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周,可能是全面放开的关键
作者 | 燕梳楼
虽然天气很冷,但很多人还是喜欢自由的呼吸。
昨天最解气的一个热搜是,浏阳那个上门打人的街道干部被开除党籍了。
但这只是“单开”,并没有开除公职,仅仅是撤职处理。很多人认为,处理轻了。
如果换个位置,四川某夫妻嫌楼上太吵,上门把人打了,警方出警神速立即拘留查办,为什么同样的情形到了湖南的廖主任身上,就高举轻放了呢?难道不该罪加一等吗?
身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让你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是让你上门殴打群众。人家只不过就是提了个意见,就恼羞成怒这样子,干群矛盾就是这么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仅仅开除党籍确实轻了,应该双开!
如果不从严处理,以儆效尤,像“儿子是他软肋”“我有一百个办法刑事你”的基层干部还会层出不穷。都说群众工作无小事,偏偏个别基层干部总是以权代法,简单粗暴。
这才是下一个百年目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事关历史周期率的最大障碍。
就在昨天,还出现某地“大白”强行踹开酒店房门,欲把只穿内衣的旅客强行拉去隔离的恶性事件。可以说,这种“防疫至上”的心态和行为,在各地都不少见。
当然,与广州、重庆、北京、成都等地的逐步开放相比,也显得格格不入。
继广州、北京、郑州、昆明、石家庄之后,重庆、珠海两地今天也加入“非必要不做核酸”的大军之中。连向来保守的北方城市哈尔滨,都跨上了“公共场所不查核酸”的列车。
从上至上,越来越强烈的信号显示,这可能是大疫三年的最后一个冬天了。
但随着各地常态化核酸网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撤离,另一个矛盾也浮出水面。即“日渐减少的核酸点与公共场所查验24/48小时核酸码之间的矛盾”。
比如说北京朝阳区,由于此前的很多公共核酸点昨天关闭,而又有大量核酸结果的需求,那么现有的检测点就人满为患,有人在寒风中排了两个小时就为了捅那一下喉咙。
而并没有取消公共交通24小时核酸码的武汉,情况就更为突出。市民们不得不到处打核酸点续命,否则哪儿也去不了不说,关键是3天不做就会变成灰码。
从非必要不核酸,到非必要不查验核酸,还有多少路要走?
这个距离,就是满大街寻找核酸点的距离,就是每个核酸点排成贪吃蛇的距离。
如果不核酸和不查验核酸不能配套,那么前一个政策就是耍流氓,就是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当然,我们也理解,政策优化调整需要时间,我们也会耐心等待。
随着昨晚朝阳区的道歉,相信这些问题后续很快就会解决。不管怎么样,都好过于固步自封,好过于驼鸟政策,好过于以测代管、以封代控,以核酸频次代替科学防控。
只要能刺破当前的核酸乱象,我们都举双手欢迎。张核子事件至今没有下文,但显而易见,各级政府对于核酸检测业务的采购服务越来越谨慎。
就在昨天,包头又曝出核酸检测出现双性结果的事件。以前是假阴假阳,现在更是刷新下限,竟然出现不阴不阳的闹剧,核酸之乱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抗疫链接中的重要一环,核酸检测事关国计民生,必须要加强监管严肃追责,不然损耗的是国库,伤害的是民心,此乃社稷安危之紧要也!
相比较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层层减码,杭州却还在连夜转运幼儿园小朋友,威海市民还在暴雪中排队核酸,济南更是推出了史上最严的扫码如厕制度。
内急想上厕所?对不起,先去排队做个核酸。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江浙鲁沪等省市反而收紧防控,确实让人费解。很多人嘲讽江浙沪,说比起广州的勇敢,内心里还是像个孩子。我的理解恰恰相反。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这一轮优化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那些每天新增几千的疫情重灾区,这些城市此前的防控不可谓不严密,但仍然越控越多,这说明奥密克戎很难防得住。
因为病毒虽然致病力大幅减弱,但传染性却增强了,物理隔离手段已经无法实现绝对化的清零目标。在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大前提下,只能进行20+9的动态优化。
从趋势来看,放开是全球的必然趋势,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过去三年里,国家尽可能地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但也付出了经济受阻的代价。
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每天超过10亿人排队做核酸,长此以往,无论是国家财力还是个人生活,都不堪其重,所以国家必须要根据病毒的变化来不断调整政策。
根据香港的数据样本,当感染人群超过40%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实现了群体感染。短短20天时间,广州感染人数逼近17万,今天仍然新增5万多,按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
而在这17万人中,重危症病例仅4例,并且无1人死亡。而根据最近全国50万人感染样本来看,重症率也仅仅只有万分之2.5,所以连62岁的老胡都敢拍胸脯以身试毒了。
特别是郑州那个死亡病例,听起来甚至像个笑话。这名81岁的奶奶除了核酸阳性之外,还有“2型糖尿病”30年,“脑梗塞”病史2年,遗留右侧肢体偏瘫,“窦性心律不齐”等病史。
这些既往病史,放在80多岁的老人身上,哪一样不会随时要人命?
