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登上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摄影师 | 摄影
物种 · 阅读时间8分钟
薛翰阳,16岁,国家地理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的刊登过的最年轻的摄影师“幼仔”。
5岁开始,就受到天性驱使,小区上树抓虫,家里饲养蟑螂、甲虫。
华螳蝎蝽 Ranatra chinensis
又叫水螳螂,因为有两个酷似螳螂的大刀(捕捉足)。而这其实是半翅目蝎蝽科的一种蝽,水生且肉食性。平时在水草中守株待兔,捕食小鱼小虾等小动物吃。
PHOTO BY 薛翰阳
因为这份倔强的喜欢,8岁时,父母带他去了一趟亚马逊雨林,这一趟雨林之旅,昆虫近乎隐秘的生活让他愈发着迷。
之后,是更深入的了解,更广泛的出门抓虫——武夷山、天目山、西双版纳……日常,少年在课余时间学习积累知识,网络上兴趣相投的朋友交换知识,周末、假期,少年总要找机会去探索昆虫世界。
毛天牛Desmiphora fasciculata
厄瓜多尔的神奇小天牛,体长不到2cm,全身长满毛发,啃食木头,喝树汁为生。
PHOTO BY 薛翰阳
亚马逊叶足缘蝽的腿部拟态枯叶,花纹多变。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尼泊尔虎甲性情凶猛,通常栖息在海拔1300-2200米左右的地带。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它们单体体积的确渺小,但要从种类和数量上来说,昆虫世界庞大到让人惊讶,而每种昆虫又因习性不同自有一套‘生活习惯’”。
对于这样的昆虫少年,走上昆虫微观摄影这条路,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小提琴螳螂若虫。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宽异翅。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梨形牛蚁。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布氏游蚁。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为了近距离观察,薛翰阳学习了饲养,试图进一步走入昆虫的隐秘世界。
“昆虫寿命很短,早期我会对它们进行简单的拍摄记录,照片质量都不高。” 直到2021年,在一位摄影前辈的指引下,他才入了微距堆叠摄影的门。
这个16岁的少年,他有一把无形的钥匙,借由镜头,转动锁孔,一个迷人的微观世界出现在眼前。
梅氏多刺蚁。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兰花蜂,个体长度在2至3厘米间,其后足特化变粗,前面的一长条是口器,可以理解为嘴巴。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产自亚马孙的电光隐翅虫。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过去一年,经过无数次拍摄,薛翰阳积累了上百张作品。
摄影技术娴熟起来,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跃入他脑海:“我想为自己的作品建立索引,希望最终可以制作一本昆虫图谱。当然,图片归纳逻辑必然是遵循昆虫分类,并同时兼顾摄影美学。”
有着标志性的长鼻子的实象甲。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红宝石青蜂。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很多人武断地认为昆虫看上去丑陋且恶心,但当他们切换视角,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小型的蜂类和隐翅虫,肉眼看去其体表可能是平滑或纯色的,可在微观镜头下,那些纤细绒毛、微小孔洞、肢体结构都变得一清二楚——“我认为这就是昆虫的美,也是微距摄影最为吸引我的地方”。
火焰叩甲。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宝石金龟。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龟甲。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泥蜂,它们喜欢在墙壁、岩石等地筑窝。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微观视角下,昆虫身体上的各种惊人细节皆纤毛毕现。
来源:National geographic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为了观察蝎子入洞房,在80多岁时候,还拉上全家,陪他在野外夜夜枯坐到很晚。
昆虫少年薛翰阳,正在路上。
作者:赵睿 框妹
摄影:薛翰阳
编辑:框舅
排版:雨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