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让我窒息,好想逃却逃不掉”:长期被父母控制的人,如何拿回人生主动权?
心理咨询师李瑞文 | 作者
小西 | 编辑
Unsplash | 图源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来自原生家庭的“控制”。
从业近7年,我的来访者中,大概有一半的人生都充斥着父母的控制。
他们活在父母的掌控里,没法做自己。那些被支配的感觉,让他们痛苦无比。
比如我曾接触过的一个小姑娘,米米。
从出生开始,她的每一步都被父母安排好了。小到穿衣,大到求学、工作,她都没有决定的权利:
真的不觉得冷,母亲却非逼着她在里面多加一件毛衣,拽着她就套了起来;
更喜欢写作,父亲却逼着她填报前景“更好”的工商管理,夺过电脑就改她的志愿表;
毕业后,她想捡回自己的写作梦,父亲却严令她回家考公务员,她想争辩,父亲却撂下一句“你不考以后就别再叫我爸”就挂掉电话,并持续冷暴力。
她也控诉过父母的过度控制,却只得到:
“我这是为你好!你什么都不懂!”、“翅膀硬了是吧?养了你这么久就是这样报答我的?”
无处不在的控制让她无处可逃,痛苦挣扎中找到了我。
像这样哪怕成年了还在被父母控制的人,我的来访者里还有不少:
他们或是像米米一样,被非常明显的严格“看管”,说什么都要听从,再小的事情做得不如他们的意,就可能被训斥,甚至被打骂;
或是被父母以“爱”之名,不断地诉说自己做出的牺牲,逼着他们在愧疚、义务、恐惧去服从控制……
他们都极度渴望逃离,却又不敢、做不到与父母分离。
这被压制又不甘于被压制的自我,就会变成压抑在心理的更激烈的冲突,让来访者活得拧巴又痛苦。
我真的很希望这些被压抑的“小孩”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控制,活出自己,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所以,我开了一期与原生家庭分离的问答直播,与大家一起聊,父母为什么非要控制我们的人生?我们又能怎样摆脱他们的控制,活出自己?
直播的留言很热烈,这背后,是一个个被“扯”住的灵魂。
我深知,有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将直播的精华内容梳理成文,希望能让你有所收获,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力量。
在看似无私的爱下
也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
为什么有些父母非要控制孩子的人生?
因为他们,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而是自己的附属品。
他们控制孩子的背后,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
或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家长,或是想借由孩子再“活”一次,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比如我们熟知的钢琴家郎朗,从一出生,就背负着父母未曾实现的音乐梦想。
为了让郎朗实现他的音乐梦想,郎父对郎朗的“控制”,可谓丧心病狂。
为了让郎朗能成功,他义无反顾辞去自己工作,带着郎朗离开熟悉的环境与慈爱的母亲去求学。
只要郎朗在练琴上稍有懈怠,迎来的就是狂风暴雨般的责难。
有一次,因为从学校回去晚了,耽误了一个半小时的练琴时间,郎朗就被歇斯底里的父亲“逼着去死”:
“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拼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么晚。老师不要你了,你还不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
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现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
首先你死,然后我死。”
并且,真的递给了郎朗药瓶,给他两个选择,跳楼,或是吞药。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有些过火的威胁,却成了郎朗多年后仍无法走出的噩梦。
“我从小到大父亲都一直教我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我的双手,它们是我身体中最宝贵的部分。但此刻我开始用拳头砸墙壁。我想要把双手砸成肉泥,把每根骨头都砸断。”
那时候,郎朗不过10岁。
或许,他真的爱孩子,但他更爱的,是那个再“活”一次,能实现梦想的自己。
被塑造、被控制
我永远成为不了我自己
在父母长期的控制下,孩子的自我逐渐被压制,逐渐被驯化成一个按父母意愿活着的“木偶”。
而那个被压制的自我,逐渐在心理发酵,积攒的情绪都发泄到自己身上,然后负性影响越来越大:
a.陷入过度自我批判
爱控制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定制过高的标准,所有的期许都成了孩子巨大的压力。
孩子没法内驱化去追求更好,而是对“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有一点不够好,就会陷入自我批判。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更高患焦虑、抑郁的风险。
b.无法对自己负责
父母以“爱”之名把控着孩子的每一步路,认为自己的经验能让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长期在控制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是遵从父母的要求,很难发展出自治。
等成人了,终于离开父母的“指导”就变得不知所措、陷入挣扎,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也很难决断。
比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总是陷入不知道怎么选择的境地。
她是父母口中的乖孩子,加入工作之前,人生每一步都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
她痛恨父母对自己的控制,毕业后“叛逆”了一把,选择了到远离父母的地方工作。
可迈入社会后,她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做选择。
“我没有爱好,不知道做什么才有意义,换了几份工作也找不到喜欢的,永远在纠结下放弃选择,然后又会一直懊恼为什么不去尝试……”
每一次面对选择,她都习惯性求助身边人的意见。当身边人没法给出明确的意见时,她就犹豫不决,直到机会错过。
“逃离”父母后,她甚至都没办法自己去做决定,为选择负责。
c.个性和自我被扼杀
长期在高压控制下的孩子,被强迫而不自由。在个性和自我被扼杀后,逐渐失去活力与情感,变成麻木机械服从的“提线木偶”。
这是当下最普遍的问题,也是很多家庭的危机。
被驯化的“提线木偶”
如何破局做回自己?
