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林斯顿辞职!曾经的清华女神教授,为什么选择了回国?
就在今天,留学圈又出了一件大事——
曾从清华“跳槽”到普林斯顿的女神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离美归国,全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度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以《归去来兮》为主题进行演讲,在演讲中,颜宁称:
去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挑战生物医学的难题,做出真正原创性的突破,回馈社会¥。而就在此时,深圳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简直是一拍即合,我又一次强烈感受到了那种向着梦想努力的兴奋和愉悦。” “经过了过去几十年的积累,现在的我终于比较有信心主动地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那就是
演讲视频👇
消息一出,瞬间登上微博热搜:
评论区清一色地称赞:“优秀的女性”“实力与美貌并存”“这才是真正的大佬”
的确,颜宁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科学大神。
她是“清华最年轻教授”,同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更是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里的“常客”,三年前曾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但在五年前,她也是一些键盘侠口中的“卖国贼”。
1977年,山东章丘普集博平村,一个女娃娃呱呱坠地。谁也不曾想这个叫颜宁的女孩将来会给科学界带来怎样缤纷的色彩。
颜宁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因为工作变动,在颜宁6岁那年举家搬到了北京。
颜宁从小就是个特立独行的“疯丫头”,不着调的学霸。
别人迷费翔时,她沉浸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无法自拔;别人在奋笔疾书时,她想的是未来究竟是当娱记还是主持人,别人看《西游记》时,她想的却是让孙悟空变大变小的,是不是分子。
不过,脑子里想着分子的颜宁,最喜欢并擅长的却是文科,她认为自己一定会去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但就在文理分班时,选择文科的颜宁被老师拦下了。
“‘年级第一’的人当然要学理科啊!”
于是颜宁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老师拉到了理科班。
看来,颜宁注定和北京大学无缘,1996年,她以全校第一,全市第三的成绩考到了清华大学。
虽然颜宁最终选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就读,但她一开始并不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第一学期的高数她啥也没听懂,考试时还会紧张到直哆嗦。
结果卷子发下来,67分。
“就这样还能及格?我实力挺强的啊!”颜宁这样沾沾自喜地想着。
事实证明,颜宁就是个学神,在适应了大学节奏后,她期末高数就考了89分,大二就高分考过了gre和tofel,学习好也就算了,颜宁后来竟然还当上了系里的学生会主席。
“哦,清华不过如此!”
老师知道颜宁聪明,觉得这个浑身充满不着调劲儿的姑娘以后或许能成为一个使劲忽悠人的生意人,但谁也没想到,颜宁会一直呆在学术圈。
还没毕业的颜宁就被很多大厂看中,但都被她给拒绝了,因为比起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颜宁发现自己更喜欢呆在实验室里捣鼓研究的事儿。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这个有趣的故事。
2000年,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回清华做报告,颜宁瞅准机会就给对方写了一封全英文的自荐信——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要知道,普林斯顿可是产生过69位诺贝尔奖获得主、15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14位世界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得主的世界顶尖名校。究竟是谁敢写这么硬气的自荐信?
施一公拨通了给颜宁的面试电话,结果没想到,这个横得很的学生还真有两把刷子。施一公当即决定,录取她。
施一公
靠着“自负”,颜宁用了四年时间就拿下了普林斯顿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她还靠着“狂妄”啃下了一个学术界公认的硬骨头。
在这之前,颜宁因为做出可溶蛋白的结构第一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她顿时觉得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了,于是决定去挑战当时最难的膜蛋白结构。
但她低估了这个课题的难度,每做一次实验结果都是负的,最久的一次,她连续14天都没有做出一丁点成绩。
何以解忧?唯有死磕。一年多后,颜宁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就在颜宁开始在美国学术界声名鹊起时,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惊讶的决定——回国。
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与美国比相差甚远,一般在美国读博士做博士后就会留在那里找独立教职,但颜宁却毅然决然地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颜宁“狂妄”依旧,从普林斯顿回到清华时,她给自己确立的研究目标全是业内公认的难题。
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的她,2014年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要知道,这是其他实验室做了20年都没做出来的,而颜宁和她的团队只用了六个月。
“做科研要做的狠,玩儿也要玩儿的狠。”她的眼睛里忽地闪过一丝狡黠。
凭借着这项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评价为“伟大的成就”的成果,颜宁于次年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科研的声音。
这也是颜宁一直努力的目标,“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富,科技发展限定中国有多强,要让中国的科技实力配得上她的经济体量。”
回到清华的十年里,颜宁所带领的团队,每年都会在《自然》《科学》《细胞》这世界三大顶级杂志发表论文,比全国99%的高校全校的数量还要多。
而颜宁自己,也在2009年以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 “ 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她还在2016年被《自然》评为10位“中国科学之星”,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新增的25位外籍院士之一...