很多人反对放开的原因之一就是谁家里没有老人?放开后老人怎么办?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你能确定到时候能抢到一张病床吗?
这个问题非常好。从最近公布的新加坡数据来看,并没有出现医疗挤兑的情况。但我国人口密度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一旦放开,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兑。
所以必须要分循序渐进,这就也是孙春兰副总理在专家座谈会上所强调的那句,要小步快走。我理解这句话有两层意识,第一层是边防控边优化,第二层就是政策差异化。
所以我们就看到这短短一周,舆论场上的重大变化。
第一,全方面启动宣传攻势,积极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奥密克戎,致病力和致死率已大幅下降,后遗症也没有那么可怕。相信后续类似的宣传会更加密集。
毕竟,消除恐慌才是首要任务,也是避免医疗挤兑的理论前提。
第二,广州、北京、重庆等疫情严重地区不断试水,在日增大几千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逐步放开。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这一轮优化调整却冲在了最前面,传递出的风向标意义非同一般。相信后续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
第三,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江浙沪为什么不松反紧?我猜测是高层差异化政策导向下的坚忍。北京、广州等疫情风暴眼的放开是一种尝试,而江浙沪的政策收紧也是一种探索。
换句话说就是,防不住的地方就边防边放,能防住的地方则继续严防死守。
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全面放开,像西方国家那样一放了之?
一方面世卫还没有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只是更接近了。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做好心理和物理的双重准备。
很多人心理上仍然对新冠抱有极大的恐惧感,这需要时间来一点点引导。在重点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仅仅只有65%,后续就要加强老年群体的接种。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最新通知,老年群体要应接尽接,应种尽种,为后续的逐步放开做准备。
而一些读者跟我反映的儿童感染风险,最新的数据样本也出来了,根据广州通报,在17万名感染者中,3岁以下婴幼儿1736例,占比1.04%,均为无症状或轻型患者。
从症状上看,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后的临床症状更轻、病程更短,发生肺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较成人更低,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解决了一老一小对于病毒的恐惧,也就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而物理准备则主要体现了医疗资源方面,从武汉和上海的病程时间和现有ICU数量测算,如果万一到了群体感染也就是40%阳性的地步,现有医疗条件难以支撑大量医疗挤兑。
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二方案,那就是错峰感染。利用三个月时间,也就是12、1、2月这段时间,也就是此前一些专家所预测的明年3月前后结束。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就理解了为什么江浙沪不跟风的原因?
究竟是北广渝走上回头路,还是江浙沪鲁紧紧跟上,这需要时间验证。不过从现在的民意汹涌和高层的风向来看,江浙沪大概率坚持不了多久,就会选择陆续放开。
很多人嘴上说相信国家的,但现在国家从大局出发开始释放一些积极信号时,他们又怕这怕那,甚至搬出一些阴谋论,各种反对和不满意。
这就是典型的双标。他们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这件事是否对我有利。有利的就支持,不利的就骂娘。这里也奉劝大家一句,不要和双标的人做朋友。
还有一种人,张口闭口家国大义,满篇都是敌对阴谋,自己吃喝不愁旱涝保收,却坚决反对放开解禁,从来看不到国家的经济停滞和无数家庭陷入困境。
这三年,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个人,都太难了。是时候和新冠做个了断,把一切疫情乱象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还是那句话,国家已经保护了我们三年,接下来的时间该轮到我们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
随着全员核酸时代的走向终结,接下来的一周,可能也将是全员抗疫战争的关键一周。
如果没有猜错,即将到来的2023年,我们都将见证历史。
告别核酸,摘下口罩,奔向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愿你历尽三年核酸无数,仍觉人间值得。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给我留言讨论。如果认同,请转发点赞支持,谢谢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15261438737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