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书籍是开启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他们了解和拓展世界的第一步。
点击图片开启智慧大门吧 ,助力孩子迈出第一步!!
来源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 作者:砂洲
“他还是个孩子。”
对这两天发生的荔湾某中学霸凌事件,如果有人还用这样的说辞来给这几个施暴者开脱。
那国馆君认为,他一定是脑子进了浆糊。因为仅限于近期发生的相关校园案件,鲜少有比这次更恶劣的。
视频中,几个男生挑唆男孩A去猥亵一个扎马尾辫的女生。
男孩A刚开始有些害怕,犹豫踟蹰不敢动,这时一只手把他大力地按在了女生身后,怂恿他说“用我(教你)的方式这样……”。(前后撞击)
这一按,开始了女孩的噩梦。
A开始大起胆来,尝试用身体撞击女孩的后背。
旁边一个男生赶忙给他“加油打气”,说“稳住啊”,另一个男生则笑着大喊:“张XX(男孩A的名字)长大了。”
旁边围观的一众看客们高兴坏了,国馆君又听到——
在他们嬉笑的同时,女孩一直在哭泣。她显然无法抵抗这么多强横的异性。
最后实在忍不住的她终于大喊道:“你们觉得这样很好玩吗!”
结果迎接她的却是一句:“对啊,CNM!”
小孩子的恶,有时候真的比大人更可恶。
视频中,一个男生见到男孩A终于对女生下手,喊出来的竟是:“张XX长大了!”第一,他们做出这样禽兽行径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具备某种成年人的气概;第二,他们认为“长大了”,就=与异性做“这种事情”。这种主观目的不明确的恶,往往更加纯粹,也更加可怕。孩提时期,孩子对成年人的模仿与向往是成长的内驱力。但当方向错误时,这种内驱力极有可能会将孩子引向歧途。26岁那年,国馆君回到故土,见到一个小孩。小孩是邻居的儿子,见到国馆君之后,他不停地询问国馆君的年龄。“你26岁啊,那过18岁了,也就是成年了,那你挣到很多钱了么?”
午饭期间,与宗亲们一起吃饭,小孩又走了过来,问我:“小叔叔,你挣到多少钱了,是不是够盖房子了,能盖几间呀……”我发现,不同于其他小孩,他的兴趣一直放在“挣到了多少钱”,询问之下我才知道,原来父母告诉他,成年,就是满18岁了,就是“挣大钱”的时候。家长怎么把自己的孩子引导成了这个样子?给他灌输了这样的价值观?多年后国馆君得知,小孩果然早早地辍学出来打工,25岁不到的年纪,已经在社会上浪荡了近10年,还曾经因为小偷小摸被村里人给逮到。想想生活中,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总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给简单化了——这种简单化处理,实际上是教育上的惰怠,极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认知。就像荔湾事件里,喊出这句话的那个男生。不知有没有人告诉过他,其实“长大了”的真谛,是慢慢具备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开始懂得去尊重异性和保护弱小。视频里的主角男孩A,一开始对做这种事情是犹豫的,他不敢如此,但后面在一众同伴的撺掇下,终于还是对女孩下了手。“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
当身边所有孩子都告诉他“上,快上”的时候,那份理智很快就被上头的情绪给湮没。同时,群体的排异性还决定了另外一点,那就是如果你不服从“集体的声音”,那么就有可能会被大伙儿所排斥——《米国恐怖故事》中有一期是4个孩子将另一个小孩的头按在水里,导致他溺水身亡,犯下了滔天之罪。但其实,在开始玩闹之前,4个小孩中有一位不断地提醒其他3人“这样按(在水里)得太久了,不行的,他会受不了的”。是同伴的嘲笑,另外三个小孩笑他是懦夫,最终他也不得已,被裹挟着一起做了恶者的帮凶。在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世界里,“乌合之众”的现象更为普遍和明显。在这个方面,除了家长有职责,老师的责任也不可推脱。你明知道班级中出了一伙作威作福的“地头蛇”,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令得这个群体不断膨胀,不断祸害同班同学。荔湾这样的事件,对受害的女孩必将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他们会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作为蛮横强势者,可以凭借暴力去搞定一切,不用有所顾忌。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论中,将12-18岁(初高中阶段)定义为“青年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一旦有了错误的自我认知,那便可能歪斜了成长的道路。初中的年纪就对女生做这样的行径,那将来长大了,会是什么模样?最后,小孩子的恶,还总是容易得到宽恕、原谅和包庇。这件事发生之后,还是有人以他们是“小孩子”来为他们开脱。觉得“教一下就好了”,言下之意是不要这么上纲上线、大力指责。作为区内唯一一所省一级初级中学,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坦诚面对,解决问题,给关注事件的网友以及受害的女孩一个交代,而是去堵住悠悠之口。2019年,河南一个小女孩,眼睛被同班几个男生塞了几十块纸片。女孩的妈妈非常生气,找到学校理论,结果校长一席话令人惊掉下巴——
去年广西南宁,一个5岁的女孩每天都被同桌挥拳、推搡和拍打,结果老师的定义是——没有道歉,也没联系小宇的父母。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孩子打打闹闹,能闹出个什么动静。上述这几条新闻,受害者都已然伤得很重才得以被人知晓,那么平常那些没有这么极端的案例呢,是不是都无人搭理?据中国青少年预防犯罪研究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 57.95% 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校园霸凌,其中 50% 以上的人当时年龄在 14 -16 岁之间。(恰好就是初中阶段)希望这件事能够给学校,给男生家长,给女孩一个妥善的交代。同时,国馆君想说,校园霸凌它从来不是个例,它花样繁多,姿态各异。国馆君思索了许久仍没有答案,后来偶然在知乎上看到医学博士Dr.X的一段话,摘录如下——但是当孩子已经出现暴力行为,无论是无意恶作剧,还是有恶意的行为,都应当及时制止他们。父母、老师管不了,法律兜底去管。
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俞敏洪在一个采访视频中回忆道:“感谢母亲从他四五岁就开始让他看书读书,形成读书📕的习惯,也成就了现在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