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什么好玩儿的?”别让老年人被智能时代遗弃 | hi南周
▲ 某地居民正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新华社记者 徐昱 / 图)
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要让智能化适应老年人,而不是让老年人去适应智能化。在技术飞速发展的道路上,社会和家庭需要给老年人多一份关怀,让他们也能感受来自智能时代的便利和服务。
“手机有什么好玩儿的,一天到晚就捧着个手机……”这是爷爷奶奶以前经常对我说的话。现在想来,话里除了批评,或许真有疑问,手机到底有什么好玩儿的?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坐在院子里,对着手机痴迷。但他们痴迷的也只有看看短视频而已。
我的爷爷奶奶现在已是古稀之年,遇上了好的养老政策,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在。他们年轻时,过惯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农民生活,倒不习惯现在的清闲日子,爷爷每天最消耗时间的活动,就是去茶馆喝茶聊天,一上午很快也就过去了。
疫情期间,爷爷去茶馆的次数少了许多。他只有待在家里,没有别的娱乐方式,只能在院坝里站着,望着远方出神。以前,家里还是有线电视时,爷爷还能每天看看新闻。可自从换成网络电视以后,复杂的操作对他来说是很困难的,最后竟连电视也看不了了。
直到去年,姑姑给二老配置了智能手机,他们才觉得日子好“过”了一些。刚拿到手机的时候,他们很茫然,不知怎样发现其中的乐趣。在这之前,他们使用的按键老年机,只提供电话、短信、闹钟等基础功能。我和弟弟利用假期的时间,教会了奶奶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微信聊天、拍照、看短视频等。经过慢慢的摸索,如今奶奶可以熟练地使用微信视频,偶尔还会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拍摄的内容。
这些在我们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相比之下,爷爷就“顽固”许多,或许是因为上了年纪,不愿意接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新事物。我曾多次尝试教他使用智能手机打电话、微信聊天、拍照等简单操作,但他始终坚持不学,不知道爷爷这种抵触情绪是否出于对新事物的恐惧。后来,或许是因为“旁观”奶奶看短视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爷爷竟主动要求学习。到现在,看短视频成了二老茶余饭后最重要的娱乐活动,甚至吃饭也不放下手机。
一段时间后,我故意问爷爷:“手机好玩儿吗?”“嗯,好玩!”爷爷的这句回答让我感觉到,他已经能通过手机打发一些无聊的时光了。那些儿孙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找到一些慰藉。
然而,他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也仅此而已,只有在家里连接无线网络时玩一会儿,并没有插入电话卡,原因是害怕不懂手机网络操作而产生巨额费用。所以,一出门他们还是习惯带上没有娱乐功能的老年机,出示健康码、扫码点餐、预约挂号等数字化操作更无从谈起。
此外,还有一件令我感触颇深的事情。前几天坐地铁,正赶上晚高峰,车厢内非常拥挤,我只能找个地方站着。面前的座位上是一位看起来年近古稀的老人,他坐在最靠边的位置,双手环抱着旁边的扶手,无所适从地坐着,一双眼睛低低地望着地面,表情落寞,在人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车厢里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一段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而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发呆。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便捷,但对老年人来说,生活好像变得更不容易了。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不懂得如何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不会使用手机买菜,不会网上自助挂号,不会扫码点餐……技术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即使作为年轻人,稍不注意也会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而一直遵循传统生活方式的老人们,在智能时代尤其显得力不从心。
我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呼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新闻,希望数字技术能等等老年人。仔细想来,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技术只会一往无前,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老年人难道只能接受被技术遗弃的命运吗?
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4%,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要让智能化适应老年人,而不是让老年人去适应智能化。在技术飞速发展的道路上,社会和家庭需要给老年人多一份关怀,让他们也能感受来自智能时代的便利和服务。
(作者为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