你可能也曾一次次地试过逃离,最后却又因为恐惧或习惯,变回了父母手里的木偶,逃不掉,也走不远。
但你大可不用为此自责。
能意识到自己被“控制”,并尝试去做出改变,你已经很勇敢了。
被控制的体验已经缠绕了我们太久太久,就像一个厚厚的茧,要一层一层去剥开它,真的非常不容易。
可只要你愿意行动起来,就一定会有机会。
如果你确定并希望与原生家庭分离,不妨试试以下3点建议。
① 增强自己的价值感
在父母长期的控制下,我们可能变得很容易因父母、他人的评价或看法否定自己。
试着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自我价值,多方面多阶段的进行评估。
比如发现自己常以他人的认可与否来评判自己的价值,就试着增加更多的价值支点去评估自己。
比如我的性格特质是很努力,勤奋,我人际关系相当不错……
拿回自己的价值评判权,也许你能获得更大的勇气向“独立”迈进。
② 去清晰察觉伤害和影响是什么
如果你发现对某些事情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件事可能就是触及了你曾经的伤痛。
要试着留意并清晰察觉自己的这些反应,是否是因童年时期的某些经历,造成了当下的应激和情绪。
比如,如果现在的你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下意识地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或许是因为过去的你就是在父母的打骂下成长的。
意识到源头,看到问题,我们的分离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③ 认清现实,诉诸行动
很多时候,在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后,我们总期待着父母的改变。
你比父母年轻得多,都没那么容易改变,已经固守观念几十年的他们又怎么会轻易改变呢?
认清问题后,我们可以对应的从自身去行动。
比如意识到父母把很多他们自己的愿望放在了我们身上后。
那我们就要学会跟父母界定边界,他们的人生清单我们就不要揽过来去完成。
比如我们知道父母的观点很难改变,控制也无处不在。
那就试试叛逆一点,不再问他们的意见,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所有风险和后果。不管会成功还是失败,都勇敢迈出第一步。
当然,被控制了如此长的一段时间,想做到把被压制的自我找回来并不容易。
前路也可能很多东西会阻碍你,如果内心有创伤,你会承受着很大的恐惧、无力以及茫然。
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难去察觉到具体对自己的影响,或者察觉到了也很难改变,不妨试试积极地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是一个细腻的生命陪伴的过程。
你可以在与咨询师持续地表达、交流、反馈中,慢慢看见自己,理解父母;也能在咨询师的“抽丝剥茧”中,看到那个内心被过度压抑的自己。
当然,如果目前没有足够的条件,你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自救”,最终也能逐渐与原生家庭分离,只是效率比起咨询来可能没有那么快。
最后,衷心希望你能看见自己的力量,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做真正想做的事。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作者介绍
李瑞文
李瑞文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6年有余,积累个案时长142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李老师擅长以沙盘疗法、自体心理学、接纳承诺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心理创伤、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议题。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方面也有相关的心理困扰,可以向李老师寻求帮助,她会用耐心、真诚给你安全、温暖的咨询关系,陪你一起迈向前方。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50元。
如果你愿意
不妨来聊聊
我们一直都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