杂志、《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詹妮弗·西尼尔在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时,不由自主地说:


“我会非常努力地去做到不伤害你。”


这个边界清晰的目标,比“我想让你幸福”更明智。


让自己的归自己,孩子的归孩子,就是幸福;


让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任何人期待的样子活着,就是快乐。


写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丹津·芭默上师那首著名的诗歌:


“放弃对结果的执着,心像天空一样开阔,而行为却细密认真,只管低头浇灌,让成就的花朵自然开放。”




👇推荐阅读👇


一份来自时光深处的礼物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艺术家代表作

《一万种时间掠过》

它是9-99岁都能看懂的“人生纪录片”



书中用百余张馆藏级的画作

抒写从童年、青少年、中年、晚年的不同人生状态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童年无忧无虑的你



孩提时怦怦跳动的好奇心

成年的你,高处不胜寒,充满未知的恐惧……



被孩子“逼疯”的你



被生活压力“压垮”的你,满脑子都是“房子”



步入老年的你



满面皱纹,却仍怀有少女心的你



“希望你是幸运的,在世界有点阴霾的时候,也有一把伞为你撑起。纵使雨天,心中也有明媚阳光。”


↑长按扫码购买

《一万种时间掠过》

适读人群:9-99岁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阿怪: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育儿工作者,不断学习和传播育儿知识。养娃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走近一部9-99岁都能引发共鸣的“人生纪录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6-14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什么心理特点?(建议收藏)压抑、内耗、痛苦,都被这一个小技巧治愈了大温最危险路段大汇总!总有一个坑你肯定“栽”过!辨屁路途小故事8.9高分纪录片的真相:不幸的孩子,都有一对强势的父母有一种快乐叫:孩子开学啦!父母的5大神反应,哈哈哈哈太真实了“这个家让我窒息,好想逃却逃不掉”:长期被父母控制的人,如何拿回人生主动权?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越没出息?看看爱顶嘴的孩子,你就知道了那些幸福感强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样的父母,跟有钱没钱无关……每一个读了《恐龙国》的孩子,都成了强大而温柔的人后院甩卖:诚实的美国人佩罗西为什么要“窜访”台湾黄晓明和杨颖离婚“内幕”曝光,网友:看了“偷拍照”,我们都被这女人骗惨了!一名乡村女性,爱上了曾经想逃离的生活郝景芳:父母的背景,是孩子的天花板吗?有一个机会逃离现实,你想逃去哪|新品首发不爱表达的孩子,都有两个让他不敢开口的“心魔”!~(文末有惊喜)走过上百国家、定居大理的美国爸爸:父母的使命感,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养料《变形计》的叛逆女孩:活成父母的样子,是她最大的报复孩子打碎一个碗,三流的父母暴跳如雷,二流的父母收拾残局,一流的父母这样做阻止孩子变优秀的天花板,原来是父母的这些行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专属的困扰!这一规律,做父母的千万别忽略!美国上不了大学的孩子,都会有什么出路?你为什么想逃离工作?——职业倦怠、消费主义和“后工作”未来情商越低的孩子,越爱说3句“口头禅”,希望你家娃一句都没说过!不止是Shein,美团和茅台都被这个指数“欺负”了。每个自律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懂得闭嘴的妈妈辨屎每个人和父母都有一场斗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印度人代替中国人在澳洲“扫房”?全球最好的房子,都被他们盯上了!15年来陪孩子中美两国读书的经历,让我明白,终此一生我们要“摆脱他人期待”布拉德·皮特否认安吉丽娜·朱莉“虐待”指控  昔日北美恩爱情侣形同陌路“你对了,你的孩子就对了!”一个情绪自由的孩子,背后都站着高情商父母讨人嫌又容易挨欺负的“熊”孩子,都是被这么养出来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