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人分开住,已经4个月了
小土叨叨:转眼跟老人分开住,已经4个月了,昨天在微博发了一些感慨,大家讨论挺热烈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感触吧,今天这篇就整理一下,大家一起聊聊天。
跟老人分开住,已经4个月了
正文共: 2112字 6图
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孩子小的时候,家里是离不开人的,我还记得休产假的时候,一个人带娃,从白天到天黑,当天渐渐暗下来到全黑的那段时间,心里特别慌。
带了一天娃,就像跑了一场马拉松,只剩最后一口气吊着,特别疲惫,希望有个人回来帮把手,说说话,像盼救星一样地盼着老公下班到家。可是城市的交通繁忙而拥挤不堪,就算6点就收拾收拾下班(这还是要顶着压力的),紧赶慢赶,等到了家也要7点多了。
公司事情多,晚上到点回不了家,知道村口孩子可怜巴巴的盼着你回去,脑子已经传来孩子的哭声了。
那种牵肠挂肚,那种无可奈何,无法两全,真是隔多少年回想起来,还是会掉眼泪。
后来全家搬回国,我们就这样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六口。那时候,要说跟老人分开住,家务,做饭,接送.....感觉生活都要崩盘的,想都不敢想。
一家人都住在一起,好处是:娃多了人手照顾,家务也基本都是老人帮忙承担了;困难是:空间比较小,生活习惯不那么一样,有时候难免磕磕碰碰,特别娃比较小的时候,状况多,喂不喂饭喝不喝水,生个病什么的都可能成为情绪的导火索。
到定定上小班后,我们搬家了,自己住一间,给爷爷奶奶在同楼层的隔壁租了一间,说起来是分开的,但还是跟一起住差不多的。就这样又过了几年, 直到今年,又搬家,分到了不同的小区。
如今跟老人彻底分开来住已经4个月了,终于稳定下来,可以来说说感受了。
我不是说跟老人住一起就一定不好,或者一定不要住一起。主要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是不是能磨合得了。特别是娃小的时候,要分开住是有非常多的困难的。
之所以现在能分开住,主要还是终于熬着熬着两娃都大了。一方面,娃比较自理了,也不像小时候那么容易生病了,衣食住行的工作量少了;另一方面,放学也晚了,养育的重心往教养和学习的任务上转了,需要老人帮手或者说老人能帮手的工作量少很多。
忙活了一个暑假,庆幸迈出了这一步,怎么形容呢,我觉得有点像小孩学走路,一开始心里会有点发慌,一旦适应了,就觉得好有成就感。虽然要做的事情比之前多了,但可能更接近生活的样子,更有掌控感。
以前有老人在,两个人都甩手了,家里东西会不知道放哪里,老人出趟远门,心里就不踏实,没有那种对生活很笃定的感觉了。
分开来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了那种久违的胜任感,那种我可以应对的信心。就像评论里一个朋友说的,和老人分开,变化真的蛮大的。
之前真的很慌,很担忧,但真的分开了,就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安排,常常就简化了。就事论事,自己干活虽然累,但是有话语权,累手不累心。
我发在微博,有个评论说,“难带的时候你们找老人帮忙,好带了就把老人踢开”,其实只是分开来住,不必要脑补这么多哈,本身老人离开自己的家过来帮忙,也是很辛苦的,分开住也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呀,并不是不来往了,不感恩了。
这就像是小孩学刚学走路,怕摔跤,大人扶一扶,但娃真走稳了,不用扶了,你也不能说就是娃把大人一脚踢开了。很多事情,千万不能加戏太多,事情要怎么做无非取决于,咋样更合理,咋样能实现。
也有朋友说想跟老人分开,但实际很难实现,其实我很理解只能依赖老人或者阿姨的情况,因为这两个情况我都经历过一年以上,只能说,很多东西是靠时间的力量,熬过去了,情况才慢慢改观的。
你看蛋蛋现在长这么高了,可是他真的就是从开头那张照片那么小,那样一点点长起来的,一眨眼快10年了,这其中的累和泪,我相信无须多言,有娃的朋友都能体会。
以前人为啥觉得孩子好养,那时候放了学,孩子脖子上挂着钥匙,自己就走回家了,不用操心接送,做作业还不用辅导,晚上8点就能全家一起看电视了,能不好养嘛。
当下的社会,哪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光是一个接送,就已经难倒双职工了,毕竟娃放学真的太早了,加上如果是大城市,通勤时间往往很长,更别说还有各种打卡、辅导、网课。
社会能多承担掉一点,每个小家庭会轻松很多。希望那种低龄的托儿所也多开一点吧,让小娃养起来别再那么那么难。
回到我们自己的想法,我想说的是,面对任何当下的困难时,哪怕是安慰自己,也要选择去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毕竟,人和人之间也是在磨合的,不管是自己还是娃,都是在成长的。
是的,都会过去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