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抢不到末日方舟的船票怎么办?或许可以再造一艘船,帮助我们渡过险境|许路 一席第939位讲者
许路,海洋技术史与中国帆船研究者。
他问我,在中国国内还能不能找到一艘能开的帆船,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航行?我告诉他找不到这样的船了,但是我们可以再造一艘。
大家好,我是许路,从事海洋技术史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帆船。
中国帆船是一种靠风力、人力和水流来推动的水上载具。它与中国古代陆地上的木结构建筑一样,是全木结构的,不同的是中国帆船是浮动在水面上的木结构建筑。
从《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可以看到,这艘客船很像浮在水面上的一个平层的公寓。
▲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来源:王冠倬《中国古船图谱》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泉州后渚海滨,挖掘出土了一艘南宋时期的中国帆船的遗存,这个遗存只是水下船底的部分,它的残长有24米,宽度有9米。
▲ 1974年泉州后渚南宋沉船发掘现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提供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示馆展出的泉州后渚南宋沉船部分实体
▲福建商船模型,香港海事博物馆藏,制作于一百多年前,摄影:许路
中国帆船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两端稍微往上翘的半圆柱形的浮体,它最重要的部件就是一根弯曲的木枋(龙骨)。这根木枋就像我们人的脊椎骨,也像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里的大梁。
在这个木枋上面,也就是在龙骨的上面,平行地竖着一道一道横向隔舱,这样的横向隔舱结构就是中国帆船独具特色的、有别于其他国家帆船的一个文化特征。
然后在船的中间插上桅杆,在船的尾部插上尾舵,这样一艘中国帆船就可以下水了。
我们到船舱的里面来,这是一艘中国帆船尾部的1:1的模型,可以看到这个小朋友所在的位置,就是船长(在闽南叫“船老大”)所站立的推舵的地方。扶舵和推舵就是在控制船只行走的方向。
这张图的右侧有一个孔洞,这是橹孔。在需要人力来助推帆船的时候,船橹就从孔洞伸到水下去,由一组两位、四位或六位船员来摇动它,以此给船只增加推力。
左边的这个孔是什么?这是船上的马桶,要如厕的船员就可以坐在底下的那根木枋上,把屁屁嵌在里面。这是船上最平稳的位置,坐在这个马桶上无论船只怎么颠簸,都十分稳当。我去试过,很舒服,帆船停泊时,微风吹拂,在船快速行走的时候,你会感到有股风往下吸,是真正的抽风马桶。
但是屁屁露在外面不雅观,我们造船的师傅就用了一个木罩子把它罩住。这个木罩子是由七片木片钉起来的一个半圆锥形的形状,叫做七星斗。
我后来在挖掘中国帆船历史文献时,也特别去关注了船上的厕所,真让我找到了一个清代乾隆时期的古籍,里面就有一幅清代中期厕所的工程草图。这个叫“厕柜”,它悬挂在船舷上,以方便更多的船员和乘客如厕,然后它就可以直排到海里。
▲厦门鹭江的帆船,图源网络
▲第一次遇见“金华兴号”,摄影:黄剑
我赶紧下坡到村里去,找到了这艘船的船主,船主家姓汤。这艘船名叫“金华兴号”,是一艘近岸的拖网渔船,船长达26.63米,宽约9米,主桅高21.5米,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泉州南宋沉船体型相当。
“金华兴号”船舷的两边有两个木质的扶架,也就是桁杆,桁杆张开拖网的网口,降到水面下捕捉浅海的鱼虾。船在海上是斜着走的,帆船掉头后,桁杆从另一侧船舷伸出,网口降到水面下捕鱼,两根桁杆就这样左右交替着。
“金华兴号”的这种船型叫“牵风”,很有诗意也很有力量,好像牵着风、牵着海浪在行走、在捕鱼。我的小儿子出生以后,我就给他取名为“牵风”,这是他的大名。
船上有6名船员,都是汤家自己的儿子、孙子和亲戚。“金华兴号”的主帆很大,大概有2吨重,每升一次帆都需要6个船员全部上阵,搅动着这个木质的绞车,然后拉着升帆绳一点一点地把主帆上升,不停地绞动12分钟才能升满主帆,非常吃力。
▲桅井(桅杆的底部)(右)
航行时,船老大站在船尾舵柄的右侧扶舵,当舵柄向内拉时,舵杆带动舵叶向船尾左后方偏转,水流作用到舵叶上,带动船头向左转动;当船老大将舵柄向外推时,舵叶则向船尾的右后方偏转,船头向右转动。
船舱底部就是生活区,最大的空间叫官厅,里面安放着一个神龛,神龛里面用红纸写着神尊的名字。在金华兴号里,他们供奉了三位神尊,分别是天上圣母妈祖神、玄天上帝跟水仙尊王。
这是在睡舱透过工具舱拍到的官厅,神龛的下面就是他们的米缸。
从官厅往船头的方向看,分别是工具舱和楼梯边上的睡舱,他们的睡舱是一格一格的,有木门隔着,保留船员的私人空间。
我曾经找了一个没人睡的最大的睡舱,往那一躺,四仰八叉,好舒服。可是船一开,人就开始滚动,尾椎就在席子上磨破了皮,所以他们正常的舱位实际上就是人的体宽,边上有个木栅栏隔着,不管船怎么摇,人都能睡觉。
▲这是船上最年轻的水手的睡舱,我们偷偷进去拍了照片,摄影:黄剑
这些渔民给了我很有趣的启示,他们从来不会说“要征服大海”,甚至不会像我们一样要亲近大海,他们只是会跟大海商量,去祈求大海,向大海讨一口饭吃,让他们有所收获。所以在闽南,捕鱼的行业叫做“讨海”,捕鱼船上的船员就叫“讨海人”。
大概有半年时间,我跟着这艘船做调查、做测绘,日子过得很舒服。可是好景不长,2004年的10月份,这艘船要被拆了,因为它的船舶检验证书到期了,木船在2000年代要被淘汰了,所以证件没办法更换,当地责令他们自行拆除。
我们在金华兴号被拆除的前一天帮他们找到了一位珠海的买主,我们要把这艘船开到珠海去。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把这艘船偷偷地开出了他们家门前的海湾。