但对于这些赞誉,颜宁自己的回应特别好玩儿——
练了半天“德高望重”,结果发现做不来这种表情,知道自己获奖时还没刷牙呢~
可在后来,颜宁又觉得“腻”了。她做出了一个让她背负“卖国贼”骂名的决定——
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
当时普林斯顿开出的条件很诱人,颜宁可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要知道,雪莉·蒂尔曼不仅是世界响当当的分子生物学家,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荣誉在美国教授序列里可是独一份。
颜宁要回到普林斯顿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动,瞬时间“负气出走”、 “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的讨论声四起。
还有不少人臆测颜宁刚做教授时年薪10万,是因为国内的高校待遇差所以留不住人才。
颜宁是个直率的人,她直接在微博上当面澄清了自己的选择。
她说——
“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至于待遇问题,清华早就改革了。而且自己在清华时,吃的是物美价廉的学校食堂,住的是低租周转房,生活美滋滋。
反倒是到了普林斯顿后,房租、保险、日常费用都要自己掏,实际收入其实下降了。
没有什么阴谋论,只不过是“生命如此短暂,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罢了。
虽说有「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title傍身,但那些将科学家个人选择指责为“叛国”的人不会想到,继续呆在国内于颜宁而言其实才是更舒服的一条路。
而去到普林斯顿,就和她当年选择回国一样,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和挑战,她自己都说,自己有点在“自讨苦吃”。
其实,颜宁的选择也有一些私心:“改革开放以来,有大批的留学生出国,是做学生,现在终于看到了一批人被请回去,而且是到了顶尖的学校做先生。这是很多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
洒脱自在的颜宁,其实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她就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俞立觉得颜宁 不仅有 “ 孩子气”的一面,还有“特别rude、半点毫不留情”的一面。
在一次去滑雪的路上,颜宁直接批评俞立当时的研究目标 “ 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一直做这个,我肯定看不起你的science。”
那次对话让俞立不太高兴,但他了解颜宁的出发点,“话很难听,很刺人,但是that is fact,她就在逼着我想,我真正研究的是什么东西。”
在科学问题上,颜宁对谁都这样,这也恰恰说明了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指出问题,并让其他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国的科研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其实,恰恰是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约,颜宁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身份上的转变:“突然间觉得我不再把自己当小孩一样,只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觉得我有些时候是需要些责任的。”
彼时的颜宁,已经成长为了学术界的大树,她认为自己有义务给更多人提供阴凉庇护。
从2015年起,颜宁就开始在各个场合公开为女性科学家发声,除了参加女性科学家论坛,她还会在举办学术论坛时特别邀请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参加。
因为她发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女博士在完成学业后都没有继续从事科研”,她认为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做点什么。
在一次博士生面试中,一位男老师提问一位女生将来如何平衡家庭和科研,颜宁一点面子没给,当即打断了谈话。她指出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还质问道“为何面试一整天都没问过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随后颜宁还在网上写道,“女性凭什么既要做贤妻良母,又要做先进工作者?社会不能既鼓励女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立,又要求她们两手都要抓,给她们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负担,这对女性不公平!”
颜宁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只要让她觉得不舒服了,她就必须说出来。
还有一次,参加央视《开讲啦》栏目时,撒贝宁调侃一身红衣,脚踩高跟鞋的颜宁颠覆了自己对“女科学家”的想象。
颜宁却表示,“其实我对‘女科学家’这个说法,是拒绝的。为什么女科学家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她还反复强调了女性的独立,“不为悦己者容,为自己容”。
颜宁一直单身,但对于此类话题,她一概不予回应。
一次,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学术报告会上,一位男生站起来提问,“颜老师,请问您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颜宁当即回答:“关你毛事。”
颜宁是一个“非主流”科学家——
她在乎女性的生存状态,她在科研的世界里畅快遨游,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的不快,她可以睡到中午醒但一到科研中就追求极致,她随心所欲地保持着“孩子气”...
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跳脱出世俗刻板印象的科学家,让世界听到中国科研声音的同时,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多样性,也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了女性的一万种可能。
如果说去清华和普林斯顿是颜宁人生的前两个梦想,那么这一次,她全职回国,则是为了追逐第三个梦想,那就是: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候, 希望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为颜宁点赞,为未来的生物医药大湾区深圳点亮「在看」!
ref:
《人物》:颜宁 天真生产力
https://m.gmw.cn/2022-11/01/content_1303183654.htm
中国新闻周刊:颜宁:“非主流”的主流科学家
本文系原创文章发布,作者:阿美,当地出稿比较慢的美女。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