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灏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因为我们看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半是居民和民企如履薄冰、自发收缩,一半是国企、基建、国债、以及各地的城投平台在扩张。民间自发去杠杆,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在面对不确定的工作、不确定的收入的未来,他们只能收缩。所以依照这个逻辑推演下去,那么社会应该是通缩的。可是一看官方渠道,又明明是在注水,而且只要经济数据起不来,就有持续注水的动力。对通胀的判断,决定着你的投资动作和你的资产配置方向。我先说一个核心结论,就是明年出现较高通胀的概率非常大。官方和国企放水、民营企业和居民收缩,这种放水的渠道决定了:生产效率会比较低。也就是增加了货币、却没有增加对应的商品。这和民企自发扩张是差别巨大的。如果是民企自发扩张,信用派生虽然也导致会导致暂时的通胀,但由于它随即就投向生产,生产出对应的商品,所以这种通胀是短暂且温和的。但官方渠道就不一样了。那为什么,财政和货币的双宽松从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开始,下半年基本上到达了社会面,却没有出现显著的通胀呢?除了民间在去杠杆这个原因之外,资金流出、外贸下降是另一大原因。所以才出现了汇率贬值的现象。10月上旬,中国八大枢纽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都已经转负,海运价格持续下行,已经很明显了。那么当明年,美元加息进入一个缓和阶段的时候,资金流出就不会这么显著了。正如去年八月份他们放风要加息一样,一开始是极个别的官员放风,然后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然后最终加息落地。另一个是美国经济的衰退迹象已经很明显。美欧等国PMI都在回落,显示经济开始收缩。9月份的CPI涨幅为2.8%,涨得最多的是食品类,食品类中又以猪肉涨幅最大。鲜果上涨17.8%,肉类上涨16.0%,其中猪肉上涨36.0%,鲜菜上涨12.1%,蛋类上涨7.3%,粮食上涨3.6%。今年五月上一轮熊市见底,6月开始上行。新的上涨周期将持续,尽管这一轮涨幅应该不会像2019年涨得那得猛烈(能繁母猪的存栏还一直在增加,产能并不太紧缺)。在猪肉等食品涨价的推动下,也会带动cpi节节升高。所以最近几个月高层对猪肉价格是密切关注,频频约谈养殖户、多次投放储备肉。要知道,以前国家收储和放储,都是行情的后半段进行——当猪价跌得差不多接近尾声的时候,国家才收储;涨得涨不动的时候才放储。这次之所以这么果断,就是不想让CPI制约货币政策的空间。如果放开,民间信心就会起来。居民对楼市的心态会转变,民营企业的心态也会转变,敢扩产了,这些都会增加信用派生,增加水量。所以物价也会暂时抬头。但这种通胀危害性不大,因为这是居民本身“买”起来的通胀,企业的扩产也会增加商品供给,所以这种通胀不会太剧烈,更不属于恶性的。如果新派生的货币不是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消耗领域、不产生效益或效益较低的领域。新钱通过这些渠道注入社会,居民的购买力就会被稀释。这样的通胀就不能算是良性的了。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效益低”意涵着什么?效益低的本质是“生产出来的东西不是民生所需”。委国过去几年都是恶性通胀的典型国家。2019年通胀率曾达到一般人不敢想的数字——7000%。这么高的通胀数字,绝对不可能是放松银根、鼓励企业贷款这种信用派生的方式所达到的——因为越是鼓励企业贷款,越有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反而陷入通缩。由于前领导人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没收外资和民营企业,生产力急剧下降。而国企亏损之后,又由央行印钞来补窟窿——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为国企赤字融资。这故事一点儿都不新鲜,在很多国家重复过很多次,每次都上演着同样的结局——陷入恶性通胀。让人欣慰的是,委国终于放弃了这种自杀做法,开始开放市场,也不再为国企的亏损兜底了。降低关税,并且放弃了过去管控汇率的策略。很快,通胀率就降到了个位数,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下。所以,聪明的你,应该懂了关注哪几点迹象来判断未来的通胀形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