这是刚开船的时候,大家都很惬意,我们的船长还能边控制船舵边吃水果。
他们家囤了一本造船图谱,这本造船图谱非常重要,它的学术价值跟文献价值都非常高。在我看到这本之前,全世界从来没发现过民间的造船手册,所以这本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本民间的造船手册和造船图谱。
▲从左到右分别来自:漳州、厦门、惠安、泉州
造船计划也由我一个人的计划变成了一个团队的计划。我们团队将复原帆船的目标设定为明清时期的□□舟*,以康熙五十八年(1719)十丈长□□舟*为原型。
▲概念设计图
▲明清赶缯战船
▲四丈六尺赶缯船复原船需求规格书(节选)
▲陈芳财师傅解读赶缯船料件清单
▲“太平公主号”竖龙骨仪式上,我们团队与造船工匠合影
▲“太平公主号”扬起帆布做的风帆,在海上试航
▲“太平公主号”航行团队,左四为汤裕权船长
▲图源网络
“太平公主号”从旧金山启航、经过夏威夷檀香山、日本的那霸,在回到基隆的当天凌晨,它跟一艘10万吨以上的货轮相撞了,被撞成了两截,全船有11位船员,船头的这一节有10位船员,分别被海巡的直升机跟舰船给救走了。在离开之前,这两块残骸还在太平洋上漂流。
陈芳财师傅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给我打电话,他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木帆船跟铁船相撞不会解体,不会成为碎片,所有的船员全部生还,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意外。这就说明我们中国帆船的营造法式和中国帆船的结构非常牢固,“太平公主号”也是在最后的时刻用她的躯体做了一个很完美的破坏性实验来证实这一点。
这艘船失事的时候我本人没有在船上,因为我们在造船的后期已经没有钱了,我们引来了新的出资者,船只的所有权因此也转让,我们前期的这些发起人跟参与者,只得到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船员上船去当水手的资格。
后来我把那十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叫《造舟记》,在今年7月份出版了,它的英文书名就叫做《中国帆船营造法式》。
我是为了让我们现在的人,或者几百、几千年以后的人,在看到这本书后,能够按照我在书里记录的中国帆船营造法式、中国帆船营造密码,以及我附在里面的一些最重要的古籍,复原出一艘清代的赶缯船,复原出一艘中国帆船。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古代帆船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复原。
我的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实验考古学,船舶考古的有关造船技术跟航海技术的这部分,就是模拟古代的场景,只用古代才有的材料、工具以及技术,再找到古代的某一种船的原型,把它复原建造出来,放到真实的大海里去做跨越大洋的航行,来检测它的合理性,然后排除一些不成立的假设,保留一些可以成立的假设。
“太平公主号”之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花了6年时间造了一艘很小的船——南台II号,只有5.99米,因为没有太多资源了。
我用这艘船来做古人航渡台湾海峡的一个再现式的航海实验,这艘船在台湾海峡航行了6个小时以后,终于不抵风浪,我们也弃 船了,所以这艘船或许今天还漂浮在太平洋的某一个角落。
▲大溪地自由号
▲巴朗盖帆船
这时候我才想到,世界上不同地理单元的劳动人民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他们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巧思是相通的。营造法式各有不同,营造密码各有不同,设计模数各有不同,但是底层的技术逻辑是相通的。它也反衬出不同地区的人海关系,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
中国帆船事实上很简单,它就像一把锄头,只是一个实用的工具而已,当这个工具不好用或者是用旧了,就可以把它放在一边或者丢弃,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打造一把好用的锄头。
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深陷荒岛或者某一个泽国,或者是抢不到一张踏上末 日 方舟的船票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就可以用中国帆船的营造密码,只要懂一点,我们就能够造出一艘船,让我们渡过险境。
一开始它可能很简陋,慢慢的它会提升,会更精致一点,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事实上这就是帆船建造的过程,我们是在重复、再现这个过程,它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自由号”现在被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在天津展出。它的船长回到大溪地以后很久没有跟我联络,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驾驶一艘中国帆船在世界上航行。他就问我,在中国国内还能不能找到一艘能开的帆船,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去航行?我告诉他找不到这样的船了,但是我们可以再造一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每一天都在做梦,梦想再造一艘中国帆船,再次去世界各地航行,欢迎大家来共筑这个梦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